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韓愈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韓愈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原文】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耶?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1。苟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
東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溫生2。大夫烏公,以鐵鉞鎮河陽之三月,以石生為才,以禮為羅,羅而致之幕下。未數月也,以溫生為才,於是以石生為媒,以禮為羅,又羅而致之幕下。東都雖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3。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執事,與吾輩二縣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諮而處焉4?士大夫之去位而巷處者,誰與嬉游?小子後生,於何考德而問業焉5?縉紳之東西行過是都者,無所禮於其廬。若是而稱曰:「大夫烏公一鎮河陽而東都處士之廬無人焉。」豈不可也?
夫南面而聽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與將耳。相為天子得人於朝廷,將為天子得文武士於幕下,求內外無治,不可得也。愈縻於茲6,不能自引去,資二生以待老7。今皆為有力者奪之,其何能無介然於懷耶8?生既至,拜公於軍門,其為吾以前所稱,為天下賀;以後所稱,為吾致私怨於盡取也9。留守相公首為四韻詩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十。
【註釋】
1群無留良:馬群中沒留下一匹好馬。
2石生:石洪。溫生:即溫造。二人同隱於洛陽,石洪住洛水北,溫造住洛水南。
3拔其尤:選拔其中最優秀者。
4奚所諮(zī)而處焉:到什麼地方去詢問以得到解決。
5考德:考察其品德。問業:請教學業上的問題。
6縻於茲:被束縛在這河南縣。
7自引去:自己離開。資二生:依靠此二人。
8介然於懷:耿耿於懷。介然:耿耿,有心事。
9吾致私怨於盡取:我因人才盡被有力者奪去而耿耿於懷。私怨:指個人耿耿於懷。
十推其意:進一步發揮鄭餘慶詩中所表達的思想。
【譯文】
伯樂一經過冀北的原野,馬群就空了。冀北的馬多於天下各地的馬,伯樂雖善於識馬,哪能使那裡的馬群空了呢?解釋的人說:「我說的空,不是沒有馬,而是無良馬。伯樂識馬,遇到好馬,就挑走了,馬群裡沒有留下一匹好馬。如果沒有一匹好馬,就說是沒有馬了也並不算是假話。」
東都洛陽,原本是士大夫的「冀北」啊。有才學卻隱居不出仕的人,住在洛水北岸的那位是石生,住在洛水南岸的那位是溫生。御史大夫烏公以節度使的身份鎮守河陽的第三個月,認為石生有才學,就以禮節來招聘,把他招聘到自己的幕府中。沒過幾個月,烏公又認為溫生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於是讓石生作介紹,以禮節來招聘,又把溫生招聘到自己的幕府中。東都洛陽雖然確實有不少真才實學的人,早晨錄取一人,選拔其中優秀者;晚上錄取一人,選拔其中優秀者。照此下去,從東都留守、河南尹直到各部門的官員和洛陽、河南二縣的官員,如果發生政事不能暢通之處,事情有疑難不解之處,到哪裡去商議並能夠得到解決呢?士大夫中辭去官位而居里巷的,跟誰去嬉戲交遊?年輕的晚輩,到什麼地方去研究德行、請教學業呢?東來西往經過這個都城的達官顯貴們,也沒法去他們家中施禮致意。鑒於這種情況就說:「御史大夫一到河陽鎮守,而東都處士的住宅裡就沒有人了。」難道不可以嗎?
君主治理天下,委以重任並依靠出力的人,只有丞相和將軍啊!丞相替天子選用人才到朝廷任職,將軍為天子選用能文能武的人到幕府中,這樣,想使天下得不到治理,也是不可能的。我羈留在這裡,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引退,全靠石生、溫生二人的幫助以度餘年。現在都被有力量的人奪走了,這怎麼能不耿耿於懷呢?溫生到河陽後,在軍門之前拜見了烏公,這正如我前面所說的那樣,為天下人所祝賀;如我後面所說的那樣,因烏公把人才搜羅淨盡而招致了我個人的私怨。留守相公首先寫了一首四韻的詩來讚頌這件事,我就推度他的詩意而寫了這篇「序」。
【評析】
文中將鎮守河陽的節度使烏重胤比喻為善於相馬的伯樂,說他到河陽不久就網羅了當地的人才石生,幾個月後又通過石生將溫生招至幕下,還以埋怨的口吻抱怨烏公將當地人才盡皆選去,讚揚烏公能夠為國選才,也將溫處士比喻為國家需要的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