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岳寺後,有周武帝冠,其上綴冠珠,大如瑞梅,歷代不以為寶。天後時,有士人過寺,見珠,戲而取之。天大熱,至寺門易衣,以底裹珠,放金剛腳下。因忘收之。翼日,便往揚州收債,途次陳留,宿於旅邸。夜聞胡斗寶,攝衣從而視之。因說冠上綴珠。諸胡大駭曰:「久知中國有此寶,方欲往求之。」士人言已遺之。胡等歎恨。告(「告」原作「苦」,據明抄本改)云:「若能至此,當有金帛相答。今往揚州,所債幾何?」士人云:「五百千。」諸胡乃率五百千與之,令還取珠。士人至金剛腳下,珠猶尚存,持還見胡。胡等喜卞。飲樂十餘日,方始求市。因問士人,所求幾何。士人極口求一千緡。胡大笑云:「何辱此珠?」與眾定其價,作五萬緡。群胡合錢市之。及邀士人,同往海上,觀珠之價。士人與之偕行東海上。大胡以銀鐺煎醍醐,又以金瓶盛珠,於醍醐中重煎。甫七日,有二老人及徒黨數百人,繼持寶物,來至胡所求贖。故執不與。後數日,復持諸寶山積。雲,欲贖珠。胡又不與。至三十餘日,諸人散去。有二龍女,潔白端麗,投入珠瓶中,珠女合成膏。士人問:「所贖悉何人也?」胡云:「此珠是大寶,合有二龍女衛護。群龍惜女,故以諸寶來贖。我欲求度世,寧顧世間之富耶?」因以膏塗足,步行水上,捨舟而去。諸胡各言:「共買此珠,何為獨專其利。卿既往矣,我將安歸?」胡令以所煎醍醐塗船,當得便風還家。皆如其言。大胡竟不知所之。(出《廣異記》)
【譯文】
咸陽的岳寺後面,有周武帝的帽子,那上面鑲有一塊珍珠,大如瑞梅。歷代都沒有把這顆珍珠當做寶貝。武則天的時候,有一位士人經過岳寺,見到這顆珍珠,開玩笑似的把它取了下來。天很熱,走到寺門的時候換衣服,把珠子裹在脫下來的衣服裡,放在金剛腳下。走的時候就忘記了帶上它。第二天他便去揚州收債。途中宿在陳留客棧,夜間聽到胡人斗寶,他就拿著衣服出來看,於是就說了周武帝帽子上的那顆珠子的事。幾位胡人大驚道:「早就聽說中土有此寶貝,我們正要去弄呢!」士人說已經遺失了。胡人都感到遺憾,說道:「如果你能把它弄到這兒來,我們一定重謝你。你現在到揚州去,要收多少債?」士人說,要收五百千。幾位胡人便給了他五百千,讓他回去取那珠子。他回到金剛腳下,珍珠還放在那裡,就帶回來見胡人。幾位胡人高興得直拍巴掌。一連飲酒歡樂了十多天,胡人才談到買珍珠的事,問他要賣多少錢。他使了個大勁喊出一千緡。胡人大笑道:「你怎麼污辱這顆寶珠?」幾個胡人一核計,定價為五萬緡。幾個胡人湊錢買下這顆珠子。又邀士人和他們一起到海上去一趟,看看此珠的真正價值。士人就和他們一起到了東海上。一胡人用銀鍋煎醍醐,又用金瓶盛著那顆珠子,放到醍醐裡重煎。剛剛煎了七天,就有兩位老人領數百人,帶著許多寶物,來到胡人處,想贖那珠子。胡人堅決不答應。過了幾天,又帶著寶貝來贖,還是不答應。三十多天以後,那些人散去了。有兩位龍女,長得潔白端麗,投到盛珠子的瓶中,龍女和珍珠混合成膏。士人問:「那些要贖珍珠的都是些什麼人?」胡人說:「這珍珠是貴寶,必須有兩個龍女衛護。諸龍愛憐女兒,所以才用許多寶物來贖。我所求的是超凡度世,難道還貪戀人間富貴嗎?」於是胡人用膏塗腳,離開船在水面上行走。其他胡人紛紛說道:「我們共同買下這顆珠子,為什麼你獨佔了好處?你走了,我們怎麼回去啊?」那塗了醍醐的胡人讓他們用所煎醍醐塗船,說塗後可遇順風還家。眾人照辦,果然如他所說。不知他後來到哪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