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3卷 《道乃公正無私 學當隨時警惕》文言翻譯

第三卷 道乃公正無私 學當隨時警惕

【原文】
道是一種公眾物事,當隨人而接引;學是一個尋常家飯,當隨事而警惕。

【譯文】
人生的道理就像一條大馬(版權 所 有https://FanYi.Cool 古文翻譯庫)路,人人都可以走,人人都必須走,所以應該順著人性去引導;作學問就像每個人吃家常飯那樣普遍,因而應該隨著事物的變化留心觀察和提高警惕。

【解說】
想起來可笑,幾位末世帝王,多疾病罪孽均沾。像咸豐帝體虛而暴卒於熱河,而這時圓明園裡的余煙尚未盡熄呢。對於我們一般人來講,在平時積一分福德,保一個健康軀體,做一些替日後打算的事情,方可避免將來後悔。正如儲蓄廣告所宣稱的那樣:「少時多積錢,老來有厚福。」

【例解】
恪守憲律法 外層期不奉詔
唐代元和年間,恪守憲法律公推第一人的就是御史中丞薛存誠。憲宗常言:「持憲無以易存誠。」當御史中丞缺人時,憲宗首先提到的人選就是薛存誠,並指名由他補任。
薛存誠(?-814),字資明,河東(今山西濟縣蒲州鎮)人。進士及第後,即踏入宦海,到了元和元年(806)已經升到御史中丞。薛存誠秉性平和,處事待物總是十分寬容。「於人無所不容」,但當官處理事情涉及原則時,卻毫不妥協退讓,與平時判若兩人。
久留長安、鬱鬱不得志的司空、平章事於順為求出任節度使,指使自己的兒子通過中介人賄賂「頗招權利」的樞密使梁守謙。元和八年(813),事情敗露後,朝廷指派御史中丞薛存誠、刑部侍郎王播、大理卿武少儀組成三司使追查。審查中他們發現此案牽連了一個法號鑒虛的僧人,此人自貞元以來即通過財帛交給權幸,接受方鎮賂遺,招權弄事,厚自奉養,贓穢惡名遠播內外。但由於他倚靠勢焰熏天的宦官,背景大,根子深,所以雖然為非所歹,官吏不敢將他繩之以法。此時因涉嫌於順、杜黃裳行賄事下獄。薛存誠藉機徹底追查鑒虛行賄受賄的罪證。最後查得他受贓賄數目竟高達數十萬,依律必須處以死刑。聞聽此訊的權貴顯要都爭先恐後地輪番到憲宗面前為他求情保駕。憲宗礙不過眾人情面,下詔命薛存誠釋放鑒虛,但薛存誠卻抗詔命,表示絕對不釋放鑒虛。憲宗是嘉賞他敢於執正不回,二駁詔敕,方獎擢他出任中丞,所以他是深知存誠秉性的。
憲宗知道,雖然自己是至高無上的皇帝,明目張膽地讓薛存誠屈法放人,也是辦不到的;於是第二天,又令中使到御史台,傳宣聖旨:「朕要此僧面詰之,非赦之也。」打著皇帝要親自審訊的旗號,想以此騙存誠放人。但薛存誠早已窺悉此一套把戲的真實意蘊,當即草擬了一篇奏章讓傳宣聖旨的中使帶給憲宗。他開宗明義地說:「鑒虛罪款已具。」實際是向憲宗點明既然案犯已經招供,證據確鑿,根本無需煩勞皇上親訊,頗有點戳破托詞的味道。但作為臣子不能公然折辱聖上,因此在奏章中他又退了一步,指出即便此舉有必要,他可以將人送到內廷,但希望聖上「非赦之」的保證不要成為空話。在附奏中薛存誠義無反顧地寫道:「陛下若召而赦之,請先殺臣,然後可取。不然臣期不奉詔。」憲宗亦是一代明君,臣子寧可冒犯聖上也要堅持守法的堅決態度令他怦然心動,一點也不為自己的托詞被戳穿而惱怒,反而對薛存誠的守法大加歎賞。當年三月,鑒虛被杖決處死,所有財產均被沒收。
一位平日恂恂的謙謙君子竟有如此膽識氣魄,真是令人擊節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