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3卷 《慎德於小事 施恩於無緣》譯文

第三卷 慎德於小事 施恩於無緣

【原文】
謹德須謹於至微之事,施恩務施於不報之人。

【譯文】
一個人要想敦品勵行必須從最小的事情做起,一個人要想幫助別人應該幫助那些根本無法回報你的人。

【解說】
防微杜漸,謹言慎行,實踐於小事之中,顯示的是人的品性修養。一個人要採取蓄勢,守定虛心,以無迎有,一點一滴地進行積累,「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宋太祖自身就是一個謙謙君子,雖有「陳橋兵變」於前,卻也能善待柴世宗於後。對於將士,有功賞功,有過罰過,要求他們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才養就了一支忠義之師,一統天下。

【例解】
關心民疾苦 贏得人所愛
魏源,清末地主階級的思想家和改革家,他一生關心人民疾苦,頗受勞苦群眾愛戴。1849年,他奉詔赴揚州府興化縣任知縣。興化縣是淮河以南京杭大運河以東的一個小縣。這裡地勢低窪,水災不斷。在運河以西,有高郵、洪澤兩大湖,由於道光末年,官場腐敗,「堤堰防治」無人過問,致使大壩年久失修,堤堰不固。一旦湖漲,河官恐負潰堤之責,往往不顧下游幾縣人民的安危,動輒下令啟閘放水,造成人為的災害,以致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
他到任這一年的夏末秋初,洪水來的更早,此時,早稻已結實纍纍。他為了保護即將成熟的早稻,親赴各壩,組織抗洪,堅持不許開放大壩閘門。他動員了大批民夫,全力以赴地搶修堤壩。另外,他唯恐自己位卑力單不能勝任河督,就親自登門請來了上司陸建瀛,河官不敢妄動。他不顧天氣惡劣,頂著狂風暴雨,在大壩上親自指揮搶險。那時,風雨很急,大壩隨時都有決口的危險,他心急如焚,撲倒在堤上痛哭,寧願讓老天爺奪去自己的生命,也千萬不要與老百姓的幾萬畝早稻為難。全縣數萬鄉民被他的行為所感動,全力投入搶險。經過幾晝夜的奮戰,風雨稍息,終於闖過了險關。魏源渾身泥水,雙眼紅腫如桃,見者無不感泣。當人們含淚把他用門板從堤壩上抬下來時,陸建瀛也感歎道:「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豈不信然。」魏源乘船回到興化碼頭,人們夾道歡迎。「淮揚保障」四字大匾一塊,高掛在縣署正中。
幾萬畝早稻全部保住了,這一年興化獲得了大豐收。因此,老百姓把這些稻子稱為「魏公稻」,以此來感激魏源的功績。一個封建地主階級的官吏尚能如此,作為共產黨員和黨的幹部更應該時刻想著人民,把人民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只有這樣,才能做人民的好公僕、黨的好幹部。

人民的公僕 受人民愛戴
身為總司令的朱德同志,在戰爭年代經常吃的是野菜粗飯,穿的是用草木灰染成的粗布軍衣,而且一穿就是許多年,上邊是補丁連補丁。他頭上戴的是竹笠,腳上蹬的是草鞋,睡的是土炕草褥。在長征路上,他還親自幫戰士編草鞋,手把手教戰士補衣服;在延安,他親自開荒種菜;在抗戰最艱苦的日子裡,紙張缺乏,他就用樺樹皮做成筆記本。朱德同志的儉樸作風受到全軍將士的熱情讚揚。
全國解放以後,朱德仍保持著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他穿的衣服總是補了又補。有時衣服破得實在不能再補了,就兩件拼成一件穿。一雙皮鞋,換了兩次底,還是捨不得「報廢」,修修補補照樣穿。一件浴衣,穿用了二十多年還在穿。一條棉被,蓋了二十多年,補了很多次,直到臨終前還在用。
朱德的飲食非常清淡,經常吃的是菜和米煮在一起的稠菜飯。他常說:「咱們這些吃紅苕、野草長大的人,應該自足了,不能忘記過去呀!」
朱德住在中南海一所舊房子裡,室內的傢俱多是舊的。一隻舊沙發,太矮,他年紀大了,坐下去費勁,站起來也不容易。工作人員提出要換一隻新的,他堅持不讓換,說:「能用就用,不適用可以修。」結果,他讓工作人員把沙發的腿用四根木頭接高,並風趣地說:「這個沙發是土洋結合。」他用的衛生間很窄小,洗澡盆很高。晚年,手腳不靈便,洗澡時進出澡盆不方便。工作人員反覆商量,想把洗澡盆改裝得低一點,上面再加上個噴頭,方便老人家進出澡盆,又可以坐著淋浴。於是,便向朱德提出改裝「方案」,並說明改裝一下澡盆,只花兩三個工,也用不了多少錢。結果朱德還是不同意,他說:「很好嘛,再修又要浪費錢財。」工作人員說服不了朱德,便搬出了領導。有關領導跟他談了幾次,他仍然堅持己見。1976年,朱德病重住院後,大家才悄悄地把澡盆「改裝工程」完成,準備在他出院後接受批評。誰知,老人家還沒有使用一次,就逝世了。
朱德逝世後,康克清遵照他的遺囑,把他一生節儉積蓄的兩萬元人民幣全部交作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