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 墨池記
曾鞏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曾鞏 墨池記1
【原文】
臨川之城東2,有地隱然而高3,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4,荀伯子《臨川記》雲也5。羲之嘗慕張芝6,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為其故跡,豈信然邪7?方羲之之不可強以仕8,而嘗極東方9,出滄海十,以娛其意於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恣,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為州學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書「晉王右軍墨池」之六字於楹間以揭之。又告於鞏曰:「願有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余思,被於來世者何如哉!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記。
【註釋】
1本文是作者應撫州州學教授王盛的請求撰寫的。
2臨川:指宋朝的撫州臨川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西撫州市臨川縣。
3隱然:突起來的樣子。
4王羲之:字逸少,晉朝臨沂人,是東晉著名書法家,官至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後人把他稱作「書聖」。
5荀伯子:南朝宋人,曾任臨川內史,有《臨川記》。《太平寰宇記》卷一一○載其記敘王羲之官臨川及墨池的事。
6張芝:字伯英,東漢著名書法家,善草書,人稱「草聖」。
7信:真。
8強以仕:勉強做官。
9極:窮盡,這裡指遊遍。
十滄:深綠色。海水呈現出深綠的顏色,所以稱「滄海」。
徜徉:徘徊。肆恣:放縱,沒有拘束。
休:止息,停留。
晚乃善:到了晚年才特別好。
則其所能:他所擅長的。
致:達到,取得。
州學舍:指撫州州府所設立的學校。
教授:官名,宋朝的路學、州學、府學都設置了教授。主管學政和教育所屬的生員。
章:同「彰」,顯著的意思。
楹:廳堂前部的柱子。揭:懸掛。
雖一能不以廢:即使是一技之長也不能讓它埋沒。
因以及乎其跡邪:因而推廣到王羲之的遺跡嗎?
仁人莊士:有道德修養、可以作為別人學習的對象的人。遺風余思:留下來的好作風、好品德。
【譯文】
在臨川郡的城東,有一塊地方地勢是突起來的,比較高,它靠近溪水,我把它叫做新城。在新城上面,有一口水池,它地勢低窪,形狀是長方形,這個池子被稱作王羲之的墨池。在南朝宋人荀伯子所編著的《臨川記》裡能找得到。東漢書法家張芝是王羲之所仰慕的人,王羲之常常在水池旁練字,因為一練完,他就在池水中洗筆,時間長了,整個水池都變黑了,這就是他舊日的遺跡。這件事情是真實的嗎?當王羲之下決心不想再做官的時候,他就遊歷完了越東各地,還到了東海泛舟,沉浸在水光山色的喜悅之中。莫非他在逍遙邀游盡情遊覽的時候,是在這個地方歇腳了嗎?王羲之的書法到了晚年才達到頂峰,他的書法能達到這麼高深的造詣與他的勤奮刻苦是分不開的,並不是他天生就有這方面的天賦。但是後世沒有人的書法造詣能趕上王羲之,這大概是他們所下的學習工夫沒有王羲之多的緣故吧?學習所下的工夫是不可以少的啊!更何況那些想在道德方面達到很高成就的人呢?
在墨池旁邊現在建設了撫州州學的校舍。教授王君非常擔心墨池的事跡被湮沒,後世再也不知道了,就在上面題了「晉王右軍墨池」這六個大字在門前兩柱之間高高地懸掛著,他還告訴我說:「我希望你能寫一篇敘記文章。」我揣摩他的心意,可能是因為他愛惜別人的長處,即使是一技之長他也希望能夠得到保存,所以就連王羲之的遺跡也同樣重視起來嗎?或者是想把王羲之臨池苦學的事跡推廣開來,並借此使這裡的學生受到勉勵嗎?一個人有一技之長,就能使後代將他們推崇到這樣的地步,更不用說仁人君子們留下來的風尚和美德是如何影響到後世人的了!
慶歷八年九月十二日,曾鞏為墨池作記。
【評析】
這篇文章是一篇說理散文,在宋代以「記」為體裁的文章中,像《墨池記》這樣把記作為附,把議論作為主要的手法是非常少見的。《墨池記》中記敘「池」的文字不多,議論文字卻佔了很大篇幅。不是記敘完一件事才發表議論的,而是把記事、議論糅合在一起,讓它們成為一個整體。儘管議論部分比記敘部分多,但是沒有一點如斷線風箏、游離意外的弊端,讀起來仍然覺得整篇文章是自然天成的。可以說《墨池記》擺脫了其他人的弊端,真可謂是獨闢蹊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