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詞話七則
王國維
系列:高中古詩詞大全
人間詞話七則
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有我之境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傑之士能自樹立耳。
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台,月迷津渡」也。
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周介存置諸溫韋之下,可為顛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金荃》《浣花》,能有此氣象耶?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於此二事皆未夢見。
第一則
評論詩詞以境界為最高標準。一首詞如果有境界,自然顯得格調高邁、超逸不群。這也正是五代和北宋期間的詞之所以獨到絕妙的地方啊。
第二則
從詞人的表現手法上看,境界可以分為「造境」和「寫境」兩種,這也是西方「理想派」和「寫實派」得以區分的緣由。但兩種境界比較難以分別。因為大詩人通過想像所構造出來的境地,是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符的;而通過寫實所描摹出來的境地,也必定是接近於理想化的。
第三則
從創作的主體關係上看,境界又可以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譬如: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之句、秦觀《踏莎行》詞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之句,都是屬於「有我之境」;而陶潛《飲酒》詩中「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元好問《穎川留別》詩中「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之句,則都是屬於「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站在作者本人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借物抒懷,所以事物全部顯現出作者本人的色彩。「無我之境」則是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觀察認識事物,物我兩相忘,最後都分不清哪裡是作者,哪裡是事物了。古人作詞,一般寫「有我之境」的比較多,但並不是說就沒有人能夠寫「無我之境」,這在豪邁傑出的人當中自然能夠得到完成。
第四則
要寫「無我之境」,詞人只有在超脫世俗、散淡靜謐的心境中才能得到。要寫「有我之境」,詞人卻必須是在強烈情感的動態作用下,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去抒發才能得到的。所以,前者顯得優美,後者顯得宏壯。
第六則
我們所謂的「境」,並非單指景物一種,喜怒哀樂,也是人們心中的一種境界。所以,能寫真景物、真感情的,就叫有境界;否則就是無境界。
第七則
宋祁《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鬧」字,整首詞的境界就全都出來了。張先《天仙子》詞中有「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句子,僅僅是使用了一個「弄」字,整首詞的境界也就全都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