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中,蘇景胤、張元夫,為翰林("林"字原缺,據明抄本補)主人。楊汝士與弟虞卿及弟漢公,尤("尤"原作"先",據明抄本改)為文林表式。("式"原作"試",據明抄本改)故後進相謂曰:欲入舉場,先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大中鹹通中,盛傳崔慎(明抄本慎下有"由"字。)相公常寓尺題於知聞。或曰,王凝、裴瓚、舍弟安潛,朝中無呼字知聞,廳裡絕脫靴賓客。凝終宣城;瓚禮部尚書;安潛侍中。太平王崇、竇賢二家,率以科目為資,足以升沉後進。故科目舉人相謂曰:未見王竇,徒勞謾走。(出《摭言》)
後有東西二甲,東呼西為茫茫隊,言其無藝也。(出《盧氏雜說》)開成會昌中,又曰:鄭楊段薛,炙手可熱。又有薄徒,多輕侮人。故裴泌應舉,行美人賦以譏之。又有大小二甲;又有汪巳甲;又有四字,言深耀軒庭也。又有四蚊甲。又芳林十哲,言其與內臣交遊,若劉曄、任息、姜垍、李巖士、蔡鋋、秦韜玉之徒。鋋與巖士,各將兩軍書題,求狀元。時謂之對軍解頭。太和中,又有杜顗、竇紃、肖嶰、極有時稱,為後來領袖。文宗曾言進士之盛。時宰相對曰:"舉場中自雲。鄉貢進士,不博上州刺史。"上笑之曰:"亦無奈何。"(出《盧氏雜說》)
【譯文】
文宗太和中期,蘇景胤、張元夫做翰林學士。楊汝士和他的弟弟楊虞卿、楊漢公,在文林中大有名聲。後進的舉子們說,想入考場,先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意思說,三楊在文林中的影響比蘇、張還厲害。宣宗和懿宗年間,傳說宰相崔慎曾經寫信給人,對人說王凝、裴瓚和我弟弟崔安潛,在朝堂上沒人呼他們的名字,家裡沒有脫靴子的賓客。王凝做到宣城刺史,裴瓚做到禮部尚書,崔安潛做到侍中。太平(郡名)的王崇、竇賢兩家,很有權勢,足以推薦後進的學子成名。所以學子們說:"未見王、竇,徒勞謾走。意思說,不經王崇、竇賢推薦,有才學也白搭。後來,東部的學子稱西部的學子為茫茫隊,意思說他們沒有真才實學。
文宗和武宗年間,又有鄭楊段薛,被吹捧得炙手可熱。還有些沒品行的人,不尊重文化也不尊重人。所以,裴泌參加考試作了一篇《行美人賦》來譏諷他們。又有什麼大甲、小甲、汪巳甲等等,都取四字為稱,意在炫耀學問。還有什麼四蚊甲、芳林十哲等,稱他們和朝中的大官們、宦官們有交情。像劉曄、任息、姜垍、李巖士、蔡鋋、秦韜玉之徒,都是這樣的人。蔡鋋和李巖士各帶著一夥軍兵,爭奪狀元。被時人稱為對軍解頭。太和中,杜顗、竇紃、肖嶰,被人稱譽,後來高中。文宗曾談論過關於讀書和科舉的盛況。宰相說,舉場裡都說,中了進士,比做上州(大州)的刺史都榮耀。文宗笑著說:"那也沒辦法。"
卷第一百八十二 貢舉五
崔蠡 盧肇 丁稜 顧非熊 李德裕 張濆 宣宗 盧渥 劉蛻 苗台符張讀 許道敏 崔殷夢 顏摽 溫庭筠 盧彖 翁彥樞 劉虛白 封定卿 馮藻 趙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