唐代宗將(「將」原作「帝」,據明抄本改。)臨軒送上計郡守,百僚外辦,御輦俯及殿之橫門。帝忽駐輦,召北省官謂曰:「我常記先朝每餞計吏,皆有德音,以申誡勵,今獨無有,可乎?」宰相匆遽不暇奏對,帝曰:「且罷朝撰詞,以俟異日。」中書舍人李揆越班伏奏曰:「陛下送計吏,敕下已久,遠近咸知,今忽臨朝改移,或恐四方乍聞,妄生疑惑。今止須制詞,臣請立操翰,伏乞陛下稍駐鑾輅。」帝俞之,遂命紙筆,即令御前起草。隨遣書工寫錄,頃刻而畢。及宣詔,每遇要處,帝必目揆於班。中外日俟揆之新命,時方盛暑,揆夜寢於堂之前軒,而空其中堂,為晝日避暑之所。於一夜,忽有巨狐鳴噪於庭,仍人立跳躍,目光迸射,久之,逾垣而去。揆甚惡之,是夜未艾,忽聞中堂動盪喧豗,若有異物,即令執燭開門以視。人輩驚駭返走,皆曰:「有物甚異。」揆即就窺,乃有暇蟆,大如三斗釜,兩目朱殷,蹲踞嚼沫。揆不令損害,階前素有漬瓜果大銅盆,可受一斛,遂令家人覆其盆而合之。因扃其門,亦無他變。將曉,揆入朝,其日拜相。及歸,親族列賀,因話諸怪,即遣啟戶,揭盆視之,已失其物矣。(出《異苑》)
【譯文】
唐代宗坐著華麗的車子去送別上計郡守,文武百官在外大量購置送行用的物品。皇帝乘坐著車來到了大殿的橫門下,忽然停住了車,召集北省官員們對他們說:「我曾記得,先主在朝時,每當給計吏送行時都要有『恩詔』下達民間,用來告誡勉勵。而現在為什麼沒有呢?這樣可以嗎?」宰相匆遽一時沒有回答。皇帝說:「乾脆停止上朝回去撰寫送行的文章,等待寫好了再餞行吧。」這時中書舍人李揆趕緊上前跪伏在地上,上奏說:「皇帝送計吏,詔書已經下達很長時間了,遠近的人都知道,現在突然改變送行的日期,恐怕四方官民得知,要胡亂的猜疑。現在停止送行,須要找個理由,請讓我立刻動筆起草一個通知,乞請皇上稍稍停一下車。」皇帝答應了他的要求,就叫人拿來紙筆,讓李揆在皇帝面前起草。隨即派書工抄寫。不一會就寫完了。接著就以詔書的形式宣讀了。從此以後,每遇重大的事情,皇帝都要親眼看見李揆在不在場。朝廷內外每天等著李揆被提升,當時正是盛夏,李揆晚上就睡在了殿堂前簷下的平台上,中堂是空的,是白天避暑的地方。一天晚上,忽然有只大狐狸在庭院裡鳴叫。還像人站立起來那樣的跳躍,兩隻眼睛放出光焰,過了很長時間,跳牆走了。李揆非常厭惡,這一夜都沒有睡著。忽然又聽見中堂裡有動盪喧鬧的聲音,好像有奇怪的動物,就叫人拿著蠟燭打開門看,人們都驚恐害怕的往回跑,都說:「有個東西長得特別奇怪。」李揆就靠近前去看,卻是個蛤蟆。大小就像三斗的大鍋。兩眼通紅,蹲在地上,嘴裡還吐著沫子,李揆不讓人損害它,就用放在台階前一個可裝十斗的平常浸漬瓜果的大銅盆,把蛤蟆扣起來,並把門也插上,再沒聽到什麼動靜。天剛要亮時,李揆入朝,這天他就被提升為相。等回來時,親戚族人都排著隊來祝賀。於是就談起夜晚的怪事來,就派人打開房門,揭開銅盆來看,盆下面扣著的那個大蛤蟆已經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