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元問好
系列:宋詞精選-經典宋詞三百首
摸魚兒·問蓮根有絲多少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兒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為蹤跡之,無見也。其後踏藕者得二屍水中,衣服仍可驗,其事乃白。是歲此陂荷花開,無不並蒂者。沁水梁國用,時為錄事判官,為李用章內翰言如此。此曲以樂府《雙蕖怨》命篇。「咀五色之靈芝,香生九竅;咽三危之瑞露,春動七情」,韓偓《香奩集》中自序語。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人間俯仰今古。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臥風雨。
賞析
連根之藕,有絲多少?並蒂之蓮,心為誰苦?這蓮便是愛憐之憐,這" 絲"便是相思之思,這相依相向的兩朵紅蓮,正是為自由戀愛以死抗爭的一對民家兒女的化身哪!天意已讓他們死後不再分離,為什麼人世卻容不得他們的真誠相愛?與他們相比,娥皇、女英湘江殉舜之類的大悲之事也算不得淒絕塵寰了,但他們身雖死,而那如靈芝瑞露般純潔的愛情,卻海枯石爛不磨滅;他們一腔悲憤,絕不會讓黃土情種仍在受到腐惡勢力的摧殘,真怕不及時弔祭,以後重來面對落紅狼藉,不免更增幾分悲涼之意呢!全詞抒情、志感、敘事、寫景、設問,發論皆有之,情潮起伏,淒惋中飽含激憤,讀來蕩氣迴腸,感慨萬端。
鑒賞
作者在小序中為讀者講述了一個淒切哀婉的愛情故事。泰和年間,河北大名府有兩個青年男女,彼此相戀卻遭家人反對,固而憤而投河自盡。後來人們才發現他們在水中的屍體。由於這一愛情悲劇,後來那年的荷花全都並蒂而開,為此鳴情。故事哀婉,令人動情。這首詞就是作者聞聽此事後,抒發感想,向為爭取愛情自由而犧牲的青年男女表示同情,顯示作者比較進步開明的思想。此詞與《雁丘河》同為姊妹篇。
全詞寫愛情悲劇,直言其人其事。上片寫蓮花並蒂的奇觀,由此揭開故事的源頭。「問蓮根」三句,起首一個「問」字引起人們的注意。「絲」諧「思」,意為為情而殉身的青年男女,沉於荷塘,仍藕接絲連,愛情之思永存。「蓮心」實指人心,相愛卻只能同死,其冤其恨,可想而知。這樣的起句,表現作者聞聽此事後,按捺不住內心的情感,情緒激動,要尋問,要責問,要斥問,為什麼竟發生如此之事?所感之深,所觸之大一語可見。「雙花」等兩句形象表明這對癡情男女至死不渝的愛情。「天已許」兩句,更表現作者憤怒的心情。他們的愛情感動的連蒼天都允許了,讓他們化作並蒂蓮,生死相依,為什麼仍有人不讓他們偕老白頭?這一問,感情更為強烈,矛頭直指禁錮男女愛情自由的封建禮教,表現作者進步的愛情觀。「夕陽無語」四句,面對詞人義正言辭的責問,沒有人能回答,只見夕陽也在沉思,為苦命的鴦鴦哀悼。面對此情此景,就算是謝靈運所寫的傷感之詞,娥皇、女英這樣湘妃投江自殉的悲境,都趕不上這青年男女殉情給人們帶來的哀傷。「謝客」指謝靈運,善寫傷感之詞,造傷感之境。「湘妃」,傳說中堯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後舜南巡死於途中,二妃尋而不得,遂投湘水而死,後世稱她們為湘妃。以這兩個典故,引古喻今,抑古揚今,更加襯托出作者對這樣事的悲傷。「未是斷腸處」,謝客的傷詞不是,湘妃投江也不是,那麼答案就在不言中了。
下片更是大讚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精神。「香奩夢」兩句引用小序中韓偓《香奩集》自序語,用靈芝、瑞露這樣的仙物來映襯他們愛情的純潔神聖。
「人間」後三句,歎惜這樣的愛情卻在俯仰之間,成為陳跡。但接下來的「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卻盛讚他們愛情的堅貞,任憑海枯石爛金不損,他們對世道的怨恨;就連黃土掩身也不滅其跡。「相思樹」,等三句更確切地表明作者的進步立場。雖然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被頑固西風(指頑固守舊的封建勢力)所誤,但他們的愛情卻長存人間。因而又有下句「蘭舟少住」等四句。依者心緒難寧,固而乘舟少住,憑弔這對青年男女用生命結成的並蒂蓮花。作者知道,頑固的舊勢力不會善罷甘休,若不及時憑弔,恐怕以後再來,就會「紅衣半落」,甚至於「狼藉臥風雨」了。同情之深,珍愛之切,掬之可出。結尾一句,以詞人的料想推斷更揭示出世道的黑暗,使全詞更添悲劇色彩。
此詞最突出的就是以情見長,情之真,意之切,純情流露。全詞句句有情,充滿對青年男女愛情不幸的同情,充滿對頑固守舊勢力的憤怒,使詞充滿各種感情。此詞運用的手法富雜多變,或議論,或抒情,或寫景,或敘事,相互交雜,而卻皆有歸所,更增添作者所抒發的愛情故事的悲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