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宗時,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河滿子》。聲詞風態,率皆宛暢。曲罷,上賜金臂環,即問其從來,阿翹曰:"妾本吳元濟之妓。元濟敗,因以聲得為宮娥。"遂自進白玉方響,云:"本吳元濟所有也。"光明潔泠,可照十數步。言其槌即犀也,凡物有聲,乃響其中焉。架則雲檀香也,而文彩若雲霞之狀,芬馥著人,則彌月不散。制度精妙,故非中國所有。上因令阿翹奏《涼州曲》,音韻清越,聽者無不愴然。上謂之曰:"天上樂。"仍選內人,與阿翹為弟子。(出《杜陽雜編》)
【譯文】
文宗時,宮人沈阿翹為皇上跳《河滿子》舞,不論是歌聲、歌詞,還是舞姿神態,都宛揚暢麗。舞曲終,文宗賞賜給沈阿翹金臂環一隻,問她:"從什麼地方進到宮裡來的?"沈阿翹回答說:"我原來是吳元濟的樂妓。吳元濟兵敗後,我因為會歌會舞才得以進宮啊。"並且將白玉方響獻給文宗皇上。說:"這白玉方響本是吳元濟的。"白玉方響光潔明亮,可照十步內外。沈阿翹說擊打這方響的槌,是用犀角做成的,不論遇到什麼物件發出響聲,都能在它這裡得到回聲。支架是用檀香木製成的,上面的文彩燦若雲霞。它散發出來的香氣撲人臉面,可瀰漫月餘不散。這方響的作工精妙非凡,因為它不是中國製造的。於是讓阿翹當場演奏一闕《涼州曲》,聲音清越,聽的人無不神色淒涼。文宗讚歎地說:"真是天上仙樂啊!"於是挑選宮女中能歌舞的人讓沈阿翹收為弟子,跟她學習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