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念祖考創家基,不知櫛風沐雨,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貽後世;
為子孫計長久,除卻讀書耕田,恐別無生活,總期克勤克儉,毋負先人。
[註釋〕
櫛風沐雨:形容工作辛苦,借風梳發,借雨洗頭。貽:留。
[譯文]
祖先創立家業,不知受過多少艱辛,經過多少努力,才能夠衣食暖飽,留下財產給後代子孫。若要為子孫作長久的打算,除了讀書和耕田外,恐怕就沒有別的了,總希望他們能勤儉生活,不要辜負了先人的辛勞。
[賞析]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一個家庭的興起,往往是經過數代的努力積聚而來的,為了讓後代子孫能體會先人創業的艱辛,善守其成,所以常在宗族的祠堂前寫下祖宗的教誨,要後代子孫謹記於心。
現在我們雖然已經很少看到這一類的古老的祠堂,但是我們心中的祠堂又豈在少數?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無一不是先人艱辛締造的,這歷史的殿宇,文化的廟堂,便是整個民族的大祠堂。
為後代子孫著想,在古代無非是要他們讀書以明理,耕種以養體,現在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讀書便是使文化不至於墜落,使文明更向前推進。耕種以另一種角度而言,便是去發展我們的經濟,使社會不致受貧窮所苦。這些難道不是我們當前重要的課題嗎?先人的智慧與教誨,以現代的方式去瞭解,不是仍然充滿著睿智和啟示嗎?時代固然在變,然而人生的道理和一些基本的原則還是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