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左傳》齊魯夾谷之會(定公十年)古文譯文

齊魯夾谷之會(定公十年)
-----聖人知禮而有勇 

【原文】
   
   十年春,及齊平。 

   夏,公會齊侯於祝其(1),實夾谷。孔丘相(2)。犁彌言於齊侯曰(3):「 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4),必得志焉。」齊侯從之。 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5)!兩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6), 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偪好。於神為不祥 ,於德為愆義(7),於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齊侯聞之,遽辟之(8)。

   將盟,齊人加於載書曰(9):「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10), 有加此盟!」孔丘使茲無還揖(11),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 吾以共命者(12),亦如之!」

   齊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曰(13):「齊、魯之故(14),吾之何不聞焉? 事即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事也。且犧、象不出門(15),嘉樂不野合(16) 。饗而既具(17),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18)。用秕稗, 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得也(19)。不昭,不如 其已也。」乃不果享(20) 。

   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21)。 

   

【註釋】

  (1)公:指魯定公。齊侯:指齊景公。祝其:即夾谷,地名,在今山東萊蕪 夾谷峪。(2)相:擔任儐相,負責主持會議儀節。(3)犁彌:齊國大夫。(4) 萊:諸侯國名,姜姓,在今山東黃縣,被齊國滅掉。(5)士兵之:命令士兵們拿起 武器衝上去。(6)裔夷:華夏地域以外的民族。(7)偪:同「逼」。偪好:逼迫友好 。愆:傷害。(8)遽(ju):迅速,緊急。辟:同「避」。(9)載書:盟約。(10) 竟:同「境」。出竟:指出境作戰。(11)茲無還:魯國的大夫。(12)共:同:「 供」。共命:供給齊國之命。(13)梁求據:齊景公的寵臣。(14)故:從前的典章制度。 (15)犧、象:即犧尊、象尊

,都是古時的酒器,外形像獸形。不出門:意思是只在朝會和廟堂使用。(16)嘉樂:指鍾、磬等樂器。(17)具:齊備。
(18)秕(bi):不飽滿的穀物。稗(bai):像禾的雜草。(19)昭:發揚光大。(20)果:實現。(21)鄆(yun)、讙(huan)、龜陰:都是魯國的邑名,全在汶水的北岸,即「汶陽之田」。

【譯文】 
  
   魯定公十年春天,魯國同齊國講和。 

   夏天,魯定公和齊景公在祝其會見,祝其實際上就是夾谷。孔子擔任儐相。犁彌對 齊景公說:「孔丘懂得禮儀,但是沒有勇氣,如果派萊人用武力劫持魯侯, 一定能夠如願。」齊景公聽從了犁彌的話。孔子帶著魯定公往後退,並說:「士兵們快拿起武器衝上去! 兩國國君友好會見,而華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虜卻用武力來搗亂,這不是齊國國君命令諸侯會合的本意。華夏 以外的人不得圖謀中原, 夷人不得觸犯盟會,武力不能逼迫友好。這樣做對神靈是不吉祥的,對德行也是傷害, 對人卻是喪失禮儀,國君一定不會這樣做。」齊景公聽了這番話後,急忙叫 萊人避開。

   即將舉行盟誓時,齊國人在盟書上加上了這樣的話:「一旦齊國軍隊出境作戰, 魯國如果不派三百輛兵車跟隨我們,就按此盟誓懲罰。」孔子讓茲作揖回答說:「 如果你們不歸還我們汶水北岸的土地,卻要讓我們供給齊國的所需,也要按盟約懲罰。」

   齊景公準備設享禮款待魯定公。孔子對梁丘據說:「齊國和魯國從前的典禮制度, 您怎麼沒聽說過呢?盟會的事已經結束了,而又沒有設享禮款待,這是讓辦事人 辛苦了。再說犧尊和象尊不出國門,鐘磬不能野外合奏設享禮而全部具備犧象鐘磬,這是拋棄了禮儀;如果這些東西不備齊,那就像用秕稗來款待,是國君的恥辱;拋棄禮儀則名聲不好。您為什麼不好好考慮一下呢?享禮是用來發揚光大德行的。 不能發揚光大,還不如不舉行。」結果齊景公沒有舉行享禮。 

   冬天,齊國人向魯國歸還了鄆邑、瓘邑和龜陰邑的土地。

【讀解】

  犁彌以為孔子「知禮而無勇」,實在是大大的看錯了人。孔子何許人也? 大成至聖先師,豈會像蓬蒿之輩所估量的!可惜那時的人都瞎了眼,有眼不識泰山,竟然輕*、冷遇咱們的聖人。如果不是這樣,孔夫子在春秋末年的日子要好過的多 。儘管他的日子也不算差,能夠經常有肉吃,多虧他在學園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孔子的人格和思想的光輝,是人們後來逐漸認識到的他不僅提出了仁、義、禮、智、信的學說,而且自己躬行實踐,為子子孫孫樹立了典範。這個故事中,孔子大義凜然 ,與妄自尊大、恃強凌弱的齊國軍臣針鋒相對,的確讓我們肅然起敬, 油然而生景仰之情。

   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孔夫子一介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竟然以言辭喝退夷人他憑的是什麼?憑的是君子心中的浩然正氣,是心中對道義的堅定的信念。 能夠如此,死又有什麼可怕?即使做了刀下鬼,精神也依然如蒼松翠柏,萬古長青。正如他老人家所說:「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不,他在危難之際掩護魯侯,喝退眾夷兵,不是為他自己的言論作了最好的註解嗎?

   至於動武之外的彫蟲小技,就是不在聖人的話下,只需憑三寸不爛之舌, 便可一錘定音,使對手低頭稱服,不敢再有所造次。

   孔子對付齊國軍臣無禮的事跡,給我們以巨大的啟發。那些外表上貌似強大、不可一世、驕橫跋扈的人,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他們沒有三頭六臂,內心很虛弱,只有憑借恐嚇、強權、陰謀來獲取不義之財。因此對付他們並不太難,最簡單最有效得到方法,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絕不在關鍵時刻表現出軟弱,首先在心理和氣勢上戰勝對手,其他的便是水到渠成了。 

   但是這也不是鬧著玩的兒戲。內心空虛,沒有道義、真理的依憑,只有表面上的強硬,那就成了蠻橫,內心充實,才會有外部行為上的光輝。孔子的勇氣來自哪裡? 來自他的「知禮」「有勇」是「知禮」的自然和必然的結果,而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所以,切莫忘記了這個教訓:知禮而有勇。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