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鄰
杜甫
系列:關於寫景的古詩詞
南鄰
錦裡先生烏角巾,園收芋栗未全貧。
慣看賓客兒童喜,得食階除鳥雀馴。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背景
第一聯描寫朱山人的隱者形象及他的家境。第二聯通過客人來訪兒童歡喜、鳥雀不驚,表現朱山人的好客,句中洋溢著寧靜、和諧的氣氛。第五、六、七句寫朱山人家周圍的清幽景色,襯出了他的高雅品格。最後一句寫辭別,雖然沒有描敘主客歡聚的情況,但已展現了兩人間的情誼。詩表達了羨慕、敬仰朱山人家境、品格的情懷。
賞析
距離浣花草堂不遠,有位錦裡先生,杜甫稱之為「南鄰」。在一個秋天的傍晚,杜甫從他家走出,路上,也許是回家以後,寫了這首《南鄰》詩。說它是詩吧,卻又是畫;是用兩幅畫面組成的一道詩。前半篇展現出來的是一幅山莊訪隱圖。
到人家作客,這家人家給予杜甫的印象是怎樣的呢?詩人首先看到的,主人是位頭戴「烏角巾」的山人;進門是個園子,園裡種了不少的芋頭;栗子也都熟了。說「未全貧」,則這家境況並不富裕。可是從山人和全家的愉快表情中,可以知道他是個安貧樂道之士,很滿足於這種樸素的田園生活。說起山人,人們總會連想到隱士的許多怪脾氣,但這位山人卻不是這樣。進了庭院,兒童笑語相迎。原來這家時常有人來往,連孩子們都很好客。階除上啄食的鳥雀,看人來也不驚飛,因為平時並沒有人去驚擾、傷害它們。這氣氛是多麼和諧、寧靜!三、四兩句是具體的畫圖,是一幅形神兼備的絕妙的寫意畫,連主人耿介而不孤僻,誠懇而又熱情的性格都給畫出來了。
隨著時間的推進,下半篇又換了另一幅江村送別圖。「白沙」、「翠竹」,明淨無塵,在新月掩映下,意境顯得特別清幽。這就是這家人家的外景。由於是「江村」,所以河港縱橫,「柴門」外便是一條小河。王嗣?#93;《杜臆》曰:「『野航』乃鄉村過渡小船,所謂『一葦杭之』者,故『恰受兩三人』」。杜甫在主人的「相送」下登上了這「野航」;來時,他也是從這兒擺渡的。
從「慣看賓客兒童喜」到「相送柴門月色新」,不難想像,主人是慇勤接待,客人是竟日淹留。中間「具雞黍」、「話桑麻」這類事情,都略而不寫。這是詩人的剪裁,也是畫家的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