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姓賈名昌,長安宣陽裡人,開元元年癸丑生。元和庚寅歲,九十八年矣,視聽不衰,言甚安徐,心力不耗。語太平事,歷歷可聽。父忠,長九尺,力能倒曳牛,以材官為中宮幕士。景龍四年,持幕竿,隨玄宗入大明宮誅韋氏,奉睿宗朝群後,遂為景雲功臣,以長刀備親衛,詔徙家東雲龍門。昌生七歲,趫捷過人,能摶柱乘梁。善應對,解鳥語音。玄宗在藩邸時,樂民間清明節鬥雞戲。及即位,治(「治」原作「泊」,據明抄本改)雞坊於兩宮間。索長安雄雞,金毫鐵距,高冠昂尾千數,養於雞坊。選六軍小兒五百人,使馴擾教飼。上之好之,民風尤甚,諸王世(明抄本「世」作「子」)家,外戚家,貴主家,侯家,傾帑破產市雞,以償雞直。都中男女以弄雞為事,貧者弄假雞。帝出遊,見昌弄木雞於雲龍門道旁,召入為雞坊小兒,衣食右龍武軍。三尺童子入雞群,如狎群小,壯者弱者,勇者怯者,水谷之時,疾病之候,悉能知之。舉二雞,雞畏而馴,使令如人。護雞坊中謁者王承恩言於亥宗,召試殿庭,皆中玄宗意。即日為五百小兒長,加之以忠厚謹密,天子甚愛幸之,金帛之賜,日至其家。開元十三年,籠雞三百從封東嶽。父忠死太山下,得子禮奉屍歸葬雍州。縣官為葬器。喪車乘傳洛陽道。十四年三月,衣鬥雞服,會玄宗於溫泉。當時天下號為神雞童。時人為之語曰:「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繡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昭成皇后之在相王府,誕聖於八月五日,中興之後,制為千秋節。賜天下民牛酒樂三日,命之曰酺,以為常也,大合樂於宮中。歲或酺於洛,元會與清明節,率皆在驪山。每至是日,萬樂俱舉,六宮畢從。昌冠雕翠金華冠,錦袖繡襦褲,執鐸拂,導(「導」原作「道」,據明抄本改)群雞,敘立於廣場,顧眄如神,指揮風生。樹毛振翼,礪吻磨距,抑怒待勝,進退有期,隨鞭指低昂,不失昌度。勝負既決,強者前,弱者後,隨昌雁行,歸於雞坊。角觝萬夫,跳劍尋撞,蹴球踏繩,舞於竿顛者,索氣沮色,逡巡不敢入,豈教猱擾龍之徒歟?二十三年,玄宗為娶梨園弟子潘大同女,男服珮玉,女服繡襦,皆出御府。昌男至信、至德。天寶中,妻潘氏以歌舞重幸於楊貴妃,夫婦席寵四十年,恩澤不渝,豈不敏於伎,謹於心乎?上生於乙酉雞辰,使人朝服鬥雞,兆亂於太平矣,上心不悟。十四載,胡羯陷洛,潼關不守,大駕幸成都。奔衛乘輿,夜出便門,馬踣道阱,傷足不能進,杖入南山。每進雞之日,則向西南大哭。祿山往年朝於京師,識昌於橫門外,及亂二京,以千金購昌長安洛陽市。昌變姓名,依於佛捨,除地擊鐘,施力於佛。洎太上皇歸興慶宮,肅宗受命於別殿,昌還舊裡。居室為兵掠,家無遺物,布衣憔悴,不復得入禁門矣。明日,復出長安南門道,見妻兒於招國裡,菜色黯焉。兒荷薪,妻負故絮。昌聚哭,訣於道,遂長逝。息長安佛寺,學大師佛旨。大歷元年,依資聖寺大德僧運平住東市海池,立阤羅尼石幢。書能紀姓名,讀釋氏經,亦能了其深義至道。以善心化市井人。建僧房佛捨,植美草甘木。晝把土擁根,汲水灌竹,夜正觀於禪室。建中三年,僧運平人壽盡。服禮畢,奉舍利塔於長安東門外鎮國寺東偏,手植松柏百株,構小舍,居於塔下。朝夕焚香灑掃,事師如生。順宗在東宮,捨錢三十萬,為昌立大師影堂及齋舍。又立外屋,居遊民,取傭給。昌因日食粥一杯,漿水一升,臥草蓆,絮衣,過是悉歸於佛。妻潘氏後亦不知所往。貞元中,長子至信,依并州甲,隨大司徒燧入覲,省昌於長壽裡。昌如己不生,絕之使去。次子至德歸,販繒洛陽市,來往長安間,歲以金帛奉昌,皆絕之。遂俱去,不復來。元和中,穎川陳洪祖攜(明抄本無「攜」字)友人出春明門,見竹柏森然,香煙聞於道。下馬覲昌於塔下,聽其言,忘日之暮。宿鴻祖於齋舍,話身之出處,皆有條貫,遂及王制。鴻祖問開元之理亂,昌曰:「老人少時,以鬥雞求媚於上,上倡優畜之,家於外宮,安足以知朝廷之事?然有以為吾子言者。老人見黃門侍郎杜暹,出為磧西節度,攝御史大夫,始假風憲以威遠。見哥舒翰之鎮涼州也,下石堡,戍青海城,出白龍,逾蔥嶺,界鐵關,總管河左道,七命始攝御史大夫。見張說之領幽州也,每歲入關,輒長轅挽輻車,輦河間薊州傭調繒布,駕轊連軏,坌入關門。輸於王府,江淮綺縠,巴蜀錦繡,後宮玩好而已。河州敦煌道,歲屯田,實邊食,余粟轉輸靈州,漕下黃河,入太原倉,備關中凶年。關中粟麥(「麥」原作「米」,據明抄本改)藏於百姓。天子幸五嶽,從官千乘萬騎,不食於民。老人歲時伏臘得歸休,行都市間,見有賣白衫白疊布。行鄰比廛間,有人禳病,法用皂布一匹,持重價不克致,竟以帕頭羅代之。近者老人扶杖出門,閱街衢中,東西南北視之,見白衫者不滿百,豈天下之人,皆執兵乎?開元十二年,詔三省侍郎有缺,先求曾任刺史者。郎官缺,先求曾任縣令者。及老人見(明抄本無「見」字)四十,三省郎吏,有理刑才名,大者出刺郡,小者鎮縣。自老人居大道旁,往往有郡太守休馬於此,皆慘然,不樂朝廷沙汰使治郡。開元取士,孝弟理人而已,不聞進士宏詞拔萃之為其得人也。大略如此。」因泣下。復言曰:「上皇北臣穹廬,東臣雞林,南臣滇池,西臣昆夷,三歲一來會。朝覲之禮容,臨照之恩澤,衣之錦絮,飼之酒食,使展事而去,都中無留外國賓。今北胡與京師雜處,娶妻生子,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吾子視首飾靴服之制,不與向同,得非物妖乎?」鴻祖默不敢應而去。
【譯文】
老人姓賈名昌,是長安宣陽裡人,開元元年即癸丑年生,到元和庚寅年已九十八歲,他的視力和聽力都沒衰退,言談安詳且很有條理,腦力也沒減退,談起太平公主時期的事情清清楚楚,使人很愛聽。賈昌的父親名叫忠,身高九尺,力氣很大,能拽住向前走的牛,以武士的身份擔任皇后住的宮殿的侍衛。景龍四年,賈忠拿著武器隨著唐玄宗進入大明宮,殺掉了韋氏,擁戴睿宗登上皇位,使大臣們臣服,於是便成為景雲年間的功臣,被選入長刀隊做了皇帝的貼身侍衛。皇帝下令讓他把家遷到了東雲龍門。賈昌長到七歲時,身手靈活超過一般人,能順著柱子爬上屋樑。他善於回答別人問話,還能聽懂鳥的語言。玄宗住在親王府時,喜歡民間在清明節期間舉行的鬥雞遊戲。等到做了皇帝以後,他就在兩宮之間修建了雞場,到處收購長安的公雞。長著金黃色的羽毛,鐵一般的爪子,高冠翹尾的大公雞共有一千多隻,都養在雞場裡。又從皇帝的禁軍中選出五百位少年,讓他們飼養教練這些公雞。皇帝喜歡這種遊戲,下面就更加盛行。各位親王皇族,皇帝的外婆家和岳父家、公主家、封侯之家,都不惜傾家蕩產去買雞,或償還欠下的買雞錢。京城中的男男女女,都把擺弄雞作為營生干,貧窮的人家就玩弄假雞。一次,皇帝出去遊逛,看見賈昌在雲龍門外道邊上玩木雞,於是把他召入皇宮,充當雞場的馴雞少年,吃穿待遇超過禁軍兵士。三尺高的孩子,進入雞群中,就像擺弄一群小孩子,健壯的、瘦弱的、勇敢的、怯懦的,餵水餵食的時間,疾病的跡象,賈昌全都瞭如指掌。賈昌隨便拿出兩隻雞,都很畏怯而馴服,可以像指揮人那樣指揮它們。監護雞場的傳旨太監王承恩把這情況向玄宗作了匯報。玄宗就把賈昌召來在院中驗證,結果非常合乎皇上的心意,當天就任命他擔任五百馴雞少年的首領。加上賈昌忠厚謹慎周到,天子所以很鍾愛他,金帛之類的賞賜,每天都送到他家。開元十三年,宮裡用籠子裝了三百隻雞,跟著玄宗到泰山去祭天。賈昌的父親在泰山腳下去世,由於兒子得寵,所以由賈昌護送遺體回到雍州安葬。縣官備辦了殯葬用品和喪車,用公家驛站的車輛從洛陽大道上運送。開元十四年三月,賈昌穿上鬥雞的衣服,在溫泉與玄宗會見。當時天下人把賈昌稱為「神雞童」。當時人們為他編出了這樣的話:「生兒不用識文字,鬥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能令金距期勝負,白羅繡衫隨軟輿。父死長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喪車。」昭成皇后在相王府時,於八月五日生下了唐玄宗。玄宗登位後,把這一天定為千秋節,賞給天下百姓牛和肉,讓他們娛樂三天,把這稱作「大酺」,以後成為定規,在宮中舉行大規模的音樂合奏會,有的年頭還到洛陽舉行這種慶祝活動,元宵節和清明節大都在驪山度過。每到這些日子,各種娛樂活動同時舉行,六宮的后妃嬪媵全都跟隨著。賈昌頭戴雕翠金花的帽子,穿著錦袖繡花的襖褲,手拿鈴鐺,在前清道。雄雞們都很有秩序地站在廣場上,賈昌左顧右盼,眼神靈活,指揮活躍而有風度。雄雞們豎毛振翅,磨嘴蹭爪,抑住怒氣奪取勝利,一進一退都符合章法;隨著鞭子的指揮時而低頭時而仰首,都沒有越出賈昌的規定。勝負決出以後,勝者在前,敗者在後,跟隨賈昌像大雁飛行一樣有秩序地回到雞場。那些摔倒很多人的摔跤手,舞劍的、爬高竿的、踢球的、走繩索的、在竿頂作舞的,看了賈昌的表演都垂頭喪氣,神情沮喪,不敢再上場表演。賈昌難道是教猿猴、馴天龍這一類的人嗎?二十三年,玄宗為賈昌娶了皇帝戲班子裡的潘大同的女兒作妻子,新郎帶的佩玉,新娘穿的繡襖,都是皇帝庫房中的。賈昌後來生了兩個兒子,一叫至信,一叫至德。天寶年間,賈昌的妻子憑著能歌善舞深受楊貴妃的寵愛。賈昌夫婦承受寵幸四十年,皇恩一直沒改變,難道不是因為他倆擅長技藝而又思想謹慎嗎?皇上生在乙酉年,生肖屬雞,讓人穿上朝服鬥雞,禍亂的兆頭在太平公主時期就顯露出來了,可是皇上卻沒有省悟。天寶十四年,胡人羯人攻下了洛陽,潼關也守不住了,皇帝的車騎只好到成都去。賈昌趕緊跑去保護皇帝的車,夜晚從便門出來,馬跌倒在道邊土坑裡。他傷了腳,不能前進,拄著枴杖進入南山。每逢到了在皇帝面前鬥雞的日子,賈昌就面朝西南放聲痛哭。安祿山當年到京城朝見皇帝時,在橫門外認識了賈昌。等到他攻下東西二京後,就在長安洛陽兩市用千金懸賞尋找賈昌。賈昌改了姓名,寄住於佛寺。掃地敲鐘,把精力用到供佛上。等到太上皇回到興慶宮,肅宗已在另外的殿中登上皇位時,賈昌回到原來住的裡弄。他居住的房子已被兵搶掠,家中東西一點沒剩。賈昌穿著粗布衣服,面容憔悴,不能再入皇宮了。第二天,他又出了長安南門,在招國裡的道上遇見了妻子和兒子,他們臉色都枯黃暗淡:兒子背著柴禾,妻子穿著舊棉襖。賈昌和他們聚在一起哭了起來,跟他們在路上訣別,然後就永遠離去了。後來賈昌棲息在長安佛寺,學習高僧的佛家學說。大歷元年,賈昌隨著資聖寺的高僧運平住在東市海池,建造了刻有陀羅尼經咒的石柱。他學寫字,已能記自己的姓名;讀佛家經書,也能明瞭書中的深刻含義和高妙的道理,並以善心感化民間的人。他又建造了僧房佛捨,種上了美的草和甜的樹。白天就用土培根,提水澆竹;晚上就在禪室中打坐。建中三年,運平和尚人壽已盡,死去了。賈昌完成喪禮後,就在長安東門外的鎮國寺東邊建了一座塔,把運平的遺骨放在了裡邊。在塔周圍他又親手栽了一百棵松柏樹,還在塔下建了一個小房子,自己住在裡面,早晚燒香灑水掃地,侍奉師父如同生前。順宗做太子時,施捨三十萬錢,替賈昌建造奉祀高僧遺像的屋子和讀經齋戒的屋子。又建了外屋,備流浪的百姓住,但收取租費。賈昌於是每天喝一杯粥,一升漿水,睡在草蓆上,穿的是粗絲綿衣。除掉這些,剩餘的錢財全都用來供佛。賈昌的妻子潘氏後來也不知道到何處去了。貞元年間,賈昌長子至信在并州當兵,隨著大司徒馬燧入京朝見皇上,到長奉裡探望賈昌,賈昌像沒生過這個兒子似的,跟他斷絕關係,讓他離開;次子至德回來了,到洛陽市販賣綢緞,來往於洛陽長安之間,每年都向賈昌獻上金帛,賈昌一次也沒有接受。於是兩個兒子都走了,再也沒有來過。元和年間,穎川的陳鴻祖帶一個朋友從春明門出來,看見竹子柏樹長得很茂盛,燒香的煙味在道上都能聞到,二人便到塔下拜見賈昌。光顧著聽賈昌說話了,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賈昌便把鴻祖二人留宿在讀經齋戒的屋子中,敘述自身的經歷,講得很有條理,自然就及到朝廷過去的一些制度。陳鴻祖詢問開元年間治亂情況,賈昌說:「老夫少年時期,以鬥雞向皇上討好,皇上把我當成歌伎戲子一樣養著,家住在外宮,哪能知道朝廷的事情?然而也還有些值得跟你談一談的。老夫看見黃門侍郎杜暹出朝擔任磧西節度使兼職御使大夫,開始憑借國家的風紀法度來威鎮遠方;看見哥舒翰鎮守涼州時,攻下石堡,保衛青海城,從白龍城出了發,越過蔥嶺,使鐵門關成為邊界,總管河左道,七次任命才兼任御史大夫;又看見張說統轄幽州的時候,每年入關,總是用長轅大車,運送河間、薊州百姓交納的繒和布,連續不斷湧入關門。運進王府的只有江淮的細絞和縐紗,巴蜀的錦繡,還有後宮妃嬪們玩耍的東西而已。河州敦煌道每年都屯墾,充實邊防軍的糧食,多餘的小米轉運到靈州,再由黃河水運東下,存入太原的糧庫,以備關中荒年時食用。關中的小米,都儲藏在百姓家裡。天子到五嶽去,隨從的官員坐滿了千輛車萬匹馬,但都不用百姓供應吃喝。老夫碰到節日和伏天、臘月回家休息的日子,走在城市的市場上,常看見有賣白衣衫、白疊布的;走到街坊鄰居當中,看到有人用祈禱治病,方法是用墨布一匹,如果出重價還買不到,就用裹頭的黑色絲織品來代替。近來老夫拄著枴杖出門,走到十字路口,向各個方向細看,穿白衫的人不滿一百人。難道天下的人都當兵了嗎?開元十二年,皇帝下令: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的侍郎有缺額時,先選用曾經擔任過刺史的人;郎官有缺額時,先選用曾擔任過縣令的人。到老夫四十歲時,中央三省官員,有點治理刑獄才能的,官職大的便到州郡去做刺史,官職小的做縣令。從老夫住在大道旁邊以來,時常看到有州郡長官在此歇腳,他們臉色慘淡,不高興朝廷的裁減和罷免,讓那些人去管理州郡裡的事。開元年間選用人才,只看孝悌和辦事才能,沒聽說用什麼'進士'、'宏詞'、'拔萃'等就可以選出人才的。我談了大概就這些。」於是流下了眼淚。又說道:「太上皇在位時,北面使遊牧民族稱臣,東面使雞林國稱巨,南面使滇池國稱臣,西面使西方少數民族稱臣,三年他們來朝見一次。朝見時的禮儀很隆重,接待時的恩惠也很優厚,給他們穿上錦絮,供給他們酒飯,讓他們把事情辦完了就回國,京都不留外國來賓長住。現在胡人和京都的人混雜在一起居住,娶妻生子,長安的少年都有胡人的思想了。你看看首飾靴鞋服裝的樣式,已不跟過去相同,這能不算怪現象嗎?」鴻祖聽了,默然無語,不敢應聲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