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鄭戩傳》全文翻譯

宋史·鄭戩傳》
原文
    鄭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人。早孤力學。客京師,事楊億,以屬辭知名,後復還吳。及億卒,賓客弟子散去,戩乃倍道會葬。舉進士,擢甲科。召試學士院,為光祿寺丞、集賢校理、通判越州。
    吏馮士元為奸利,有告士元受賕藏禁書者,戩窮治之。辭連宰相呂夷簡、知樞密院盛度、參知政事程琳,遂逮捕夷簡子公綽、公弼參劾其狀。既而士元流海島,度、琳坐嘗交關士元罷去,其餘絀罰者自御史中丞孔道輔、天章閣待制龐籍又十餘人,朝議畏其皦核。戩敏強善聽決,喜出不意,獨假貸細民,即豪宗大姓,繩治益急,政有能跡。
    初,靜邊砦主劉滬謀築水洛、結公二城,以通秦、渭援兵,招生羌大王族為邊衛。戩使滬與著作佐郎董士廉督其役。會罷戩四路,宣撫使韓琦、知渭州尹洙皆以為不便,召滬、士廉罷役歸,不聽。乃使裨將狄青將兵以往,械送德順軍獄。戩力爭於朝,卒城之。
    進戶部侍郎、資政殿大學士、知并州。契丹與元昊方交兵,邊奏互上,獨戩不以聞。話遣使問其故,戩對曰:「敵自相攻,中國不足憂也。」麟、府間有棄地曰草城川,戩募土人為弓箭手,計口給田。初,兵興,用不足。河東行鐵錢山多炭鐵鼓鑄利厚重辟不能止戩乃請三當一令既下兵民相扇動數千人邀走馬承受訴。承受、中貴人不能遏。又群噪州門,守門者拒不得入。戩聞,悉召至庭下,推首謀者數十人,黥隸他州,事乃定。
    遷吏部侍郎,改宣徽北院使,拜奉國軍節度使,卒。贈太尉,謚文肅。戩遇事,果敢必行。然憑氣近俠,用刑峻深,士民多怨之。
(節選自《宋史》卷二百九十二列傳第五十一)

譯文
    鄭戩,字天休,蘇州吳縣人。早年喪父發奮學習。寓居京城,侍奉楊億,以善寫詩文聞名,後又返回吳地。等到楊億去世,其賓客弟子都四散離去,鄭戩卻兼程前往參加葬禮。考取進士,被評定為甲科。召試學士院,任光祿寺丞、集賢校理、越州通判。
    小吏馮士元非法謀取私利,有人告發馮士元受賄藏有禁書,鄭戩徹底追查。供詞牽連到宰相呂夷簡、知樞密院盛度、參知政事程琳,於是逮捕呂夷簡之子呂公綽、呂公弼彈劾他們的罪狀。不久馮士元被流放海島,盛度、程琳因曾與馮士元結交往來而被免職,其他被貶受罰的有御史中丞孔道輔、天章閣待制龐籍又十多人,朝議畏怕他明白切實。鄭戩聰明能幹善於決斷,喜歡出其不意,唯獨寬容小民,如果是豪門大姓,則懲治更加急迫,為政頗有能幹的名聲。
    當初,靜邊砦主劉滬計劃修築水洛、結公二城,以使秦、渭的援兵通行。招撫生羌大王族作為邊衛。鄭戩讓劉滬與著作佐郎董士廉辦此項工程。適逢鄭戩被罷免四路之職,宣撫使韓琦、知渭州尹洙都認為此舉不宜,召劉滬、董士廉罷工返回,二人不肯聽命。於是令副將狄青帶兵以往,將其解往德順軍獄。鄭戩在朝廷上據理力爭,最後二城得以修成。
   升屬戶部侍郎、資政殿政大學士、并州知州。契丹與元昊正在交戰,邊境的奏報交相而上,只有鄭戩沒有奏報。詔令派使臣詢問其中的原因,鄭戩回答說:「敵人自己在互相攻打,中原不值得為之憂慮。」麟、府之間有荒廢不用的土地叫草城川,鄭戩招募土人為弓箭手,按人口分配田地。當初,興兵作戰,費用不足。河東一帶流通鐵錢,地多產炭、鐵。鼓風煉鐵製造錢幣的利益豐厚,官府懲辦屢禁不止。鄭戩於是奏請當地的錢以三當一。命令既已發佈,士兵百姓相互煽動鬧事,數千人攔截走馬承受官上訴。承受,宦官,面對騷亂不能制止。成群的人在州門前叫嚷不休,守門的士兵攔住他們不得進城。鄭戩聽說後,將他們全部召至庭前,推出主謀者數十人,刺配他州,此事才得以平定。
    升任吏部待郎,改任宜徽北院使,官拜奉國軍節度使,後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太尉,謚號文肅。鄭戩遇事,果敢必行。然而任性近俠,用刑嚴峻,士民大多心懷怨恨。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