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留侯論
蘇軾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蘇軾 留侯論
【原文】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1,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
且其意不在書。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2,無所獲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勢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3,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4,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5,以僥倖於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張良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莊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捨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始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辭色。由是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註釋】
1卒然:突然。卒:通「猝」。
2賁(bi)育:戰國時的勇士孟賁、夏育。
3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語出《史記·貨殖列傳》:「諺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4伊尹:商朝開國功臣,商湯之師。太公:即呂尚,周朝開國功臣,周武王之師。
5荊軻:衛國人,為燕太子丹刺殺秦王,不中,被殺。聶政:韓國人,為韓卿嚴遂刺死相國韓傀,後自殺。
【譯文】
古時候所說的英雄人物,一定有超過一般人的氣度,能忍受一般人所無法忍受的事情。一般人受到侮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這不能稱為是勇敢。天下有非常勇敢的人,大禍突然降臨而不震驚,無緣無故地怪罪他而不惱怒,這是因為他所負的使命很重大,而他的志向也很遠大啊。
張子房在圯上老人那裡得到贈書,這件事很奇怪。但又怎麼知道那位老人不是在秦朝時就隱居起來的君子出來試探考驗他呢?觀察一下他那從細節體現出來的用心,都是古聖先賢們相互提醒、警誡的道理。可是世人不用心思考,竟認為他是鬼神,也就大錯特錯了。
何況他的用意並不僅僅在於贈書一事。當韓國滅亡,秦國正強盛的時候,秦國用殘酷的刑罰來對待天下的讀書人,那些平時足不出戶沒有任何犯罪行為無故被屠殺的,多得數不勝數。即使有孟賁、夏育那樣的人,也無法獲得施展本領的機會。執法過於嚴厲的人,他的鋒芒是不能觸犯的,而且他的勢頭是不可阻擋的。張子房忍耐不住憤怒的心情,只憑借個人的力量,企圖通過一椎猛擊達到殺死秦始皇的目的。在這個時候,張子房僥倖未被殺死,但到死亡之門的距離小得幾乎容不下一根頭髮,這也太危險了。家財萬貫的人,決不肯與盜賊死拼硬鬥。為什麼呢?因為他很珍惜自己的生命,覺得死在盜賊手裡太不值得。張子房憑著蓋世無雙的才能,不去籌劃伊尹、太公那樣的治世大計,卻反而作出荊軻、聶政的暗殺下策,而僥倖的是沒有被秦始皇捉住殺死,這也是圯上老人替他深深惋惜的啊,所以才用傲慢無禮的態度來使他深受磨礪。他在這種情況下能隱忍不發,以後就能夠成就一番大事業,所以老人才說:「這孩子是能夠教導的。」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伯光著上身牽著羊來迎接。莊王說:「鄭國的君主能謙卑地對待人,也必定能夠信任地使用他的臣民了。」於是放棄了原來的打算。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被迫投降,像奴僕一樣為吳國服役,歷經三年而不倦怠。如果有復仇的決心,卻不能暫時忍耐著屈居人下,這只是普通人的剛強。那位老人,認為張子房才能有餘,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所以有意深深地磨礪他那年輕人特有的剛強銳利之氣,使他忍住小怒以成就大事業。為什麼要那樣做呢?一個與老人素昧平生的人,突然在荒郊野地與老人萍水相逢,卻被命令做奴僕婢妾所幹的事情,若無其事而不見怪的,這個人肯定是秦始皇嚇不倒、項籍也無法激怒的啊。
看來漢高祖勝利的原因,項籍失敗的緣故,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忍耐罷了。項籍僅僅因為不能忍耐,所以勇往直前而輕率地使用他的有生力量;漢高祖斂心收性,養精蓄銳而耐心地等待對方的疲憊衰竭,這是張子房給他出的主意啊。當韓信打敗齊國想要自立為王時,高祖大為惱火,言辭和臉色都充滿著憤怒。從這裡看來,漢高祖居然也有剛強不能忍耐的脾性,如果不是張子房,還有誰能夠成全他呢?
太史公本以為張子房一定長得高大魁梧,卻不料後來看到他的畫像,發現他長得竟然宛若婦人女子,與他的志向、氣度不相稱。啊!這大概就是子房成為子房的原因吧!
【評析】
留侯,即張良。良字子房,相傳為城父(今安徽亳縣)人,為劉邦重要謀士,輔助劉邦滅秦、滅項羽。建漢後,封於留(今江蘇徐州附近),故稱留侯,後退隱。張良一生為劉邦設計良謀無數,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是張良成功名之所在。本文論張良,卻不以此為重點,而是論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的原因在於他放棄了以一擊刺秦王的匹夫之勇,而接受了圯上老人的試探、警誡,「小忍而就大謀」,不僅成就了自己的功名,並因此而影響了高祖,遂成帝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