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譜》全文翻譯

《書譜》
原文
夫自古之善書者1,漢、魏有鐘2、張3之絕,晉末稱二王4之妙。王羲之云:「頃尋5諸名書,鐘、張信6為絕倫,其餘不足觀。」可謂鐘、張雲沒7,而羲、獻繼之。又云:「吾書比之鐘、張,鐘當抗行8,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9,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十耽之若此,未必謝之」。此乃推張邁鐘⑾之意也。考其專擅⑿,雖未果於前規,摭以兼通,故無慚於即事⒀。

註釋
1善書者:「書者」,指書法家。「善」,在這裡當擅長、良好講。「善書者」,書法家中書藝水平優異的書法家。
2鍾:鍾繇(151年—230年),字元常,三國時魏傑出的書法家,穎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漢末舉孝廉,官尚書,入魏封定陵侯,官至太傅,世稱鍾太傅。幼從劉德升學書,精研楷隸,筆畫清勁遒媚,結體古茂,開創了由隸入楷的新貌。今存《薦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墓田丙捨帖》、《賀捷表》等貼,均為晉唐人臨摹本。
3張:張芝(?—192年),字伯英,東漢著名書法家,敦煌酒泉(今屬甘肅)人。好草書,師法崔瑗、杜度,有「出藍」之譽。他省減章草點畫波礫,創「今草」,三國時韋誕稱他為「草聖」。著有《筆心論》五篇,今佚。《淳化閣貼》有其刻帖五種。
4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王羲之(311年—379年,一作303年—361年)字逸少,東晉傑出書法家,琅邪(今屬山東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世稱「王右軍」。初從衛鑠(衛夫人)學書,廣泛研習前代名家墨跡,博采眾長,書精諸體。代有書名,倍受唐太宗李世民推崇。有「書聖」之稱。其書跡為歷代所重,影響極大。法書摹刻本甚多,真書以《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行書以《蘭亭序》、草書以《遠宦帖》、《初月貼》、《寒切帖》、《上虞帖》等最為著名。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東晉傑出書法家,王羲之第七子,少有盛名,高邁不羈,幼時學書,羲之授之。所作真書以《洛神賦十三行》最為著名。與其父並稱「二王」。累官至中書令,因其族弟王珉曾代中書令,亦能書,故稱獻之為「大令」,王珉為「小令」。傳世墨跡有《鴨頭丸貼》,刻帖在《淳化閣帖》中搜集甚富。

5頃尋:廣泛尋找。「頃」,同「傾」,盡的意思。「尋」,發現,探求研究。

6信:相信,確定。

7雲沒:「雲」,語氣助詞,無義。「沒」,通「歿」,死亡。

8抗行:並行,不相上下。

9雁行:依次相行,先後而行。

十寡人:寡德之人。古代君王的謙稱。晉人習慣用以自稱。

⑾推張邁鍾:推舉張芝,認為張芝超過鍾繇。

⑿專擅:專精擅長。

⒀即事:作為書法名家這件事。

參考譯文: 
自古以來,有名望的書家很多,其中書法藝術水平優異者,堪稱名家大家者,漢魏時期有鍾繇和張芝,東晉末年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他們的書法稱得上絕妙了。王羲之說:「我遍尋了歷代書家的書作並對其進行了研習,我確信只有鍾繇和張芝的書作堪稱絕倫,值得推崇和學習,其它的當不宜推崇學習。」 可以這麼說,人們對鍾繇和張芝兩位書法名家的書名熱議過後,繼而受到熱議的就是王羲之和王獻之了。王羲之又說,我的書藝與鍾繇和張芝相比,鍾繇的隸書與我當不相上下,或者說略微超過我一些。(?此句釋義存疑)張芝的草書當超過我的草書。張芝對於草書的研習,精練嫻熟,臨池習書以至於池水都變黑了。假若我能像他那樣專致於草書研習的話,未必不如他。推崇張芝,認為張芝的書藝當超過鍾繇的書藝,這也是王羲之的意思。縱觀王羲之於書法方面的造詣,雖然不是完全按照前人的規範去作,但他卻能夠做到博采眾長,有所創新、有所突破,超過了前人,且各體兼善,王羲之是無愧於書法之名家和大家的。(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