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徐積傳》全文翻譯

宋史·徐積傳》
原文
    徐積,字仲連,楚州山陽人。孝行出於天稟。三歲父死,旦旦求之甚哀,母使讀《孝經》,輒淚落不能止。事母至孝,朝夕冠帶定省。從胡翼之學。所居一室,寒一衲裘,啜菽飲水,翼之饋以食,弗受。應舉入都,不忍捨其親。登進士第,舉首許安國率同年生入拜,且致百金為壽,謝卻之。母亡,水漿不入口者七日,悲慟嘔血。廬墓三年,臥苫枕塊,衰絰不去體,雪夜伏墓側,哭不絕音。翰林學士呂溱過其廬適聞之,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亦垂涕也。」既終喪,不徹筵幾,起居饋獻如平生。 
    中年有聵疾,屏處窮裡,而四方事無不知。客從南越來,積與論嶺表山川險易、鎮戍疏密,口誦手畫,若數一二。客歎曰:「不出戶而知天下,徐公是也。」自少及老,日作一詩,為文率用腹稿,口占授其子。嘗借人書策,經宿還之,借者紿言中有金葉,積謝而不辨,賣衣償之。鄉人有爭訟,多就取決。州以行聞,詔賜粟帛。 
    元祐初,近臣合言:「積養親以孝著居鄉以廉稱道義文學顯於東南今年過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詔舉中外學官如積之賢宜在所表。」乃以揚州司戶參軍為楚州教授。每升堂,訓諸生曰:「諸君欲為君子,而勞己之力,費己之財,如此而不為,猶之可也。不勞己之力,不費己之財,何不為君子?鄉人賤之,父母惡之,如此而不為,可也。鄉人榮之,父母欲之,何不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行其所善,思其所善,如此而不為君子者,未之有也。言其不善,行其不善,思其不善,如此而不為小人者,未之有也。」聞之者斂衽敬聽。居數歲,使者又交薦之,轉和州防禦推官,改宣德郎,監中岳廟。卒,年七十六。(節選自《宋史‧徐積傳》) 

譯文
    徐積,字仲連,是楚州山陽人。他天性孝順。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天天要找父親,十分傷心,母親讓他讀《孝經》,他就流淚不止。他侍奉母親十分孝順,早晚衣飾整齊向母親問安。他跟從胡翼之求學。住在一間小屋裡,天冷了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餓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胡翼之送給他的食物,他不肯接受。他進京應舉,不忍心丟下母親。考中進士時,第一名許安國率領同時考中的進士們拜見他母親,並且送了一百兩金子為他母親祝壽,徐積謝絕不受。母親去世時,他七天不進食,悲痛得吐出血來。他為母親守墓三年,睡在草墊上,頭枕著土塊,喪服不離身,雪夜趴在墓旁,哭聲不停。翰林學士呂溱經過他的茅屋恰好聽到哭聲,為他流下了眼淚說:「如果鬼神有知,也會流淚的。」喪期滿了以後,他也沒有撤去祭祀的桌子,每天奉送祭品像平常一樣。 
    他中年的時候耳朵聾了,隱居在偏僻的鄉里,可是四方的事情無所不知。有個客人從南越來,徐積和他談論嶺南山川的險易、鎮守的疏密,嘴裡說著,手裡畫著,好像數數一樣熟悉。客人歎服說:「不出門就能知道天下事,徐公就是這樣的人。」徐積從小到老,每天寫一首詩,寫文章大多打腹稿,口中念出給兒子記下。他曾經借了別人的書籍,過了一夜歸還,借給他書的人欺騙他說書中有金葉子,徐積道歉而不辯解,賣了自己的衣服償還別人。鄉里人有了糾紛,大多到他那裡找他解決。州里把他的事跡上報朝廷,朝廷下詔賜給他糧食和衣物。 
    元祐初年,朝中近臣共同進諫說:「徐積贍養父母以孝聞名,在鄉里以廉正著稱,他的道德和才學,在東南一帶很出名。現在他年過五十,因為耳聾不能出來做官。朝廷正在下詔舉薦內外學官,像徐積這樣的賢才,應該在推薦的奏章中。」於是以揚州司戶參軍的身份擔任楚州州學教授。每次給學生上課,教導學生說:「各位都想成為君子,如果為此而耗費了你的精力和錢財,你不想做,尚且說得過去。如果不需要你出力,也不需要你破費,為什麼不做君子呢?如果同鄉人都鄙視君子,父母也討厭君子,你不想做君子,也說得過去。如果同鄉人以做君子為榮耀,父母也希望你成為君子,為什麼不做君子呢?」他又說:「說的、做的、想的都是好的事物,這樣做了卻不能成為君子,沒有這樣的事。說的、做的、想的都是不好的事物,這樣做了卻沒有變成小人,沒有這樣的事。」聽他講課的人都整理衣襟恭敬聆聽。過了幾年,使者又接連推薦他,他被調任和州防禦推官,又改任宣德郎,任中岳廟監。去世時年齡七十六歲。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