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呂溱傳》
呂溱,字濟叔,揚州人。進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坐預進奏院宴飲,出知蘄、楚、舒三州。復修起居注。儂智高寇嶺南,詔奏邸毋得輒報,溱言:「一方有警,使諸道聞之,共得為備。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進知制誥,又出知杭州,入為翰林學士。疏論宰相陳執中奸邪,仁宗還其疏。溱日:「以口舌論人,是陰中大臣也.願出以示執中,使得自辨。」未幾執中去溱亦以侍讀學士知徐州賜宴資善堂遣使諭曰此特為卿設宜盡醉也詔自今由經.筵.出者視為例徙成德軍,時方開六塔河,宰相主其議。會地震,溱請罷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簡忽於事。與都轉運使李參不相能,還,判流內銓[注]。參劾其借官麴作酒,以私貨往河東貿易,及違式受饋贐,事下大理議。溱乃未嘗受,而外廷紛然謂溱有死罪。帝知其過輕,但貶秩,知和州。御史以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寧府,復集賢院學士,加.龍圖閣直學士,知開封府。時為京尹者比不稱職,溱精識過人,辨訟立斷,豪惡斂跡。嘗以職事對,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醫藥,已而果病。改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遂卒,年五十五。贈禮部侍郎。帝悼念之,詔中書日:「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節,絕跡權貴,故中廢十餘年,人無言者。方擢領要劇,而奄忽淪亡,家貧子幼,遭此大禍,必至狼狽。宜優給賻禮,官庀其葬,以厲臣節。」敕其婦兄護喪歸。溱開敏,善議論,一時名輩皆推許。然自貴重,在杭州接賓客,不過數語,時目為「七字舍人..」雲。
(節選自《宋史·呂溱傳》)
【注】流內銓:宋代官署名
呂溱,字濟叔,是揚州人。考中進士第一名。先任亳州通判,後任職集賢院,同時任修起居注。因為參與進奏院宴飲一事獲罪,出京外放任蘄、楚、舒三州知州。後重新起用他任修起居注。儂智高叛軍侵犯嶺南,詔令發往各地的邸報不得通報這一消息。呂溱進言:「一個地方有了緊急狀況,應該使各地都知道,得以共同戒備。現在卻想讓人們不知道(有關情況),這是什麼意圖呢?」被提拔擔任知制誥一職,又出京外任杭州知州,後入朝任翰林學士。呂溱上疏彈劾宰相陳執中行為奸邪,仁宗退還了他的奏疏。呂溱(面陳皇帝)說:「(若)用空言議論他人,這是私下裡中傷大臣。希望把奏疏拿出來給陳執中看,使他能夠為自己辯白。」不久,陳執中被罷去相位,呂溱也以侍讀學士的職位任徐州知州,(仁宗)在資善堂賜宴餞別,派遣使臣轉告他說:「這頓宴席是特地為你設的,你可以開懷暢飲、一醉方休。」下詔自此以後,以經筵講官身份出京外放任職者照此作為慣例。轉任成德軍,當時正開鑿六塔河,宰相力主此議。恰逢地震,呂溱上奏請求罷停此事來應答上天的儆戒。呂溱奢侈放縱不拘禮法,處事簡慢疏忽。和都轉運使李參不相和睦,回到朝廷,在流內銓任職。李參彈劾呂溱借用官府的酒麴做酒,(派人)挾帶私貨到河東地區做買賣,以及違反規定收受(別人)贈送的禮物,(朝廷)將此事交付大理寺論處。但呂溱不曾接受禮物,然而朝臣議論紛紛,說呂溱犯下了死罪。皇帝知道他罪過較輕,只是將他降職,出任和州知州。御史認為降職不足以抵償他的罪責,(朝廷)又讓他到南京(今河南商丘)任職。後來又起用為池州知州、江寧府知府,復任集賢院學士,加銜龍圖閣直學士,擔任開封府知府。當時執掌開封府的官員連續幾任都不稱職,而呂溱見識精準超群,訴訟之事都能立刻決斷,權豪奸惡之輩收斂劣跡。曾經入朝向皇帝述職,神宗察覺他有病容,勸他就醫服藥,不久果然染上重病。神宗改任他為樞密直學士,提舉醴泉觀,(不久)呂溱就病逝了,享年五十五歲。追封他為禮部侍郎。皇帝深表哀悼,特命中書省下詔說:「呂溱在朝堂上最孤高,深知侍奉君主的操守,不趨附權貴,因此中途被廢黜閒置十多年,沒有人替他說好話。剛剛晉陞要職,卻猝然離世,家境貧寒子女幼弱,遭逢如此大禍,一定很狼狽。應當賜予優厚的撫恤金,官府辦理他的喪葬,來勉勵人臣的節操。」並敕令他的內兄護送靈柩歸葬家鄉。呂溱為人通達明敏,擅長品評議論,當時名流推重讚許他。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任上接待往來賓客,不過寥寥數語而已,世人稱之為「七字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