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裡先生傳》全文翻譯

《槐裡先生傳》
原文
    先生姓王,名傑,字世傑,居秘圖湖之後。其先世嘗植三槐於門,自號槐裡子,學者因稱曰槐裡先生。始祖為晉右將軍羲之。曾祖性常與其弟秉常、敬常俱以文學顯名國初,而性常以廣東參議死於苗之難。父遁石翁,以德學為世隱儒。先生自為童子,即有志聖賢之學。年十四,盡通《四書》《五經》及宋諸大儒之說。時朝廷方督有司求遺逸,部使者聞遁石翁之名,及門迫起之,不可得。見先生,奇焉,謂遁石翁曰:「足下不屑就,罪且及身,寧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乃遣先生備邑庠弟子員。時教諭程晶負才倨傲,奴視諸生,見先生,輒敬服,語人曰:「此今之黃叔度也。」歲當大比,邑有司首以先生應薦。比入試,眾皆散發袒衣,先生歎曰:「吾寧曳履衡門矣。」遂歸,不復應試。
    宣德間,詔中外舉異才堪風憲者,破常調任使之。時先生次當貢,邑令黃維雅重先生,為之具行李,戒僕從,強之應詔。先生固以親老辭,乃讓其友汪生叔昂。既而遁石翁歿,又當貢,復以母老辭,讓其友李生文昭。而躬耕受徒,以養其母。母且歿,謂先生曰:「爾貧日益甚,吾死,爾必仕。毋忘吾言!」已終喪,先生乃應貢,入南雍。祭酒陳公敬宗聞先生至,待以友禮,使毋就弟子列。明年,薦先生於朝。未報,而先生歿。
    先生儀觀玉立,秀目修髯,望之以為神人。無賢愚戚疏,皆知敬而愛之。言行一以古聖賢為法。嘗謂其門人曰:「學者能見得曾點意思,將哂然無入而不自得,爵祿之無動於衷,不足言也。」
    先生與先君冷川先生友,先君每稱先生所著《易、春秋說》《周禮考正》,以為近世儒者皆所不及;與人論人物,必以先生為稱首。瀾時為童子,竊志之。然從先君宦游於外,無因及門也。今茲之歸,先生歿已久矣。就其家求所著述,僅存《槐裡雜稿》數卷;而所謂《易、春秋說》《周禮考正》者,則先生之歿於南雍,其二子皆不在侍,為其同捨生所取,已盡亡之矣,嗚呼惜哉!先君幼時,嘗聞鄉父老相傳,謂王氏自東晉來盛江左,中微且數百年,元時有隱士善筮者,與其先世游,嘗言其後當有大儒名世者出,意其在先生。而先生亦竟不及用,豈尚在其子孫耶?
(取材於《王陽明全集》)
註:【1】黃叔度:東漢著名賢士。【2】南雍:明代稱設在南京的國子監為「南雍」。【3】無入而不自得:無論到什麼境地都沒有不自在的。

譯文
    先生姓王,名傑,字世傑,居住在秘圖湖的後面。他的先輩曾經在門前種植了三株槐樹,自號槐裡子,學者於是就稱他為槐裡先生。先生的始祖是晉朝右將軍王羲之。曾祖性常與弟弟秉常、敬常都因為文學在建國之初揚名。王性常以廣東參議之職死在苗禍之中。父親遁石翁憑借品德和學問成為當世隱者。先生自從成為童生,就有志於聖賢之學。十四歲的時候,就精通《四書》《五經》和宋代很多大儒者的學說。當時,朝廷正督促有關官員尋訪遺世的隱逸之人,御史聽聞遁石翁之名,就到家裡要強迫起用他,沒有成功。看見了先生,認為他是個奇才,就對遁石翁說:「您不屑於就任,懲罰就將到您自身了,願意讓你的兒子代替你前去嗎?」不得已,才讓先生成為縣學生員。當時的教師程晶,自負有才學,態度倨傲,看見先生就很尊敬佩服,對人說:「這是當今的黃叔度啊。」當年應該有鄉試,縣邑官員首先推薦了先生去應舉。等到考試之時,眾生衣冠不整,先生感歎說:「我寧願拖著鞋在草房呆著啊。」於是就回去了,不再去應試。
    宣德年間,朝廷詔令朝廷內外推舉可擔任風憲官的優異人才,打破常規調任和使用他們。當時先生按年次應當參加選拔貢士的考試,縣令黃維一向看重先生,為他準備行李,安排僕從,強迫他應詔。先生以雙親年老為緣由,堅決推辭,就推讓給自己的朋友汪叔昂。不久,遁石翁去世,先生又應當參加選拔貢士的考試,又以母親年老為由推辭,推讓給自己的朋友李文昭;而自己躬身耕種,教授學生,來贍養自己的母親。他母親將要去世的時候,對先生說:「你越來越貧窮了,我死了,你一定要去為官,一定不要忘記我的話!」等到辦完喪事,先生才去應試,進入到南京的國子監。國子監祭酒陳敬宗聽聞先生到來,用對待朋友的禮節對待他,使他不用列於弟子之列。第二年,又向朝廷推薦先生。還沒有得到消息,先生就去世了。
    先生儀表堂堂,眉清目秀,長長的髯鬚,遠遠望見讓人以為是神仙。無論賢能愚蠢、親近疏遠,(先生)都知道敬重並且愛護他們。言行一貫把古代聖賢之人作為榜樣。曾經對自己的學生說:「學者能夠領悟曾點的想法,就會微笑著,無論到什麼境地都沒有不自在的,對功名利祿無動於衷,(其他的)都不值得說了。」
    先生和先父冷川先生為友,先父每每稱讚先生所著的《易、春秋說》《周禮考正》,都認為是近代儒者比不上的,和別人談論起人物,也一定稱先生為首位。我當時為童生,偷偷記住了這些。然而,跟隨先父宦游在外,沒有緣由到先生家門。現在回來了,先生已經去世很久了。去先生家裡討求他的著作,僅存下《槐裡雜稿》數卷;而所謂的《易、春秋說》《周禮考正》,因為先生在國子監去世的時候,他的兩個兒子都不在旁邊服侍,被他同屋的學生拿走,已經都散失了,這真是太可惜了!先父年幼的時候,曾經聽聞鄉里父老傳言,說王氏從東晉以來在江左興盛,中道衰落將近數百年了。元代有位擅長占卜的隱士,與先生的先人交往,曾經說他的後人裡會出現一位名揚天下的大儒者,意思大概指的是先生。而先生也最終沒有被任用,難道(大儒者)還在他的子孫中(出現)嗎?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