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 感二鳥賦並序
韓愈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韓愈 感二鳥賦並序
【原文】
貞元十一年1,五月戊辰2,愈東歸。癸酉3,自潼關出息於河之陰4。時始去京師5,有不遇時之歎。見行有籠白烏、白鵒而西者6,號於道曰:「某土之守某官,使使者進於天子。」7東西行者皆避路,莫敢正目焉。
因竊自悲8,幸生天下無事時,承先人之遺業,不識干戈、耒耜、攻守、耕獲之勤9,讀書著文,自七歲至今,凡二十二年。其行已不敢有愧於道十,其閒居思念前古當今之故,亦僅志其一二大者焉。選舉於有司,與百十人偕進退,曾不得名薦書,齒下士於朝,以仰望天子之光明。今是鳥也,惟以羽毛之異,非有道德智謀,承顧問,贊教化者,乃反得蒙采擢薦進,光耀如此。故為賦以自悼,且明夫遭時者,雖小善必達;不遭時者,累善無所容焉。其辭曰:
【註釋】
1貞元十一年:即公元795年。
2五月戊辰:按照干支紀年是農曆五月初二。
3癸酉:即五月初七。
4潼關:在今陝西華陰縣。河之陰:黃河的南岸。水的南岸叫陰。
5去:離開。
6行:道路。籠:這裡用作動詞,用籠子裝著。鵒:鳥名,即八哥。西:向西。
7號:叫喊。使:用作動詞,派。
8因:於是。竊:私下裡。
9勤:苦。
十行已:行止。道:道義。
故:事情。
志:記憶、記住。
舉:提拔。有司:這裡指官府。
偕:一起。
名:這裡用作動詞,列名。
齒:位於、排列。
讚:輔助、輔佐。
擢:提拔。
悼:傷心。
【譯文】
貞元十一年五月初二,我往東回故鄉。初七,我從潼關出來,在黃河南面休息。當時剛剛離開長安,有生不逢時的感歎。我看到路上有用籠子裝著白色的烏鴉和白色的鵒往西走的人,一邊走一邊在路上喊著:「某地某官派使者進獻給皇上!」來來往往的行人都把路讓開,沒有人敢正眼看他。
我由此而私下為自己覺得悲哀,有幸生在天下太平的時候,繼承了先人的遺產,沒用過兵器和農具,不知道征戰固守和耕耘收穫的辛苦,讀經書、寫文章,從七歲到現在,一共已經二十二年了。我的行動不敢有愧於道義,空閒呆著的時候,想著古往今來的事跡,也只記住其中一兩件最重要的。我到吏部去參加選拔考試,和很多人一起聽候差遣,連舉薦的文書都沒能列上名字,不能與小官吏同上朝堂,得以瞻仰皇上的光明。現在這兩隻鳥,只因為羽毛不一般,而不是有道德有智謀,可以讓人徵求意見,幫助朝廷教育統治百姓的人,卻反而得到提拔推薦,這樣榮耀。所以我作這篇賦來為自己悲悼,並且闡明那些有時運的人,即使只有小小的長處也一定能成為達官顯貴,而沒有時運的人,就算有一連串的優點也沒有地方施展。這篇文章是:
【原文】
吾何歸乎!吾將既行而後思,誠不足以自存,苟有食其從之1。出國門而東騖2,觸白日之隆景3;時返顧以流涕,念西路之羌永4。過潼關而坐息,窺黃流5之奔猛;感二鳥之無知,方蒙恩而入幸6;惟進退之殊異,增余懷之耿耿7;彼中心8之何嘉,徒外飾焉是逞。餘生命之湮9,曾二鳥之不如;汨十東西與南北,恆十年而不居;辱飽食其有數,況策名於薦書;時所好之為賢,庸有謂余之非愚。昔殷之高宗,得良弼於宵寐;孰左右者為之先,信天同而神比。及時運之未來,或兩求而莫致;雖家到而戶說,只以招尤而速累。
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於下地;盍求配於古人,獨怊悵於無位。惟得之而不能,乃鬼神之所戲;幸年歲之未暮,庶無羨於斯類。
【註釋】
1苟:如果。其:這裡是第一人稱代詞,指我。
2騖:奔馳、疾跑。
3隆景:盛景。
4羌永:遙遠的樣子。羌,發語詞。
5黃流:指黃河水。
6幸:得到皇帝的寵幸。
7耿耿:憂慮不安的樣子。
8中心:心中。
9湮:困厄,阻塞不通達。
十汨:句首發語詞。
有數:指次數少。
庸:哪裡。
天同:上天的贊同。神比:神靈的幫助。
家到而戶說:挨家挨戶地宣傳。
期:期待。
怊悵:感傷失意的樣子。
斯類:這一類。指像文中提到的鳥一樣僅僅憑藉著美麗的外表就得到皇帝的寵幸的一類人。
【譯文】
我回到哪兒去呀!我將在行動以後再思考。如果的確不足以讓自己生活下去,哪裡有飯吃我就到哪裡去。出了京城的門就往東飛快地走,接觸到白天明亮的陽光;我時時回頭看,忍不住涕淚雙流,感歎西邊離長安的道路是多麼漫長。走過潼關,我坐下來休息,看見黃河的流水澎湃奔流;感觸於那兩隻鳥無知卻正蒙受皇上的恩寵,想到自己和兩隻鳥一個被斥退一個被寵愛境遇完全不同,心裡更增加了煩悶不安;它們的內在有什麼美好的地方?只不過是靠外表美麗而自鳴得意。我一生的命運艱難阻塞,連這兩隻鳥都比不上;我在東南西北四處漂泊,連續十年沒有安定的住所;屈辱地吃飽飯的時候都寥寥可數,更何況被列名於推薦文書之上呢?現在的時尚就喜歡賢人,哪裡有人說我這個人不笨呢?當年殷高宗在晚上睡夢中得到賢良的輔佐;在這個賢人的周圍,哪裡有什麼人為他推薦,實在是得到了天神的認同和幫助。在時運沒有到來的時候,有時候兩方面的追求都達不到目的;即使是挨家挨戶地去宣揚自己,也只能招來錯誤和麻煩。
大概上天生下我,也還是希望我在人世間有所作為;我為什麼不希望與古人相比,而獨獨為自己得不到官位而惆悵呢?我想那些得到了官位的人卻無法勝任,是鬼神的戲弄;幸好我的年紀還沒到太老的地步,大可不必羨慕這一類人。
【評析】
按照唐朝的制度,學子中了禮部進士後,還必須經吏部考試合格,才能得到一官半職。考取進士後,韓愈滿懷希望地應試吏部的「博學宏詞」科,但連續三年應試均告失敗。此時韓愈已二十八歲,到京求位已歷十年,猶未得一官,他心中極為焦灼,深感命運的作弄。這年正月,他曾三次上書宰相,以優美的筆調表白自己的抱負和才華,以及窮愁潦倒之態,但韓愈的上書如石沉大海,求仕不得的韓愈只好離開京城,懷著不得志的心情東歸故里。在歸鄉途中,見有人籠白烏、白鵒西行送給天子,韓愈深有感觸,聯想到自己飽讀詩書、身懷抱負,卻不得名於薦書,而這兩隻鳥只不過有華麗的羽毛,反得如此光耀,感物傷生,心中極為苦澀。於是,就有了這篇《感二鳥賦》,在文中韓愈發出了「遭時者,雖小善必達;不遭時者,累善無所容」之歎。他把窮達歸因於命運的安排,只好按捺住自己要求出仕的迫切心情,等待機會,相信「蓋上天之生余,亦有期於下地」。第二年機會終於來了,因汴州發生叛亂,韓愈被辟署試校書郎,汴、宋、亳、穎四州觀察推官,隨宰相董晉由洛陽到了對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