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3卷 《寧為小人所毀 勿為君子所容》翻譯白話文

第三卷 寧為小人所毀 勿為君子所容

【原文】
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譯文】
做人做事寧可遭受小人的猜忌和譭謗,也不要被小人的甜言蜜語所迷惑;做人做事寧可遭受君子的責難和訓斥,也不要被君子的寬宏雅量所包容。

【解說】
《論語·子路》篇中說: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做人處世要有一定的是非標準,要有原則。不為小人所惑,接受君子之苛。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只有誠心交流情感,直率說出你不是的人才是正人君子。和君子交,其道蕩蕩。和小人交,或可一時陶醉,難免最後後悔。

【例解】
背信耍滑頭 棄義求自保
打敗不馴服的軍閥,獨霸中國,一直都是蔣介石所追求的。因此,與桂系的戰爭剛一結束,征塵未洗,他就把刀槍揮向西北二雄:閻錫山與馮玉祥。他們兩人在西北雖割據一方,但仍保持較好的關係。經過數年的苦心經營,各自都建立了一支數萬人的軍隊,力量不可小視。憑依此,他們一直穩如泰山雄踞西北一隅,並虎視眈眈地覬覦中原乃至全中國。蔣介石要想稱王中國,不過他們這一關是不可能的。鑒於兩人的力量合在一起過於強大,蔣介石決定運用對付桂系很有用的離間、分化戰術。可是閻錫山、馮玉祥畢竟不是李宗仁、白崇禧,他們在人情世故方面都略勝李、白一籌。結果蔣介石把這一戰術一運用到他們倆的身上時,不但沒有立即收到很好的成效,反而陷入了一個欲罷不能、持續有目的的三角爭鬥的漩渦中。這是他所始料未及的。
根據形勢和地理的因素,蔣介石選擇了佔有河南大部分的馮玉祥作為首攻的目標,於是他積極地與閻錫山套起近乎來了。兩人的信使來往頻繁,關係表面看還挺熱乎的。過了一段時間後,蔣介石看到與閻錫山培養起來的感情差不多了,就與他商量起聯合討伐馮玉祥的問題來。沒想到閻錫山竟以與馮玉祥有協議為由拒絕聯合。蔣介石說,既然不能聯合,保持中立總可以吧。為了使閻錫山同意,蔣介石又補充說,討馮結束後,河南的大權歸你支配。這對閻錫山是一個很有誘惑力的條件,他早已對這一肥肉垂涎已久,只是還沒有本事拿下來。這次蔣介石白送上門,還能不要嗎?閻錫山終於點頭同意,保持中立。
得到了閻錫山的許諾後,蔣介石集中大量的兵力向馮玉祥駐在河南的軍隊發起全面的進攻。乘著戰勝桂系的餘威,蔣軍很快取得了勝利,馮玉祥的手下戰將石友三等人紛紛投蔣。戰爭不久就向馮玉祥的老巢陝西推進。就在蔣、馮殺得正熱的時候,閻錫山卻以中立者的姿態坐山觀虎鬥。沒過多久,馮玉祥戰敗,被迫宣佈下野。而蔣介石則壓其出洋,並正準備著整編他的殘兵敗將。這時,閻錫山坐不住了,他已隱隱覺得一旦蔣介石收編完畢,自己的處境肯定不妙。於是決定不再中立,而與馮玉祥聯起手來,以阻止蔣介石對西北軍的收編,同時利用馮玉祥作籌碼與蔣介石討價還價。這是一個保全自己發展自己的絕妙良策,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實施它。閻錫山計算著。
但該怎樣向馮玉祥開口,提出重歸於好的意願呢?這是擺在閻錫山面前的棘手難題。自己見死不救,馮玉祥會原諒嗎?閻錫山擔心著。可是貴人多順利,機會送上門來了。
原來馮玉祥在發出「入山通電」,宣佈下野後,還心有不甘。幾萬的軍隊就這樣白白地送人了,自己也落個被迫遠走他鄉寄人籬下的結局。一想到這,馮玉祥的自尊心就被激發起來了。於是,他不計前嫌派親信鄧哲熙、曹浩森到太原會晤閻錫山,商談聯合反蔣事宜,以便借此重整旗鼓。閻錫山見馮的代表上門來,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願意與馮玉祥聯合,但不明確反蔣。主要是怕不能從老蔣那裡撈到好處。臨了,他對代表們說:「希望你們回去轉告馮總司令,我急切地盼望在太原與他詳細地商討聯合事宜,請他速來太原。」
但是,馮玉祥聽說後並不急於要見閻錫山,他懷疑閻錫山有詐,因此不敢貿然入晉。不久事情又有了變化,蔣介石窺知閻、馮有交往,為了拆散他們剛剛搭起的獨木橋,他於6月3日召開三屆中央常會,革除馮玉祥職務及開除黨籍的處分,並要求馮玉祥出洋。為了盡快趕馮出走,6月7日,蔣介石致電閻錫山請他敦促馮玉祥出洋,並委任閻為北路軍總司令,要求山西出兵配合他對西北軍發動五路進攻。精明的閻錫山從電報中立刻意識到自己現已佔據主動的地位,可以公開打出馮玉祥這張牌了。就是利用拒蔣來贏得馮玉祥的信任,然後再用馮玉祥來壓蔣。
第二天閻錫山即回電蔣介石,稱不主張內戰,提倡和平解決,還表示願與馮玉祥一起下野出洋,以顯示自己倡導和平的誠意。隨後還派人到天津訂購船票,到日本安排住房,擺出一副決心引退的樣子。
馮玉祥看到閻錫山的行動如此堅決,心中的疑慮也頓時消解了,決定入晉與閻商討大計。就在馮玉祥準備出發的時候,閻錫山恐怕有變,特請從北平來到太原的李書誠去陝西勸駕。李書誠是唐生智的私人代表,他到太原來是奉唐生智的命令與閻錫山串聯反蔣的。同時李書誠還是馮玉祥的老相識,所以閻錫山請他去請馮。李書誠到馮玉祥那裡之後,大談聯合抗蔣的形勢,馮聽後頓覺眼界大開,產生了聯合各勢力共同反蔣的設想。同時更加堅定了入晉見閻錫山的決心。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馮玉祥特帶上妻女從華陰動身去山西,於6月24日到達太原。
見到馮玉祥,閻錫山滿臉露出掩飾不住的喜悅,連說:「馮兄,你好,你好!可把你盼來了。」馮玉祥不知其底細,也笑著說:「今天能見到閻兄感到很高興,希望我們能夠合作愉快!」話畢兩人坐定。閻打開話匣滔滔不絕,可所談的都是些閒雜事務,每當馮玉祥提到聯合抗蔣之事,他總是有意地迴避不談。會談不果而散。
會談一結束,閻錫山就抓緊著手實施他的策略。他一邊向南京再次發電表示堅決與馮玉祥一起下野出洋,一邊又派人四處活動,造成閻馮要一起出洋的假象。蔣介石一看急了,他知道,如果閻、馮果真並肩出洋,無疑會使西北軍與晉軍聯合起來,他的各個擊破的目的就難以達到了。於是,緊急採取措施,極力勸阻閻錫山出洋,同時委任閻錫山為西北宣慰使,全權處理西北善後事宜。閻錫山為了繼續蒙騙馮玉祥,對蔣的委任不作明確答覆,但卻詳細地向南京報告馮在山西的一切情況。蔣介石對閻錫山的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困惑不解。於是派人到山西去摸底,與閻具體協商敦促馮玉祥出洋、改編西北軍的辦法。但閻錫山認為蔣介石給他的好處還不夠多,於是決定繼續利用馮玉祥的這張王牌向蔣介石要高價。因此,他以強硬的態度再次向蔣介石提出,一定要與馮玉祥同時出洋。如果不批准,他就堅決辭去國府委員的職務。蔣介石急忙以國民黨中央的名議致電閻錫山,表示慰留,還決定親自赴北平與閻錫山晤談。閻錫山深為自己身價倍增而暗暗高興,更決心把「戲」演下去。
蔣介石為了徹底地改變閻錫山腳踏兩隻船的態度,繼續孤立馮玉祥,於6月27日派吳稚暉、趙戴文、孔祥熙三人,帶著自己的親筆信到太原,再次挽留閻錫山,請他切勿出洋。這三人見了閻錫山之後,第二天又到晉祠見馮玉祥,並面交蔣的信函,請馮玉祥與閻錫山到北平,共同商討馮玉祥出洋考察實業的問題。
但閻錫山並不理會,而是電請中央撤銷對馮玉祥的處分,並於29日到晉祠見馮玉祥,佯稱到北平見蔣之後即回晉與馮一同出洋。但是,30日他到北平後卻另行一套,用馮玉祥與蔣介石親熱地做起交易來了。經過討價還價後,蔣介石委任閻錫山為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作為交換條件,閻錫山答應協助蔣介石盡快解決西北軍。這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職務了。這下閻錫山再沒有什麼可說的了。但是,為了掩飾,他在公開場合仍表現出一副與馮玉祥共沉浮的姿態。7月1日,他又再次通電南京政府,又一次地表明要堅決出洋,稱此舉是「務回征車,共濟艱難」,並表態說:「馮總司令昨已來晉,錫山若不同行,在馮總司令縱能諒解,不以賣友自利見責,其部屬眾多,又分在遠道,豈能求其共諒?一不見信,惡感適以滋生,編遣更難著手。」一副忠誠耿耿的樣子。7月2日,閻錫山召集部下開會,重申此項旨意,再次表示堅決與馮一同出洋。
閻的此番表演是與蔣介石商量好了的,意在繼續麻痺馮玉祥。蔣介石為了配合閻,又派方本仁、何成俊到閻錫山那裡裝作苦勸一番。結果閻錫山第二天就突然「得病」住進了醫院,閉門謝客。同時,還給駐南京的各軍代表發了一封電報,假惺惺地說:「犧牲前約,自古所難。然使有裨於國家,無背於信義,山非拘泥,亦不必爭此小節。特以軍民危疑之秋,維繫之道,端在信約。一有岐異則動搖隨之,此際雖欲力踐前言,亦不可得。」在說了這一通冠冕堂皇的話之後,閻錫山毫無愧色地把去日本的船票給退了,對馮玉祥的態度也來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他以馮住晉祠不便為名,將馮玉祥騙到建安村軟禁起來。村莊四周派軍隊封鎖,使馮與外界隔絕。李書誠知悉後,會同山東名流王鴻一力勸閻錫山不可出賣朋友,閻錫山以沉默來對付對他的各種譴責。
閻錫山雖然出賣了馮玉祥,但又極想在馮的面前充當好人。7月12日,他到建安村見馮玉祥,極力解釋自己暫緩出洋並非本心,而是有種種苦衷的。此時,馮玉祥已看穿了閻的詭計,知道他與蔣介石做了交易,但他不動聲色,表面應付說,他非常理解閻錫山的處境,實地裡則令部下向南京政府靠攏,以拆散蔣、閻並不穩固的聯盟。
蔣介石看到西北軍已歸順屈服,即派人送去軍餉加以撫慰,而此時閻錫山對他來說再也沒有多大的用處了,加上他對閻錫山的左右搖擺的不定性格很反感,於是不再搭理閻錫山了。但閻的親信在南京看到西北軍與南京政府來往頻繁,很是焦急,立即把情況電告閻錫山。
閻錫山看了電報後,隱隱感到一種滅頂之災正向他襲來,老蔣的下一個目標該是自己了。想到此,他不禁自言自語地說:「看來,馮玉祥這張牌還是不能丟呀。」於是他立即改變對馮玉祥的態度,於中秋之夜親自前往建安村,當面向馮玉祥賠禮道歉,共商聯合反蔣之計。馮玉祥看到自己的拆蔣、閻之計已奏效,也就樂意地接受閻錫山的歉意,閻、馮聯盟暫時又建立起來了,閻錫山也獲得了暫時的安寧,躲過了一場將要臨頭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