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辭典 史達祖
史達祖
系列:宋詞鑒賞辭典
宋詞鑒賞辭典 史達祖
雙 雙 燕
史達祖
詠燕
過春社了1,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2,試入舊巢相並。還相雕樑藻井3,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4。
芳徑,芹泥雨潤5,愛貼地爭飛,競誇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欄獨憑。
【註釋】
1春社:民間節日,在每年立春後,清明前。2差(chā)池:燕飛時尾翼舒張不齊貌。3相(xiānɡ):察看。井:即承塵,用木架成井形,俗稱天花板。藻井:彩繪或畫飾的天花板。4紅影:花影。5芹泥:水邊長芹草的泥土。
【詞意】
春社剛過,一雙燕子穿飛在樓閣的簾幕之中,只覺得去年生活的地方冷冷清清,灰塵落滿。雙燕翩翩尾翼參差不齊,欲飛又停,試著鑽入舊巢雙宿並頸。它們張望著雕樑和藻井,不斷地進行商量,呢喃軟語。倏然間快速掠過花梢,如剪的燕尾分開了鮮紅的花影。
芳香的小徑,春雨將芹泥浸潤地又柔又軟。燕兒喜愛貼著地面爭逐飛縱,競相誇耀著輕俊的身形。傍晚時飛回紅樓,已把柳暗花迷的美景賞盡。燕兒該是自顧在香巢棲息得正穩,便忘了捎回天涯遊子的芳信。使那位佳人終日愁眉不展,天天獨倚畫樓欄杆期盼郎歸。
【賞析】
本篇為史達祖的代表作,是一首很精美的詠物詞。縱觀全詞,讀者亦不妨遺貌取神,容易發現,「歸」字乃一篇統攝。燕為候鳥,逢春北歸,故有上片回歸故園的歡欣;一日之中,閱盡春色,晚歸紅樓,又是「歸」的滿足;再加以雙飛雙宿,故能有歸後「棲香正穩」的踏實。至結二句,已由物及人,寫思婦盼歸。全詞在修辭上採用擬人手法,用語上用採用白描,結構安排上也匠心獨運,用春燕雙宿雙飛襯出思婦盼歸之情,完整而自然。
喜 遷 鶯
史達祖
月波疑滴,望玉壺天近1,了無塵隔。翠眼圈花2,冰絲織練,黃道寶光相直3。自憐詩酒瘦,難應接許多春色。最無賴,是隨香趁燭,曾伴狂客。
蹤跡,漫記憶,老了杜郎4,忍聽東風笛。柳院燈疏,梅廳雪在,誰與細傾春碧5?舊情拘未定,猶自學當年遊歷。怕萬一,誤玉入夜寒簾隙。
【註釋】
1玉壺:指月亮。2翠眼圈花:極言花燈之華美精巧。3黃道:古人認為太陽繞地而行。黃道為太陽繞地的軌道。此處指綵燈滿街,堪與黃道之光相比。4杜郎:唐代詩人杜牧,這裡作者借此自比。5春碧:春日新釀的美酒,新酒呈綠色。
【詞意】
融融的月波如水欲滴,仰望明月澄澈,天幕近在眼前,沒有一絲的塵埃。旋轉的花燈像翠綠的柳眼,絲織的綵燈射出冰絲般的光練,黃道的寶光與月光恰好相遇交映,爭輝鬥艷。可憐我自己為飲酒賦詩而瘦損衰殘,再難去應接那春色絢麗。最無奈的是伴隨著幾個狂傲的朋友,追逐欣賞那蠟燭點燃的元宵綵燈。
往日蹤跡,隱約還記得。如今我老矣,怎忍聽東風裡嗚咽的笛聲。垂柳依依的庭院燈火稀疏,寒梅俏立的廳堂殘雪猶在,誰為我緩緩斟滿新釀的美酒?與她的舊情拘羈不定,姑且再打起少年遊興,怕的是萬一耽誤了那在寒夜中斜倚在窗邊的美人期待著與我的約會。
【賞析】
本首上片先寫上元望月賞燈,接著便是感慨身世。詞如人生,人生而矛盾,詞亦吞吐難言,前言後語大異其趣。本詞起處,寫月夜之清靜無生,透出一種清虛之氣,但自「自憐詩酒瘦」句始,歎老嗟卑,詞情悲苦。全詞情調低沉憂鬱,流露出韶華易逝之感。
玉 蝴 蝶
史達祖
晚雨未摧宮樹,可憐閒葉,猶抱涼蟬。短景歸秋1,吟思又接愁邊。漏初長、夢魂難禁,人漸老,風月俱寒。想幽歡土花庭2,蟲網闌干。
無端啼蛄攪夜3,恨隨團扇,苦近秋蓮。一笛當樓,謝娘懸淚立風前4。故園晚、強留詩酒,新雁遠、不致寒暄。隔蒼煙、楚香羅袖,誰伴嬋娟?
【註釋】
1短景(jǐnɡ):指夏去秋來,白晝漸短。2(zhou):井壁。3蛄(ɡū):螻蛄,通稱喇喇蛄,有的地區叫土狗子,一種昆蟲,晝伏夜出,穴居土中而鳴。4謝娘:指歌女。
【詞意】
黃昏的風雨沒有摧折宮樹,可憐的疏葉,還抱著涼秋的寒蟬。入秋後白晝的太陽漸漸變短,詩思又接通了悲秋的愁端。夜間滴漏開始變長,使我的夢魂難耐難堪。人已漸入老年,風清月白的良宵美景全都透出秋寒。回想昔日幽會歡愛,如今庭院裡的井壁上已爬滿了青苔,蜘蛛網佈滿了欄杆。
無奈,啼叫的螻蛄攪亂長夜,只恨我身如隨秋拋棄的團扇,心似苦澀難言的秋蓮,想當年對樓吹笛,謝娘她垂淚佇立風前。遲遲未返故園,勉強飲酒賦詩驅愁煩,新飛的大雁已經飛遠,也不能替我傳書致送寒暄。隔著蒼茫的雲煙,羅袖飄香的美人,有誰與你相伴?
【賞析】
本詞上下兩片以寫景為主,以景起興,情因景生,景隨情變。首先,本想借景消愁,可日暮天涼,秋聲秋色皆起愁緒,只好借詩遣懷,可「吟思又接愁邊」,更加以漏長人老,連夢魂也難以自主,便擬想往日幽歡之地,所見雖愈益細微,卻瑣屑淒涼,仍回到眼前,又是「啼蛄攪夜」,詞人的筆觸就這樣從外物到詩心,又到夢魂,舊景,幾乎搜索殆盡,可仍無法擺脫那團扇之恨、秋蓮之苦,自救已不可能,最後竟想救人,末數句以遙念遠隔蒼煙的謝娘作結,境界雖然變得開闊,但情味卻更為深長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