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俞充列傳》全文翻譯

宋史·俞充列傳》
原文
    俞充字公達,明州鄞人。登進士第。熙寧中為都水丞,提舉沿汴淤泥溉田,為上腴者八萬頃。檢正中書戶房,加集賢校理、淮南轉運副使,遷成都路轉運使。茂州羌寇邊,充上十策御戎。神宗遣內侍王中正同經制,建三堡,復永康為軍,因詐殺羌眾以為中正功,與深相結,至出妻拜之。中正還闕,舉充可任。召判都水監,進直史館。中書都檢正御史彭汝礪論其媚事中正,命遂寢。河決曹村,充往救護,還,陳河防十餘事,概論「水衡1之政不修,因循苟且,浸以成習。方曹村決時,兵之在役者僅十餘人,有司自取敗事,恐未可以罪歲也」。加集賢殿修撰、提舉市易,歲登課百四十萬。故事當賜錢,充曰:「奏課,職也,願自今罷賜」。詔聽之。擢天章閣待制、知慶州。慶陽兵驕,小繩治輒肆悖,充嚴約束,斬妄言者五人於軍門。聞有病苦則巡撫勞餉,死不能舉者出私財以周其喪。以故,莫不畏威而懷惠。環州田與夏境犬牙交錯,每獲必遭掠,多棄弗理,充檄所部復以時耕植。慕家族山夷叛,舉戶亡入西者且三百,充遣將張守約耀兵塞上,夏人亟反之。充之帥邊,實王珪薦,欲以遏司馬光之入。充亦知帝有用兵意,屢倡請西征,後言:「夏酋秉常為母梁所戕或雲雖存而囚不得與國政其母宣淫凶恣國人怨嗟實為興師問罪之秋也秉常亡將有桀黠者起必為吾患今師出有名,天亡其國,度如破竹之易。願得乘傳入覲,面陳攻討之略。」詔令掾屬入議,未及行,充暴卒,年四十九。  
    論曰:俞充制軍禁暴,足為能臣,而希時相之意,倡請西征,使其不死,邊陲之禍,其可既乎?(選自《宋史‧俞充列傳》)  

譯文
    俞充字公達,是明州鄞縣人。考中了進士。在熙寧年間被任命為都水丞,提出用汴河沿岸的淤泥來澆灌農田,為皇上改造成了八萬頃田。被任命為中書戶房的檢正官,加為集賢校理、淮南轉運副使,又陞遷為成都路轉運使。茂州一帶的羌人侵犯邊境,俞充呈上十種方法來抵禦他們。宋神宗派遣內侍官王中正同俞充一起管制羌人,他們建了三個城堡,恢復永康作為「軍」,趁機用計殺了羌族的許多人並把這些都作為王中正的功勞。他和王中正交情很深,以至於互相叫出妻子見面。王中正回宮,推舉說俞充可委以重任。皇帝下詔讓他掌管都水監,進入直史館管事。但中書都檢正御史彭汝礪論說俞充事奉王中正獻媚討好,皇帝的徵召便被擱置了。曹村一帶黃河決堤,俞充前往營救,回朝後,上陳了關於黃河防守的十多件事情,大概是說「水衡部門管理得不好,因循守舊而且得過且過,相互傳染成了習慣。正當曹村決堤時,在服役守衛的士兵只有十多人,這是有關部門自己招致的禍事,恐怕不可以怪罪年歲不好吧」!後來,他被加封為集賢殿修撰、提舉市易,每年上的稅有一百四十萬貫錢。按照先例應當賜予錢財,俞充說:「上繳賦稅,是我們的職責,希望從此取消賞賜。」皇帝下詔,聽從了俞充的建議。後來,他被提升為天章閣待制、慶州知州。慶陽的士兵很驕橫,稍加約束治理就會放肆悖亂,俞充嚴格約束他們,在軍隊的門口斬了五個亂說話的人。(他)聽說有生病的貧苦的就巡視安撫慰勞饋贈,有死去無力辦理喪事的就拿出自己的錢來接濟治喪。因為這個緣故,沒有人不畏懼他的威嚴而又感念他的恩德的。環州的田地與西夏的邊境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在一起,每次收穫時必定會遭到掠奪,老百姓大多都把田地丟棄了不再管理,俞充下發公文讓他的部下再按時節來耕種。慕家族山裡的夷人逃叛了,全家逃入西夏的將近三百戶,俞充派遣大將張守約陳兵在邊塞上向西夏人炫耀,西夏人害怕,急忙把那些人遣反回來。俞充到邊疆做統帥,實際上是王珪所推薦,想用俞充來遏制司馬光進入朝廷主事。俞充也知道皇帝有出兵打仗的意願,多次提倡請求西征,後來他說:「西夏的酋長秉常,被母親梁氏所殺,有的人說他雖然活著卻被關了起來,不能參加國政。他的母親淫蕩凶殘放縱,西夏人抱怨感歎此事。現在實在是我們興師問罪的好時候啊!如果秉常死了,將會有殘暴狡猾的人來當君主,必定會成為我們的憂患。現在出兵有名,這是老天要滅亡他們國家,我猜想進兵勢如破竹。希望能乘坐官驛的車入朝廷覲見,當面陳說攻打討伐他們的戰略。」皇帝下詔讓下屬們入朝商議,還沒等到出發,俞充就得暴病死了,享年四十九歲。  
    人們議論說:俞充治理軍隊能禁止暴行,實在是能臣,又能因時度勢,請求西征,假使他沒有死,邊境的禍事,難道可以繼續嗎?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