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DSE古文篇目之:《出師表》(諸葛亮)古文和翻譯

作者:諸葛亮
古文《出師表》原文: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依、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得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之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穆,優劣得所也。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當獎帥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願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復之言,則責攸之、依、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言。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長策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劉繇、王朗,各據州郡,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遂並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仿怫孫、吳,然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逼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任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此失;況臣弩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合、鄧銅等,及驅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叢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時,曹操拊手,謂天下已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出師表》現代文全文翻譯:
臣諸葛亮上言:先帝創立帝業還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國人力疲憊,物力又很缺乏,這確實是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然而,侍衛大臣們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疆場上捨身作戰,這都是因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報效給陛下啊。陛下確實應該廣泛地聽取群臣的意見,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
皇宮的侍臣和丞相府的宮吏都是一個整體,對他們的提升、處分、表揚、批評,不應該因人而有什麼差別。如果有營私舞弊、違犯法律和盡忠行害的人,陛下應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用來表明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方針。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內和宮外有不同的法則。
侍中郭攸之、費禕、侍郎董允等人,他們都是忠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應徵詢他們,然後再去實施,這樣一定能補求欠缺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將軍向寵,性格和善,品德公正,精通軍事,從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讚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與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隊團結協作,將士才幹高的差的、隊伍強的,都能夠得到合理的安排。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歎息、惋惜痛心的。侍中郭攸之、費禕,尚書陳振,長史張裔,參軍蔣琬,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麼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來是一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田,只求能在亂世中暫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諸侯面前有什麼名氣。先帝不因我身世卑微、見識短淺,反而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廬裡來訪問我,向我徵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激,於是答應先帝願為他奔走效勞。後來遇到失敗,我在戰敗的時候接到委任,在危難的時候奉命出使東吳,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先帝(劉備)知道我謹慎,因此在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諸葛亮)。自從接受任命以來,我日夜憂慮歎息,擔心不能將先帝的托付的事情辦好,有損先帝的聖明。所以我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荒涼的地方。現在南方已經平定,兵器已經準備充足,應當鼓舞並率領三軍,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全部貢獻出自己平庸的才能,剷除奸邪兇惡的曹魏,復興漢室,回到原來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並忠於陛下的職責的本分。至於對政事的斟酌興廢,進獻忠誠的建議,那是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責任。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完成,就請治我重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如果沒有勸勉陛下宣揚聖德的忠言,就責備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認真考慮國家大事,徵詢治理國家的好辦法,聽取正確的意見,深切追念先帝的遺訓。如果能夠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現在我就要辭別陛下遠行了,面對奏表熱淚縱橫,不知說了些什麼。
先帝考慮到蜀漢和曹賊是不能同時存在的,復興王業不能偏安一方,所以他才把征討曹賊的大事托付給我。憑著先帝的英明來衡量我的才幹,本來他是知道我去征討曹賊,我的才能是很差的,而敵人是強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賊,他所創建的王業也會丟掉,坐著等待滅亡,哪裡比得上去討伐敵人呢?因此先帝毫不遲疑地把討伐曹賊的事業托付給我。
我接受遺命以後,每天睡不安穩,吃飯不香。想到為了征伐北方的敵人,應該先去南方平定各郡,所以我五月領兵渡過瀘水,深入到連草木五穀都不生長的地區作戰,兩天才吃得下一天的飯。不是我自己不愛惜自己,只不過是想到蜀漢的王業決不能夠偏安在蜀都,所以我冒著艱難危險來奉行先帝的遺意。可是有些發議論的人卻說這樣作不是上策。如今曹賊剛剛在西方顯得疲睏,又竭力在東方和孫吳作戰,兵法上說要趁敵軍疲勞的時候向他進攻,現在正是進兵的時候。我恭敬地把一些情況向陛下陳述如下:
高帝象日月一樣英明,謀臣們智謀淵博深遠,卻是經歷過艱險,受過創傷,遭遇危難以後才得到安全,現在陛下未韶趕得上高帝,謀臣不如張良、陳平,卻想採用長期相持的策略來取得勝利,安然平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點。
劉繇、王朗,各自佔據州郡,在談論如何才能安全、提出種種計謀時,動不動就引用聖賢的話,滿腹都是疑問,胸中塞滿了難題,今年不戰,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孫策安然強大起來,於是吞併了江東。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點。
曹操的智慧計謀,遠遠地超過一般人,他用起兵來就好像孫臏、吳起一樣,可是他卻曾在南陽受困,在烏巢處於險境,在祁連山上遭到危險,在黎陽被逼,幾乎在北山失敗,差一點死在潼關,後來才在表面上穩定了一段時間。何況我的才力很弱,卻打算不經歷危險來安定天下。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點。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沒有獲勝,四次渡過巢湖沒有獲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卻圖謀殺死他,委任夏侯淵,可是夏侯淵卻戰敗身亡。先帝常常稱讚曹操是個有才能的人,他還有這些失誤的地方,何況我才能平庸低下,哪裡就一定能獲勝呢?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點。
自從我到漢中,其間不過一年罷了,可是卻失去了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邰、鄧銅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領、屯兵中的將官共七十多人,衝鋒無前的將領,賨、羌民族將士以及散騎、武騎各路騎兵一千多人,這都是幾十年來從四處聚合起來的精銳力量,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過幾年,那就要損失全軍的三分之二,那時拿什麼兵力去消滅敵人呢?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點。
現在百姓窮困、兵士疲憊,可是戰爭不能停止。戰爭不能停止,那軍隊駐紮下來和去攻打敵人,所付出的辛勞和費用正好是相等的。既是這樣,不趁現在考慮攻取北方,卻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賊長期相持。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點。
天下的事情是很難評論斷定的。從前先帝在楚地打了敗仗,在這時,曹操拍手稱快,認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以後先帝東邊聯合吳越,西邊攻取巴蜀,發兵向北征討,夏侯淵就被殺掉了,這是曹操未曾想到的,而復興漢朝的大業將要成功了。後來東吳改變態度,違背了盟約,關羽兵敗被殺,先帝又在秭歸失誤,曹丕稱帝,所有的事情都像這樣,很難預料。我小心謹慎地為國獻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為止。至於事業是成功是失敗,進行得順利還是不順利,那就不是我的智慧所能夠預見的了。
【註釋】
[1]先帝:指劉備。因劉備此時已死,故稱先帝。
[2]創:開創。
[3]業:事業。
[4]未半:此指沒完成帝業。未:沒有。
[5]中道:猶言半路。
[6]崩殂(cu):死。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7]今:現在。
[8]益州疲弊:指蜀漢力量衰微,處境艱難。益州:今四川省一帶,這裡指蜀漢政權。疲弊:人力缺乏,物力缺無。
[9]此:這。
[10]誠:的確。
[11]之:的。
[12]秋:這裡是「時」的意思。
[13]然:然而。
[14]侍衛之臣:宮廷裡守衛的臣子。侍:侍奉。衛:護衛。
[15]懈:鬆懈。
[16]於:在。
[17]內:首都。
[18]忘身:不顧自身危難。
[19]蓋:連詞,表推斷原因。(可以翻譯為,大概。)
[20]殊遇:優異的待遇。殊:不一般,特異。追:追念。
[21]宜,應該。
[22]開張聖聽:擴大聖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後主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與下文「塞」相對。
[23]光:發揚光大。
[24]遺德:留下的美德。
[25]恢弘:發揚擴大。恢:大。弘:大,寬。這裡是動詞,也做「恢宏」。
[26]妄自菲薄:隨意看輕自己。妄:隨意。菲薄:微薄,輕視。志士,有抱負的文臣武將。氣,志氣。之,的
[27]引喻失義:講話不當。引喻:稱引、比喻。喻:譬如。失義:失當,違背大義。
[28]以:以至。
[29]塞:阻塞。
[30]諫:勸諫。
[31]路:言路。
[32]宮:指皇宮。
[33]府:指朝廷。
[34]陟(zhi):提升。
[35]陟罰臧否:獎善懲惡。罰:懲罰。臧否(pǐ):善惡。否(pǐ):批評。臧(zāng):表揚。
[36]異同:偏義詞,偏義於異。
[37]作奸犯科:幹不正當的事違犯法令。作奸:幹壞事。科:科條,法令。
[38]及:以及。
[39]為:做。
[40]宣付有司論其刑賞:應交給主管官吏,判定他們受罰或受獎。有司:官吏,此指主管刑賞的官吏。論:判定。
[41]昭:顯示。
[42]平:公平。
[43]明:嚴明。
[44]理:治。
[45]偏私:偏袒,有私心。
[46]內外:指宮廷內外。
[47]異法:刑賞之法不同。這幾句話,據《三國誌·蜀志·董允傳》可能是指劉禪偏袒宦官黃皓講的。
[48]侍中、侍郎:官名,皇帝的親臣。
[49]郭攸之:南陽人,當時任劉禪的侍中。
[50]費禕(yī):字文偉,江夏人,劉備時任太子舍人,劉禪繼位後,任費門侍郎,後升為侍中。
[51]董允:字休昭,南郡枝江人,劉備時為太子舍人,劉禪繼位,升任黃門侍郎,諸葛亮出師時又提升為侍中。
[52]志:志向,
[53]慮:思想。
[54]忠純:忠誠無二。
[55]簡:挑選。
[56]拔:提升。
[57]遺(wei):給予。
[58]悉:全部。
[59]咨(zī)之:徵求郭攸之等人的意見。咨:詢問,徵求意見。之:指郭攸之等人。
[60]裨(bi):補。
[61]闕:通「缺」缺點,疏漏。
[62]廣益:增益。
[63]向寵:三國襄陽宜城人,劉備時任牙門將,劉禪繼位,被封為都亭侯,後任中部督。
[64]性行淑均:性格品德善良平正。淑:善良。均:公正。
[65]曉暢:明達,通曉。
[66]試用於昔日:據《三國誌·蜀志·向朗傳》記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在秭歸一帶被東吳軍隊擊敗,而向寵的部隊損失卻甚少,「試用於昔日」指當此。
[67]督:指中部督。
[68]營:軍營、軍隊。
[69]行(hang)陣:指部隊。陳:「陣」的古字。
[70]優劣得所:能力好壞各得其所,即用人得當。
[71]先漢:前漢,即西漢。
[72]所以:……的原因。
[73]後漢:東漢。
[74]傾頹:傾覆,滅亡,衰敗。
[75]桓、靈:指桓帝劉志、靈帝劉宏。這兩個東漢末年的皇帝政治腐敗,使劉漢王朝傾覆。
[76]痛恨:傷心遺憾。
[77]侍中:指郭攸之、費禕、董允等人。
[78]尚書:這裡指陳震,南陽人,公元二二五年(建興3年)任尚書,後升為尚書令。
[79]長史:這裡指張裔,成都人,劉備時曾任巴湘鄉人,當時任參軍。諸葛亮出駐漢中,留下蔣琬、張裔統管丞相府事,後又暗中上奏給劉禪:「臣若不幸,後事宜以付琬」。
[80]死節:為國而死的氣節。
[81]隆:興盛。
[82]計日:計算著天數,指時日不遠。
[83]布衣:平民。
[84]躬:親自。
[85]耕:耕種。
[86]南陽:指隆中,在湖北省襄陽城西。當時隆中屬南陽郡管轄。
[87]聞達:名聲遠揚。
[88]諸侯:這裡指當時割據一方的軍閥。
[89]卑鄙:地位、身份低微,見識淺陋。卑:身份低下。鄙:見識短淺。
[90]猥(wěi):辱,這裡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91]枉屈:枉駕屈就。諸葛亮認為劉備三顧茅廬去請他,對劉備來說是屈辱,自己不該受到劉備親自登門拜請的待遇。這是一種客氣的說法。
[92]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三顧」即指此事。顧:看,看望。
[93]感激:感動奮發。
[94]許:答應,許允。
[95]驅馳:指奔走效力。
[96]後值傾覆:以後遇到危難。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劉備在當陽長阪坡被曹操打敗,退至夏口,派諸葛亮去聯結孫權,共同抵抗曹操。本句,連同下句即指此事。
[97]爾來:從那時以來。即從劉備三顧茅廬到諸葛亮出師北伐以來。
[98]大事:指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劉備臨終前囑托諸葛亮輔佐劉禪,復興漢室,統一中國的大事。
[99]夙夜:日日夜夜。夙:清晨。
[100]效:實現
[101]五月渡瀘:建興元年(公元223年)雲南少數民族的上層統治者發動叛亂,建興三年(公元225年)諸葛亮率師南征,五月渡瀘水,秋天平定了這次叛亂,下句「南方已定」即指此。瀘:瀘水,即金沙江。
[102]不毛:不長草木,此指不長草木的荒涼地區。毛:(長)苗。
[103]獎率:激勵率領。三軍:古代諸侯國的軍隊分上、中、下三軍,三軍即全軍。
[104]庶:希望。
[105]竭:盡。
[106]駑鈍:比喻自己的低劣的才能。駑:劣馬,指才能低劣。鈍:刀刃不鋒利,指頭腦不靈活,做事遲鈍。
[107]攘(rǎng)除:排除,剷除。
[108]奸凶:此指曹魏政權。
[109]所以:用來(通過那樣的途徑來……)
[110]舊都:指東漢都城洛陽或西漢都城長安。
[111]斟酌:商討,考慮。
[112]損益:增減,興辦。
[113]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把討伐曹魏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托:委託,交給。效:的任務。
[114]不效則治臣之罪:沒有效果就治我的罪。效:效果,成效。
[115]慢:怠慢,疏忽。
[116]彰:表明,顯揚。
[117]咎:過失。
[118]咨諏(zōu)善道:徵求好的建議。諏:徵詢。
[119]察納:考察採納。
[120]雅言:正確意見。
[121]深追:深切地追念。
[122]遺詔:皇帝在臨終時所發的詔令。劉備臨死時曾對劉禪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123]臨表涕零:面對著《表》落淚。涕零:落淚。
[124]先帝遺詔:劉備給後主的遺詔,見《三國誌·蜀志·先主傳》,詔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賦於人。」
《出師表》傳世有二,為《前出師表》,另有《後出師表》。因建興六年諸葛亮率軍出散關前,給劉禪又上一表,即《後出師表》。

現年公元2001年。大約1776年前,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省沂水縣)人,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早年避亂荊州,隱居隴畝(今湖北省襄陽城西南),藏器待時。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劉備三顧茅廬,始出。諸葛亮對他縱談天下形勢,並建議劉備聯合孫權,抗拒曹操,以益州為基地,興復漢室,此後一直佐劉備。建安十三年即聯孫權,在赤壁失敗曹操,取得荊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漢,拜為丞相。公元223年劉備死後,後主劉禪襲位,諸葛亮盡心托孤,被封為武鄉候,主持朝政。諸葛亮志在北伐,於是東連孫吳,南收孟獲,頻年出征,與曹魏交戰,最後卒於軍中。有《諸葛武侯集》。

公元223年十月派鄧芝赴吳與孫吳重新修好,公元225年諸葛亮親自南征,平定益州、永昌等四郡,安定了後方。這些都是為推進事業,出兵擊魏做準備的。蜀後主劉禪建興三年(公元225年)。公元226年五月魏文帝──曹丕死。同年七月孫權征江夏圍石陽,不克而還。這正是蜀漢進擊中原的良機。於是諸葛亮毅然決定出征討伐曹魏。經過一番準備,於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三月率軍北駐漢中(今陝西省漢中市),準備北伐曹魏。可是後主劉禪庸愚懦弱,胸無大志,近佞遠賢,難以守成。這是諸葛亮最為憂慮的。為了開導劉禪,佈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勵眾志,所以寫了這個表。這篇《出師表》是他出師前向劉禪上的奏疏,篇名為後人所加。

《前出師表》出於《三國誌·諸葛亮傳》。《後出師表》見於《三國誌·諸葛亮傳》裴松之的注文中。裴注言:「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後人頗有穎此表為偽作者,但《三國誌·吳書·諸葛恪傳》記諸葛恪(諸葛亮兄諸葛瑾之子)所說「近見家叔父表陳與賊爭競之計,未嘗不喟然歎息也」,似指《後出師表》而言,又兩《出師表》言辭、情感非常一致,後表當不會為偽作。

表:封建社會臣下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