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注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第十》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漢書新注卷四十 張陳王周傳第十

  【說明】本傳敘述漢初勳臣張良、陳平、王陵、周勃及其子亞夫的為人處世及從政事跡。張良是一位不平凡的傳奇人物。他曾狙擊秦始皇,參加反秦運動;在楚漢相爭中運籌帷幄,為劉邦解危困、用賢才、慎分封出謀劃策;在鞏固漢政權事業中又深謀遠慮,為論功行賞、支持遷都、謀迎四皓貢獻心力;晚年淡於功名,「強忍」退隱,可謂大智大勇。陳平是劉邦部下僅次於張良的高級參謀,在楚漢相爭中,用反間計離間項羽與范增,使楚內部分裂,又用計使劉邦解脫滎陽被圍之險;在鞏固漢政權過程中,用計擒韓信、解平城之圍、平諸呂之亂,確是「奇謀之士」。王陵反秦佐漢,為右丞相時,反對呂後封王諸呂。為人任氣、剛直。周勃出身下層,是劉邦的老部下,立有戰功,又平諸呂之亂以安劉氏,可謂是漢朝的忠節大臣,然竟遭獄囚。周亞夫頗有將才,曾平定吳楚七國之亂,又堅持無功不候之約,反對景帝封外戚王信為侯,竟至餓死。《史記》將張良、陳平、周勃等分列於世家,並附王陵、周亞夫事;對他們功績給予充分的肯定,寄予深深的敬意;評周亞夫「足己而不學,守節不遜」,乃表面批評,而實是頌揚剛直不阿。《漢書》合張、陳、王、周為一傳;大致襲取《史記》文字,略有刪改;評語多取於《史記》,但對周勃父子所受不公正的待遇,未置一詞。  
  張良字子房,其先韓人也(1)。大父開地(2),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3)。父平,相釐王、悼惠王(4)。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5),秦滅韓。良少,未宦事韓(6)。韓破,良家僮三百人(7),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8),為韓報仇,以五世相韓故(9)。
  (1)韓:國名。戰國七雄之一。(2)大父:祖父。開地:張良的祖父之名。(3)韓昭侯:名武。在位二十六年(前358——前333)。宣惠王:在位二十一年(前332——前312)。襄哀王:名倉。在位十六年(前311——前296)。(4)釐王:名咎。在位二十三年(前295——前273)。悼惠王:在位三十四年(前272——前239)。(5)卒二十歲:指張平死後二十年,即前230年。(6)宦事:做官。(7)家僮:奴婢。(8)客:這裡指刺客。(9)五世相韓:謂相韓五世(五君)。
  良嘗學禮淮陽(1),東見倉海君(2),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3),至博浪沙中(4),良與客狙擊秦皇帝,誤中副車(5)。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6),求賊急甚。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7)。
  (1)淮陽:郡國名。治陳(今河南淮陽縣)。(2)倉海君:當時一位隱士之號。(3)秦皇帝:秦始皇。(4)博浪沙:地名。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南。(5)副車:即屬車,護從皇帝的車。(6)索:搜索。(7)亡匿:逃避,躲藏。下邳:縣名。在今江蘇沛縣南。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1),有一老父,衣褐(2),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3),顧謂良曰:「孺子(4),下取履!」良愕然,欲歐(毆)之。為其老,乃強忍,下取履,因跪進,父以足受之,笑去,良殊大驚。父去裡所(5),復還,曰:「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期此(6)。」良因怪,跪曰:「諾。」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後,何也?去,後五日早會。」五日,雞鳴往。父又先在,復怒曰:「後,何也?去,後五日復早來。」五日,良夜半往。有頃(7),父亦來,喜曰:「當如是。」出一編書(8),曰:「讀是則為王者師。後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已(9)。」遂去不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10)。良因異之,常習讀誦。
  (1)圯(yi):橋。(2)衣褐:穿著粗布短衣。(3)直:特意。履:鞋子。(4)孺子:小孩子。不客氣的稱呼。(5)裡所:一里來地。(6)期:約會。(7)有頃:過了一會。(8)一編書:一冊書。(9)濟北:郡名。治博陽(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谷城山:在今山東東阿縣東南。已:語終之辭。(10)《太公兵法》:相傳為姜太公所著兵書。
  居下邳,為任俠(1)。項伯嘗殺人(2),從良匿。
  (1)任俠:講義氣,好打抱不平。(2)項伯:項羽的叔父。
  後十年,陳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1),在留(2)。良欲往從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3)。良數以《太公兵法》說沛公,沛公喜,常用其策。良為它人言,皆不省(4)。良曰:「沛公殆天授(5)。」故遂從不去。
  (1)景駒:楚國貴族的後裔。假王:暫時代理之王。(2)留:縣名。在今江蘇沛縣東南。(3)廄(jiu)將:主管馬匹的軍官。(4)省:領悟。(5)殆:幾乎。天授:天才之意。
  沛公之薛(1),見項梁,共立楚懷王。良乃說項梁曰:「君已立楚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2),可立為王,益樹黨(3)。」項梁使良求韓成,立為韓王。以良為韓司徒(4),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穎川。
  (1)薛:縣名。在今山東滕縣東南。(2)韓: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橫陽君成:韓成,橫陽君是封號。(3)益樹黨:多建各派勢力,共同反秦。這是張良當時的指導思想。(4)司徒:官名。等於丞相。(5)穎川:郡名。治陽翟(在今河南禹縣)。
  沛公之從洛陽南出轅(1),良引兵從沛公,下韓十餘城,擊楊熊軍(2)。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3),與良俱南,攻下宛(4),西入武關(5)。沛公欲以二萬人擊秦嶢關下軍(6),良曰:「秦兵尚強,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7)。願沛公且留壁(8),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9)。」秦將果欲連和俱西襲咸陽(10),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士卒恐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懈)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逐北至藍田(11),再戰,秦兵竟敗。遂至咸陽,秦王子嬰降沛公。
  (1)洛陽:縣名。在今河南洛陽市東北。轅:山名。在今河南偃師縣東南。(2)楊熊:秦將。(3)陽翟:縣名。在今河南禹縣。(4)宛:縣名。在今河南南陽市。(5)武關:在今陝西商南縣東南。(6)嶢關:在今陝西藍田縣東南。(7)賈豎:猶言跑買賣的小人。對商人輕蔑的稱呼。(8)留壁:安營紮寨。(9)酈食其(yijī):劉邦的謀士。本書有其傳。啖(dan):吃。這裡是引誘之意。(10)咸陽:秦朝的國都,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11)逐北:迫擊敗軍。藍田:在今陝西藍田縣西。
  沛公入秦(1),宮室帷帳狗馬重寶婦女以千數,意欲留居之。樊啥諫(2),沛公不聽。良曰:「夫秦為無道,故沛公得至此。為天下除殘去賊,宜縞素為資(3)。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4)』,願沛公聽樊噲言。」沛公乃還軍霸上(5)。
  (1)入秦:《史記》作「入秦宮」,是也。(2)樊噲:劉邦部將。本書有其傳。(3)縞素為資:猶言以儉樸為本。縞素:白色的衣服。這裡是樸素之意。(4)「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是當時的俗語。(5)霸上:地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
  項羽至鴻門(1),欲擊沛公,項伯夜馳至沛公軍,私見良,欲與俱去。良曰:「臣為韓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乃具語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良曰:「沛公誠欲背項王邪?」沛公曰:「鯫生說我距(拒)關毋內(納)諸侯(2),秦地可王也,故聽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卻項王乎?」沛公默然,曰:「今為奈何?」良因要項伯見沛公。沛公與伯飲,為壽(3),結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項王,所以距(拒)關者,備它盜也。項羽後解,語在《羽傳》。
  (1)鴻門:地名。在今陝西臨潼縣東,今稱項王營。(2)鯫(zōu)生:猶言小子。罵人語。(3)為壽:敬酒以祝健康長壽。
  漢元年,沛公為漢王,王巴蜀(1),賜良金百溢(鎰)(2),珠二鬥,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3)。項王許之。漢王之國,良送至褒中(4),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燒絕棧道(5),示天下無遠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
  (1)巴、蜀:二郡名。巴郡治江州(在今四川重慶市嘉陵江北岸),蜀郡治成都(今四川成都市)。(2)鎰:重量單位,二十兩為一鎰。有說二十四兩為一鎰。(3)漢中:郡名。治南鄭(在今陝西漢中市)。(4)褒中:邑名。在今陝西漢中市西北。(5)棧道:又稱閣道,山谷間以竹木構築的通道。
  良歸至韓,聞項羽以良從漢王故,不遣韓王成之國,與俱東,至彭城殺之(1)。時漢王還定三秦,良乃遺項羽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復東。」又以齊反書遺羽,曰:「齊與趙欲並滅楚。」項羽以故北擊齊。
  (1)彭城:縣名。在今江蘇徐州市。
  良乃間行歸漢(1)。漢王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王兵敗而還。至下邑(2),漢王下馬踞鞍而問曰(3):「吾欲捐關已(以)東等棄之(4),誰可與共功者(5)?」良曰:「九江王布(6),楚梟將(7),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8),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此三人,楚可破也。」漢王乃遣隨何說九江王布(9),而使人連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韓信特將北擊之(10),因舉燕、代、齊、趙(11)。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1)間行:走小道。(2)下邑:縣名。在今安徽碭山縣。(3)踞鞍:坐在馬鞅上。古時行軍中休息,常解下馬鞍作坐臥之用。(4)捐:放棄,這裡是分出之意。(5)共功:謂共立破楚之功。(6)九江王布:即黥布。(7)梟將:勇猛之將。(8)梁地:指戰國時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市)一帶。(9)隨何:劉邦之謀臣。(10)特將:獨當一面之將,猶今方面軍司令。(11)(韓信)舉燕、代、齊、趙:詳見本書《韓信傳》。
  良多病,未嘗特將兵,常為畫策臣(1),時時從。
  (1)畫策臣:出謀劃策之臣。
  漢三年,項羽急圍漢王於滎陽(1),漢王憂恐,與酈食其謀橈楚權(2)。酈生曰:「昔湯伐桀(3),封其后妃(4);武王誅紂(5),封其後宋(6)。今秦無道,伐滅六國(7),無立錐之地(8)。陛下誠復立六國後,此皆爭戴陛下德義,願為臣妾。德義已行,南面稱伯(霸),楚必斂衽而朝(9)。」漢王曰:「善。趣(促)刻印,先生因行佩之(10)。」
  (1)滎陽:縣名。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2)橈(nao):阻止。這裡是削弱之意。(3)湯:商湯王。桀:夏桀王。(4)杞:古國名。在今河南杞縣。(5)武王:周武王。紂:商紂上。(6)宋:古國名。都於今河南商丘。(7)六國:戰國時的齊、楚、燕、趙、韓、魏。(8)無立錐之地:言秦不分封六國之後裔。(9)斂衽:攝其裳際,準備朝拜之態。(10)佩:佩帶,這裡是授予之意。
  酈生未行,良從外來謁漢王。漢王方食,曰:「客有為我計橈楚權者。」具以酈生計告良,曰:「於子房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漢王曰:「何哉?」良曰:「臣請借前箸以籌之(1)。昔湯武伐桀紂封其後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2),表商容閭(3),式箕子門(4),封比干墓(5),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發鉅(巨)橋之粟(6),散鹿台之財(7),以賜貧窮,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已畢,偃革為軒(8),倒載干戈,示不復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馬華山之陽(9),示無所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野(10),天下不復輸積,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離親戚,棄墳墓,去故舊,從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11)。今乃立六國後,唯無復立者(12),游士各歸事其主,從親戚,反故舊,陛下誰與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無)強(13),六國復撓而從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誠用此謀,陛下事去矣。」漢王輟食吐哺(14),罵曰:「豎儒(15),幾敗乃公事(16)!」令趣(促)銷印。
  (1)前箸:面前的筷子。籌:籌劃。(2)殷:商都。在今河南安陽小屯村。(3)表商容閭:在商容的裡門立表以表彰之。商容:商末賢人,因諫紂不聽而退隱。閭:裡門。(4)式箕子門:在箕子門前伏式以示尊敬。式:古人乘車過長者或尊者之門時,伏於車前橫木,以示尊敬,稱為「式」。箕子:商紂王之叔,官為太師,因諫紂王而被囚禁,後武王滅商而獲釋。(5)封比干墓:為比干修墓。比干:商紂王之叔,官為少師,因屢諫紂王而被挖心而死。(6)巨橋:指巨橋倉。商在巨橋(在今河北曲周縣東北衡漳水上)附近修建的糧倉。(7)鹿台:商紂王儲存金錢之處,故址在今河南淇縣。(8)偃革為軒:謂改兵車為軒車(普通的乘用車),意謂偃武修文。革:指兵車。(9)休馬:言讓戰馬休息。華山:在今陝西華陰縣南。陽:山的南面。(10)息牛:言讓運輸軍事物資的牛休息。桃林:也稱桃林塞,地區名,大約在今河南靈寶與陝西臨潼之間。(11)望咫尺之地:言希望分封到一片土地。(12)無復立:言再無土地可分封。(13)楚唯無強:只有楚無敵於天下之意。無強:無有強過之。(14)輟(chuo)食:中止吃飯。吐哺:吐出口中的食物。(15)豎儒:猶言儒生小子,今則曰「臭老九」。(16)乃公:你老子。
  後韓信破齊欲自立為齊王,漢王怒。良說漢王,漢王使良授齊王信印。語在《信傳》(1)。
  (1)《信傳》:即本書《韓信傳》。
  五年冬,漢王追楚至陽夏南(1),戰不利,壁固陵(2),諸侯期不至(3),良說漢王,漢王用其計,諸侯皆至。語在《高紀》(4)。
  (1)陽夏(jiǎ):縣名。在今河南太康縣。(2)壁:安營紮寨。固陵:邑名。在今河南太康縣南。(3)期:言約會的日期。(4)《高紀》:即本書《高帝紀》。
  漢六年,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願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1)。」乃封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
  (1)良曰等句:此是張良表示謙讓,不像韓信輩恃功爭封,實為明哲保身。
  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而不決,未得行封。上居洛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數人偶語(1)。上曰:「此何語?」良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曰:「天下屬安定(2),何故而反?」良曰:「陛下起布衣(3),與此屬取天下,今陛下已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平生仇怨。今軍吏計功,天下不足以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4),又恐見疑過失及誅,故相聚而謀反耳。」上乃憂曰:「為將奈何?」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曰:「雍齒與我有故怨(5),數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功多,不忍。」良曰:「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先封,則人人自堅矣(6)。」於是上置酒,封雍齒為什方侯(7),而急趣(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罷酒,皆喜曰:「雍齒且侯,我屬無患矣。」
  (1)復道:樓閣間上下兩層通道。這裡是指復道上層。偶語:相對私語。(2)屬(zhu):適值,方才。(3)起布衣:由平民起事。(4)此屬:此輩。(5)雍齒:沛縣人,曾有過叛劉降魏的行為。怨:王念孫以為是衍文。(6)自堅:言內心安定。(7)什方:陳直以為作「汁邡」為是。縣名。在今四川什邡縣。
  劉敬說上都關中(1),上疑之。左右大臣皆山東人(2),多勸上都洛陽:「洛陽東有成皋(3),酉有殽邑(崤澠)(4),背河鄉(向)洛(5),其固亦足恃。」良曰:「洛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夫關中左殽(崤)函(6),右隴蜀(7),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8),阻三面而固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9),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10)。此所謂金城千里(11),天府之國(12)。劉敬說是也。」於是上即日駕,西都關中。
  (1)劉敬:劉邦的謀臣。本書有其傳。(2)山東:指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3)成皋:邑名。今河南滎陽縣西北的記水鎮。(4)崤:崤山。在今河南洛寧縣西北。澠:澠池水。在河南省境內,源於熊耳山,經宜陽縣,向東南流入洛水。(5)河:黃河。洛:洛水,今河南省洛河。(6)左:指東面;下文「右」,指西面。崤:崤山。函:函谷關。(7)隴:隴山。在今陝西隴縣西北。蜀:指岷山,在今四川和甘肅兩省接界處。隴山與岷山相連。(8)胡苑之利:指關中北部與匈奴等族毗鄰的牧場的畜牧業。陳直以為「胡苑」是指上林苑及其中的湖沼,「胡」即湖。(9)河:黃河。渭:渭水。漕挽:以船水路運輸。(10)委輸:輸送供應。(11)金城:言城池堅固(猶如金鑄之城)。(12)天府:言府庫充實(猶如天賜之府)。
  良從入關,性多疾(1),即道(導)引不食谷(2),閉門不出歲余。
  (1)性:這裡指體質。(2)導引:古時的一種氣功健身運動。不食谷:也稱辟榖,即所謂不吃煙火食。導引與辟榖乃古時道家提倡的養身之術。
  上欲廢太子(1),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2)。大臣多爭,未能得堅決也(3)。呂後恐,不知所為。或謂呂後曰:「留侯善畫計,上信用之。」呂後乃使建成侯呂澤劫良(4),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日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良曰:「始上數在急困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愛慾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人何益!」呂澤強要曰:「為我畫計。」良曰:「此難以口舌爭也。顧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5)。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慢)侮士,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誠能毋愛金玉壁帛,令太子為書,卑辭安車(6),因使辨(辯)士固請,宜來(7)。來,以為客,時從入朝,令上見之,則一助也。」於是呂後令呂澤使人奉太子書,卑辭厚禮,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1)太子:指呂後所生的劉盈。(2)戚夫人:劉邦的寵妃。趙王如意,戚夫人所生,劉邦之第三子。(3)堅決:最後決定之意。(4)呂澤:據《外戚恩澤侯表》,當作呂釋之。此誤,下文亦誤。劫:強制。(5)致:招致。四人:據《史記》所載四人是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6)安車:古時一種較為安穩舒適的小車。(7)宜來:會來之意。
  漢十一年,黥布反,上疾,欲使太子往擊之。四人相謂曰:「凡來者,將以存太子。太子將兵,事危矣。」乃說建成侯曰:「太子將兵,有功即位不益(1),無功則從此受禍。且太子所與俱諸將,皆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乃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皆不肯為用,其無功必矣。臣聞『母愛者子抱(2)』,今戚夫人日夜侍御,趙王常居前,上曰『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上』明其代太子位必矣。君何不急請呂後承間為上泣言(3):『黥布,天下猛將,善用兵,今諸將皆陛下故等夷(4),乃令太子將,此屬莫肯為用,且布聞之,鼓行而西耳(5)。上雖疾,強載輜車(6),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上雖苦,強為妻子計。「於是呂澤夜見呂後。呂後承間為上泣而言,如四人意。上曰:「吾惟之,豎子固不足遣,乃公自行耳。」於是上自將而東,群臣居守,皆送至霸上。良疾,強起至曲郵(7),見上曰:「臣宜從,疾甚。楚人剽疾(8),願上慎毋與楚爭鋒。」因說上令太子為將軍監關中兵。上謂「子房雖疾,強臥傅太子」。是時叔孫通已為太傅(9),良行少傅事(10)。
  (1)有功即位不益:言有功對於太子之位無所增益。(2)母愛者子抱:當時的成語。言其母受寵,其子則為父所抱(喜愛)。(3)承間:利用時機。(4)故等夷:舊日平輩。(5)鼓行:謂進軍。古時用兵,擊鼓而進,鳴金收兵。(6)強:打起精神之意。輜車:占時一種有惟蓋的可供坐臥休息的車子。(7)曲郵:地名。在今陝西臨潼縣南。(8)剽疾:勇猛迅捷。(9)叔孫通:薛縣人,本書有其傳。太傅:太子太傅,輔導太子之官。(10)少傅:太子少傅,也是輔導太子之官,位次於太傅。
  漢十二年,上從破布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1),以死爭太子。上陽(佯)許之,猶欲易之。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問曰:「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其姓名。上乃驚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辱,故恐而亡匿。今聞太子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願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上曰:「煩公幸卒調護太子(2)。」
  (1)引古:《史記》作「引古今」,是也。(2)調護:調理,護持。調,有調和矛盾、糾正過失之義。
  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視(示)曰:「我欲易之,彼四人為之輔,羽翼已成(1),難動矣。呂氏真乃主矣(2)。」戚夫人泣涕,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3)。」歌曰:「鴻鵠高飛(4),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5)。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繳繳(6),尚安所施!」歌數闋(7),戚夫人歔欷流涕。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1)羽翼:比喻左右輔佑。(2)乃主:你的主。乃:你。(3)若:你。(4)鴻鵠(hu):天鵝。(5)橫絕:橫超。(6)矰繳(zēngzhuo):泛指射擊工具。矰:一種射鳥之箭。繳:繫於箭尾的絲繩。(7)闋(que):樂曲終了,稱「闋」。唱了幾遍,稱「歌數闋」。
  良從上擊伐(1),出奇計下馬邑(2),及立蕭相國(3),所與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4)。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仇強秦,天下震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5)。」乃學道(6),欲輕舉(7)。高帝崩,呂後德良,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8),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強聽食。後六歲薨(9),謚曰文成侯。
  (1)擊伐:指漢高帝十年秋討伐自稱代王而叛漢的陳豨。(2)馬邑:縣名。今山西朔縣。豨出奇計:可能是出了以金收買陳豨部將之計。(3)立蕭相國;以蕭何為相國,是張良的主張。(4)著:記述。(5)赤松子:相傳為古代仙人之號。(6)道:謂仙道,即辟榖、導引之術。(7)輕舉:升化之意。(8)白駒過隙:古代成語,形容時光流逝之速。(9)後六歲:《史記》作「後八年』。漢高帝死於十二年(前195)。張良死於高後二年(前186),當作「後九年」。據《功臣侯表》,張良以高帝六年(前201)正月受封,十六年薨,其死當在高後二年。
  良始聽見下邳圯上老父與書者,後十三歲從高帝過濟北,果得谷城山下黃石,取而寶祠之(1)。及良死,並葬黃石(2)。每上塚伏臘祠黃石(3)。
  (1)寶祠:珍重地供祭。(2)並葬黃石:謂將黃石並葬於張良塚。(3)伏臘:兩種祭祀之名,夏季伏天之祭曰「伏」,冬季臘月之祭曰「臘」。
  子不疑嗣侯,孝文三年坐不敬(1),國除。
  (1)孝文三年坐不敬:《功臣侯表》作「孝文五年坐與門大夫謀殺故楚內史,贖為城旦」。《史》表略同。
  陳平,陽武戶牖鄉人也(1)。少時家貧,好讀書,治黃帝、老子之術。有田三十畝,與兄伯居(2)。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平為人長大美色,人或謂平:「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疾平之不親家生產(3),曰:「亦食糠覈耳(4)。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棄之。
  (1)陽武:縣名。在今河南原陽縣東南。戶牖(yǒu)鄉:鄉名。在今河南蘭考縣北。(2)伯:猶老大。(3)親家:顧家之意。(4)覈:粗糠。
  及平長,可取(娶)婦,富人莫與者,貧者平亦愧之。久之,戶牖 富人張負有女孫(1),五嫁夫輒死,人莫敢取(娶),平欲得之。邑中有大喪,平家貧侍喪(2),以先往後罷為助(3)。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4),平亦以故後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5),以席為門,然門外多長者車轍。張負歸,謂其子仲曰(6):「吾欲以女孫子陳平。」仲曰:「平貧不事事(7),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之女?」負曰:「固有美如陳平長貧者乎?」卒與女,為平貧,乃假貸市以聘(8),予酒肉之資以內(納)婦。負戒其孫曰:「毋以貧故,事人不謹。事兄伯如事乃父,事嫂如事乃母。」平既娶張氏女,資用益饒,游道日廣(9)。
  (1)張負:張家老婦。女孫:孫女。(2)侍喪:協助料理喪事。(3)先往後罷:早去晚走。(4)視偉平:看重陳平。(5)負郭:倚著城郭。(6)仲:猶老二。(7)不事事:言不從事生產。(8)假貨幣以聘:貸給陳平錢,讓其行聘。(9)游道:交遊之道。
  裡中社(1),平為宰(2),分肉甚均,裡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1)裡:指庫上裡,當時屬戶牖鄉。參考《太平御覽》五三二引蔡邕《陳留東昏庫上裡社碑》。社:古時祭祀土神曰「社」。春日祭祀以祈年豐曰「春社」,秋日祭祀以謝豐年曰「秋社」。(2)宰:主持割肉分配。
  陳涉起王,使周市略地(1),立魏咎為魏王(2),與秦軍相攻於臨濟(3)。平已前謝兄伯(4),從少年往事魏王咎,為太僕(5),說魏王,王不聽。人或讒之,平亡去。
  (1)周市:陳勝部將,見本書《陳勝傳》。(2)魏咎:戰國時魏貴族的後裔,秦末為魏王,見本書《陳勝傳》。(3)臨濟:邑名,在今河南封丘縣東。(4)謝:告辭。(5)太僕:專管車馬的官。
  項羽略地至河上,平往歸之,從之破秦,賜爵卿(1)。項羽之東王彭城也,漢王還定三秦而東。殷王反楚(2),項羽乃以平為信武君,將魏王客在楚者往擊,殷降而還。項王使項悍拜平為都尉(3),賜金二十溢(鎰)。居無何(4),漢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者。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杖劍亡。渡河,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腰)下當有寶器金玉,目之,欲殺平,平心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5)。船人知其無有,乃止。
  (1)爵卿:爵位如卿,然不冶事。(2)殷王:司馬卬,被項羽封為殷王。(3)都尉:位低於將軍的武官。(4)居無何:沒過多久。(5)刺船:撐船。
  平遂至修武降漢(1),因魏無知求見漢王(2),漢王召人。是時,萬石君石奮為中涓(3),受平謁(4)。平等十人俱進(5),賜食。王曰:「罷,就捨矣。」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於是漢王與語而說(悅)之,問曰:「子居楚何官?」平曰:「為都尉。」是日拜平為都尉,使參乘(6),典護軍(7)。諸將盡喧,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高下,而即與共載,使臨護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遂與東伐項王。至彭城為楚所敗,引師而還。收散兵至榮陽,以平為亞將(8),屬韓王信,軍廣武(9)。
  (1)修武:縣名。在今河南獲嘉縣。(2)魏無知:名情,見本書《張敞傳》。(3)石奮:號稱萬石君,本書有其傳。中涓:主管王宮清掃諸事,後來專指侍臣。(4)謁:名片。(5)十人:可能「七人」之誤,《史記》作「七人」。(6)參乘:亦稱陪乘,與帝王同車的警衛人員;有時使臣參乘以示寵信。(7)典護軍:掌管督察諸軍將士。(8)亞將:僅次於主將之將。(9)廣武:城名。築於廣武山上,在今河南榮陽縣北。
  絳、灌等或讒平曰(1):「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2)。聞平居家時盜其嫂(3);事魏王不容,亡而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使諸將,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漢王疑之,以讓無知,問曰:「有之乎?」無知曰:「有」漢王曰:「公言其賢人何也?」對曰:「臣之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已之行(4),而無益於勝敗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今楚漢相距(拒),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耳(5)。盜嫂受金又安足疑乎?」漢王召平而問曰:「吾聞先生事魏不遂(6),事楚而去,今又從吾游,信者固多心乎(7)?」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說,故去事項王。項王不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臣居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劃有可采者,願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大王所賜金具在,請封輸官(8),得請骸骨(9)。」漢王乃謝(10),厚賜,拜以為護軍中尉(11),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1)繹:絳侯周勃。灌:灌嬰。本書有周勃、灌嬰傳。(2)如冠玉,其中未必有:猶言金玉其外,未必中用。(3)盜:私通之意。(4)尾生:相傳古時最守信之士。孝已:商高宗武丁之子,最有孝行。(5)顧:持也。「國家」下奪一「否」字,《史記》有「不(否)」。(6)不遂:不達之意。(7)多心:謂三心二意。(8)封輸官:原封不動地交還官府。(9)請骸骨:辭官引退的客套語。(10)謝:道歉。(11)護軍中尉:官名,掌管督察與調度諸將。
  其後,楚急擊,絕漢甬道(1),圍漢王於滎陽城。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和。項王弗聽。漢王謂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賞爵邑,重之(2),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嫚(慢)而少禮,士之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3),士之頑頓眷利無恥者亦多歸漢(4)。誠各去兩短,集兩長,天下指麾(揮)即定矣(5)。然大王資侮人(6),不能得廉節之士,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7),不過數人耳。大王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8),間其君臣(9),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10),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萬斤予平,恣所為,不問出入。
  (1)甬道:兩側築有牆壁的遁道,以便運輸糧草。(2)重:這裡是吝嗇之意。(3)饒:這裡是厚賜之意。(4)頑頓者:不顧廉恥、沒有氣節之人。(5)指麾:同「指揮」。指麾(揮)即定:謂揮手即定。(6)資:謂天性。(7)骨鯁(gěng)之臣:忠直敢諫之臣,這裡意謂骨幹重臣。亞父:指范增。鍾離眛:項羽部將。後投靠韓信,被迫自殺。龍且(jū):項羽部將,後被韓信所殺。周殷:楚將,後叛楚歸漢。(8)反間:指離間敵人,使其內訌。(9)間:離間,挑撥。(10)意忌:疑忌。
  平即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終不得列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分王其地。項王果疑之,使使至漢,漢為太牢之具(1),舉進,見楚使,即陽(佯)驚曰:「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也!」復持去,以惡草具進楚使(2)。使歸,具以報項王,果大疑亞父。亞父欲急擊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亞父。亞父聞項王疑之,乃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乞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3)。
  (1)太牢:古時祭祀與宴會,牛、羊、豬三牲俱全稱「太牢」,缺牛稱「少年」。太牢在這裡是豐盛之意。具:食品。(2)惡草具:粗劣的食品。(3)疽(jū):痛瘡。
  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滎陽東門,楚因擊之。平乃與漢王從城西門出去。遂入關,收聚兵而復東。
  明年,淮陰侯信破齊,自立為假齊王,使使言之漢王。漢王怒而罵,平躡漢王(1)。漢王悟,乃厚遇齊使,使張良往立信為齊王。於是封平以戶牖鄉。用其計策,卒滅楚。
  (1)躡(nie)漢王:言踩漢王之足。
  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坑豎子耳(1)。」高帝默然。以問平,平固辭謝,曰:「諸將雲何?」上具告之。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人有聞知者乎(2)?」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弗知。」平曰:「陛下兵精孰與楚(3)?」上曰:「不能過也。」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敵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將弗及,而舉兵擊之,是趣(促)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雲夢(4),陛下弟出偽游雲夢(5),會諸侯於陳(6)。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郊迎謁。而陛下因禽(擒)之,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上因隨以行(7)。行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預)具武士(8),見信,即執縛之。語在《信傳》。
  (1)亟:急速。(2)人:指其他人。(3)與:如也。(4)雲夢:雲夢澤,柱今洞庭湖、洪湖一帶。(5)弟:但也。(6)陳:縣名。在今河南淮陽縣。(7)隨:隨即。(8)預具:言事先準備。
  遂會諸侯於陳。還至洛陽,與功臣剖符定封,封平為戶牖侯,世世勿絕,平辭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計謀,戰勝克敵,非功而何?」平曰:「非魏無知臣安得進?」上曰:「若子可謂不背本矣(1)!」乃復賞魏無知。
  (1)若:如也。子:尊稱。
  其明年,平從擊韓王信於代(1)。至平城(2),為匈奴圍,七日不得食。高帝用平奇計,使單于閼氏解(3),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高帝南過曲逆(4),上其城,望室屋甚大,曰:「壯哉縣!吾行天下,獨見洛陽與是耳。」顧問御史(5):「曲逆戶口幾何?」對曰:「始秦時三萬餘戶,間者兵數起(6),多亡匿,今見五千餘戶。」於是詔御史(7),更封平為曲逆侯,盡食之(8),除前所食戶牖。
  (1)代:指當時的代國。(2)平城:縣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3)閼氏(yānzhī):單于夫人之號,如漢帝之後。(4)曲逆:縣名。在今河北完縣東南。(5)御史:指掌管圖書檔案的御史,屬御史大夫。(6)間者:猶言近期。(7)御史:指御史大夫。(8)盡食之:謂以全縣為食邑。
  平自初從,至天下定後,常(嘗)以護軍中尉從擊臧茶、陳稀、黥布(1)。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封。奇計或頗秘,世莫得聞也。
  (1)常:同「嘗」。
  高帝從擊布軍還,病創,徐行至長安。燕王盧綰反(1),上使樊噲以相國將兵擊之。既行,人有短惡噲者(2),高帝怒曰:「噲見吾病,乃幾(冀)我死也(3)!」用平計,召絳侯周勃受詔床下:曰「陳平乘馳傳載勃代噲將(4),平至軍中即斬噲頭!」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曰(5):「樊噲,帝之故人,功多,又呂後女弟呂須夫(6),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即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令上自誅之。」未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噲(7)。噲受詔,即反接(8),載檻車詣長安(9),而令周勃代將兵定燕(10)。
  (1)盧綰反:其事見本書《盧綰傳》。(2)短惡:謂讒毀。(3)冀:希望。(4)馳傳:馬拉的傳車。傳車為古代傳送公文與接送官吏之用。(5)行計:且行且計(考慮)。(6)女弟:妹。呂須:呂後(雉)之妹,樊噲之妻。(7)節:使者所持的信物。(8)反接:反綁兩手。(9)檻車:囚車。(10)燕:指燕王國。
  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後及呂須怒,乃馳傳先去。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於榮陽。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殊悲,因奏事喪前。呂後哀之,曰:「君出休矣!」平畏讒之就(1),因固請之,得宿衛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2),日傅教帝。是後呂須讒乃不得行。樊噲至,即赦復爵邑。
  (1)就:成也。(2)郎中令:官名,掌管守衛宮殿門戶。
  惠帝六年,相國曹參薨,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平為左丞相。  
  王陵,沛人也。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及高祖起沛,入咸陽,陵亦聚黨數千人,居南陽(1),不肯從沛公。及漢王之還擊項籍,陵乃以兵屬漢。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向)坐陵母,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願為老妾語陵,善事漢王。漢王長者,毋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項王怒,亨(烹)陵母。陵卒從漢王定天下。以善雍齒。雍齒,高祖之仇。陵又本無從漢之意,以故後封陵,為安國侯(2)。
  (1)南陽:郡名。治宛縣(在今河南南陽市)。(2)安國:縣名。在今河北安國縣東南。
  陵為人少文任氣(1),好直言。為右丞相二歲,惠帝崩。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說(悅)。問左丞相平及絳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陵讓平、勃曰:「始與高帝唼血而盟(2),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縱慾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乎!」平曰:「於面折廷爭(3),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後,君亦不如臣。」陵無以應之。於是呂太后欲廢陵,乃陽(佯)遷陵為帝太傅(4),實奪之相權。陵怒,謝病免,杜門竟不朝請(5),十年而薨。
  (1)少文任氣:少文學而使性子。(2)唼(sha)血:同「歃血」。(3)面折:當面批評。廷爭:當朝諫諍。(4)太傅:輔導太子之官。(5) 朝請:朝見天子。漢制,諸侯朝見天子,春曰朝,秋曰請。
  陵之免,呂太后徙平為右丞相,以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1)。食其亦沛人也。漢王之敗彭城西,楚取太上皇、呂後為質,食其以舍人侍呂後。其後從破項籍為侯,幸於呂太后(2)。及為相,不治(3),監宮中,如郎中令,公卿百官皆因決事。
  (1)審食其(yiji):沛縣人,呂後之寵臣。(2)楊樹達以為,自「以辟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至「幸於呂太后」,乃文中自注。(3)不治:謂不理本職之事。
  呂須常以平前為高帝謀執樊噲,數讒平曰:「為丞相不治事,日飲醇酒戲婦人。」平聞,日益甚。呂太后聞之,私喜(1)。面質呂須於平前(2),曰:「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3)』,顧君與我何如耳,無畏呂須之譖。」
  (1)私喜:謂暗自高興。呂後因陳平耽於逸樂,不顧國事,正方便於自己專權謀私,故而私喜。(2)質:詢問。(3)兒婦人口不可用:謂小兒婦人之言不可聽。
  呂太后多立諸呂為王,平偽聽之。及呂太后崩,平與太尉勃合謀,卒誅諸呂,立文帝,平本謀也。審食其免相,文帝立,舉以為相(1)。
  (1)舉:選拔之意。
  太尉勃親以兵誅呂氏,功多;平欲讓勃位,乃謝病(1)。文帝初立,怪平病,問之。平曰:「高帝時,勃功不如臣;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願以相讓勃。」於是乃以太尉勃為右丞相,位第一;平徙為左丞相,位第二。賜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戶。
  (1)謝病:聲稱有病而辭職。
  居頃之,上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1)?」勃謝不知。問「天下錢谷一歲出入幾何?」勃又謝不知。汗出洽背,愧不能對。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2)。」上曰:「主者為誰乎?」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3);問錢谷,責治粟內史(4)。」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何事也?」平謝曰:「主臣(5)!陛下不知其駕下(6),使待罪宰相(7)。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填(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也(8)。」上稱善。勃大慚,出而讓平曰:「君獨不素教我乎!」平笑曰:「君居其位,獨不知其任邪?且陛下即問長安盜賊數,又欲強對耶?」於是絛侯自知其能弗如平遠矣。居頃之,勃謝免相,而平顓(專)為丞相。
  (1)決獄:判決的案件。(2)主者:指專職官吏。(3)廷尉:掌管刑獄的長官。 (4)治粟內史:掌管錢糧、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的長官。(5)主臣:惶恐之意。(6)駑:劣馬。駑下:自謙之詞。猶言不才。(7)待罪:供職的謙詞。(8)卿、大夫:泛指朝廷各級官吏。
  孝文二年,平薨,謚曰獻侯。傳子至曾孫何,坐略人妻棄市(1)。王陵亦至玄孫,坐酎金國除(2)。辟陽侯食其免後三歲而為淮南王聽殺,文帝令其子平嗣侯。淄川王反,辟陽近淄川(3).平降之(4),國除。
  (1)棄市:處死。古時常於鬧市處死罪犯,並拋屍於市.故曰「棄市」。(2)酎金:漢律,諸侯於宗廟祭祀時獻金助祭,曰「耐金」。獻金的質與量達不到標準,則要治罪。(3)辟陽近淄川:辟陽在今河北冀縣東南,淄川王國劇縣在今山東壽光縣東南,兩地相近。(4)平:審平,審食其之子。
  始平曰(1):「我多陰謀(2);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3),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1)。」其後曾孫陳掌以衛氏親戚貴(5),願得續封,然終不得也。
  (1)平:陳平。(2)陰謀:指詭秘用計。(3)世:嗣也。即:猶若。(4)陰禍:古人有的迷信,幹好事則積陰功,幹壞事則積陰禍,終究會得到報應。(5)陳掌:衛青的女婿,衛少兒(衛青之姐)的情夫。
  周勃,沛人(1)。其先卷人也(2),徙沛。勃以織薄曲為生(3),常以吹蕭給喪事(4),材官引強(5)。
  (1)沛:縣名。今江蘇沛縣。(2)卷(quān):縣名。在今河南原陽縣西。(3)薄曲:蠶箔(hě)。用蘆葦或竹片編成的養蠶器具,如蓆子與篩子。(4)吹蕭給喪事:指在治喪者哀樂隊中吹蕭。(5)材官:漢代內郡的正卒。引強:拉強弓。
  高祖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從攻胡陵(1),下方與(2)。方與反,與戰,卻敵。攻豐(3),擊秦軍碭東(4)。還軍留及蕭(5)。復攻碭,破之。下下邑(6),先登(7)。賜爵五大夫(8)。攻蒙、虞(9),取之。擊章邯車騎殿(10)。略定魏地(11)。攻轅戚、東緡(12),以往至栗(13),取之。攻嚙桑(14),先登。擊秦軍阿下(15)。破之,追至濮陽(16),下蘄城(17)。攻都關、定陶(18),襲取宛朐(19),得單父令(20)。夜襲取臨濟(21),攻壽張(22),以前至卷,破李由雍丘下(23)。攻開封(24),先至,城下,為多(25)。後章邯破項梁,沛公與項羽引兵東如碭。自初起沛還至碭,一歲二月。楚懷王封沛公號武安侯。為碭郡長。沛公拜勃為襄賁令(26)。從沛公定魏地,攻東郡尉於成武(27),破之。攻長社(28),先登。攻穎陽、緱氏(29),絕河津(30)。擊趙賁軍屍北(31)。南攻南陽守(32),破武關、嶢關(33)。攻秦軍於藍田(34)。至咸陽(35),滅秦。
  (1)胡陵:縣名。在今山東魚台縣東南。(2)方與(fangyu):縣名。在今山東魚台縣北。(3)豐:邑名。在今江蘇豐縣。(4)碭(dang):秦郡名。治碭縣(在今河南永城北)。(5)留:縣名。在今江蘇沛縣東南。蕭:縣名。在今安徽蕭縣西北。(6)下邑:縣名。在今安徽碭山縣。(7)先登:先攻上城牆。(8)五大夫:爵名,第九級。(9)蒙:縣名。在今河南商丘縣東北。虔:縣名。在今河南虞城北。(10)殿:後續部隊。(11)魏地:指戰國時魏國之地,今河南東部地區。(12)轅戚:縣名。在今山東嘉祥西南。東緡(min):縣名。在今山東金鄉縣東北。(13)栗:縣名。在今河南夏邑縣。(14)嚙(nie)桑:亭名。在今江蘇沛縣西南。(15)阿下:東阿(在今山東東阿西南)城下。(16)濮陽:縣名。在今河南濮陽縣西南。(17)蘄(qi):當作「甄」(參考《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甄城,邑名。在今山東鄄城北,與東阿、濮陽相近。蘄城,在今安徽宿縣,距東阿、濮陽甚遠。(18)都蘭:縣名。在今山東鄄城東北。定陶:縣名。在今山東定陶西北。(19)宛朐(yuān qu):即冤句,縣名。在今山東菏澤市西南。(20)單父(shanfǔ):縣名。在今山東單縣。令:縣令。(21)臨濟:邑名。在今河南封丘東。(22)壽張:縣名。在今山東東平縣西。(23)李由:秦三川郡守,李斯之子。雍丘:縣名。在今河南杞縣。(24)開封:縣名。在今河南開封市南。(25)為多:指戰功多。(26)襄賁令:襄賁(在今江蘇東海縣)縣令。(27)東郡:東郡的軍事長官。成武:縣名。今山東成武。(28)長社:邑名。在今河南長葛縣西。(29)頹陽:縣名。在今河南許昌西。緱(gōu)氏:縣名。在今河南偃師東南。(30)絕:阻斷。河津:黃河的渡口。這裡指平陰津,在今河南孟津東北。(31)趙賁:秦將。屍:屍鄉,在今河南偃師西南。(32)南陽:郡名。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市)。守(ji):秦南陽郡守呂。(33)武關:在今陝西商南縣東南。嶢(yao)關:又名藍田關,在今陝西藍田東南。(34)藍田:縣名。在今陝西藍田西南。(35)咸陽:秦國都。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
  項羽至,以沛公為漢王。漢王賜勃爵為威武侯。從入漢中(1),拜為將軍。還定三秦(2),賜食邑懷德(3)。攻槐裡、好峙(4),最(5)。北擊趙賁、內史保於咸陽(6),最。北救漆(7)。擊章平、姚卬軍(8)。西定(9)。還下郿、頻陽(10)。圍章邯廢丘(11),破之。西擊益已軍(12),破之。攻上(13)。東守嶢關。擊項籍,攻曲遇(14),最。還守敖倉(15),追籍。籍已死,因東定楚地泗水、東海郡(16),凡得二十二縣。還守洛陽、櫟陽(17)賜與穎陰侯共食鍾離(18)。以將軍從高祖擊燕王臧荼(19),破之易下(20)。所將卒當馳道為多(21)。賜爵列侯,剖符世世不絕。食絳八千二百八十戶(22)。
  (1)漢中:郡名。治南鄭(在今陝西漢中市東)。(2)三秦:指關中地區。項羽將軍關中分封給三個秦將,即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故名三秦。(3)懷德:縣名。在今陝西大荔縣東南。(4)槐裡:縣名。在今陝西興平縣東南。好畤(zhi):縣名。在今陝西乾縣東。(5)最:軍功第一。(6)內史:秦京城的行政長官。保:內史之名。(7)漆:縣名。在今陝西彬縣。(8)章平、姚卬(ang):章邯部將。章平,章邯之弟。(9)(qiān):縣名。在今陝西隴縣南。(10)湄:縣名。在今陝西眉縣東。頻陽:縣名。在今陝西富平縣東北。(11)廢丘:即槐裡(漢改名)。(12)益已:章邯部將。(13)上邽(guī):縣名。在令甘肅天水市。(14)曲遇:小邑名。在今河南中牟縣。(15)敖倉:秦在敖山上修建的糧倉,在今河南滎陽北。(16)泗水:郡名。漢改名沛郡,治相縣(在今安徽淮北市西北)。東海:郡名。治郯縣(在今山東郯城西北)。(17)洛陽:在今洛陽市東北。櫟(yue)陽:縣名。在今陝西臨漁東北。(18)穎陽侯:灌嬰。共食:共享租稅。鍾離:縣名。在今安徽鳳陽東。(19)臧荼(tu):封為燕王,後叛漢,被俘。(20)易:縣名。在今河北保定市東北。(21)當馳道:指在馳道上守衛與阻擊。(22)絳:縣名。在今山西侯馬市東北。
  以將軍從高帝擊韓王信於代(1),降下霍人(2)。以前至武泉(3),擊胡騎,破之武泉北。轉攻韓信軍銅鞮(4),破之。還,降太原六城(5)。擊韓信胡騎晉陽下(6),破之,下晉陽。後擊韓信軍於硰石(7),破之,追北八十里(8)。還攻樓煩三城(9),因擊胡騎平城下(10),所將卒當馳道為多。勃遷為太尉。
  (1)代:漢初代王國,後改為代郡,治代,在今河北蔚縣東北。(2)霍人:邑名。在今山西繁峙縣西南。(3)武泉:邑名。在今山西左玉縣西北。胡騎:指匈奴的騎兵。(4)銅鞮(di):縣名。在今山西沁縣兩南。(5)太原:郡名。治晉陽。(6)晉陽:縣名。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7)硰(shā)石:邑名。在今山西靜樂縣東北。(8)追北:追擊敗兵。(9)樓煩:縣名。在今山西武寧縣。(10)平城:縣名。在今山西大同市東北。
  擊陳豨,屠馬邑(1),所將卒斬稀將軍乘馬降(2)。轉擊韓信、陳豨、趙利軍於樓煩(3),破之。得稀將宋最、雁門守圂(4)。因轉攻得雲中守遫、丞相箕肄、將軍博(5)。定雁門郡十七縣,雲中郡十二縣。因復擊稀靈丘(6),破之,斬豨丞相程縱、將軍陳武、都尉高肄。定代郡九縣。
  (1)馬邑:縣名。在今山西朔縣。(2)乘馬降:姓乘馬,名降。(3)趙利:陳豨部將。(4)雁門:郡名。治善無(在今山西左玉東南)。圂(hun):雁門郡守之名。(5)雲中:郡名。治雲中(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遫(su):雲中郡守之名。(6)靈丘:縣名。在今山西靈丘東。
  燕王盧綰反,勃以相國代樊噲將,擊下薊(1),得綰大將抵、丞相偃、守陘、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渾都(2)。破綰軍上蘭(3),後擊縮軍沮陽(4)。追至長城,定上谷十二縣(5),右北平十六縣(6),遼東二十九縣(7),漁陽二十二縣(8)。最從高帝得相國一人(9),丞相二人,將軍、二千石各三入(10);別破軍二(11),下城三,定郡五,縣七十九,得丞相、大將各一人。
  (1)薊(ji):縣名。在今北京市西南。(2)渾都:縣名。又名軍都,在今北京市昌平縣東。(3)上蘭:疑即馬蘭溪。在今河北懷來東北。(4)沮陽:縣名。在今河北懷來東南。(5)上谷:郡名。治沮陽。(6)右北平:郡名。治無終(在今河北薊縣)。(7)遼東:郡名。治襄平(今遼寧遼陽市)。(8)漁陽:郡名。治漁陽(在今北京市密雲西南)。(9)最:總計。從高帝:指跟從劉邦作戰。(10)二千石:這裡是指郡守。(11)別:另外,指單獨作戰。
  勃為人木強敦厚(1),高帝以為可屬(囑)大事。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2),東鄉(向)坐責之(3):「趣(促)為我語。」其椎少文如此(4)。
  (1)木強:質樸剛直。敦厚:忠厚穩重。(2)士:當作「事」。(3)東向坐:面朝東坐。當時以東向坐為尊。責:命令。(4)椎:直率。文:修飾,客套。
  勃既定燕而歸,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為太尉。十年(1),高後崩。呂祿以趙王為漢上將軍,呂產以呂王為相國,秉權,欲危劉氏。勃與丞相平、朱虛侯章共誅諸呂。語在《高後紀》。
  (1)十年:指周勃重任太尉之第十年(前180)。
  於是陰謀以為「少帝及濟川、淮陽、恆山王皆非惠帝子(1),呂太 後以計詐名它人子,殺其母,養之後宮,令孝惠之子,立以為後,用強呂氏。今已滅諸呂,少帝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2),不如視請侯賢者立之。」遂迎立代王,是為孝文皇帝。
  (1)陰謀:這裡指秘密商量。少帝:劉泓,為呂後所立。濟川:濟川王劉大。淮陽:淮陽王劉武。恆山:恆山王劉朝。這四人皆非惠帝之子。(2)吾屬:我們。無類:指遭受族誅。
  東牟侯興居,朱虛侯章弟也,曰:「誅諸呂,臣無功,請得除宮(1),乃與太僕汝陰滕公入宮(2),滕公前謂少帝曰:「足下非劉氏(3),不當立。」乃顧麾(揮)左右執戟(4),皆僕兵罷(5)。有數人不肯去,宦者令張釋諭告(6),亦去。滕公召乘輿車載少帝出。少帝曰:「欲持我安之乎(7)?」滕公曰:「就捨少府(8)。」乃奉天子法駕(9),迎皇帝代邪(10),報曰:「宮謹除(11)。」皇帝入未央宮,有謁者十人持敦衛端門(12),曰:「天子在也,足下何為者?」不得入。太尉往喻,乃引兵去,皇帝遂入。是夜,有司分部誅濟川、淮陽、常山王及少帝於邪(13)。
  (1)除宮:清宮,掃除宮廷異己勢力。(2)太僕:官名。掌管皇帝所乘車馬,汝陰滕公:即夏侯嬰,曾為滕令,封為汝陰侯。(3)足下:古代對人的敬稱。(4)顧:以目示意。麾:同「揮」,指示。(5)僕兵:放下兵器。罷:離去。(6)宦者令:宦者的長官。(7)安之:往哪兒去?(7)少府:這裡指少府的官署,(8)法駕:皇帝的乘輿。(10)代邸:代王在京的公館。(11)宮謹除:已清宮之意。(12)端門:宮殿的正門。(13)有司:指主管部門與官吏。
  文帝即位,以勃為右丞相(1),賜金五千斤,邑萬戶,居十餘月,人或說勃曰:「君既誅諸呂,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賞處尊位以厭(饜)之(2),則禍及身矣。」勃懼,亦自危,乃謝請歸相印(3)。上許之。歲余,陳丞相平卒,上復用勃為相。十餘月,上曰:「前日吾詔列侯就國(4),或頗未能行,丞相朕所重,其為朕率列侯之國(5)。」乃免相就國。
  (1)右丞相:漢有時設左右丞相,以右相為尊。(2)厭(yan):滿足;當之不讓之意。(3)謝:這裡指辭官。(4)就國:回到封地,不在京都任職。(5)率:表率;帶頭之意。
  歲余,每河東守尉行縣至終(1),絳侯勃自畏恐誅,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見(2)。其後人有上書告勃欲反,下廷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辭(3)。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與獄吏,獄吏乃書牘背示之(4),曰:「以公主為證」。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勝之尚之(5),故獄吏教引為證。初,勃之益封,盡以予薄昭(6)。及系急,薄昭為言薄太后(7),太后亦以為無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8),曰:「絛侯綰皇帝璽(9),將兵於北軍(10),不以此時反,今居一小縣,顧欲反邪(11)!」文帝既見勃獄辭(12),乃謝曰(13):「吏方驗而出之。」於是使使持節赦勃,復爵邑。勃既出,曰:「吾嘗將百萬軍,安知獄吏之貴也(14)!」
  (1)河東: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守尉:郡守、郡尉。行縣:到所屬各縣巡視。(2)持兵:拿著武器。(3)置辭:措辭。(4)犢(du):書寫公文的木犢。(5)勃太子:周勃的長子周勝之。尚:古代臣民娶皇帝的女兒叫尚。(6)薄昭:薄太后之弟,文帝之舅。(7)以言薄太后:在薄太后前為周勃說情。(8)冒絮:覆額的頭巾。提:擲擊。(9)綰(wǎn):繫著。璽:皇帝之印。(10)北軍:守衛京城的衛戍部隊之一。(11)顧:反而。(12)獄辭:有關案件的書面材料。(13)謝:表示歉意。(14)貴:這裡指威風。
  勃復就國,孝文十一年亮,謚曰武侯。子勝之嗣,尚公主不相中(1),坐殺人,死,國絕。一年,文帝乃擇勃子賢者河內太守亞夫復為侯。
  (1)不相中:不合意。
  亞夫為河內守時(1),許負相之(2):「君後三歲而侯。侯八歲,為將相,持國秉(柄),貴重矣,於人臣無二。後九年而餓死。」亞夫笑曰:「臣之兄以代父侯矣,有如卒,子當代,我何說侯乎?然既已貴如負言,又何說餓死?指視(示)我。」負指其口曰:「從(縱)理人口(3),此餓死法也。」居三歲,兄絳侯勝之有罪,文帝擇勃子賢者,皆推亞夫,乃封為條侯(4)。
  (1)河內:郡名。治懷縣(在今河南武涉西南)。(2)許負:漢代善於看相的許老太婆。(3)從理:豎紋。(4)條:縣名。在今河北景縣南。
  文帝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1)。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2),以河內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3),以備胡。上自勞軍(4),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出入送迎。已而之細柳軍,軍士吏被(披)甲,銳兵刃,彀弓弩(版 權 所有 https://fanyi.cool 古文翻譯庫)(5),持滿(6)。天子先驅至(7),不得入。先驅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8):「軍中聞將軍之令,不聞天子之詔。」有頃,上至,又不得人。於是上使使持節詔將軍曰:「吾欲勞軍。」亞夫乃傳言開壁門。壁門士請車騎曰(9):「將軍約,軍中不得驅馳(10)。」於是天子乃按轡徐行(11)。至中營,將軍亞夫揖(12),曰:「介冑之士不拜(13),請以軍禮也。」大子為動,改容式(軾)車(14)。使人稱謝(15):「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乎,此真將軍矣!鄉(向)者霸上、棘門如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於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月餘,三軍皆罷。乃拜亞夫為中尉(16)。
  (1)宗正:官名。掌管皇族事務的長官。霸上:地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2)棘(ji)門:地名。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3)細柳:地名。在今陝西咸陽市西南,渭河北岸。(4)勞軍:慰問軍隊。(5)彀(gou):弓弩(版 權 所有 https://fanyi.cool 古文翻譯庫)上弦。(6)持滿:張足了弓。(7)先驅:先導隊。(8)軍門都尉:守衛宮門的武官。(9)請車騎:對皇帝的衛隊提出要求。(10)驅馳:驅馬疾馳。(11)按轡(pei)徐行:拉著韁繩慢行。(12)揖(yī):拱手行禮。(13)介冑(zhou)之上:穿甲戴盔的軍士。拜:跪下行禮。(14)改容:表情變得嚴肅。軾車:俯身憑軾,表示敬意。(15)稱謝:宣示之意。(16)中尉:官名。掌管京師治安的武官。
  文帝且崩時,戒太子曰(1):「即有緩急(2),周亞夫真可任將兵。」文帝崩,亞夫為車騎將軍。
  (1)戒:告誡。太子:指劉啟,後為帝(景帝)。(2)緩急:偏義複詞。急難。指危急之事。
  孝景帝三年,吳楚反(1)。亞夫以中尉為太尉,東擊吳楚。因自請上曰:「楚兵剽輕(2),難與爭鋒。願以梁委之(3),絕其食道(4),乃可制也。」上許之。
  (1)吳楚反:指吳楚七國之亂。(2)剽(piao)輕:凶悍輕捷。(3)梁:指梁王國。委:放棄;付與。(4)食道:糧道;運輸補給線。
  亞夫既發,至霸上,趙涉遮說亞夫曰(1):「將軍東誅吳楚,勝則宗廟安,不勝則天下危,能用臣之言乎?」亞夫下車,禮而問之。涉曰:「吳王素富,懷輯死上久矣(2)。此知將軍且行,必置間人於柏殽(崤)邑(澠)厄狹之間(3),且兵事上(尚)神密,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洛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鳴鼓。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計。至洛陽,使吏搜殽雖間, 果得吳伏兵,乃請涉為護軍。
  (1)遮說:攔路進言。(2)懷輯:籠絡之意。(3)間人:間諜。殽(崤):崤山。黽:澠池。
  亞夫至,會兵滎陽(1)。吳方攻梁,梁急,請救。亞夫引兵東北走昌邑(2),深壁而守(3)。梁王使使請亞夫,亞夫守便宜(4),不往。樑上書言景帝,景帝詔使救梁。亞夫不奉詔,堅壁不出,而使輕騎兵弓高侯等絕吳楚兵後食道(5)。吳楚兵乏糧,饑,欲退,數挑戰,終不出。夜,軍中驚,內相攻擊擾亂,至於帳下(6)。亞夫堅臥不起(7)。頃之,復定。吳奔壁東南陬(8),亞夫使備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吳楚既餓,乃引而去。亞夫出精兵追擊,大破吳王濞。吳王濞棄其軍,與壯士數干人亡走,保於江南丹徒(9)。漢兵因乘勝,遂盡虜之,降其縣,購吳王千金(10)。月餘,越人斬吳王頭以告。凡相守攻三月,而吳楚破平。於是諸將乃以太尉計謀為是。由此梁孝王與亞夫有隙。
  (1)滎陽:縣名。在今河南滎陽縣東北。(2)昌邑:縣名。在今山東金鄉縣西北。(3)深壁:深溝高壘。(4)守便宜:堅持有利的原則。(5)弓高侯:韓頹當的封號。(6)帳下:指主帥的中軍帳下。(7)堅臥:安睡。(8)陬(zōu):角。(9)丹徒:縣名。今江蘇丹徒。(10)購:懸賞。
  歸,復置太尉官。五歲,遷為丞相,景帝甚重之。上廢栗太子(1),亞夫固爭之,不得。上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與太后言亞夫之短(2)。
  (1)栗太子:景帝第二子劉榮,栗姬所生。(2)太后:指竇太后,短:短處,缺點。
  竇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山(1)。」上讓曰(2):「始南皮及章武先帝不侯(3),及臣即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4)。」竇太后曰:「人生各以時行耳(5)。竇長君在時,竟不得封侯,死後,乃其子彭祖顧得侯(6)。吾甚恨之(7)。帝趣(促)侯信也(8)!」上曰:「請得與丞相計之。」亞夫曰:「高帝約『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今信雖皇后兄,無功,侯之,非約也。」上默然而沮(9)。
  (1)皇后:指王皇后。可侯:可以封侯。(2)讓:推辭。(3)南皮:指竇太后兄竇長君之子南皮侯竇彭祖。章武:指竇太后之弟章武侯竇廣國。(4)未得:不能。(5)以時行:抓住時機行事。(6)顧:反而。(7)甚恨之:對此頗為遺憾。(8)侯信:封王信為侯。(9)沮:止。
  其後匈奴王徐盧等五人降漢(1),上欲侯之以勸後(2)。亞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即何以責人臣不守節者乎(3)?」上曰:「丞相議不可用。」乃悉封徐盧等為列侯。亞夫因謝病免相。
  (1)徐盧:於景帝中三年封為容城侯。徐盧等降漢事。參考《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2)勸後:鼓勵後來者。(3)即:則。責:處治;譴責。
  頃之,上居禁中,召亞夫賜食。獨置大胾(1),無切肉,又不置著(2)。亞夫心不平,顧謂尚席(3):「取箸!」上視而笑曰:「此非不足君所乎(4)?」亞夫免冠謝上。上曰:「起。」亞夫因趨出。上目送之,曰:「此鞅鞅(5),非少主臣也(6)!」
  (1)大胾(zi):大塊的肉。(2)箸(zhu):筷子。 (3)尚席:主管筵席者。(4)此非不足君所乎:莫非君意有不足嗎?所:猶「意」。(5)鞅鞅:同「怏怏(yang)」,心中不滿的神情。(6)非少主臣:不是將來新帝之順臣,即擔心將來太子即位制伏不住此人。
  居無何(1),亞夫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2)。取庸(傭)苦之(3),不與錢。庸知其盜買縣官器(4),怨而上變告子(5),事連汗(污)亞夫(6)。書既聞,上下吏(7)。吏簿責亞夫(8),亞夫不對。上罵之曰:「吾不用也(9)。」召詣廷尉。廷尉責問曰:「君侯欲反何?」亞夫曰:「臣所買器,乃葬器也,何謂反乎?」吏曰:「君縱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亞夫,亞夫欲自殺,其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歐(嘔)血而死(10),國絕。
  (1)居無何:過了沒多久。(2)工官:主管製造器物的官。尚方:主管製造皇家所用武器的官署。甲楯:鎧甲和盾牌。五百被:五百具(或件)。可以葬去:可作殉葬品的。(3)取(cu):催促,督促。傭:傭工。(4)縣官:指皇帝。(5)上變告子:上書告發周亞夫之子謀變。(6)連污:牽連,沾污。(7)上下吏:皇帝命令將案件交給有司處治。(8)簿責:根據文書所記進行審訊。(9)「吾不用也」:此是帝罵吏之語。(10)死:周亞夫死在景帝后元元年(前143)。
  一歲,上乃更封絳侯勃它子堅為平曲侯,續絛侯後。傳子建德,為太子太傅(1),坐酎金免官。後有罪,國除。
  (1)太子太傅:官名,負責輔導太子。
  亞夫果餓死,死後,上乃封王信為蓋侯(1)。至平帝元始二年,繼絕世(2),復封勃玄孫之子恭為絳侯(3),千戶(4)。
  (1)上乃封王信為蓋侯:此句是史家微間。(2)繼絕世:將已絕了的封國恢復。(3)勃玄孫之於恭:《平帝紀》及《功臣侯表》皆雲勃玄孫共(恭)。千戶:依邑一千戶。
  贊曰:聞張良之智勇,以為其貌魁梧奇偉(1),反若婦人女子。故孔子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2)」。學者多疑於鬼神,如良受書老父,亦異矣。高祖數離困厄(3),良常有力,豈可謂非天乎!陳平之志,見於社下,傾側擾攘楚、魏之間(4),卒歸於漢,而為謀臣。及呂後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廷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周勃為布衣時,鄙樸庸人(5),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呂,立孝文,為漢伊周(6),何其盛也!始呂後問宰相,高祖曰:「陳平智有餘,王陵少戇,可以佐之;安劉氏者必勃也。」又問其次,云「過此以後,非乃所及」。終皆如言,聖矣夫(7)!
  (1)魁梧:高大貌。(2)子羽:孔子弟子澹台滅明之字。據說子羽貌惡而行善。(3)離:遭逢。(4)擾攘:紛亂。(5)鄙樸庸人:猶今所謂大老粗。(6)伊周:指伊尹、周公。伊、週二人是商、週二代開創與安定政權的功臣。(7)矣夫:表示讚美的語尾助詞。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