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廣記01神仙女仙卷_0169.【李虞】古文翻譯註解

信州李員外虞,嘗與秀才楊稜游華山,窮搜巖谷。時李公未仕,及楊君俱有棲遁之志,每遇幽賞,即吟詠移時。俄至一小洞,巉高數尺,不三四步,甚高,路極平易。二人欲窮其跡,約行四五里,擬回又不可,且相勉而進。更二三里,稍明。少頃至洞口。時已申酉之際,川巖草樹,不似人間,亦有耕者。耕者睹二人頗有驚異,曰:「郎君何得到此?」乃具言之。更二里余,有佛堂,數人方飲茶次。李公等因往求宿。內一人曰:』須報洞主。」逡巡見有紫衣,乘小馬,從者四五,呵路而至,拜起甚雅,曰:「得到此何也?」一個備述曰:「此處偏陋,請至某居處。」遂同步而往,到一府署,多竹堂,屋坐甚潔,人吏數十。因自言曰:「某姓杜,名子華,逢亂避世,遇仙侶,居此已數百年矣。」因止宿,飲饌皆甚精豐,內有拖芊,其狀如牛。晝夜論語,因問朝廷之事。留連累日,各遺銀器數事,遣使者導之而返。曰:「此可隱逸,頗能住否。」二子色難。子華笑,執手而別,且請無漏於人。後楊君復往尋其洞穴,不可見矣。楊君改名儉,官至御史,謫番禺而卒。李公終亦流蕩,真仙靈境,非所實好,不可依名而往之也。後君子誡之哉。(出《逸史》)
【譯文】
信州有一個員外,名叫李虞。他曾經和秀才楊稜遊覽華山,搜盡了山崖谷地。當時李虞還沒有入仕做官,他和楊稜都有隱居的志向。他們每次遇到在幽靜的地方遊覽欣賞,就作詩吟詠一會。不久,遇到一個小洞,高有幾尺,進洞不過三、四步,就很高了,但路很平容易走。李、楊二人想要考察完它。大約走了四、五里,打算回來又回不來,只得暫且相互勉勵往前行進。又走二、三里,稍微有些光亮了,不一會兒,到了洞的出口。這會兒,時間已經到了傍晚五時到六時的時候了。看這裡的山川草木,不像是人間。也有耕作的人,耕作的人看見李、楊二人很驚異地說:「公子怎麼能到這裡?」李、楊二人就說了進來的全部經過。他們又走了二里多路,看見有一座佛堂,佛堂裡有幾個人正在喝茶。李虞等趁機上前去求宿,其中有一個人說:「這需要報告給洞主。」不一會兒,看見有一個穿著紫色衣服的人,騎著一匹小馬,有四五個隨從僕役跟隨,開路而來。紫衣人舉止很文雅,他問屬下說:「他們能到這裡來,是為什麼?」有一個人詳盡地述說了經過。紫衣人對李、楊二人說:「這裡偏僻簡陋,請到我的住處。」於是和李、楊二人一起前往,他們來到一座府第,多半都是竹屋堂捨。房屋坐席都很潔淨。吏役有幾十人。紫衣人自己介紹說:「我姓杜,名子華,遭遇戰亂,避開人世,遇到神仙,在這居住已經有幾百年了。」就留李、楊二人在這兒住宿,飲食都很精美豐厚。這裡面有拖芊,它的形狀象牛,子華和李、楊二人晝夜談論,順便也問問朝廷的事。李、楊二人在這裡流連多日,子華各贈送給他們幾件銀器,派使者導引他們返回。子華說:「這裡可以隱居,頗能住否?」李、楊二人面有難色。杜子華笑了,和李、楊二人握手告別,並且請他們不要把這裡洩漏給世人。後來楊稜又前去尋找那個洞穴卻不見了。楊稜後來改名儉,官至御使,貶謫到番禺,死在那裡。李虞最終也是四外流蕩。真仙靈境,如果不是實心實意地嚮往,可不要為了空名貿然前去。以後人們應以此為戒呵!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