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劉昌傳》全文翻譯

舊唐書·劉昌傳》
原文
    劉昌,字公明,汴州開封人也。出自行間,少學騎射。史朝義遣將圍宋州,昌在圍中,連月不解,城中食盡,賊垂將陷之。刺史李岑計蹙,昌為之謀曰:「廩中有數千斤曲,可以屑食。計援兵不二十日當至。東南隅之敵,眾以為危,昌請守之。」昌遂被鎧持盾登城,陳逆順以告諭賊,賊眾畏服,後十五日,救軍至,賊乃宵潰。超授試左金吾衛郎將。   
李靈曜據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將受靈曜牽制,昌密道曾神表潛說僧惠。僧惠召昌問計,昌泣陳其逆順,僧惠感之,乃使神表繼表詣闕,請討靈曜,遂翦靈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時昌以三千人守寧陵,希烈率五萬眾陣於城下,昌深塹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冑,躬勵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圍攻陳州刺史李公廉計窮昌從劉玄佐救之至陳州西與賊遇昌晨壓其陣及未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將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1。歲余,授涇州2刺史。昌躬率士眾,力耕三年,軍食豐羨。名聞闕下。受詔城平涼,以扼彈箏峽口。旬餘而畢。平涼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戎,遏其要衝,遂以保寧邊鄙。
    昌至平涼劫盟之所,收聚亡歿將士骨坎瘞之,分為大將三十人,將士百人,葬於淺水原。建二塚,大將曰「旌義塚」,將士曰「懷忠塚」。昌盛陳兵設幕次,具牢饌祭之。昌及大將皆素服臨之,諸道師徒,莫不感泣。
    昌在西邊十五年。及嬰疾,約以是日赴京求醫,未發而卒。年六十四,贈司空。
                                                         (節選自《舊唐書·劉昌傳》)

譯文
    劉昌,字公明,汴州開封人。軍人出身,年輕時學習騎馬射箭。史朝義派遣大將包圍宋州的時候,劉昌處在包圍之中,連月不能解圍,城中糧食用盡,賊兵馬上就要攻陷城池了。刺史李岑無計可施,劉昌為他謀劃說:「本城倉庫中尚有數千斤酒麴,可以弄辭食用。估計援兵不到二十天就應到達。東南角的敵兵,大家都認為最為危險,我劉昌請求把守那裡。」劉昌於是披上鎧甲手持盾牌登上城樓,向賊軍陳述逆順的道理來曉諭他們,賊軍畏服。過了十五天,救兵到來,叛賊於是趁夜晚潰散逃走。劉昌被破格暫用為左金吾衛郎將。
    李靈曜佔據汴州叛亂,刺史李僧惠將受李靈曜的操縱,劉昌暗中派遣曾神表勸說李僧惠。李僧召劉昌前來詢問計策,劉昌哭著陳述逆順的道理,李僧惠被感動了,就派曾神表帶表疏到朝中,請求討伐李靈曜,於是剷除了李靈曜的左翼。
    李希烈攻陷了汴州,人心震撼,驚恐不安。當時劉昌率三千人守衛寧陵,李希烈率五萬軍隊在城下列陣,劉昌深挖壕溝來防止敵軍利用地道進攻,共四十五天,不脫甲冑,親自激勵士兵,大敗李希烈。李希烈解圍進攻陳州,刺史李公廉束手無策,劉昌跟隨劉玄佐救接陳州。到陳州西與賊軍相遇,劉昌清晨進逼敵陣,沒等敵軍排好陣列,就大敗他們,活捉敵將翟曜。李希烈退守蔡州。
    貞元三年,皇帝委派劉昌北出五原。一年多後,提任涇州刺史。劉昌親率士兵,勤苦耕作三年,軍糧豐足,聲名傳聞朝廷。皇帝下詔命他修築平涼城,來控制彈箏峽口。十多天就完成了。平涼位居北方的要衝,劉昌分兵援守,把守住交通要道,於是安定邊疆。
    劉昌初到平涼,收集陣亡將士的遺骨挖坑下葬。分為大將三十人,普通將士百人,葬在淺水原。修建兩座墓塚,大將的叫旌義塚」,普通將士的叫「懷忠塚」。劉昌在墓地隆重陳兵列將,備辦祭品祭祀。劉昌和大將都穿素服到場。各路兵將,無不感動哭泣。
    劉昌在西部邊地待了十五年。等到他患病,定下日期赴京求醫,沒有動身就去世了。時年六十四歲,追贈為司空。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