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龍義,間州俚(「俚」原本作「裡」。據明抄本改。「間」疑「簡」字之誤。)人。唐長慶中,於郪縣傭力自給。常以邑人有疾,往省之,見寫金剛經,龍義無故毀棄而止絕之。歸即瘖啞,醫不能愈,頑囂無識,亦竟不悔。僅五六年,忽聞鄰人有念是經者,惕然自責曰:「我前謗真經,得此啞病。今若悔謝,終身敬奉,卻能言否。」自後每聞唸經,即倚壁專心而聽之,月餘,疑如念得。數日,偶行入寺,逢一老僧,禮之。僧問何事,遂指口中啞。僧遂以刀割舌下,便能語。因與唸經。正如鄰人之聲。久而訪僧,都不復見。壁畫須菩提,指曰:「此是也。」乃寫經,畫須菩提像,終身禮拜。(出《報應記》)
【譯文】
勾龍義是簡州里人,唐朝長慶年中,在郪縣靠出賣勞力而自給。曾因鄉人有病,前去探望,看見他寫金剛經。龍義無緣無故地毀掉,不讓他寫。回家後就啞了,治了也不好。他固執傲慢沒有見識,終竟不悔改。僅僅五六年,忽然聽到鄰居有人念金剛經的。猛然省悟,自責道:「我以前譭謗真經,才得了這種啞病,今天如果悔改謝罪,終身敬奉真經,能不能說話呢?」從此後每當聽到唸經,就倚著牆壁專心聽經。一個多月,疑心自己象能夠唸經一樣,幾天後,偶然進入寺廟,碰著一個老和尚,施禮,和尚問他何事,他就指著口中告訴和尚他說不出話。和尚就用刀割他的舌頭下面,就能說話了。也和和尚一起唸經,正像鄰居的聲音。過了很久想拜訪和尚,都沒有看見。牆壁上畫著須菩提,指著說:「這就是那個和尚。」於是他就寫經,畫須菩提的像,終身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