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第03卷 《恩宜自薄而厚 威須先嚴後寬》白話文解釋

第三卷 恩宜自薄而厚 威須先嚴後寬

【原文】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

【譯文】
對人施恩惠要先淡而後逐漸變厚,假如先厚而後逐漸變淡,就容易使人忘懷這種恩惠;對人施威風要先從嚴而後逐漸變寬,假如先寬而後逐漸變嚴,那部屬就會厭恨你冷酷無情。

【解說】
最理想的待人方法就是「先嚴後寬」、「先淡後濃」,從事公共管理,設置個人前程均應如是。先嚴後寬者,於無望中得一僥倖,自是欣喜感激;先寬後嚴者,於無拘無束中忽然受到管束,自是不舒。恩師曾訓誡弟子,做人要「先抑後揚」,抑如拉弓上弦,備一蓄勢,然後方可射擊有力,靶靶中的。錢鍾書先生的「吃葡萄說」,也正是這個道理。

【例解】
用人擇其長 巧馭服人心
1861年林肯當選後,不僅國家的政治正處在大危機的前夜,內戰一觸即發,而且在經濟上也處於動盪時期,物價飛漲,股票大跌,人心惶惶。因此,國家急需大批有才能的人為國效力。
薩爾蒙·蔡斯是一位精明強幹的人,對經濟事物有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於金融貨幣,可以稱之為「行家裡手」。蔡斯出身於東北部的一個富裕家庭,大學經濟系畢業後,一直從事股票交易,往來於銀行家、經紀人之間,出入於舞廳宴會,一副上流社會的派頭。
在蔡斯看來,林肯不過是一個滿身帶著碎木屑的伐木工。蔡斯不會忘記當林肯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時,身上穿著皺巴巴的黑西裝,頭上亂蓬蓬的頭髮,這樣的人怎麼能管理美國呢?
林肯並沒有計較蔡斯對自己的不屑一顧,他看到了蔡斯的理財才能,因此,仍然把他組進內閣,擔任財政部長。
蔡斯頭腦靈活,業務精通,做事認真精細,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財務專家。林肯認識到,在當時的情況下,必須發揮他的長處,容忍他的弱點,共同為偉大的目標而奮鬥。
在1862年9月22日,林肯總統做了一件他感到他沒有多少憲法賦予的權威就去做的事。他發佈了《解放宣言》。根據國務卿西沃德的建議,他將宣言的發佈時間選定在聯邦軍隊打了一次大勝仗之後,而這次勝仗裡碰巧有一天是整個美國的內戰中傷亡最大的日子,即麥克萊倫將軍在馬里蘭州安提塔姆打的勝仗。這一文件後來成為他總統任期內引起最大爭議也是最為重要的文件,它宣告自1863年1月1日起,所有不居住在聯邦內部各州的奴隸都將「從此並永遠自由」。
蔡斯對總統的決斷心中佩服,但是表面上很不服氣,總想找機會顯示自己的小聰明。他向總統提議把解放黑奴的地域擴大,林肯拒絕予以考慮,因為林肯精確地估計到,如果在其他地區也解放奴隸,定會使邊疆地區幾個州疏遠,而聯邦已經喪失了不少州,再經受不起失去幾個州了,宣言用「軍事需要」這一理由,部分是指被解放的黑人可以做為武裝力量使用。這一大膽的舉措使北方軍隊的人數大增。然而在1865年2月1日,林肯同意並簽署了將第13條憲法修正案(廢除奴隸制)送交各州批准的決議。
林肯的原則是:如果他的下屬能稱職地完成工作,就應容忍他們造成的令人氣憤惱火的事情。不幸的是,蔡斯不斷地給總統出難題。
有一次,林肯試圖說服蔡斯,說政府發放有息貨幣以便為支援戰爭籌資是個好主意。可是蔡斯卻反對這一提議並爭辯說這是違反憲法的。林肯並沒有簡單地命令蔡斯去照樣執行,雖然作為總統他可以這樣做,而是選擇了給他講故事的方法。他說有一位意大利船長的船撞到一塊礁石上,船的底部撞了一個洞。船長吩咐船員們開始抽水,而他自己卻到船首的聖母瑪麗亞像前去祈禱。進的水比排的水還要多,最後看起來船好像要與船上所有的人一起沉下去了。船長終於因他的禱告得不到回答而勃然大怒,一把抓起聖母瑪麗亞的神像把它扔到了船外。突然船停止漏水了,船裡的水被抽出去,船安全地到達了碼頭。當把船引入船塢修理時,發現聖母瑪麗亞塑像正頭朝上地塞在洞裡。
蔡斯起初沒有明白這個故事的準確用意。「嘿,蔡斯,」林肯回答道,「確切地說,我不打算把聖母瑪麗亞扔到船外,我說聖母瑪麗亞在這裡指的是憲法。但是,如果可能的話,我會把它塞到洞裡。這些叛徒們違反憲法,其目的是毀滅我們的國家;如果必要的話,為了拯救國家我寧願違反憲法;蔡斯,在我們結束這場騷亂之前,我覺得我們的憲法會吃盡苦頭的。」
林肯總統與蔡斯的分岐在加深,他們倆人在政策問題上不論大小都經常衝突。蔡斯要求完全控制對財政部的人事任命,而這類任命的數目又如此繁多。大多數情況下林肯聽任蔡斯自行其是,很少加以干涉。然而有兩次當總統確實插手並否定了財政部的任命時,蔡斯提出辭職以示抗議。另一次是在1864年2月一份新聞通報過分地揭露了蔡斯企圖取代林肯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的行徑,他又提出辭職。人們也許會問,既然蔡斯的動機如此明顯,林肯為何要將他留在內閣呢?這是因為蔡斯是一位稱職幹練的行政領導人,林肯需要他協助管理政府並為戰爭籌集資金。
因此,只要總統與財政部長的衝突,純粹是個人間的衝突而不會影響到國家利益時,不會影響到工作時,林肯依然抱著容忍的態度,有時也會進行有分寸的鬥爭。
蔡斯在任職期間總共有4次正式提出辭職,他運用這一策略使總統按他的意願辦事,想要改變總統的決策,這就超過了林肯容忍的極限,林肯決定要懲罰一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1864年6月29日當蔡斯再度提出辭職,林肯接受了他的辭呈並迫使他離開政府。
當林肯讓他的財政部長蔡斯離開政府的消息傳開時,蔡斯在參議院的朋友們紛紛湧向白宮要求說明理由,然而總統的態度很堅決。他舉出前財長在人事任命上的毫無餘地的做法,談到他們之間無法合作的關係。林肯告訴參議員們,在此情況下他別無選擇,只能讓蔡斯離職。第二天總統任命了蔡斯最強有力的支持者之一參議員威廉·貴申登為新的財政部長,此舉又令人大吃一驚。林肯做出了這樣的政治決策,其中部分原因是為了安撫反對蔡斯解職的自由派共和黨人。
至於蔡斯本人,他認為他為公眾服務的生涯業已完結,可是林肯卻又任命他為最高法院新的大法官。此舉不僅令共和黨內的參議員們吃驚,蔡斯本人也意想不到。林肯總統作出這個決定確是反覆思考慎重從事的。蔡斯有錯誤,有野心,也有嚴重違反原則的事情。迫使他辭職,並接受他的辭職本身,已經使蔡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為了國家的利益,為了人民不再遭受妻離子散的災難,為了合眾國不在自己任職期間分裂下去,林肯表現出了寬廣的胸懷和堅強的意志,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發揮每一個人的積極性,發掘出每一個人的才能。蔡斯雖然在行政系統內不再適合供職,可是他依然是一個愛國者,他有長期從商的經驗,他有做律師的經歷。特別是他的才華出眾,作風乾練,是一個難得的人才。
任用蔡斯這樣一位閱歷豐富,心高氣盛,恃才自傲,而又辦事認真、謹慎的人做大法官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當人們對此舉表示抗議時,林肯公開作了回答,他說:
「蔡斯很能幹,他有很強的野心,他最近的表現不太好,所以有人對我說:『現在該讓他完蛋了。』可是我不贊成讓任何人完蛋!如果一個人還能做事,而且能做好,我就說,讓他去做吧。給他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