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王仁鎬傳》
王仁鎬,邢州龍岡人。後唐明宗鎮邢台,署為牙校,即位,擢為作坊副使,累遷西上閣門使。清泰中,改右領軍衛將軍。晉天福中,青州楊光遠將圖不軌,以仁鎬為節度副使,伺其動靜。歷二年,或譖仁鎬於朝,改護國軍行軍司馬。仁鎬至河中數月,光遠反書聞。漢乾祐中,歷昭義、天雄二軍節度副使。
周祖鎮鄴,表仁鎬為副留守。及起兵,仁鎬預其謀。周祖即位,仁鎬為王峻所忌,出為唐州刺史,遷棣州團練使,入為右衛大將軍,充宣徽北院使兼樞密副使。顯德初,出為永興軍節度使。世宗嗣位,移河中。會殿中丞上官瓚使河中還,言河中民多匿田租,遂遣瓚按視均定。百姓苦之,多逃亡他郡,仁鎬抗論其事,乃止。丁母憂,去官。
五年,拜安國軍節度,制曰:「眷惟襄國,實卿故鄉。分予龍節之權,成爾錦衣之美。」郡民扶老攜幼,迎於境上,有獻錦袍者四,仁鎬皆重衣之,厚酬以金帛。視事翌日省其父祖之墓周視松檟涕泗嗚咽謂所親曰仲由以為不如負米之樂信矣時人美之。郡有群盜,仁鎬遣使遺以束帛,諭之,悉遁去,不復為盜。恭帝嗣位,移山南東道節度。
宋初,加檢校太師。建隆二年,以疾召還,次唐州,卒於傳捨,年六十九。
仁鎬性端謹儉約,崇信釋氏,所得俸祿,多奉佛飯僧,每晨誦佛經五卷,或至日旰方出視事從事劉謙責仁鎬曰:「公貴為藩侯,不能勤恤百姓,孜孜事佛,何也?」仁鎬斂容遜謝,無慍色。當時稱其長者。
(節選自《宋史‧王仁鎬傳》)
王仁鎬,是邢州龍岡人。後唐明宗鎮守邢台時,委任他為牙校(低級軍官),唐明宗即位後,提升他為作坊副使,他多次陞遷為西上閣門使。清泰年間,改任 右領軍衛將軍。後晉天福年間,青州楊光遠將要圖謀不軌,朝廷任命王仁鎬為節 度副使,觀察楊光遠的行動。過了兩年,有人向朝廷誣陷王仁鎬,他改任為護國 軍行軍司馬。王仁鎬到河中幾個月,楊光遠叛亂的文書上報朝廷。後漢乾祐年間,王仁鎬歷任昭義、天雄二軍節度副使。
周祖鎮守鄴地,上表奏請王仁鎬為副留守。等到起兵時,王仁鎬參與這個計劃。周祖即位,王仁鎬被王峻忌恨,出朝任唐州刺史,後任棣州團練使,入朝為右衛大將軍,充任宣徽北院使兼任樞密副使。顯德初年,出朝為永興軍節度使。
世宗繼承皇位,他調任河中節度使。恰逢殿中丞上官瓚出使河中回朝,上表說河中有田的人大量隱瞞田租,於是朝廷派遣上官瓚去查田定租。百姓在這事上受苦,大量逃亡到其他州縣,王仁鎬抗議這事,才停止。遭逢繼母去世,辭官回家服喪。
五年,任安國軍節度使,皇帝下制書說:「(你)所眷戀的襄國,實際是你的故鄉。給你節度使之權,使你衣錦榮歸。」州中百姓扶老攜幼,在邊界上迎接王 仁鎬,有四個人進獻錦袍,王仁鎬都重疊穿在身上,並以錢物重重酬謝。上任第二天,他探望父輩祖輩的墳墓(或:到父輩祖輩的墳地掃墓),環視周圍的松樹和 檟樹,哽咽流淚,對親近的人說:「仲由認為不如背米回家侍奉雙親快樂,確實 如此。」當時的人讚美他。州內有一夥兒盜賊,王仁鎬派人贈送他們財物,勸諭他們,盜賊全部逃走,不再做強盜。恭帝繼承皇位,他調任山南東道節度使。
宋初,加官檢校太師。建隆二年,因病被召回,到唐州,在驛館去世,享年六十九歲。
王仁鎬性情端正謹飭、簡樸節約。崇奉佛教,所得俸祿多供奉神佛施捨僧人,每天早晨誦讀佛經五卷,有時到日暮才出來處理事務。從事劉謙責問王仁鎬說:「你貴為節度使,不勤於政事救助百姓,卻孜孜不倦地供奉佛事,為什麼呢?」王仁鎬莊重地道歉,沒有惱怒之色。當時的人們稱他為德高望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