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周舉傳》
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人,陳留太守防之子。舉姿貌短陋,而博學洽聞,為儒者所宗,故京師為之語曰:「《五經..》從橫周宣光。」
延光四年,辟司徒李郃府。時宦者孫程等既立順帝,誅滅諸閻,議郎陳禪以為閻太后與帝無母子恩,宜徙別館,絕朝見。群臣議者鹹以為宜。舉謂郃曰:「昔鄭武姜謀殺嚴公1,嚴公誓之黃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絕。後感穎考叔、茅焦之言,循復子道。書傳美之。今諸閻新誅,太后幽在離宮,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將何以令於天下?如從禪議,後世歸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厲群臣,朝覲如舊,以厭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陳之。明年正月,帝乃朝於東宮,太后由此以安。
舉稍遷.并州刺史。太原一郡,舊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龍忌之禁2。至其亡月,鹹言神靈不樂舉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煙爨,老小不堪,歲多死者。舉既到州乃作弔書以置子推之廟言盛冬去火殘損民命非賢者之意以宣示愚民使還溫食。於是眾惑稍解,風俗頗革。
舉出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將軍梁商表為從事中郎,甚敬重焉。六年三月上巳..日.,商大會賓客,宴於洛水,舉時稱疾不往。商與親暱酣飲極歡,及酒闌倡罷,繼以《薤露》之歌,坐中聞者,皆為掩涕。太僕張種時亦在焉,會還,以事告舉。舉歎曰:「此所謂哀樂失時,非其所也,殃將及乎!」商至秋果薨.。
建和三年卒。朝廷以舉清公亮直,方欲以為宰相,深痛惜之。
(《後漢書·卷六十一》,有刪改)
【注】1嚴公:指春秋時期的鄭莊公。2龍忌之禁:古時指鬼神忌日,此處指禁火的風俗。
周舉字宣光,汝南汝陽縣人,是陳留太守周防的兒子。周舉身材短小,相貌醜陋,但是學識淵博,見多識廣,為當時儒者(讀書人)所尊崇。所以,京城中流傳著稱讚他的話:「周宣光通曉《五經》。」
延光四年,(周舉)被徵召到司徒李郃府中做官。當時,宦官孫程等人擁立順帝,誅殺了閻氏家族的人。議郎陳禪認為閻太后與皇帝之間沒有母子恩情,應該讓太后移到離宮中居住,斷絕朝拜參見。議論政事的大臣們都認為這樣做是合適的。周舉對李郃說:「從前,鄭武姜設計殺害鄭莊公,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母子不再相見;秦始皇怨恨他母親行為不端,長時間不與她見面。後來,有感於穎考叔、茅焦的話,重新遵循做兒子的道義。書傳上都稱頌他們。現在,閻氏家族剛剛被誅滅,太后被幽禁在離宮,如果因悲痛憂愁而生出疾病,一旦逝去,皇帝將憑什麼來號令天下的人呢?如果按照陳禪的建議去做,後世的人就會歸罪於您。應該秘密地向皇帝上書,讓皇帝尊奉太后,率領督促大臣們,像先前一樣朝見太后,來滿足上天的心意,符合眾人的願望。」李郃立即向皇帝上書陳述了這個道理。第二年正月,皇帝就到東宮去朝拜太后,太后從此就安定下來。
周舉陞遷并州刺史。太原一郡,舊俗因介子推被焚燒而死,有禁火的風俗。到了介子推死的那個月,都說神靈不喜舉火,因此百姓每年冬季有一個月要吃冷食,不敢生火煮飯,一家老小不堪冷食,每年死不少人。周舉到了并州,作了憑弔介子推的祭文放在他的廟裡,說嚴寒的冬天離開火,殘損百姓生命,這不是賢人的意思,並向百姓宣傳,使他們恢復熟食。於是百姓的迷惑漸漸得以消除,風俗漸漸改變。
周舉外調擔任蜀郡太守,因事獲罪被免官。大將軍梁商給皇帝上書,推薦周舉擔任從事中郎,對他非常敬重。(永和)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規模邀請賓客,在洛水邊宴飲,周舉當時稱病沒有去。梁商與親朋好友開懷暢飲,快樂至極。等到酒宴將散,歌唱結束,他接著吟唱了《薤露》這首歌曲,在座的人聽了之後,都為之掩面流淚。太僕張種當時也在場,等到回來後,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周舉。周舉感歎說:「這就是所謂的悲哀或歡樂不合時宜,歌唱不合場所。災禍就要到來了啊!」梁商到秋天果然死去。
建和三年,周舉去世。朝廷認為周舉清廉公允、誠實正直,正要任命他為宰相,很為他感到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