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鄭興裔傳》
鄭興裔字光錫。早孤,叔父藻以子字之,分以余貲,興裔不受,請立義莊贍宗族。及藻沒,遂解官致追報之義。乾道初,建康留司請治行宮備巡幸,興裔奏勞人費財,乞罷其役。徒福建路兵馬鈐轄,過闕入見,詢以守令臧否,興裔條析以對。帝曰:「卿識時務,習吏事,行當用卿。「會復置武臣提刑就命為之郡縣積玩檢驗法廢興裔創為格目分畀屬縣吏不得行其奸因著為令。建、劍、汀、邵鹽策屢更,漕臣請易綱運為鈔法,興裔極言其不可。帝善其數論事,詔加成州團練使。時傳聞金欲敗盟,召興裔為賀生辰副使以覘之,使還,言無他,卒如所料。累差浙東、浙西、江東提刑,請祠以歸。尋詔知閣門事兼干辦皇城司,又兼樞密副都承旨。軍婦楊殺鄰舍兒,取其臂釧而棄其屍,獄成,刑部以無證左,出之。命興裔覆治得實,帝喜,賜居第。丁母憂去官,服闋,復故職,除均州防禦使。再使金,還,遷潭州觀察使。復請祠,起知廬州,移知揚州。揚與廬為鄰。初,興裔在廬嘗卻鄰道互送禮,至是按郡籍,見前所卻者有出無歸,遂奏嚴其禁,揚有重屯,糧乏,例糴他境,興裔搜括滲漏以補之,食遂足。民舊皆茅舍,易焚,興裔貸之錢,命易以瓦,自是火患乃息。又奏免其償,民甚德之。修學宮,立義塚,定部轄民兵升差法,郡以大治。楚州議改築城,有謂韓世忠遺基不可易者,命興裔往視,既至,闕地丈餘增築之。帝閱奏,喜曰:「興裔不吾欺也。「
(摘選自《宋史·鄭興裔傳》)
鄭興裔字光錫。幼年喪父,叔父鄭藻把他當作兒子撫養,把多餘的財產分給他,鄭興裔不接受,請求設立義莊來贍養宗族內的貧戶。等到鄭藻去世,他就辭去官職表達追念和報恩之義。乾道初年,建康留司請求修建行宮以備皇帝巡遊駕臨,鄭興裔上奏說這樣做勞民傷財,請求免除這項徭役。鄭興裔遷任福建路兵馬鈐轄,經過宮闕,進入拜見皇上,皇上拿地方官員的好壞來詢問他,鄭興裔分條剖析來回答。皇上說:「你很識時務,熟悉政事,正應重用你。」恰逢朝廷重新設武臣提刑,就任命他去擔任。郡縣積事日久玩忽懈怠,監察法度都廢弛了,鄭興裔創設條目,分發給下屬各縣,官吏都無法為非作歹,於是將這些條目製成法令。建、劍、汀、邵等地鹽務政策屢次變吏,管漕運的官吏請求將成批運送大宗貨物變為憑鈔交易,鄭興裔極力奏陳此事不可行。皇帝讚賞他屢次上書議論政事,下詔加封為成州團練使。當時傳聞金國想要毀棄盟約,召命鄭興裔擔任賀生辰副使(出使金國來)探查此事,出使回來,說並沒有別的事,最終如他所料。鄭興裔屢次被派往浙東、浙西、江東擔任提刑,請求回來擔任散官。不久下詔讓他擔任知閣門事,兼任干辦皇城司,又兼任樞密副都承旨。軍婦楊氏殺了鄰居的兒子,取走了他的鐲子,扔掉了他的屍體,定案之後,刑部因為沒有證據佐助,因此放了她。又讓鄭興裔複查,最終查得實情,皇帝很高興,賜給他房屋。為母服喪離職,喪期過後,官復原職,授任均州防禦使。第二次出使金國,回來後,升任潭州觀察使。請求告老擔任散官,又被起用為廬州知州,遷任揚州知州。揚州與廬州相鄰。一開始,鄭興裔在廬州曾拒絕相鄰地方互相送禮,等到遷任此處,查閱郡中文籍,看到之前拒絕的禮物只有送出的記錄,沒有收回的記求,於是上奏嚴明這項禁令。揚州有很多屯兵,糧食匱乏,按照慣例要從其他地區買進,鄭興裔搜求財政耗蝕來填補,糧食於是充足了。百姓以前都住茅草屋,容易被火焚,鄭興裔把官府的錢借貸給人民,命令建瓦房來取代茅草屋,從此火災隱患就平息了。他又上奏朝廷免除他們的債務,百姓非常感激他。他又修建學校,設立公墓,制定部轄民兵升差法,郡中因此政治修明,局勢安定。楚州上奏議改動築城,有人說韓世忠的遺跡不能改動,讓鄭興裔去看看,到了之後,挖地一丈多增築了城池。皇帝讀了奏章,高興地說:「鄭興裔沒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