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2卷 《順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憂》翻譯白話文

第二卷 順境不足喜 逆境不足憂

【原文】
居逆境中,週身皆針砭藥石,砥節礪行而不覺;處順境中,眼前盡兵刃戈矛,銷膏靡骨而不知。

【譯文】
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艱苦貧困的環境中,那周圍所接觸到的全是有如醫療器材般的事物,在不知不覺中會使你敦品勵行把一切毛病都治好;反之,一個人如果生活在豐衣足食無憂無慮的良好環境中,就等於在你的面前擺滿了刀槍等殺人的利器,在不知不覺中使你的身心受到腐蝕而走向失敗的路途。

【解說】
事情不能一概而論。即使身處順境只要人苦心勵志、勤奮不綴,同樣可以成材。關鍵是主觀上要有「苦其心志」的思想準備。環境已經夠不利了,為什麼還要人為地製造障礙?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身處順境的人,也莫忘了像美國人對待孩子那樣,實行「狼式教育」,拖著、咬著、推著、趕著。讓孩子投身社會,自己去競爭,自己去生存。不論環境如何,我們都要以逆水行舟的心思待之。

【例解】
臨變心不驚 從容除強盜
明朝張居崍為滑縣縣令時,有兩名大盜任敬、高章來到縣城,冒充錦衣衛的使者,遞了名片拜見張公,並且湊近張公耳邊說:「朝廷有令,要公開處理有關耿隨朝的事情。」
原來當時有位滑縣人耿隨朝,擔任戶政的科員,主管草場,因為發生火災,朝廷下令羈押在刑部的監牢裡,張公聽到此事,更加相信兩人的身份。任敬於是拉著張公的左手,高章擁著張公的背,一起進入室內坐在炕上。
任敬摸著鬢角鬍鬚,笑著說:「張公不認識我吧!我是霸上來的朋友,要向張公借用公庫裡面的金子。」
於是與高章取出小刀來,交叉架在張公的脖子上,說:「如果我們順利取得金子,你就可以活命,否則小刀馬上取了你的性命。」
張公絲毫不驚嚇,很從容地說:「你們所要的,並不是報仇。我就是再笨,也不會因為財物而輕易地犧牲性命啊!況且你們已經自稱是錦衣衛的使者,為什麼還要這樣暴露自己的真實的身份,別人若是在外面偷看,發現此事,這對你們相當不利。」
兩個強盜覺得有道理。
張公又說:「公庫的金子都各有人收藏看管,拿來換取別種東西,容易被發覺,對你們也不利。有一個辦法是,縣裡有許多有錢人,不如我全都向他們借貸給你們。這樣你們可以安然無事,同時公庫的財物沒有損失,不會連累了我的官職,豈不是一舉兩得。」
兩個強盜聽了更加贊同張公的辦法。
張公於是叫高章傳令,要屬下劉相前來。劉相是一位工於心計的人。
劉相到後,張公隨意編了一套話,說:「我不幸發生意外。如果被抓去,會很快被處死。現在錦衣衛的兩位先生,關係很多,不想抓我。我非常感激他們,想拿五千黃金當他們的壽禮,以表示我的心意。」
劉相聽了嚇得吐出舌來,說:「到哪裡去拿這麼多錢?」
張公說:「我常看到你們縣裡的人,很有錢而且急公好義。我請你替我向他們借。」
於是拿出筆來。寫某人最有錢,可以借多少;某人中等,可以借多少;一共寫了九個人,正好數量符合。所寫的這九個人,實際上都是大力士。
劉相看了之後,恍然大悟。出了屋子,正巧冷風迎面吹來,張公就借口說避一下風寒,又和強盜回到屋裡,拿出酒菜與他們應酬,而且自己先吃先喝,好讓兩位強盜放心。
酒才喝完,剛寫的那九個人,都穿著鮮麗的衣服,像富人家的子弟。手裡捧著用紙包著的鐵器,先後來到門口,假裝說:「張公要借的金子都拿來了,但是因為太窮,沒有辦法湊足所要的數目。」
並裝出哀求的樣子。
兩位強盜聽說金子到了,又看到這些人果然都像有錢人的樣子。就很高興地說:「張公真的不騙我們。」
張公裝著要給他們金子的樣子,叫人拿來天秤、小桌子。這時任敬待在客位,張公坐主位,中間隔著長桌子,如此一來,張公和任敬隔著一些距離,可是高章一直擁著張公的背,彼此貼得很近。
張公站起來拿天秤的砝碼。對高章說:「你的長官正和我飲酒行主客之禮,哪有空看砝碼。所以看砝碼秤輕重,就麻煩你了。」
高章於是稍微靠近桌子,去看砝碼。
此時另九個人則捧著包裡的鐵器,一起擁向前去,故意作出打開包裹取出金子的樣子,張公趁此脫身,離開高章幾步,就大喊九人抓賊。張公向前堂奔跑,任敬起身撲向張公,卻趕不及,於是舉刀自殺。高章也準備自殺,被捕快抓了,拷問之後處死,在刑場中被分屍。

康熙斂鋒銳 妙計除奸賊
康熙登基時才八歲,不能料理國事,國家一切大事都由四位輔政大臣代理。這四個人是鰲拜、索尼、蘇克薩哈和遏必隆。其中拿大主意的是鰲拜。然而鰲拜是一個專橫跋扈,野心勃勃的人。他利用其他三位輔政大臣的軟弱退讓,極力擴大自己的權勢。凡是向他巴結獻媚的,都受到提拔重用;凡是不肯順從他的,不是被排斥罷黜,便是遭到有意陷害。輔政大臣蘇克薩哈及大臣蘇納海、朱昌祚等人就因為與鰲拜持有不同的意見而遭到殺身之禍。他甚至經常在康熙皇帝面前耀武揚威,呵斥他人,而且多次擅自以皇帝的名義假傳聖旨,濫用權力。朝廷內外的大小官員,凡是稍有一些正義感的,無不對鰲拜一夥的為非作歹恨之入骨,可是鰲拜的心腹黨羽遍佈從中央到地方的許多重要機構,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誰也奈何他不得。
1667年(康熙六年),康熙親政。他雖然很年輕,但是志向卻很高。他立志要做一個像漢武帝、唐太宗那樣有作為的皇帝,因此對鰲拜擅權十分不滿,決心改變大權旁落的狀況。於是在他親政不久便下令取消了輔政大臣的輔政權,使鰲拜的權力受到限制。可是,這樣一來,他們之間的矛盾便日益激化起來。鰲拜雖然意識到康熙要奪回自己的權力,但誤認為「主幼好欺」,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非但不加收斂,反而更加肆無忌憚。在群臣向康熙朝賀新年時,鰲拜竟然身穿黃袍,儼如皇帝。在他托病不朝、康熙親往探視時,他把刀置於床下,直接威脅到皇帝的安全。對於鰲拜的這些欺君罔上的行為,康熙已經忍無可忍,決心採取果斷的措施,把他除掉。
康熙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知道鰲拜的勢力大、黨羽多,除掉他不是很容易的,必須要計劃周密,謹慎從事。他一方面把近身侍衛索額圖、明珠提拔為朝廷大臣,作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以便通過他們聯絡朝廷內外反鰲拜的勢力;另一方面又給鰲拜封官加爵,麻痺他對自己的警覺。與此同時,一個擒拿鰲拜的計劃也醞釀出來了。
不久,康熙從各王公顯貴府中挑選了100餘名身強力壯的貴族子弟,以陪伴皇帝習武消遣為名,入宮擔任侍衛。他們入宮後,天天與康熙在御花園練習武藝,作「布庫」遊戲。對於這件事鰲拜雖有風聞,但是沒有發覺其中有什麼異常。一來是滿族具有讓自己的子弟從小習武的習慣,二來是把康熙看成一個年幼無知,只圖玩樂的紈褲之輩,樂得他少過問政事,所以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不到一年,這班少年侍衛一個個學得拳術精通、武藝高強,連康熙本人也學到不少本領。康熙看在眼裡,喜在心頭,認為擒拿鰲拜的時機成熟了,於是便以下棋為名,召索額圖入宮,商量除掉鰲拜等人的計劃。
一天,正值鰲拜入朝之日,康熙事先把少年侍衛召來,對他們說:「你們常在我的身邊,好像我的手足一樣,你們是聽從我的命令,還是聽鰲拜的命令?」這些人對鰲拜的專橫跋扈憤憤不滿,又朝夕與皇帝相處,早已成為效忠於康熙的心腹,因此齊聲高呼:「聽從皇上的命令!」接著康熙歷數鰲拜的罪狀,佈置擒捉之法,只等這個權奸來投羅網。
不多時,鰲拜入朝。康熙傳令要單獨召見他。鰲拜不疑,欣然前往。到了內廷,只見康熙端坐在寶座上,兩旁站立的全是一班少年侍衛。鰲拜一向把這些人看成是一群孩子,成不了什麼大的氣候,心裡毫無戒備,仍舊擺出一副傲慢的架勢,來到康熙面前。康熙一見時機已到,便果斷地作出擒拿的手勢。少年侍衛們一擁而上,把鰲拜團團圍住。看到此情,鰲拜大吃一驚,起先還以為是皇帝教一群孩子來與他戲耍,後來感覺不對勁,便全力進行掙扎,與這班少年打成一團。鰲拜也不是等閒之輩。他不僅生得雄腰虎背,有一股蠻力,而且精通武藝,曾經馳騁疆場幾十年,立過不少大功,是清朝的一代驍將。講近身交手,他並不外行。他仗著自己體大力強,拳腳並用,竟一連打倒好幾個人,差一點脫身。可是,這些少年侍衛畢竟是訓練了一年的武將,不僅氣血方剛,武藝超群,而且都有除奸報君的決心,豈容奸雄逃脫!他們你一拳,我一腳,輪番向他攻擊,直打得鰲拜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最後不得不束手就擒。
康熙見鰲拜就擒,急忙派人把他的兄弟子侄心腹黨羽一網打盡,公佈了鰲拜的30條罪狀。念他過去戰功卓著,免於處死,被罰永遠監禁,最後死於獄中。鰲拜的黨羽親信,有的被處死,有的被處罰,全都得到應有的下場。剷除鰲拜集團是這位年僅16歲的少年皇帝親政後所辦的第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