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禮記》57《樂由中出》古文現代文翻譯

樂由中出

樂由中出(1)
——以禮約取代兵刑

【原文】

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2),禮自外作故文(3)。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4),禮至則不在爭。揖讓而治天下者(5),禮樂之謂也。

  
暴民不作,諸侯賓服(6),兵革不試(7),五刑不用(8),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天子如此廠則禮行矣。

【註釋〕

(1)本節選自《樂記.樂論》。(2)靜:安靜。這裡指潛移默化的影響。(3)文:指禮儀制度。(4)至:通達。(5)揖讓:禮讓。(6)賓服:服從,歸順。(7)試:使用。(8)五刑:指墨、劓、剕宮、大辟五種刑罰。

【譯文】

  
樂由內心產生,禮體現於外表。樂由內心產生所以能夠潛移默化;禮體現於外表,所以形成禮儀制度。最好的樂必定平易,最好的禮必定簡樸。樂通達內心則民眾沒有怨恨,禮儀通行則民眾沒有衝突。以禮治理天下,就是指實行禮樂。

  
暴民不起來作亂,諸侯都來歸順,不必使用武力,不動用多種刑罰,百姓沒有憂患,天子不動怒,這就表明樂普遍實行了。父子相互親睦,長幼之間次序明確,四海之內的日恩都相互尊敬,這就表明禮普遍實行了。

【讀解】

  
樂被納入了儒家的政治理想之中,成為治國安邦的根本之一,同「禮」相輔相成。這種政治理想是很獨特的:以問代武,以禮樂代兵刑,以感化代專制。

  
之所以說這是一種理想,是從實際出發的。也就是說,以感化、說服、規勸來代替必要的強制措施,在現實當中是難以行的通的,歷史上大概很少有過不依靠法律、軍隊來維持統治的政權。不以強制手段和強力來維護統治當然是好事,而美好的願望總會受到無情的現實的挑戰。

  
因此,過分誇大「樂」的作用,只可能造成負面影響,更多的時候,它經常成為統治者用來掩蓋專制和暴力的偽裝,成為蒙蔽人們的煙幕。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有非常現實、非常功利的一面,同時也有非常理想化、非常不切合實際的一面。這兩個方面時常交織在一起,對歷代統治集團和民眾百姓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對次我們有足夠清醒的認識,從而決定我們應當來採取的態度。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