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注卷一百下 敘傳第七十下》古文翻譯成現代文

漢書新注卷一百下 敘傳第七十下

  固以為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典籍,故雖堯舜之盛,必有典漠之篇,然後揚名於後世,冠德於百王(1),故曰「巍巍乎其有成功,煥乎其有文章也(2)!」漢紹堯運,以建帝業,至於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紀(3),編於百王之末,廁於秦、項之列(4)。太初以後(5),闕(缺)而不錄,故探纂(撰)前記,綴輯(集)所聞,以述《漢書》,起元高祖,終於孝平王莽之誅,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綜其行事,旁貫《五經》,上下洽通,為春秋考紀、表、志、傳,凡百篇(6)。其敘曰:
  (1)冠德於百王:言德在百王之上。(2)「巍巍乎其有成功」二句:《論語·泰伯篇》載孔子讚美堯舜之言。(3)史臣乃追述功德二句:謂漢武帝時司馬遷作《史記》。(4)秦、項:秦朝、項羽。(5)太初:漢武帝年號,共四年(前104——前101)。(6)春秋考紀:指帝紀。
  皇矣漢祖,纂堯之緒,實天生德,聰明神武。秦人不綱,罔(網)漏於楚(1),爰茲發跡,斷蛇奮旅(2)。神母告符,朱旗乃舉(3),越蹈秦郊,嬰來稽首(4)。革命創製,三章是紀(5),應天順民,五星同晷(軌)(6)。項氏畔換(7),黜我巴、漢(8),西土宅心(9),戰士憤怨(10)。乘釁而運,席捲三秦,割據河山,保此懷民(11)。股肱蕭、曹(12),社稷是經,爪牙信、布(13),腹心良、平(14),龔(恭)行天罰,赫赫明明。述《高紀》第一。
  (1)網漏於楚:指秦未楚地起義而不能誅。(2)斷蛇:斬白蛇。(3)朱旗:赤旗。(4)嬰:秦王子嬰。(5)三章:約法三章。(6)軌:道也。五星同軌:謂五星聚於東井。(7)畔換:同「畔援」。橫暴;跋扈。(8)巴、漢:巴郡、漢中郡。(9)西土宅心:謂關西之人歸心於漢。(10)戰士憤怨:言戰士思欲東歸。(11)保:安也。懷民:懷德之民。(12)蕭、曹:蕭何、曹參。(13)信、布:韓信、黥布。(14)良平:張良、陳平。
  孝惠短世,高後稱制,罔顧天顯(1),呂宗以敗。述《惠紀》第二,《高後紀》第三。
  (1)罔顧天顯:意謂不顧天命。
  太宗穆穆(1),允恭玄默,化民以躬,帥(率)下以德。農不供貢(2),罪不收孥(3),宮不新館,陵不崇墓。我德如風,民應如草(4),國富刑清,登我漢道。述《文紀》第四。
  (1)太宗:漢文帝。(2)不供貢:謂除田租之說。(3)不收孥:謂除收孥諸相坐律令。(4)我德如風二句:《論語·顏淵篇》載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故引以為辭。
  孝景蒞政,諸侯方(放)命(1),克伐七國(2),王室以定。匪怠匪荒,務在農桑,著於甲令(3),民用寧康。述《景紀》第五。
  (1)放命:違命。(2)七國:指吳楚七國之亂。(3)甲令:即《景紀》「令甲」。
  世宗曄曄(1),思弘祖業,疇咨熙載(2),髦俊並作(3)。厥作伊何(4)?百蠻是攘(5),恢我疆宇(6),外博四荒(7)。武功既抗,亦迪斯文(8),憲章六學,統一聖真(9)。封禪郊祀,登秩百神(10);協律改正(11),享茲永年。述《武紀》第六。
  (1)世宗:漢武帝。曄曄:盛貌。(2)疇咨熙載:言與眾謀議,誰可興事。疇:誰也。咨:謀也。熙:興也。載:事也。(3)髦(mao)俊:英俊之士。 (4)厥作伊何:言其有何作為。(5)攘:卻也。(6)恢:廣也。(7)博:大也。(8)迪:進也。(9)憲章六學二句:指專崇六藝,罷黜百家。(10)秩:或作「而」。宋祁曰:「秩」當作「祭」。(11)改正:言改歷。
  孝昭幼沖,塚宰惟忠(1)。燕、蓋譸張(2),實睿實聰(3),罪人斯得,邦家和同。述《昭紀》第七。
  (1)塚宰:指霍光。(2)燕:燕王劉旦。蓋:蓋長公主。譸(zhōu)張:虛誑放肆。(3)睿(rui):通達;明智。
  中宗明明(1),夤用刑名(2),時舉傅(敷)納(3),聽斷惟精。柔遠能邇(4),耀威靈(5),龍荒幕(漠)朔(6),莫不來庭(7)。丕顯祖烈(8),尚於有成。述《宣紀》第八。
  (1)中宗:漢宣帝。(2)夤:進也。(3)時舉:意謂舉用當時之賢。敷納:使陳述意見而加以採納。(4)柔:安也。能:善也。(5)(chǎn):火花飛迸貌。(6)龍:指匈奴龍城。荒:荒服。漠朔:漠北。(7)來庭:朝見漢天子。(8)丕:夫也。烈:業也。
  孝元翼翼(1),高明柔克(2),賓禮故老(3),優繇(由)亮直(4)。外割禁囿,內損御服,離宮不衛,山陵不邑(5)。閹尹之呰,穢我明德(6)。述《元紀》第九。
  (1)翼翼:敬也。(2)高明柔克:《尚書·洪範》之文。意謂人雖然高明,但當執柔,才能成德。(3)故老:謂貢禹、薛廣德。(4)亮直:謂朱雲。(5)山陵不邑:指其陵成而不徙民置縣。(6)閹尹之呰,穢我明德:謂弘恭、石顯之徒譖毀蕭望之、劉向、周堪等,使元帝殺賢傅良臣,有累明德。呰:通「疵」,誹謗。
  孝成煌煌(1),臨朝有光,威儀之盛,如圭如璋(2)。壺闈恣趙(3),朝政在王(4),炎炎燎火(5),亦允不陽(6)。述《成紀》第十。
  (1)煌煌:光輝貌。(2)圭璋:比喻人品高尚。(3)壺闈:內宮,帝王后妃居處。趙:指趙皇后及昭儀。(4)王:指外戚王鳳、王音等。(5)炎炎燎火:意謂天子之威嚴,若燎火之熾。(6)允:信也。不陽:言火不熾。
  孝哀彬彬(1),克攬威神(2),彫落洪友(3),底劇鼎臣(4)。婉孌董公(5),惟亮天功(6),《大過》之困,實橈實凶(7)。述《哀紀》第十一。
  (1)彬彬:文質兼備貌。(2)克攬威神:言哀帝忿成帝時權在臣下,故自執持其威神。(3)彫落洪友:意謂廢黜東平王劉雲。(4)底:致也。剭(wū):殺戮。鼎臣:指朱博、王嘉等。(5)婉孌(luan):美貌。董公:董賢。(6)亮:助也。《尚書·舜典》有「夤亮天功」,故引之。(7)《大過》之困二句:《易·大過》「棟橈,凶」,言以小材為棟樑,不堪其任,以至折橈而凶。
  孝平不造(1),新都作宰(2),不周不伊(3),喪我四海。述《平紀》第十二。
  (1)不造:不成。謂遭家業不成。(2)新都:新都侯王莽。作宰:言自號宰衡。(3)不周不伊:言無周公、伊尹之忠。
  漢初受命,諸侯並政(征),制自項氏,十有八姓。述《異姓諸侯王表》第一。
  太祖元勳,啟立輔臣,支庶藩屏,侯王並尊。述《諸侯王表》第侯王之祉,祚及宗子,公族蕃滋,支(枝)葉碩茂。述《王子侯表》第三。
  受命之初,贊功剖符(1),奕世弘業(2),爵土乃昭。述《高惠高後孝文功臣侯表》第四。
  (1)贊功:佐命之功。剖符:言剖符分封。(2)奕:大也。
  景征吳楚,武興師旅,後昆承平,亦有紹土(1)。述《景武昭宣元成哀功臣侯表》第五。
  (1)景征吳楚四句:謂景、武之世興師征伐,故封侯者多,後世雖然承平,尚有襲爵邑者。景:景帝。吳楚:吳楚七國之亂。武:武帝。亦猶紹土:疑有誤。宋祁曰:「監本、浙本、越本作『亦猶有紹』。」王念孫考證宋說為是。
  亡(無)德不報,愛存二代(1),宰相外戚,昭韙見戒(2)。述《外戚恩澤侯表》第六。
  (1)二代:謂殷、周。(2)昭韙見戒:言明其是,戒其非。韙(wěi):是也。
  漢迪於秦(1),有革有因,粗舉僚職,並列其人。述《百官公卿表》第七。
  (1)漢迪於秦:謂漢正秦之制度。迪:正也。
  篇章博舉,通於上下(1),略差名號(2),九品之敘。述《古今人表》第八。
  (1)上下:謂古今。(2)差(cī):次第,等級。
  元元本本,數始於一,產氣黃鐘(1),造計秒忽(2)。八音七始(3),五聲六律(4),度量權衡,歷算攸出。官失學微,六家分乖(5),壹彼壹此,庶研其幾。述《律歷志》第一。
  (1)黃鐘:古樂十二律之一。聲調最洪大響亮。(2)計:算也。秒:禾芒。忽:蜘蛛網絲。(3)八音:古代稱金(鍾)、石(磬)、絲(琴瑟)、竹(蕭管)、瓠(笙竽)、土(壎)、革(鼓)、木(柷敔)為八音。七始:古代以為音律七始:黃鐘、林鍾、太簇,天地人之始;姑洗、蕤賓、南宮、應鍾、春夏秋冬之始。(4)五聲:古樂五聲音階的五個階名:宮、商、角、徵、羽。也稱五音。六律:律,定音器。樂律有十二,陰陽各六,陽為律,陰為呂。六律即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5)六家:謂黃帝、顓頊、夏、殷、周、魯。
  上天下澤,春雷奮作(1),先王觀象,爰制禮樂。厥後崩壞,鄭衛荒淫(2),風流民化(3),湎湎紛紛(4)。略存大綱,以統舊文。述《禮樂志》第二。
  (1)上天下澤二句:顏師古曰:「《易》象曰:『上天下澤《履》,雷出地奮《豫》,故具引其文。」(2)鄭衛:指鄭衛之音。先秦時鄭、衛等國的俗樂。儒家以為淫蕩之樂。(3)風流民化:言上風既流,下人則化。(4)湎湎:流移。紛紛:雜亂。
  雷電皆致,天威震耀(1),五刑之作(2),是則是效,威實輔德,刑亦助教。季世不詳(3),背本爭末,吳、孫狙詐(4),申、商酷烈(5)。漢章九法,太宗改作(6),輕重之差,世有定籍。述《刑法志》第三。
  (1)雷電皆至二句:顏師古曰:「《易》象辭曰『雷電,《噬嗑》,先王以明罰敕法』,故引之。」(2)五刑:古代五刑為墨、劓、剕、宮、大辟。(3)詳:詳刑,即指斷獄詳審,用刑謹慎。(4)吳、孫:吳起、孫武、孫臏。(5)申、商:申不害、商鞅。(6)太宗改作:謂漢文帝除肉刑。
  厥初生民,食貨惟先。割制廬井,定爾士田,什一供貢,下富上尊。商以足用,茂遷有無,貨自龜貝,至此五銖。揚榷古今(1),監(鑒)世盈虛。述《食貨志》第四。
  (1)揚榷:約略;略舉大概。
  昔在上聖,昭事百神,類(禷)帝禋宗(1),望秩山川(2),明德惟馨,永世豐年。季末淫祀,營(熒)信巫史(3),大夫臚岱(4),侯伯僭畤(5),放誕之徒(6),緣間而起。瞻前顧後,正其終始。述《郊祀志》第五。
  (1)禷:古祭名。祭天。禋(yǐn):禋祀。泛指祭祀。(2)望秩:遙祭。(3)熒:惑也。(4)大夫臚岱:指魯季氏陳於泰山。臚:陳也。岱:泰山。(5)侯伯僭峙:指秦襄公造西畤祭天。(6)放誕之徒:指言神仙之術的方士。
  炫炫上天(1),縣(懸)象著明,日月周輝,星辰垂精。百官立法,宮室混成,降應王政,景(影)以燭形(2)。三季之後(3),厥事放紛(4),舉其占應,覽故考新。述《天文志》第六。
  (1)炫炫:光耀之貌。(2)降應王政二句:謂天人相應,如影之象形。(3)三季:三代末世。(4)放:失也。紛:亂也。
  《河圖》命庖(1),《洛書》賜禹(2),八卦成列,九疇攸敘。世代實寶(3),光演文武,《春秋》之占,咎徵是舉。告往知來,王事之表。述《五行志》第七。
  (1)《河圖》:即八卦(李奇說)。庖:庖犧氏,一作宓犧氏。(2)《洛書》:既《洪範》九疇(李奇說)。(3)世:疑作「三」。王先謙曰:官本、南監本「世」作「三」。
  《坤》作地勢(1),高下九則(2),自昔黃、唐(3),經略萬國,燮定東西(4),疆理南北(5)。三代損益,降及秦、漢,革鏟五等(6),制立郡縣。略表山川,彰其剖判。述《地理志》第八。
  (1)《坤》:《易》篇名。(2)高下:謂地形。九則: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3)黃、唐:黃帝、唐堯。(4)燮:和也。(5)疆理:謂立封疆而統理之。(6)五等:指分封制。
  夏乘四載(1),百川是導。唯河為艱,災及後代。商竭周移(2),秦決南涯(3),自茲距漢,北亡八支(4)。文堙棗野(5),武作《瓠歌》(6),成有平年(7),後遂滂沱。愛及溝渠,利我國家。述《溝洫志》第九。
  (1)四載:古時的四種交通工具。相傳禹治水時,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山行乘樏。(2)商竭:言河竭而商亡。周徙:言周代河水改道。(3)秦決南涯:謂秦決河灌大梁,河水南徙入淮、泗。(4)北亡八支:意謂九河多塞而余一。(5)文埋棗野:言漢文帝塞河於酸棗之野。(6)武作《瓠歌》:言漢武帝親臨瓠子塞決而作《瓠子之歌》。(7)成有平年:言漢成帝治河成功而改元河平。
  伏羲畫卦,書契後作,虞夏商周,孔纂其業,撰《書》刪《詩》,綴《禮》正《樂》,彖系大《易》,因史立法(1)。六學既登,遭世罔(網)弘(2),群言紛亂,諸子相騰(3)。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4)。愛著目錄,略序洪烈(5)。述《藝文志》第十。
  (1)史:指《春秋》。(2)遭世網宏:指春秋戰國時文網闊略。(3)群言紛亂二句:指百家爭嗚。(4)九流:指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等九家。(5)洪:大也。烈:業也。
  上嫚下暴(1),惟盜是伐,勝、廣熛起(2),梁、籍扇(煽)烈(3),赫赫炎炎,遂焚咸陽,宰割諸夏,命立侯王,誅嬰放懷(4),詐虐以亡。述《陳勝項籍傳》第一。
  (1)嫚(man):輕侮:倨傲。(2)熛(biāo):疾速。(3)煽:扇動。引申為熾盛。烈:猛也。(4)嬰:秦王子嬰。懷:楚懷王。
  張、陳之交,游如父子,攜手遁秦,拊翼俱起(1)。據國爭權,還為豺虎(2),耳謀甘公(3),作漢藩輔。述《張耳陳余傳》第二。
  (1)拊(fǔ):拍也。拊翼俱起:謂如鳥鼓翼並飛。(2)還:互相之意。(3)甘公:《張耳傳》附其事。
  三蘗之起,本根既朽(1),枯楊生華,局惟其舊(2)!橫雖雄材(3),伏於海島,沐浴屍鄉(4),北面奉首,旅人慕殉,義過《黃鳥》(5)。述《魏豹田儋韓信傳》第三。
  (1)三蘗之起二句:謂田齊之後裔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之起事。蘗(nie):樹木的根株。三蘗:謂田儋、田榮、田橫三兄弟。朽根:謂田齊沒落貴族之後。(陳直說)(2)枯楊生華二句:謂枯楊生華,不能長久。舊:久也。(3)橫:田橫。(4)屍鄉:鄉名。在漢洛陽東,在今河南偃師西。(5)旅人慕殉二句:謂田橫賓客五百人慕義殉橫,超過諷刺秦穆公要人從死的《黃鳥》詩之義。旅人:指五百賓客。
  信惟餓隸,布實黥徒,越亦狗盜,芮尹江湖(1)。雲起龍襄(2),化為侯王,割有齊、楚(3),跨制淮、梁(4)。綰自同閈(5),鎮我北疆,德薄位尊,非胙(祚)惟殃。吳克忠信,胤嗣乃長。述《韓彭英盧吳傳》第四。
  (1)尹:古代官的通稱。(2)襄:舉也。(3)割有齊、楚:韓信先王齊,後徙楚。(4)跨制淮、梁:英布王淮南,彭越王梁。(5)同閈(han):敦煌殘卷本作「閭閈」。閈:里巷之門。盧綰與劉邦同裡。
  賈廑(勤)從旅(1),為鎮淮、楚。澤王琅邪,權激諸呂(2)。濞之受吳,疆土逾矩(3),雖戒東南,終用齊斧(4)。述《荊燕吳傳》第五。
  (1)賈廑從勞:謂劉賈從軍勤勞。(2)澤王琅邪二句:謂用田生之計,先王諸呂而激之,並王劉澤於琅邪。(錢大昭說)(3)矩:法制。(4)雖戒東南二句:謂漢高帝雖戒東南(劉濞)勿反而反,終於以武力平叛。齊(zī)斧:利斧。
  太上四子(1):伯兮早夭,仲氏王代,游宅於楚。戊實淫缺,平陸乃紹(2)。其在於京,奕世宗正(3),劬勞王室,用侯陽成(4)。子政博學,三世成名(5),述《楚元王傳》第六。
  (1)太上:太上皇。劉邦之父。(2)戊實淫缺二句:謂楚王戊為薄太后服奸,被削東海郡,遂與吳王共反被誅,景帝更立平陸侯劉禮續其後。(3)奕世:累世。宗正:官名。九卿之一。掌皇室事務。(4)陽成:陽成侯劉德。(5)子政博學二句:意謂劉向(子政)傅學,故其子劉歆(子駿),孫劉伯玉(劉歆兄子)、曾孫劉龔(孟公)三世成名。
  季氏之詘(屈),辱身毀節,信(申)於上將,議臣震慄(1)。奕公哭梁(2),田叔殉趙(3),見危授命,誼(義)動明主。布歷燕、齊,叔亦相魯,民思其政,或金或社(4)。述《季布欒布田叔傳》第七。
  (1)信(申)於上將二句:樊噲欲以十萬眾橫行匈奴中,季布曰:「噲可斬也。」當時議臣皆恐。上將,指樊噲。(2)梁:梁王彭越。(3)趙:趙張敖。(4)或金或社:田叔去世,魯人送金。欒布忠直,齊為立生社。
  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趙不辜(1),淮厲自亡,燕靈絕嗣,齊悼特昌。掩(奄)有東土,自岱徂海(2),支庶分王,前後九子。六國誅斃,適(嫡)齊亡(無)祀。城陽、濟北,後承我國(3)。赳赳景王,匡漢社稷(4)。述《高五王傳》第八。
  (1)三趙不辜:謂隱王劉如意、共王劉恢、幽王劉友;一為呂後所殺,二為呂後所逼自殺。(2)徂(cu):到也。(3)城陽、濟北二句:張晏曰:「元朔中,齊國絕,悼惠王后唯有城陽、菑川(濟北王劉志,吳楚反後徙王菑川),武帝乃割臨淄環悼惠王塚,以與菑川,令奉祀也。」(4)赳赳景王二句:謂景王劉章英武,誅諸呂有功於漢。赳赳:武貌。
  猗與元勳(1),包漢舉信(2),鎮守關中,足食成軍,營都立宮,定制修文。平陽玄默(3),繼而弗革,民用作歌,化我淳德。漢之宗臣,是謂相國。述《蕭何曹參傳》第九。
  (1)猗與:歎美詞。元勳:指蕭何。(2)包漢:意謂先王漢中。舉信:推薦韓信。(3)平陽:平陽侯曹參。
  留侯襲秦(1),作漢腹心,圖折武關,解厄鴻門。推齊銷印(2),驅致越、信(3);招賓四老(4),惟寧嗣君(5)。陳公擾攘(6),歸漢乃安,斃范亡項(7),走狄擒韓(8),六奇既設,我罔艱難(9)。安國廷爭(10),致仕杜門。絳侯矯矯(11),誅呂尊文(12)。亞夫守節,吳楚有勳。述《張陳王周傳》第十。
  (1)留侯襲秦:言張良襲擊秦始皇於博狼沙中。(2)推齊:韓信欲王齊,遂順水推舟而奉命封之。銷印:沮酈生封方國後之謀,而銷已刻之印。(3)越、信:彭越、韓信。(4)四老:四皓。(5)嗣君:太子。(6)陳公:陳平。(7)范:范增。項:項羽。(8)走狄:謂解平城之圍。擒韓:設謀偽游雲夢以擒韓信。(9)罔:無也。(10)安國:安國侯王陵。(11)絳侯:周勃。 (12)誅呂尊文:誅除諸呂而尊立文帝。
  舞陽鼓刀(1),滕公廄騶(2),穎陰商販(3),曲周庸夫(4),攀龍附鳳,並乘天衢(5)。述《樊酈膝灌傅靳周傳》第十一。
  (1)舞陽:舞陽侯樊噲。鼓刀:謂屠狗。(2)滕公:夏侯嬰。曾為沛廄司御。(3)穎陰:穎陰侯灌嬰。本為販繒者。(4)曲周:曲周侯酈商。(5)乘:登也。
  北平志古(1),司秦柱下,定漢章程,律度之緒。建平質直(2),犯上干色;廣阿之虞(勤)(3),食厥舊德(4)。故安執節,責通請錯,蹇蹇帝臣,匪躬之故(5)。述《張周趙任申屠傳》第十二。
  (1)北平:北平侯張蒼。(2)建平:「建成」之誤。周昌先封為建成侯。(3)廣阿:廣阿侯任敖。(4)食:猶「享」。(5)故安執節四句:謂故安侯申屠嘉召責鄧通,請誅朝錯,不為自己,實有蹇蹇之節。
  食其監門,長揖漢王,畫襲陳留,進收敖倉,塞隘杜津(1),王基以張。賈作行人(2),百越來賓。從容風(諷)議,博我以文(3)。敬繇(由)役夫(4),遷京定都,內強關中,外和匈奴。叔孫奉常(5),與時抑揚,稅介免胄(6),禮義(儀)是創。或哲或謀(7),觀國之光(8)。述《酈陸朱婁叔孫傳》第十三。
  (1)塞隘杜津:謂說令塞白馬津。(2)賈:陸賈。行人:官名。屬大鴻臚。(3)從容風(諷)議二句:指陸賈有「馬上得之,安能馬上治之」之議,著《新語》,每奏一篇,高祖稱善。(4)敬:婁敬。(5)叔孫:叔孫通。奉常:官名。掌宗廟禮儀,兼掌選試博士。(6)稅(tuō):脫也。介:甲也。(7)或哲或謀:《詩經·小雅·小旻》「或哲或謀」,言有智者,有謀者。(8)觀國之光:《易·觀》六四爻辭有「觀國之光」語。
  淮南僭狂(1),二子受殃(2)。安辯而邪,賜頑以荒,敢行稱亂,窘世薦亡(3)。述《淮南衡山濟北傳》第十四。
  (1)淮南:淮南厲王劉長。(2)二子:指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3)窘:仍也。薦:再也。
  蒯通壹說,三雄是敗(1),覆酈驕韓,田橫顛沛。被之拘繫,乃成患害(2)。充、躬罔極(3),交亂弘大。述《蒯伍江息夫傳》第十五。
  (1)三雄:指酈食其、韓信、田橫。(2)被之拘繫,乃成患害:伍被初不從淮南王劉安謀反,劉安系其父母,乃進邪謀,終於遇害。(3)充、躬:江充、息夫躬。罔極:變化無常。
  萬石溫溫(1),幼寤(牾)聖君(2),宜爾子孫,夭夭伸伸(3),慶社於齊(4),不言動民。衛、直、周、張。淑慎其身(5)。述《萬石衛直周張傳》第十六。
  (1)溫溫:謂恭謹。《詩經·小雅·小宛》有「溫溫恭人」句。(2)牾:遇也。(3)夭夭伸伸:和舒之貌。(4)慶社於齊:石慶為齊相,齊為其立社。(5)淑慎其身:《詩經·衛詩·燕燕》之詩句。淑:善也。
  孝文三王,代孝二梁(1),懷折亡(無)嗣(2),孝乃尊光(3)。內為母弟,外扞吳楚,怙寵矜功,僭欲失所,思心既霿(4),牛禍告妖。帝庸親親,厥國五分,德不堪寵,四支不傳(5)。述《文三王傳》第十七。
  (1)代孝:代孝王劉參。二梁:梁孝王劉武,梁懷王劉揖。(2)懷折:梁懷王夭折。(3)孝:梁孝王。(4)霿(meng,又讀meng):晦也,引申為愚蒙。(5)帝庸親親四句:謂帝用親親之道,分梁為五國,立孝王五子為王,但支子四人,皆絕而不傳。庸:用也。支:支庶。
  賈生矯矯(1),弱冠登朝。遭文睿聖,屢抗其疏,暴秦之戒,三代是據。建設藩屏,以強守圉,吳楚合從(縱),賴誼之慮。述《賈誼傳》第十八。
  (1)矯矯:高舉之貌。
  子絲慷慨(1),激辭納說,攬轡正席(2),顯陳成敗。錯之瑣材,智小謀大,禍如發機(3),先寇受害(4)。述《爰盎朝錯傳》第十九。
  (1)子絲:愛盎:愛盎字絲,加嘉稱子,以成偶句。(2)攬轡:謂諫帝西馳下峻阪。正席:謂引卻慎夫人座。(3)發機:言其疾速。(4)先寇受害:言錯在吳楚失敗之前受誅。
  釋之典刑,國憲以平。馮公矯魏(1),增主之明。長孺剛直,義形於色,下折淮南(2),上正元服(3)。莊之推賢,於茲為德。述《張馮汲鄭傳》第二十。
  (1)矯:正也。正言其事。魏:魏尚。(2)下折淮南:淮南王劉安謀反,憚汲黯正直。(3)元服:冠也。指武帝。上正元服:言武帝不冠不見汲黯。
  榮如辱如,有機有樞(1),自下摩上,惟德之隅(2)。賴依忠正,君子采諸(3)。述《賈鄒枚路傳》第二十一。
  (1)榮如辱如二句:《易·系辭》云:「言行者,君子之樞機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引此謂賈山等四人皆有言論。陳直曰:「『榮』謂枚乘、賈山也,『辱』謂梁王欲殺鄒陽也。」(2)自下摩上二句:意謂賈山等直詞刺上,可謂直道。《詩經·大雅·抑》有「抑抑威儀,惟德之隅」句。(3)諸:之也。
  魏其翩翩(1),好節慕聲,灌夫矜勇,武安驕盈(2),凶德相挻(3),禍敗用成。安國壯趾(4),王恢兵首,彼若天命,此近人咎(5)。述《竇田灌韓傳》第二十二。
  (1)魏其:魏其侯竇嬰。翩翩:自喜之貌。(2)武安:武安侯田蚡。(3)挻(shān):揉和。(4)壯:傷也趾:足也。言韓安國墮車而蹇。(5)此近人咎:言謀兵近乎人咎。
  景十三王,承文之慶(1)。魯恭館室(2),江都輕(3);趙敬險詖(4),中山淫蒏(5);長沙寂漠(6),廣川亡(無)聲(7);膠東不亮(8),常山驕盈(9)。四國絕祀(10),河間賢明(11),禮樂是修,為漢宗英。述《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
  (1)景十三王二句:謂文帝由藩邸而登大位,故景帝諸子皆得封王,所謂承文之慶。(2)魯恭:魯恭王劉余。(3)江都:江都王劉非。訬(chāo)輕:狡獪輕薄。(4)趙敬:趙敬肅王劉彭祖。險詖:邪惡不正。(5)中山:中山靖王劉勝。蒏(yǒng):酗酒。(6)長沙:長沙定王劉發。(7)廣川:廣川惠王劉越。(8)膠東:膠東康王劉寄。亮:信也。不亮:謂不信於漢朝。(9)常山:常山憲王劉舜。(10)四國絕把:臨江哀王劉閼、臨江閔王劉榮、膠西於王劉端、清河哀王劉乘皆無子,國除。 (11)河間:河間獻王劉德。
  李廣恂恂(1),實獲士心,控弦貫石,威動北鄰(2),躬戰七十,遂死於軍。敢怨衛青,見討去病(3)。陵不引決,忝世滅姓(4)。蘇武信(申)節,不詘(屈)王命。述《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
  (1)恂恂:恭順貌。(2)北鄰:謂匈奴。(3)見討去病:指李敢。(4)忝:辱也。
  長平桓桓(1),上將之元(2),薄伐獫允(3),恢我朔邊(4),戎車七征,沖閒閒(5),合圍單于,北登闐顏(6),票(驃)騎冠軍,猋勇紛壇(7),長驅六舉(8),電擊雷震,飲馬翰(瀚)海(9),封狼居山(10),西規大河,列郡祁連(11)。述《衛青霍去病傳》第二十五。
  (1)長平:長平侯衛青。桓桓:武貌。(2)元:首也。(3)獫允:即獫狁。也作「獫狁」。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名。相傳為匈奴祖先。(4)朔邊:北邊。(5)沖(peng):古代一種衝擊的戰車。閒閒:從容推進貌。(6)闐顏:《霍去病傳》作「闐顏」。山名。在今蒙古國境。(7)猋(biāo):犬奔貌。引申為迅捷貌。(8)六舉:言六次出擊匈奴。(9)瀚海:北海。今貝加爾湖。(10)狼居山:即狼居胥山。在今蒙古烏蘭巴托東。(11)列郡祁連:置郡至祁連山。
  抑抑仲舒(1),再相諸侯,身修國治,致仕縣(懸)車(2),下帷覃思,論道屬書(3),讜言訪對(4),為世純儒。述《董仲舒傳》第二十六。
  (1)抑抑:慎密貌。(2)致仕懸車:謂辭官家居。(3)屬(zhǔ)書:著作。(4)讜言:善言。訪對:意謂家居時朝廷來使訪問,應對皆有明法。
  文艷用寡,子虛烏有,寓言淫麗,托風(諷)終始,多識博物,有可觀采,蔚為辭宗(1),賦頌之首。述《司馬相如傳》第二十七。
  (1)蔚:文采華美。
  平津斤斤(1),晚躋金門(2),既登爵位,祿賜頤賢(3),布衾疏食,用儉飭身。卜式耕牧,以求其志,忠寤(悟)明君,乃爵乃試。兒生娓娓(4),束髮修學,偕列名臣,從政輔治。述《公孫弘卜式兒寬傳》第二十八。
  (1)平津:平津侯公孫弘。斤斤:言明察。(2)躋:升也。金馬:金馬門。(3)頤:養也。頤賢:謂招賢而養之。(4)娓娓:勤勉貌。
  張湯遂達(1),用事任職,媚茲一人(2),日旰忘食(3),既成寵祿,亦羅咎慝。安世溫良,塞淵其德(4),子孫遵業,全祚保國。述《張湯傳》第二十九。
  (1)遂達:猶言貴顯。(2)一人:指天子。(3)旰(gan):晚也。(4)塞淵其德:謂其德既實且深。塞:實也。淵:深也。
  杜周治文,唯上淺深(1),用取世資,幸而免身。延年寬和,列於名臣。欽用材謀,有異厥倫(2)。述《杜周傳》第三十。
  (1)唯上淺深:意謂阿從天子的意旨。(2)倫:類也。有異厥倫:言異於其本類。
  博望杖節(1),收功大夏;貳師秉鉞(2),身釁胡社(3)。致死為福(4),每生作禍。(5)述《張騫李廣利傳》第三十一。
  (1)博望:博望侯張騫。(2)貳師:貳師將軍李廣利。(3)釁:血祭,(4)致死為福:言張騫致死封侯。(5)每:貪也。每生作禍:言李廣利求生而死。
  烏(嗚)呼史遷,薰胥以刑(1)!幽而發憤,乃思乃精,錯綜群言(2),古今是經(3),勒成一家,大略孔明(4)。述《司馬遷傳》第三十二。
  (1)薰胥以刑:謂因牽連而受刑。(2)錯綜:整理之意。(3)是經:以經為是之意。(4)孔:甚也。
  孝武六子,昭、齊亡(無)嗣(1)。燕刺謀逆(2),廣陵祝詛(3)。昌邑短命(4),昏賀失據(5)。戾園不幸(6),宣承天序(7)。述《武五子傳》第三十三。
  (1)昭:昭帝。齊:指齊懷王劉閎。(2)燕刺:燕刺王劉旦。(3)廣陵:廣陵厲王劉胥。(4)昌邑:昌邑哀王劉髆。(5)昏賀失據:謂劉賀改封海昏侯失據。(6)戾園:指戾太子劉據。(7)宣:漢宣帝。天序:帝系。
  六世耽耽(1),其欲浟浟(2),文武方作(3),是庸四克(4)。助、偃、淮南(5),數子之德,不忠其身,善謀於國。述《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第三十四。
  (1)六世:指漢武帝。耽耽(dāndān):威嚴注視貌。(2)浟浟(didi):猶汲汲,競求貌。(3)方:並也。(4)庸:用也。四克:言四征而克之。(5)助:嚴助。偃:主父偃。淮南:淮南王劉安。他曾諫武帝不宜興兵討越。
  東方贍辭,詼諧倡優,譏苑扦偃(1),正諫舉郵(尤)(2),懷肉汗(污)殿(3),弛張沈浮。述《東方朔傳》第三十五。
  (1)譏苑:譏武帝起上林苑。扦偃:櫃董慪宴宣室。(2)尤:過也。(3)懷肉:割肉遺細君。污殿:嘗醉入殿中,小遺殿上。
  葛繹內寵(1),屈氂王子。千秋時發(2),宜春舊仕(3)。敞、義依霍(4),庶幾雲已(5)。弘惟政事(6),萬年容己(7)。鹹睡厥誨,孰為不子(8)?述《公孫劉田楊王蔡陳鄭傳》第三十六。
  (1)葛繹:葛繹侯公孫賀。內寵:公孫賀妻乃衛皇后姊,故雲內寵。(2)時發:謂適時而訟衛太子寬。(3)宜春:宜春侯王折。(4)敞、義:楊敞、蔡義。依霍:依附霍光。(5)庶幾雲已:意謂彼等無益於治,可謂庶幾而已。(6)弘:鄭弘。(7)容己:謂阿世取寵。(8)鹹睡厥誨二句:陳萬年教戒其子鹹,鹹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鹹餡耳。」這二句的意思是,陳萬年先失父道,不能以不子譴責陳鹹。
  王孫裸葬,建乃斬將。雲廷訐禹(1),福逾刺鳳(2),是謂狂狷(3),敞近其衷(4)。述《楊胡朱梅雲傳》第三十七。
  (1)訐(jie):發人陰私。禹:張禹。本書卷八十一有其傳。(2)逾:遠也。鳳:王鳳:元後之兄。(3)狂狷:激進與拘謹保守。(4)敞近其衷:謂雲敞之操近於中行。衷:中也。謂中行;中庸之道。
  博陸堂堂(1),受遺武皇(2),擁毓孝昭,末命導揚(3)。遭家不造,立帝廢王,權定社稷,配忠阿衡(4)。懷祿耽寵,漸化不詳(祥),陰妻之逆(5),至子而亡。秺侯狄孥(6),虔恭忠信,奕世載德,於子孫(7)。述《霍光金日傳》第三十八。
  (1)博陸:博陸侯霍光。堂堂:形容儀表壯偉。(2)武皇:即武帝。(3)末命:臨終之命。導揚:導達顯揚。(4)阿衡:商代官名,引申為輔導帝王,主持國政。(5)陰:謂隱瞞。(6)秺(du)侯:金日。他乃匈奴休屠王之子,故曰狄孥。(7)(yi):延也。
  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1),立功立論,以不濟可,上諭其信(2)。武賢父子(3),虎臣之俊。述《趙充國辛慶忌傳》第三十九。
  (1)營平:營平侯趙充國。皤皤:同番番(bōbō):勇武貌。(2)以不濟可二句:顏師古曰:「《春秋左氏傳》晏子對齊景公曰:『君所謂可,而有不焉;臣獻其不,以成其可。』此敘言宣帝令擊西羌,充國不從,固上屯田之策也。」 (3)武賢父子:指辛武賢、辛慶忌。
  義陽樓蘭(1),長羅昆彌(2),安遠日逐(3),義成郅支(4)。陳湯誕節(5),救在三哲(6);會宗勤事,疆外之桀(傑)。述《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
  (1)義陽:義陽侯傅介子。樓蘭:謂刺樓蘭王。(2)長羅:長羅侯常惠。昆彌:謂救烏孫王昆彌。(3)安遠:安遠侯鄭吉。日逐:謂迫降匈奴日逐王。(4)義成:義成侯甘延壽。郅支:謂斬匈奴郅支單于。(5)誕節:放蕩不拘小節。(6)救在三哲:謂劉向、谷永、耿育皆訟救陳湯。
  不疑膚敏(1),應變當理,辭霍不婚(2),逡遁(巡)致仕。疏克有終(3),散金娛老。定國之祚,於其仁考。廣德、當、宣,近於知恥(4)。述《雋疏於薛平彭傳》第四十一。
  (1)膚:美也。敏:敏捷。(2)辭霍不婚:霍光欲以女妻雋不疑,不疑固辭之。(3)疏:疏廣。(4)廣德、當、宣,近於知恥:謂薛廣德、平當、彭宣三人不苟於祿位,並為知恥。
  四皓遁秦,古之逸民,不營不拔(1),嚴平、鄭真(2)。吉困於賀(3),涅而不緇(4);禹既黃發,以德來仕。捨惟正身,勝死善道;郭欽、蔣詡,近遁之好(5)。述《王貢兩龔鮑傳》第四十二。
  (1)不營不拔:謂爵祿不能營其志,威武不能屈其身。宋祁曰:「『營』當作『榮』。」(2)嚴平:嚴君平。漢蜀郡人。名遵。終身不仕。鄭真:鄭子真。漢人。隱居於雲陽谷口,終身不仕。(3)賀:昌邑王劉賀。(4)涅(nie)而不緇(zī):言天性潔白,雖處污泥而色不變。涅,黑色染料。緇:黑色。(5)近遁之好:意謂雖遇亂世,好以和順遁去,而不遭害。
  扶陽濟濟(1),聞《詩》聞《禮》。玄成退讓,仍世作相(2)。漢之宗廟,叔孫是謨(3),革自孝元,諸儒變度(4)。國之誕章(5),博載其路(6)。述《韋賢傳》第四十三。
  (1)扶陽:扶陽侯韋賢。濟濟(jǐjǐ):盛儀貌。(2)仍:頻也。(3)叔孫:叔孫通。謨:謀也。(4)變度:造迭毀之議。(5)誕章:大的憲章。(6)博:廣也。
  高平師師(1),惟闢作威(2),圖黜凶害,天子是毗(3)。博陽不伐(4),含弘光大,天誘其衷,慶流苗裔。述《魏相丙吉傳》第四十四。
  (1)高平:高平侯魏相。師師:相師法。(2)辟:君主。威:威權。《尚書·洪範》有「惟闢作威」句。(3)天子是毗:意謂大臣之職在於輔佐天子。毗(pi):輔助。《詩經·小雅·節南山》有「天子是毗」句。(4)博陽:博陽侯丙吉。
  占往知來(1),幽贊神明(3),苟非其人,道不虛行(3)。學微術昧,或見彷彿,疑殆匪闕(缺)(4),違眾迕世,淺為尤悔(5),深作敦(憝)害(6)。述《眭兩夏侯京翼李傳》第四十五。
  (1)占往知來:《易·系辭上》曰「神以知來,智以藏往」,言聖人利用《易》以成其神,以預知來事;又利用《易》以成其智,以記藏往事。(2)幽贊神明:《易·說卦》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言聖人作《易》,暗中受神明之助,故生蓍草,以為占籃之用。(3)苟非其人二句:《易·系辭下》有此語。意謂《易》卦爻之變化與卦爻辭義理,可以指導人事,但在人之善於體會運用。(4)疑殆匪缺:謂有疑殆則缺之。殆,危也。(5)尤:過也。(6)慈(dui):怨恨。
  廣漢尹京(1)克聰克明;延壽作翊(2),既和且平。矜能訐上,俱陷極刑。翁歸承風,帝揚厥聲(3)。敞亦平平(4),文雅自讚(5);尊實赳赳(6),邦家之彥(7);章死非罪,士民所歎。述《趙尹韓張兩王傳》第四十六。
  (1)尹京:官為京兆尹。(2)作翊:官為左馮翊。(3)翁歸承風二句:尹翁歸受任右扶風,卒,宣帝下詔褒揚之。(4)平平(pianpian):形容治理有序。(5)文雅自讚:以文雅助治術。贊,助也。(6)赳赳(jiūjiū):雄壯勇武貌。(7)彥(yan):士的美稱。
  寬饒正色,國之司直。豐繄好剛(1),輔亦慕直。皆陷狂猖,不典不式(2)。崇執言責(3),隆持官守。(4)寶曲定陵(5),並有立志(6)。述《蓋諸葛劉鄭毋將孫何傳》第四十七。
  (1)繄(yī):猶「惟」。(2)典:經也,式:法也。(3)崇執言責:鄭崇為尚書僕射,是言責之官。(4)隆持官守:毋將隆諫武庫兵不宜以給董賢家,此為堅持職責。(5)寶曲定陵:孫寶曲橈定陵侯淳於長。(6)並有立志:謂何並不撓於鍾廷尉(鍾元)而治鍾威之罪。
  長倩(1),覿霍不舉(2),遇宣乃拔(3),傅元作輔(4),不圖不慮,見躓石、許(5)。述《蕭望之傳》第四十八。
  (1)長倩:蕭望之之字。(yuyu):行步安舒貌。(2)覿霍不舉:蕭望之不接受霍光露體搜索的要求,故不被推舉。(3)宣:宣帝。(4)元:元帝。(5)不圖不慮二句:謂蕭望之謀慮不詳,終於被石顯及許、史所挫敗。躓(zhi),跌倒;挫折。
  子明光光(1),發跡西疆,列於禦侮,厥子亦良。述《馮奉世傳》第四十九。
  (1)子明:馮奉世之字。
  宣之四子(1),淮陽聰敏(2),舅氏蘧蒢(3),幾陷大理(4)。楚孝惡疾(5),東平失軌(6),中山凶短(7),母歸戎裡(8)。元之二王(9),孫後大宗(10),昭而不穆(11),大命更登(12)。述《宣元六王傳》第五十。
  (1)宣:宣帝。(2)淮陽:淮陽憲王劉欽。(3)舅氏:指張博。蘧蒢(quchu):諂佞的人。(4)幾陷大理:幾陷於大罪。(5)楚孝:楚孝王劉囂。惡疾:謂眚病。(6)東平:東平思王劉宇。軌:法則。(7)中山:中山哀王劉竟。(8)戎裡:戎氏之裡。(9)元:元帝。(10)孫後大宗:謂哀帝、平帝。(11)昭而不穆:有父無子。(12)大命:帝位。
  樂安袖袖(1),古之文學,民具(俱)爾瞻(2),困於二司(3)。安昌貨殖(4),朱雲作娸(5)。博山惇慎(6),受莽之疚(7)。述《匡張孔馬傳》第五十一。
  (1)樂安:樂安侯匡衡。袖袖:盛貌。(2)民俱爾瞻:《詩經·小雅·節南山》有此詩句。言人民都在看著你。(3)二司:指司隸校尉王尊、司隸校尉王駿。困於二司:王尊劾奏匡衡追奏石顯,揚著先帝任用傾覆之臣;王駿劾奏匡衡專地盜土。(4)安昌:安昌侯張禹。(5)娸(qī):詆毀;醜化。(6)博山:博山侯孔光。(7)受莽之疚:孔光曲從王莽,以病其德行。疚,病也。
  樂昌篤實,不橈(撓)不詘(屈),遣閔既多,是用廢黜(1)。武陽慇勤(2),輔導副君,既忠且謀,饗(享)茲舊勳,高武守正,因用濟身(3)。述《王商、史丹、傅喜傳》第五十二。
  (1)樂昌篤實四句:謂王商深為王莽所排陷。樂昌:樂昌侯王商。遘:遇也。閔:病也。(2)武陽:武陽侯史丹。(3)高武守正二句:謂高武侯傅喜不阿附傅大後,故得免禍。
  高陽文法(1),揚鄉武略(2),政事之材,道德惟薄,位過厥任,鮮終其祿(3)。博之翰音(4),鼓妖先作。述《薛宣朱博傳》第五十三。
  (1)高陽:高陽侯薛宣。(2)揚鄉:揚鄉侯朱博。(3)鮮:少也。(4)翰音:向高空飛揚的聲音。喻居非其位,聲過其實。
  高陵修儒(1),任刑養威,用合時宜,器周世資。義得其勇,如虎如貌,進不畦步(2),宗為鯨鯢(3)。述《翟方進傳》第五十四。
  (1)高陵:高陵侯翟方進。(2)跬(kuǐ)步:半步;跨一腳。(3)鯨鯢(ni):即「鯨」。比喻兇惡的人。
  統微政缺,災眚屢發。永陳厥咎,戒在三七(1)。鄴指丁、傅(2),略窺占術。述《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
  (1)三七:當時有所謂漢厄三七(二百一十年)之間的說法。(2)丁、傅:指外戚丁氏、傅氏。
  哀、平之恤,丁、傅、莽、賢。武、嘉戚之(1),乃喪厥身。高樂廢黜,鹹列貞臣(2)。述《何武王嘉師丹傳》第五十六。
  (1)戚:憂也。(2)高樂:高樂侯師丹。貞臣:正直有操守之臣。
  淵哉若人!實好斯文。初擬相如,獻賦黃門,輟而覃思,草《法》纂(撰)《玄》(1),斟酌《六經》,放(仿)《易》象《論》(2),潛於篇籍,以章厥身(3)。述《揚雄傳》第五十七。
  (1)《法》:《法言》。《玄》:《太玄》。(2)《論》:《論語》。(3)章:明也。
  獷獷亡秦(1),滅我聖文,漢存其業,六學析分。是綜是理,是綱是紀,師徒瀰散(2),著其終始。述《儒林傳》第五十八。
  (1)獷獷(guǎngguǎng):粗暴無情。(2)散:謂分派。
  誰毀誰譽,譽其有試(1)。泯泯群黎(2),化成良吏(3)。淑人君子,時同功異。沒世遺愛,民有餘思。述《循吏傳》第五十九。
  (1)誰毀誰譽二句:顏師古曰:「《論語》稱孔子曰:』吾之於人,誰毀誰譽,如有所譽,其有所試。』此敘言人之從政,可試而知,故引以為辭也。」(2)泯泯:混亂貌。群黎:民眾。(3)化成良吏:謂由良吏教化以成俗。
  上替下陵,奸軌(究)不勝,猛政橫作,刑罰用興。曾是強圉,掊克為雄(1),報虐以威(2),殃亦凶終。述《酷吏傳》第六十。
  (1)曾是強圉二句:《詩經·大雅·蕩》有「曾是強圉,曾是掊克」句。強圉:強橫暴虐。掊博:聚斂剝削。(2)報虐以威:言對暴虐者以威刑報復。
  四民食力(1)。罔有兼業(2),大不淫侈,細不匱乏,蓋均無貧(3),遵王之法。靡法靡度,民肆其詐,逼上並下(4),荒殖其貨(5)。侯服玉食(6),敗俗傷化。述《貨殖傳》第六十一。
  (1)四民:士、農、工、商。(2)罔有兼業:言專一其業。(3)蓋均無貧:《論語》稱孔子曰「蓋均無貧」,言為政平均不相陵奪,則無貧匱之人。故班氏引之。(4)並:併吞;兼併。 (5)荒殖其貨:蘇輿曰:言諸侯大夫競為僭侈,其流及於士庶,於是商通難得之貨,工作無用之器,故曰荒殖其貨。數語當與《傳》序參觀。(6)玉食:美食。
  開國承家,有法有制,家不臧(藏)甲,國不專殺。矧乃齊民(1),作威作惠,如台不匡(2),禮法是謂!述《遊俠傳》第六十二。
  (1)矧(shěn):況且;何況。齊民:平民。指遊俠。(2)如台(yi):猶奈何。匡:正也。
  彼何人斯,竊此富貴!營(熒)損高明(1),作戒後世。述《佞幸傳》第六十三。
  (1)熒:惑也。
  於惟帝典(1),戎夷猾夏(2);周宣攘之,亦列《風》、《雅》(3)。宗幽既昏(4),淫於褒女(5),戎敗我驪(6),遂亡豐鄗(7)。大漢初定,匈奴強盛,圍我平城,寇侵邊境。至於孝武,愛赫斯怒,王師雷起,霆擊朔野(8)。宣承其末(9),乃施洪德,震我威靈,五世來服(10)。王莽竊命,是傾是覆,備其變理,為世典式。述《匈奴傳》第六十四。
  (1)於(wū)歎辭。帝典:指《尚書·虞書·舜典》。(2)戎夷猾夏:《尚書·舜典》有「蠻夷猾夏」句。猾:擾亂。夏:諸夏。(3)周宣攘之二句:《詩經·小雅·出車》有「赫赫南仲,狁於攘」句。攘:卻也。(4)宗幽:宗周幽王。(5)褒女:褒姒。(6)戎:犬戎。古代族名。驪:驪山。(7)豐、鄗:古地名。皆在今陝西西安市西。(8)朔野:指北方。(9)宣:宣帝。 (10)五世:指自宣帝至平帝。
  西南外夷,種別域殊。南越尉佗,自王番禹。攸攸外寓(1),閩越、東甌。愛洎朝鮮,燕之外區。漢興柔遠,與爾剖符(2)。皆恃其阻(3),乍臣乍驕,孝武行師,誅滅海隅。述《西南夷兩越朝鮮傳》第六十五。
  (1)攸攸:遠貌。寓:「宇」之訛(王念孫說)。(2)剖符:謂封之。(3)阻:險阻。
  西戎即序,夏後是表(1)。周穆觀兵(2),荒服不旅(3)。漢武勞神,圖遠甚勤。王師驒驒,致誅大宛(4)。姼姼公主(5),乃女烏孫(6),使命乃通,條支之瀕(7)。昭、宣承業,都護是立,總督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述《西域傳》第六十六。
  (1)表:明也。明以德化。(2)觀:示也。(3)荒服:指犬戎。旅:軍陣。(4)王師驒驒二句:謂漢遠征大宛,使人馬疲弊。驒驒(tāntān):喘息貌。意謂辛勞。(5)姼姼(chǐchǐ):美好貌。(6)女(nu):以女嫁人。(7)瀕:涯也。
  詭矣禍福(1),刑(形)於外戚。高後首命,呂宗顛覆。薄姬墜魏(2),宗文產德(3)。竇後違意,考盤於代(4)。王氏仄(側)微,世武作嗣(5)。子夫既興,煽而不終(6)。鉤弋憂傷,孝昭以登。上官幼尊,類(禷)禡厥宗(7)。史娣、王悼,身遇不祥,及宣饗(享)國(8),二族後光。恭哀產元(9),夭而不遂。邛成乘序(10),履尊三世(11)。飛燕之妖,禍成厥妹。丁、傅僭恣,自求凶害。中山無辜,乃喪馮、衛(12)。惠張、景薄、武陳、宣霍、成許、哀傅、平王之作,事雖歆羨,非天所度(13)。怨咎若茲,如何不恪(14)!述《外戚傳》第六十七。
  (1)詭矣禍福:謂禍福倚伏,變易不常。詭:當讀為「恑」,變也。(楊樹達說)(2)魏:指魏豹。(3)文:文帝。(4)竇後違意二句:謂竇姬違其初衷,終於成樂於代。考:成也。盤:樂也。(5)武:武帝。(6)煽:扇動。引申為熾盛。(7)上官幼尊二句:謂上官後雖幼尊貴,其家族賴以血食。禷、禡:皆古祭名。(8)宣:宣帝。(9)元:元帝。(10)乘序:謂登後之位。(11)三世:指宣、元、成三世。(12)馮:馮昭儀,中山孝王之母,為傅氏所陷。衛:衛姬,中山孝王之後,為王莽所滅。(13)自「惠張」至「非天所度」:謂惠帝之張後、景帝之薄後、武帝之陳後、宣帝之霍後、成帝之許後、哀帝之傅後、平帝之王后等,雖一時處於尊位,人心羨慕,以非天意所居,故終於不昌。度:居也。(14)恪:謹慎;恭敬。
  元後娠母,月精見表。遭成之逸,政自諸舅(1)。陽平作威(2),誅加卿宰(3)。成都煌煌(4),假我明光(5)。曲陽歊歊(6),亦朱其堂(7)。新都亢極(8),作亂以亡。述《元後傳》第六十八。
  (1)遭成之逸二句:謂成帝貪於逸樂,而委政於王氏。(2)陽平:陽平侯王鳳。(3)卿宰:謂王商、王章。(4)成都(侯):王商。煌煌:熾貌。(5)假我明光:謂向帝借明光宮避暑。(6)曲陽:曲陽侯王根。歊歊(xiāoxiāo):氣盛貌。(7)朱堂:指僭上赤墀。(8)新都:新都侯王莽。亢極:過份;極度。
  咨爾賊臣,篡漢滔天,行驕夏癸(1),虐烈商辛(2)。偽稽黃、虞(3),
  繆(謬)稱典文,眾怨神怒,惡復誅臻(4)。百王之極,究其奸昏。述《王莽傳》第六十九。
  (1)夏癸:夏桀王名癸。(2)商辛:商紂王名辛。(3)稽:考也。(4)嚴復誅臻:張晏曰:「復,周也。臻,至也。十二年歲星一復,莽稱帝十三歲而見誅也。」
  凡《漢書》,敘帝皇(1),列官司(2),建侯王(3)。准天地(4),統陰陽(5),闡元極,步三光(6)。分州域,物土疆(7),窮人理(8),該萬方(9)。緯《六經》,綴道綱(10),總百氏(11),贊篇章(12)。函(含)雅故,通古今,正文字,惟學林(13)。述《敘傳》第七十。
  (1)敘帝皇:指十二紀。(2)列官司:指《百官公卿表》。(3)建侯王:指《諸侯王表》。(4)准天地:指《天文志》。(5)統陰陽:指《五行志》。統,合也。(6)闡無極,步三光:謂大推元始以來,及日月星辰度數。指《《律歷志》。闡,大也。元,始也。三光:日、月、星。(7)分州域,物土疆:指《地理志》及《溝洫志》。(8)窮人理:指《古今人表》。(9)該萬方:謂《郊祀志》有日月星辰、天下山川人鬼之神。(10)緯《六經》,綴道綱:指《藝文志》。(11)總百氏:指諸傳。(12)讚:明也。(13)函雅故四句:謂整部《漢書》包羅宏富,信惟文學之林藪。aa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