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注卷三 高後紀第三
【說明】本卷記述呂後(呂雉)臨朝稱制八年的史事及其為人為政的一些特點。班固繼司馬遷為女主立紀,引起了後世史家一些爭議,諸說除反映了論者的思想外,實屬無謂。《史記》《漢書》二紀,有繁簡之別,前者生動,後者較為乾癟。呂後,即呂雉(字娥姁),劉邦之妻。劉邦稱帝,立為皇后。能幹有謀,協助劉邦有力。劉邦死後,掌握大權。這位無名義而有實權的女皇帝,既貫徹漢初「無為而治」策略,又違背「非劉氏而王」的規定而封王諸呂,故一方面促進漢初社會安定和經濟恢復,另方面也促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劉、呂矛盾,實質上是一種權力再分配的鬥爭,很難論其歷史是非及正義與否。當時的民眾,想的只是安寧和富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這符合歷史的需要。
高皇后呂氏(1),生惠帝。佐高祖定天下,父兄及高祖而侯者三人(2)。惠帝即位,尊呂後為太后。太后立帝姊魯元公主女為皇后(3),無子,取後宮美人子名之以為太子(4)。惠帝崩,太子立為皇帝,年幼,太后臨朝稱制,大赦天下。乃立兄子呂台、產、祿、檯子通四人為王(5),封諸呂六人為列侯(6)。語在《外戚傳》。
(1)高皇后呂氏:呂雉,字娥姁,劉邦之妻,惠帝之母。(2)侯者三人:父臨泗侯呂公,兄周呂侯呂澤、建成侯呂釋之。(3)皇后:張敖之女,魯元公主所生。(4)太子:惠帝之子,後宮美人所生。(5)四人為王: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呂通為燕王。此是總敘。(6)六人為列侯:呂平為扶柳侯,呂種為沛侯,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呂莊為東平侯。此是總敘。
元年春正月(1),詔曰:「前日孝惠皇帝言欲除三族罪、妖言令(2),議未決而崩,今除之。」二月,賜民爵,戶一級。初置教弟力田二千石者一人(3)。夏五月丙申,趙王宮叢台災(4)。立孝惠後宮子強為淮陽王,不疑為恆山王,弘為襄城侯,朝為軹侯,武為壺關侯。秋,桃李華。
(1)元年:高後元年(前187)。(2)三族罪:罪重誅及三族。妖言:過誤之言。(3)孝弟力田:這裡是官名。(4)趙王宮叢台:台名。在邯鄲。
二年春,詔曰:「高皇帝匡飭天下,諸有功者皆受分地為列侯,萬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於久遠而功名不著,亡(無)以尊大誼(義),施後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1)。臧(藏)於高廟,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其與列侯議定奏之。」丞相臣平言(2):「謹與絳侯臣勃、曲周侯臣商、穎陰侯臣嬰、安國侯臣陵等議(3),列侯幸得賜餐錢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請臧(藏)高廟」。奏可。春正月乙卯,地震,羌道、武都道山崩(4)。夏六月丙戍晦,日有蝕之。秋七月,恆山王不疑薨。行八銖錢(5)。
(1)差次列侯功:以列侯功之大小,排定其先後次序。(2)平:陳平。(3)勃:周勃。商:酈商。嬰:灌嬰。陵:王陵。(4)羌道:縣道名。屬隴西郡,在今甘肅舟曲縣。漢有少數民族的縣稱「道」。武都道:縣道名。屬武都郡,在今甘肅武都北。(5)八銖錢:文為「半兩」,重為一兩的三分之一。
三年夏,江水、漢水溢(1),流民四千餘家。秋,星晝見(現)。
(1)江水:長江。溢:水漲為災。
四年夏,少帝自知非皇后子,出怨言,皇太后幽之永巷(1)。詔曰:「凡有天下治萬民者,蓋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歡心以使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歡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疾久不已,乃失惑昏亂,不能繼嗣奉宗廟,守祭祀,不可屬(囑)天下(2)。其議代之。」群皆曰:「皇太后為天下計,所以安宗廟社稷甚深。頓首奉詔。」五月丙辰,立恆山王弘為皇帝(3)。
(1)永巷:原為宮女的住處,也幽禁有罪的妃嬪或宮女。(2)囑:委託。(3)弘:初名山,後改名義,又改名弘。
五年春,南粵王尉佗自稱南武帝。秋八月,淮陽王強薨。九月,發河東、上黨騎屯北地(1)。
(1)河東: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上黨:郡名。治長子(在今山西長子西)。北地:郡名。治馬領(在今甘蕭慶陽西北)。
六年春,星晝見(現)。夏四月,赦天下。秩長陵令二千石(1)。六月,城長陵(2)。匈奴寇狄道(3),攻阿陽(4)。行五分錢(5)。
(1)秩長陵令二千石:縣令秩本千石至六百石,為尊高祖陵而增其令秩二千石,等於郡守之秩。(2)城長陵:因陵為邑,故築城。(3)狄道:縣名。今甘肅臨洮。(4)阿陽:縣名。在今甘肅靜寧縣西南。(5)五分錢:文仍為半兩,重為一兩的五分之一。
七年冬十二月,匈奴寇狄道,略(掠)二千餘人。春正月丁丑,趙王友幽死於邸。已層晦,日有蝕之,既。以梁王呂產為相國。趙王祿為上將軍。立營陵侯劉澤為琅邪王。夏五月辛未,詔曰:「昭靈夫人(1),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號謚不稱,其議尊號。」丞相臣平等請尊昭靈夫人曰昭靈後,武哀侯曰武哀王(2),宣夫人曰昭哀後。六月,趙王恢自殺。秋九月,燕王建薨。南越侵盜長沙(3),遣隆慮侯灶將兵擊之(4)。
(1)昭靈夫人:劉邦之母劉媼。(2)武哀侯:劉邦之兄劉伯。(3)長沙:王國名。都臨湘(今湖南長沙市)。(4)隆慮侯灶:周灶。
八年春,封中謁者張釋卿為列侯(1)。諸中官、宦者令丞皆賜爵關內侯(2),食邑。夏,江水、漢水溢,流萬餘家。
(1)中謁者:官名。掌宮中傳達事務,多為宦官擔任。張釋卿:人名。姓張,名釋,字卿。這裡「卿」為衍字。(2)諸中官:凡閹人在宮中任事者。宦者令丞:官名。宦者專署的令丞。關內侯:地位低於列侯,有封號而無封國。
秋七月辛巳(1),皇太后崩於未央宮(2)。遺詔賜諸侯王各千金,將相列侯下至郎吏各有差。在赦天下。
(1)七月辛巳:實是八月一日。(2)皇太后崩:呂後病掖傷而死,與高祖合葬於長陵。
上將軍祿、相國產顓(專)兵秉政,自知背高皇帝約(1),恐為大臣諸侯王所誅,因謀作亂。時齊悼惠王子朱虛侯章在京師,以祿女為婦,知其謀,乃使人告兄齊王(2),令發兵西。章欲與太尉勃、丞相平為內應,以誅諸呂。齊王遂發兵,又詐琅邪王澤發其國兵,交將而西。產、祿等遣大將軍灌嬰將兵擊之。嬰至陽,使人諭齊王與連和(3),待呂氏變而共誅之。
(1)高皇帝約:指劉邦所定「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之約。(2)齊王:齊哀王劉襄。(3)連和:灌嬰與齊王連和事,詳見本書卷四十一《灌嬰傳》。
太尉勃與丞相平謀,以曲周侯酈商子寄與祿善,使人劫商令寄紿說祿曰:「高帝與呂後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1),呂氏所立三王(2),皆大臣之議。事已佈告諸侯王,諸侯王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足下不急之國守藩(3),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何不速歸將軍印,以兵屬太尉(4),請梁王亦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祿然其計,使人報產及諸呂老人。或以為不便,計猶豫未有所決。祿信寄,與俱出遊,過其姑呂嬃(5)。嬃怒曰:「汝為將而棄軍,呂氏今無處矣(6)!」乃悉出珠玉寶器散堂下,曰:「無為它人守也!」
(1)劉氏所立九王:指燕、代、齊、趙、梁、楚、荊、吳、淮南等九個劉姓王國。(2)呂氏所立三王:呂氏先後立有呂王品台、梁王呂產、趙王呂祿、燕王呂通等四王。這裡只言三王,想是未計後封之呂通。(3)之國守藩:回到封國去居守。(4)屬:歸還,歸屬。(5)呂嬃(xū):呂後之妹,樊噲之妻,封為臨光侯。(6)無處:無處安身,將被誅滅之意。
八月庚申,平陽侯窋行御史大夫事(1),見相國產計事。郎中令賈壽使從齊來(2),因數產曰:「王不早之國,今雖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嬰與齊楚合從狀告產。平陽侯窋聞其語,馳告丞相平、太尉勃。勃欲入北軍(3),不得入。襄平侯紀通尚符節(4),乃令持節矯內(納)勃北軍。勃復令酈寄、典客劉揭說祿(5),曰:「帝使太尉尉守北軍,欲令足下之國,急歸將軍印辭去。不然,禍且起。」祿遂解印屬典客,而以兵授太尉勃。勃入軍門,行令軍中曰:「為呂氏右袒(6)為劉氏左袒。」軍皆左袒。勃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7),丞相平召泉虛侯章佐勃。勃令章監軍門,令平陽侯告衛尉(8),毋內(納)相國產殿門。產不知祿已去北軍,入未央宮欲為亂。殿門弗內(納),徘徊往來。平陽侯馳語太尉勃,勃尚恐不勝,未敢誦言誅之(9),乃謂朱虛侯章曰:「急入宮衛帝。」章從勃請卒千人,入未央宮掖門(10),見產廷中,日時(11),遂擊產。產走。天大風,從官亂,莫敢鬥者,逐產,殺之郎中府吏捨廁中(12)。
(1)平陽侯窋:曹窋,曹參之子。行御史大夫事:曹窋於高後四年始為御史大夫,誅諸呂之後才職,此時正任職呈,不當用「行」字(疑為衍字)。(2)郎中令:官名。職掌守衛宮殿門戶。(3)北軍:漢代守衛京師的屯衛兵。因屯守於長安城內未央宮北面,故稱。(4)尚:掌管。(5)典客:官名。主持民族事務工作。(6)袒:脫去衣袖而露出肩膀。(7)南軍:漢代守衛未央宮的屯衛兵。因未央宮在長安城內南面,故稱。(8)衛尉:官名。掌管宮門警衛,主南軍。(9)誦言:公開宣言。(10)掖門:邊門(非正門)。(11)日(bǔ)時:傍晚的時候。(12)郎中府:郎中令的官署。
章已殺產,帝令謁者持節勞章。章欲奪節,謁者不肯,章乃從與載。因節信馳斬長樂衛尉呂更始。還入北軍,復報太尉勃。勃起拜賀章,曰:「所患獨產,今已誅,天下定矣。」辛酉,斬呂祿,笞殺呂嬃。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1)。
(1)無少長:不論老幼。
大臣相與陰謀(1),以為少帝及三弟為王者皆非孝惠子(2)。復共誅之,尊立文帝。語在《周勃》、《高五王傳》。
(1)陰謀:暗地商量。(2)少帝:前後有兩少帝,前之少帝乃惠帝與後宮美人所生,已幽死;後之少帝為恆山王弘,非惠帝所生。三弟為王者;指恆山王朝、淮陽王武、呂王太。
贊曰:孝惠、高後之時,海內得離戰國之苦,群臣俱欲無為(1),故惠帝拱已(2),高後女主制政,不出房闥(3),而天下晏然(4),刑罰罕用,民務稼穡(5),衣食滋殖。
(1)無為:古代道家的一種思想,主張順乎自然,無為而治。(2)拱已:無所作為,垂拱而治。(3)闥(ta)宮中小門。(4)晏然:平安。(5)稼穡:播種和收穫,泛指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