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蘇軾)譯文賞析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蘇軾 記承天寺夜遊

【原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1。懷民亦未寢2,相與步於中庭3。
庭下如積水空明4,水中藻荇交橫5,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6。

【註釋】
1張懷民:即張夢得,清河(今屬河北)人,當時也貶居黃州。
2寢:睡覺。
3相與:共同,一起。中庭:院子裡。
4空明:形容水清澈、透亮。
5藻荇(xinɡ)交橫:水藻與荇菜交織。藻、荇均為水生物。荇:荇菜,根生在水底,葉子浮在水面上。
6但:只是。閒人:清閒的人。

【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裡,我脫了衣服正要睡覺,忽然看見月光透進門窗,睡意全消便高興地起身走出來。想到沒有一個同我共享這月夜樂趣的人,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正好懷民也沒睡,我們就一同在寺院裡散起步來。
院子裡像貯滿了水一樣,澄澈透明,水裡面的藻、荇枝葉,縱橫交錯,原來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哪兒的夜裡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只是少有像我和懷民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評析】
這篇遊記,僅有八十五字,寥寥幾筆,就點染出一個明淨幽靜的夜景,傳達出一種恬淡自適的心境。月色如水,上下空明,幽人漫步,竹柏弄影,宛如一幅用淡墨揮灑的月夜遊人圖。天上有明月,庭中有竹柏,身邊有知己,作者把自己政治失意後的孤高情懷寄托於其中,情與景如水乳交融,實難分辨。他的情懷也像天光月影一般,表裡澄澈,纖塵不染,無憂無慮,瀟灑自如。此情此景,豈是囂囂官場可與相比?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