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500如何評價聊齋誌異這本書?》原文全文翻譯

蒲松齡的同鄉好友王士禎則為《聊齋誌異》題詩:「姑妄言之姑聽之,豆棚瓜架雨如絲。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時)。」士禎對《聊齋誌異》甚為喜愛,給予極高評價,並為其作評點,甚至欲以五百兩黃金購《聊齋誌異》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書也有不合常理之處如:《醫術》中載:「有病傷寒者,言症求方。張適醉,誤以瘧劑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後有盛儀造門而謝者,問之,則傷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據現代醫學,傷寒最忌腹瀉。

紀曉嵐:「留仙之才,余誠莫逮其萬一。」[8]

馮鎮巒〈讀聊齋雜說〉:「聊齋非獨文筆之佳,獨有千古,第一議論醇正,准情酌理,毫無可駁。如名儒講學,如老僧談禪,如鄉曲長者讀誦勸世文,觀之實有益於身心,警戒頑愚。至說到忠孝節義,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為有關世教之書。」[9]

陳廷機《聊齋誌異》序:「亦以空前絕後之作,使唐人見之,自當把臂入林,後來作者,宜其擱筆耳。」[10]

魯迅評:「《聊齋誌異》雖亦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曲,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又或易調該弦,別敘崎人異行,出於幻滅,頓入人間;偶敘瑣聞,亦多簡潔,故讀者耳目,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誕不情;《聊齋誌異》獨於詳盡之處,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魯迅曾經說過,《聊齋誌異》是「用傳奇法,而以志怪」。細按原意,當是指用傳奇的表現手法,來表現志怪式的題材或內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這種文言小說的優點,所以魯迅把它列入了「擬晉唐小說」,正確地指出了它的淵源。

魯迅從12歲就讀這部書,1921年在《唐傳奇體傳記(下)》中寫道:「清蒲松齡作《聊齋誌異》,亦頗學唐人傳奇文字,而立意則近於六朝之志怪,其時鮮見古書,故讀者詫為新穎,盛行於時,至今不絕。」

張愛玲早期以婚姻家庭為題材的作品也明顯受《聊齋誌異》的影響。她在散文《天才夢》中說:「直到現在,我仍然愛著《聊齋誌異》與俗氣的巴黎時裝報告,便是為了這種有吸引力的字眼。」[11]

郭沫若評價說:「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老捨評價說:「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莫言曾說他的文學創作受《聊齋誌異》影響很大,「我寫的《紅高粱》一書中,『我奶奶』這個形象的塑造其實就是因為看了《聊齋誌異》才有了靈感。」其實,不獨莫言,許多文學大師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齋誌異》的影響。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