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張應,自滎陽被命至河內郡。涉九鼎渡,所乘小駟驚逸。及北岸,視後足有物縈繞,狀如大螾,絳色。乃抽佩刀,斷於地,輒復相續,堅縮如白色角櫛,紅影若縷,橫絡之。遂置諸囊中。事畢而還,復渡河,至平陰。天景歊蒸,憩於園井,就之盥濯。因與園叟話之,取角櫛置盆水上。忽然黑氣勃興,濃雲四合,狂電震霆,雨雹交下。食頃方霽,盆涸而櫛已亡。(出《三水小牘》)
【譯文】
唐代有個人叫張應,奉命從滎陽到河內郡。從九鼎渡涉水過河時,所騎的小馬受驚跑了。到了北岸,看見馬腿上有東西纏繞著,形狀象只大蚯蚓,深紅色。他就拔出佩刀,把它砍斷在地上,斷了之後它又自行連接起來,緊緊地蜷縮著好像一枚白色的牛角梳子,上面有紅色花紋,好像絲線一樣橫向纏繞著,他便撿起來放到口袋裡。辦完事情往回走時,又渡過那條河,到了平陰。歲時,天氣晴朗,烈日當空,地上的熱氣直往上冒。他便在茶園的水井旁邊休息,到井前洗洗手臉,順便與園內的老頭說起這件事,並拿出白色獸骨梳子放在盆裡水上。忽然黑氣勃然興起,濃雲從四面合攏過來,電閃雷鳴,暴雨與冰雹傾瀉而下,過一頓飯的功夫才雨過天晴。此時,盆裡的水干了,那個白色梳子也已經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