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3卷 《無事寂寂以照惺惺 有事惺惺以主寂寂》翻譯白話文

第三卷 無事寂寂以照惺惺 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原文】
無事時心易昏冥,宜寂寂而照以惺惺;有事時心易奔逸,宜惺惺而主以寂寂。

【譯文】
平時閒居無事時,心情最容易陷入迷亂狀態,這時應利用平靜的心情來覺悟積壓心中的問題;當有事忙碌時,感情最容易陷於衝動狀態,這時應利用冷靜的頭腦來控制衝動的感情。

【解說】
一個人在無事的時候,由於心智沒得到事物的寄托,便覺得無所適從。這種感覺被人的心理活動反覆闡釋與演繹,便產生了欲尋找事物寄托的諸多意念,但意念是由物象構成的,所以,一個人在無事時,越是意念轉動得快,越是擾亂了人的心理秩序。另一方面,人由於沒有參與到某種事情中去,人體各機能也由此沒能獲得新的信息,來激勵和促進自身衰變的部分以新的活力,於是人體的深層潛意識便將這種生理方面的需求,傳呈給人的顯意識,使人突思慾望。此時,如果不及時地醒悟,就會給自己造成危害。
一個人在無事的時候,要保持理智,沉靜心志,以免發生對健康有損的事。
一個人在有事之時,由於精神緊張,人的情感活動也比較活躍。
當我們在考慮某件事情時,引起分佈在感覺器官中的神經組織的活動,並在這裡實現從物理能、化學能到神經能的轉化,發動神經衝動。然後,神經衝動攜帶著現實事物、現象的信息,沿著有關神經通道,傳導到神經中樞的低級部分,對事物的信息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神經衝動的傳導繼續進行,最後到達神經中樞最高部位——大腦兩半球皮層。現實事物經過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神經細胞的分析、綜合、加工、改造,產生關於這些事物的印象,以及對待這些事物的態度;並由大腦皮層發出各種不同指令,引起各種各樣的行為和活動。這些行為和活動又會反饋給大腦皮層,大腦皮層根據反饋回來的信息進一步發出新的指令。如此循環往復,以獲得對事物的認識。
可見,一個人要解決一件事情,必須調動人體各個機能組織,使它們進入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精氣。由於精氣被消耗,則心神隨之浮動,便帶動了人的情感,使其處於不均衡的抑制狀態中。所以,我們必須沉靜心神,控制人體情感活動的節奏,以便使全部精力集中於整件事情之上,這樣既可盡快解決問題,又可保障精氣不受額外的消耗。

【例解】
夢與醒
鄭國有個人在野地裡砍柴拾草,撞見一頭受了驚嚇的鹿。他迎上去,打死了這頭鹿。砍柴人唯恐別人看到這頭死鹿,就匆忙地把鹿藏到一條乾涸的水溝裡,並用柴草將鹿遮蓋起來,砍柴的樵夫十分高興,但沒過多久,他卻找不到自己藏鹿的地方了。於是他就以為自己剛才是做夢而已。在回家的路上,樵夫逢人便呼叨此事,他總覺得這個夢實在太逼真了。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旁邊有人聽到此事後,就按樵夫所說的找到了那頭鹿,回家後他向老婆說:「剛才有個樵夫說在夢裡打死一頭鹿,可他卻忘記自己把鹿藏在哪兒了,我倒是得到了一頭鹿,看來他真是在做夢了。」
這個人的老婆說:「說不定是你夢見什麼樵夫得到一頭鹿吧?難道說還真有那麼一個樵夫嗎?現在你真的得到鹿,恐怕是你在真的做夢吧?」
這個人答道:「我已有了這頭鹿,還去管什麼是他還是我在做夢呢?」
再說那砍柴的樵夫回家後,越想越覺得自己真的丟了一頭死鹿。這天夜裡,他果真夢見那藏鹿之處,又夢見得到了那個死鹿的人。於是兩人為此鹿發生了爭執,最後吵到了縣令那裡,請縣令來判斷定奪。縣令說:「樵夫,你當初真的得鹿,卻妄稱是在做夢;到後來真的是在夢裡見鹿,又妄稱是實事。他真的把你的鹿取走,你又和他爭鹿。他老婆說是夢裡認取過別人的鹿,這麼說來,是沒有得到過這頭鹿。現在既然有這頭鹿在此,那就兩人平分吧!」鄭國的君主聞聽此事後,說道:「啊!只怕是縣令自己在夢裡給人分鹿吧!」鄭王又去詢問相國的意見,相國說:「是做夢,還是沒做夢,我也無法辨別。要想辨別究竟是覺醒還是做夢,只有黃帝和孔丘有這種本事。現在黃帝、孔丘都已死了,又有誰能辨清覺醒與做夢的差別呢?還是按縣令所說的為準吧!」
是覺醒,是做夢,連自己都不能分辨其差別,又求誰有用?

陸修靜修道
江蘇吳興名門望族的陸氏修靜,從小就精習儒學,三墳八索,經緯之學,他無不兼容並蓄,但認為,先天撫育化生混一精氣與真宰,並不在三墳、八索、經緯一類的典籍當中。於是他浪跡天涯,南往衡湘九嶷羅浮等地,西至巫峽、峨嵋、恣意於青山碧水之間。
南朝宋代元嘉末年,陸靜修執意不就。待到「太初之難」(指南朝宋劉新父自立之事)大作,人心惶恐不安,於是陸修靜返還江南,繼續雲遊名山勝地,也亟想找一塊精修至道的地方。其時明帝承襲上古軒轅皇帝的淳仁之風,以遠古之心教化百姓,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以禮相邀,陸修靜仍托詞身心憂傷就像患了場大病,而不入京都。齋戒,興宮築館,煞是端恭肅穆,卻遲遲不肯應召。明帝猶不甘心,為他建觀,至此他不得已而應召。與明帝對答皆符合明帝的心意。明帝對他更加敬重。
陸修靜進宮以後,不久明帝身體不適,陸修靜為其治療後,正值桂陽王構作亂,民間生靈塗炭,目睹於此,陸修靜不願再留京城。他對弟子說打理行裝回山,眾弟子不理解,並未照他的話去做。數天後他仰面躺臥,寬衣解帶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