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員諫許越平(哀公元年)
-----窮寇不可不猛追
【原文】
吳王夫差敗越於夫椒(1),報檇李也(2)。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於會稽(3) 使大夫種因吳大宰嚭以行成(4)。吳子將許之。伍員曰:「不可。臣聞之:『樹德莫如盡(5)。』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6),滅夏後相(7)。後緡方娠(8),逃出自竇(9), 歸於有仍(10),生少康焉。為仍牧正(11),惎澆能戒之(12)。澆使椒求之(13),逃奔有虞(14), 為之皰正(15),以除其害(16)。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17),而邑諸論(18) 。有田一成(19),有眾一旅(20),能布其德而兆其謀(21),以收夏眾,撫其官職。 使女艾諜澆(22),使季杼豷(23),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24)。 今吳不如過,而越大於少康,或將豐之(25),不亦難乎?勾踐能親而務施,施不失人,親 不棄勞。與我同壤,而世為仇讎(26)。於是乎克而弗取,將又存之,違天而長寇仇,後雖悔之,不可食已(27)。姬之衰也(28),日可俟也。介在夷蠻而長寇仇(29),以是求伯(30),必不行 矣。」弗聽。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31),而十年教訓(32),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33)!」三月,越及吳平。
【註釋】
(1)夫差:吳王闔廬的兒子。越:諸侯國名,姓姒,國都在會稽,即今浙江紹興。夫椒:越國地名,在今 江紹興北。(2)檇(zui)李:越國地名,在今浙江紹興北。吳王闔廬在這裡被越國打敗,受傷而死。 (3)越子:越國國君勾踐。楯:同「盾」。甲楯:指全副武裝的士兵。會稽: 山名,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十二里。(4)種:文種,越國的大夫,楚國人。嚭(pi) :伯嚭,伯州犁的孫子,吳國的太宰,楚國人。(5)這兩句話後被收入《古文 尚書.泰誓》。滋:長,多。盡:徹底。(6)有過:古代的國名,在今山東掖縣北。 澆:有過國的國君。斟灌、斟鄩:夏的同姓諸侯。(7)夏後相:夏朝的國君, 夏朝第五代君主。(8)後緡:相的妻子。娠:懷孕。(9)竇:洞,孔。(10)有仍: 古代諸侯國名,後緡的娘家,在今山東的濟寧。(11)牧正:管理畜牧的官。(12) 惎:忌恨。戒:提防。(13)椒:澆的臣子。(14)有虞:古代諸侯國名,姓姚, 在今山西永濟。(15)皰正:管理膳食的官。(16)除:避免。(17)二姚:指有虞國君 虞思的兩個女兒,虞是姚姓國,所以稱二姚。(18)邑諸綸:把綸邑封給他。綸 在今河南虞城東南。(19)成:十平方里為一成。(20)旅:五百里為一旅。 (21)兆:開始。(22)女艾:少康的兒子。豷(yi):澆的弟弟,戈國國君。(24) 舊物:指夏代原來的典章制度。(25)豐:壯大。(26)同壤:同處一方,國土相連。 (27)食:消除。(28)姬:指吳國。吳國為姬姓國家。(29)介:處在...... 中間。夷蠻:指楚國和越國。(30)伯:同「霸」。(31)生聚:養育人民和積聚 財富。(32)教訓:教育和訓練。(33)外:後。為沼:變為湖沼,意思是國家滅亡。
【譯文】
吳王夫差在椒山打敗了越軍,報了檇李戰役吳國戰敗之仇。接著,吳軍進入了越國,越王勾踐率領五千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退守到會稽山,並派大夫文鍾通過吳國太宰伯嚭去請求講和。吳王夫差準備同意越國的請求 。伍員說:「不可答應。臣下聽說:『樹立德行不如越多越好,去去除病痛不如 越徹底越好。』從前有過國的國君澆殺了斟灌後又去攻打斟鄩,消滅了夏朝君主相。 相的妻子後緡正懷著孕,從牆洞裡逃出去,逃回娘家有仍國,在那裡生下了少康。少康長大後當了有仍國的牧正,他忌恨澆,又時刻提防著澆的迫害。澆派大臣 椒去抓少康,少康逃到了有虞國,在那裡當上了皰正,得以避開了澆的殺害。 有虞的國君虞思這時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為妻,並把綸邑封給了少康。少康 有方圓十里的土地,有五百名士兵,能夠廣施德政,並開始謀劃復興國家,收羅夏朝的遺民,按撫屬下的官員。少康派女艾去刺探澆的情況,派季杼去引誘澆的弟弟豷,結果滅掉了過國和戈國,復興了夏禹業績,祭祀夏朝的祖先並祀享天帝,恢復了從前的典章制度。現在是吳國比不上有過國的強大,而越國卻比少康強大,如果越國再壯大起來,豈不是很難對付嗎?越王勾踐 能夠愛護人民,注意施行恩惠,施行恩惠不會失掉人心,愛護民眾而不忘掉有功的人。越國同我們國土相連,又世世代代有冤仇。在我們戰勝越國時不把它滅掉 ,卻要保存它,這就違背了天意,助長了仇敵,日後即使後悔,也無法消除 禍患。吳國的衰亡,已經為期不遠了。吳國處在夷蠻之間又助長仇敵, 想用這種辦法去謀求霸權,必定行不通。」吳王夫差沒有聽從伍員的話。伍員退出來後 對別人說:「越國用十年的時間養育了人民和積聚財富,用十年的時間對 人民進行教育和訓練,二十年之後,吳國大概會變成荒涼的湖沼了!」三月,越國和吳國講和了。
【讀解】
讀了這個故事,很讓我們疑心,這是否是後來添加上去的,因為伍員,也就是伍子胥,真的是料事如神(版權所 有fanyi.cool 古文翻譯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竟然 就在二十年後滅掉了吳國,應了伍子胥的預言。當然,這個故事沒有造假,不是假冒偽劣產品,而是真實的歷史事實。
這樣我們的確要佩服伍子胥的眼光和頭腦了。他是清醒的政治家、軍事家,具有理性的精神和現實主義態度。他識破了越國在兵臨城下之時媾和來保存實力的意圖,援引歷史教訓來告訴吳王夫差,卻未被採納。
這又一次告訴我們: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歷史發展雖然不是重複循環的,但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確乎要栽大跟頭。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的「少康中興」,就是一面鏡子。國家雖然亡了,但留下了復仇的種子, 為日後的復興提供了火種。星星之光,可以燎原。少康就真的從小到大,由弱到強, 滅掉仇敵,光復了祖先的業績。
教訓之二,是對陷入困境的「窮寇」,要窮追猛打,直至徹底消滅,不留任何禍根, 不時敵手有任何東山再起的希望,也就是要滅掉「種子」。還是毛主席英明, 他老人家早就手過:「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魯迅先生也極力倡導通打「落水狗」的精神,即使狗兒落入水中做出哀求的可憐狀,也要通打之,否則,它一旦爬上岸來,又會咬人的。古人也總結過不能縱虎歸山,要不然會遺害無窮。從這個方面來說,吳王夫差放過越王勾踐,實在是養虎遺患,玩火以至自焚。
教訓之三,從越王勾踐的角度說,在明知對手強大時,及時的表示屈服,要求媾和,以便保存實力,另圖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是迫不得已最好的選擇。識時務者為俊傑。 勾踐不愧為識時務者,在即將亡國滅種的關鍵時刻,甘拜下風,屈居人下,以屈求神,保住了復仇的種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教訓之四,要有堅韌不拔地堅持下去的毅力,事業終將成功。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勾踐大概是牢記住了這一點,並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兩倍的時間來為復仇作準備。 這個過程也夠漫長的,其中的屈辱辛酸,非局外人所能體驗。以國君的身份,臥薪嘗膽,這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在長期的艱難困苦之中,人的精神隨時都會有崩潰的可能,隨時都可能因挫折而徹底的放棄希望和努力。但是勾踐堅持下來了。 因此我們也要敬佩勾踐,佩服他的堅韌不拔地向目標挺進的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