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辭典 辛棄疾
辛棄疾
系列:宋詞鑒賞辭典
宋詞鑒賞辭典 辛棄疾
賀 新 郎
辛棄疾
別茂嘉十二弟
綠樹聽鵜1,更那堪、鷓鴣聲住2,杜鵑聲切3。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註釋】
1鵜(jue):鳥名,鳴於暮春。2鷓鴣:鳥名,鳴聲淒切。3杜鵑:鳥名,相傳為古蜀帝所化、鳴聲哀切。
【詞意】
聽著綠樹蔭裡鵜鷯叫得淒惡,更令人悲傷不已。鷓鴣鳥「行不得也哥哥」的啼叫剛住,杜鵑又發出「不如歸去」悲切的號呼。一直啼到春天歸去再無尋覓處,芬芳的百花都枯萎,實在令人愁恨、痛苦。算起來這樁樁件件也抵不上人間生離死別的痛楚。漢代王昭君騎在馬上彈著琵琶,奔向黑沉沉的關塞荒野,更有陳皇后阿嬌退居長門別館,坐著翠碧的宮輦辭別皇宮金闕。春秋時衛國莊姜望著燕燕雙飛,遠送休棄去國的歸妾。
漢代名將李陵身經百戰,兵敗歸降匈奴而身敗名裂。到河邊轎頭送別蘇武,回頭遙望故國遠隔萬里,與故友永遠訣別。還有荊軻冒著蕭瑟秋風,慷慨悲歌無盡無歇。啼鳥若知人間有如此多的悲恨痛切,料想它不再悲啼清淚,而總是悲啼著鮮血。如今嘉茂弟遠別,還有誰與我飲酒共醉賞明月?
【賞析】
這是一首很負盛名的送別詞。辛茂嘉是作者族弟,他南歸宋室本為北伐抗金,結果反被貶到更南的廣西。本詞非一般贈別,而是借題發揮,抒國家興亡之感。此詞開頭由三種禽鳥悲啼,啼到春歸花謝,醞釀出一種悲惻氣氛。「未抵」翻進一層,提出「人間離別」題旨。列舉昭君出塞、陳皇后失寵幽居、莊姜送歸妾、李陵訣別蘇武、易水餞荊軻五事,佳人薄命,英雄末路,生離死別,哀淒悲壯,宣發盡人間別恨。「啼鳥還知如許恨」,挽結前文,回應開端,比較春恨與別恨,斷言啼淚必將變成「啼血」,沉痛之至!「誰共我,醉明月」,一筆陡折,收歸題旨。由春恨到別恨,歸到「如許恨」,實際是在感歎人間恨。面對人生種種恨,親人遠離,哀傷可知。其中自當涵蓋無限時代恨、國家愁。
念 奴 嬌
辛棄疾
書東流村壁
野棠花落1,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地東風欺客夢2,一枕雲屏寒怯。曲岸持觴3,垂楊繫馬,此地曾輕別。樓空人去,舊遊飛燕能說。
聞道綺陌東頭4,行人曾見,簾底纖纖月5。舊恨春江流不斷,新恨雲山千疊。料得明朝,尊前重見,鏡裡花難折。也應驚問,近來多少華發?
【註釋】
1野棠:野生的棠梨。2(chǎn)地:無端,只是。3曲岸持觴(shānɡ):即曲水流觴。4綺陌:原指縱橫交錯的道路,宋人亦用以指花街柳巷。5纖纖月:這裡借代美人。
【詞意】
野外棠梨花紛紛凋零,時序又匆匆過了清明。一陣東風把我從夢中吹醒,枕上心怯難眠,寒氣侵透了雲母屏風。在彎曲的河岸分手,舉杯淒涼,將馬兒繫在垂楊柳旁,難忘當年此地曾經離別的景象。而今樓閣已空,人去無影,只有飛燕能訴說舊日的遊蹤。
傳說繁華的街道東端,行人曾經窺見,惟簾下秀足如彎月纖纖。舊恨如一江春水流不斷,新恨又千重萬疊如雲海群山。料想今後,筵席前重逢相見,她會像鏡中花難以折攀。她也該吃驚地問我:近來有多少白髮增添?
【賞析】
此詞當作於淳熙五年(1178)春,自江西召為大理少卿,清明前後赴臨安途經東流村時作。他回憶當初曾與一女子在此分手,如今人去樓空,無限惆悵,因而感慨萬端。上片寫旅途的淒寂和對往事的回憶。前二句點明季節,那本是戀情驟發的時光。次二句抒發孤館的寂寞,由此回憶起剛才經過的地方,那時正是「曲岸持觴」的節日,自己「垂楊繫馬」,有了一段歡樂的舊事。現在人去樓空,倍增孤館的淒情。下片寫對舊日戀人的思念及尋覓不見的惆悵。「聞道」三句寫傳聞中女子的身份。次二句寫今日的悵恨。舊恨由於輕別而不能久長;新恨由於人去樓空,往事不堪回首。「料得」以下,全是無可奈何的幻想,聊以自慰而已。最後以平添白髮作結,給人無限傷感。表面是對當年輕別佳人的惋惜和悔恨,實際是在抒發自己對宦途的感慨。
水 龍 吟
辛棄疾
登建康賞心亭1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2,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捨,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3!倩何人喚取4,紅巾翠袖5,英雄淚6?
【註釋】
1建康賞心亭:建康,今南京。賞心亭在建康下水門城上,是當時的登臨游賞勝地。2吳鉤:一種彎形的刀,因先是吳王闔閭命造,故稱。3樹猶如此:東晉桓溫北伐,途經金城,見當年植柳已有十圍之粗,歎道:「木猶如此,人何以堪!」4倩:請。5紅巾翠袖:指歌女。6(wen):指拭。
【詞意】
楚天千里,秋色無邊無際,長江水隨著碧天遠去,秋色無邊無際。極目眺望著遙遠的山峰簇聚,傳送著愁恨冤屈,有的高聳如碧玉髮簪,有的層疊盤簇像螺形髮髻。落日斜掛樓頭,離群孤雁悲啼聲裡,我這江南遊子悲憤壓抑。看著吳鉤寶劍把玩不已,拍遍了九曲欄杆走來走去,無人理會我登樓臨眺的心意。
且不要提什麼鱸魚味美,儘管秋風又吹,我不會像張季鷹貪愛佳餚棄官而歸。若像許汜只顧置地買房謀私利,恐怕見到才氣雄大的劉備,應該會感到羞恥慚愧。可怕虛耗了大好時光如流水,令人憂愁呵國勢如飄搖風雨,桓溫北伐時感慨小柳樹已長成十圍,樹猶如此,人如何不老邁、衰微?憑靠誰,喚來紅巾翠袖的歌女,揩去英雄失志傷時的熱淚!
【賞析】
這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約寫於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辛棄疾南歸後曾漫遊吳楚,是年秋在金陵登賞心亭。由於南歸後一直未被重用,辛棄疾深感報國無門,壯志難酬,心中鬱積了無限悲憤,既登賞心亭,不禁借景抒情,一吐胸中塊壘。上片側重寫景記事,下片以古喻今,連用歷史典故,表現了英雄失意的悲哀。全詞寫得悲壯沉鬱,動人心魄,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憂時傷世的激憤之情,是一首傳誦千古的佳作。
永 遇 樂
辛棄疾
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1。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2。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3,封狼居胥4,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5,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註釋】
1孫仲謀:孫權字仲謀,三國時東吳國主。他曾在京口建立吳都,並打敗來自北方的曹操軍隊。2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他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劉裕在這裡起事,最後建立政權。3元嘉草草:指劉裕之子宋文帝劉義隆草率出兵北伐中原以致慘敗的事。元嘉:宋文帝年號。4封狼居胥:漢武帝時,大將霍去病追擊匈奴至狼居山。狼居胥,一名狼山,在今內蒙古西北部。5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祠廟,太武帝小字佛狸,故稱佛狸祠。
【詞意】
千古江山依舊,但像孫仲謀這樣的英雄豪傑,卻再也無處尋覓。昔日繁華的歌舞台榭,英雄的業績風流,總被歷史的風雨吹得化為無有。一抹斜陽映著叢密的草樹,平常的街巷,人們說劉裕曾在這裡寄住。想當年,他指揮著金戈鐵騎,氣吞萬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間劉義隆草草出兵北伐中原,夢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壇祭天,作為全勝的紀念,卻不料只落得驚慌敗北狼狽逃竄。隆興北伐失敗至今43年,我遙望中原,揚州路上烽火殺敵的情景歷歷如在眼前。那堪《永遇樂》意境圖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燾祠廟香火盛燒,一片神鴉鳴噪,社鼓喧鬧!有誰來問我:將軍年老,飯量可好?
【賞析】
此詞作於寧宗開禧元年(1205),當時作者被韓倔胄起用為鎮江知府,以作抗金旗幟。但韓好大喜功草率行事。作者為此向宋和韓倔胄提出有益的建議,結果招致韓等的忌疑,不僅不委以重任,後面還藉故把他調離鎮江。作者是懷著深重的憂慮和一腔悲憤寫這首詞的。
上片讚揚在京口建立霸業的孫權和率軍北伐、氣吞胡虜的劉裕,表示要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這裡,對孫、劉的創業、開拓的英雄業績的緬懷與歌頌,正是對朝廷中主戰派的期望和投降派的諷刺。而在「英雄無覓」與「雨打風吹去」的歎惜中,不僅是作者對他們的仰慕,而且也隱含自己也想如孫、劉一樣揮戈北伐救國心情。下片借諷刺劉義隆表明自己堅決主張抗金但反對冒進誤國的立場和態度。最後還借廉頗自況,抒發未能實現自己懷抱的感慨。
當時作者已66歲高齡了,南歸也已43年,可朝廷昏庸,王佐無人。不是和議投降,就是輕敵誤國。國事糜爛,金甌殘缺,自己壯志難酬而老大無為,怎不令人悲憤。本詞的抒發感慨連連用典,中間稍加幾句抒情性議論以見精神,不僅體現了辛詞好用典的特點,也可窺見「詞論」的風格。
祝英台近
辛棄疾
晚春
寶釵分1,桃葉渡2,煙柳暗南浦3。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鶯聲住?
鬢邊覷,試把花卜歸期,才簪又重數。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註釋】
1寶釵分:將寶釵分開各執一股,以作離別紀念,是唐宋時情人分別時的習俗。2桃葉渡:在南京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3南浦:泛指送別處。
【詞意】
將寶釵擘為兩截,離別在桃葉渡口,南浦暗淡淒涼,煙霧籠罩著垂柳。我怕登上層層的高樓,十天裡有九天風號雨驟。片片飄飛的花瓣令人斷腸悲愁,風雨摧花全沒人來救,更有誰勸那黃鶯兒將啼聲罷休。
瞧瞧簪在鬢邊的花簇,算算花瓣數目將離人歸期預卜,才簪上花簇又摘下重數。昏暗的燈光映照著羅帳,夢中悲泣著哽咽難訴:是春天他的到來給我帶來憂愁,而今春天又歸向何處?卻不懂將憂愁帶走。
【賞析】
本詞牌一名《祝英台》,據《寧波府志》所載東晉流傳下來的梁、祝故事,此調即取女主角祝英台為名,始見於蘇軾詞。本詞寫閨中女子在暮春時節傷春傷別的閨怨。有些論家根據《蓼園詞選》「此必有所托,而借閨怨以抒其志乎」之說,認為是首有政治內涵的抒情詞,是詞人借閨怨寄寓國家長期分裂的悲痛。詞的上片寫傷春傷別。首三句寫離別時淒迷景象,能融合如今思念時的悵惘情懷。次二句寫不忍登高遠望,因為總是失望,而失望當更添愁恨。又以「十日九風雨」烘托離人的淒苦。「斷腸」三句,一波三折,寄情於景物,《譚評詞辨》以為「托興深切,亦非全用直言」。下片寫對戀人的盼望和怨春的情緒。首三句寫盼歸細節,十分細膩動人。下面夢囈怨春亦很纏綿。全詞塑造了閨中女子的栩栩形象;她多愁善感,嬌媚深情,又天真單純。本詞風格「清而麗,婉而嫵媚」,是辛詞中「婉約」名篇。
青 玉 案
辛棄疾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1,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2。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3,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註釋】
1玉壺:指月亮,也指玉製的燈。2盈盈:形容女子儀態美好。暗香:借指美人。3驀(mo)然:突然。闌珊:零落、將盡。
【詞意】
一夜春風吹開了繁花千樹,更吹落了滿天星斗晶瑩似雨。華貴的馬華香風芳馥瀰漫一路。鳳簫聲韻悠揚,明月清光流轉,整夜裡魚龍燈盞隨風飄舞。
婦女們滿頭插著蛾兒、雪柳、黃金縷,歡聲笑語,體態輕盈,帶著一縷暗香遠去。在熙攘的人群裡,我千百遍尋覓她的蹤跡,忽然間回首一瞥,那人卻在燈火稀疏、冷落的地方佇立。
【賞析】
這首詞大約寫在他被迫退休於江西上饒之後。全詞著力描寫了元月十五夜元宵節觀燈的熱鬧景象。先寫燈會的壯觀,如大地千樹銀花,天上星落人間。接寫觀眾之多,特別是貴人多得「滿路」。再反覆渲染燈會的豐富多彩,姑娘們歡聲笑語。「元夕」的熱鬧與歡樂佔全詞十二句中七句。「眾裡」一句方始出現主人公活動,而他僅是線索人物,最後要寫的人卻只是未了兩句。
奇怪的是「那人」賞燈卻不是「寶馬雕車」,也不在「笑語盈盈」列中,她遠離眾人,為遺世獨立,久尋不著,原來竟獨立在「燈火闌珊處」,豈不奇怪。如果聯繫作者的遭遇,便可知道,全詞用的是對比和以賓襯主的手法,烘雲托月地推出這位超俗的女子形象:孤高幽獨、淡泊自恃、自甘寂寞、不同流俗。這不正是作者自我的寫照?梁啟超評曰:「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是很有道理的。可見含蓄之深。是宋詞中「婉約」類名作。
菩 薩 蠻
辛棄疾
書江西造口壁1
郁孤台下清江水2,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3,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4,山深聞鷓鴣5。
【註釋】
1造口:即皂口,地名,在今江西萬安縣西南。2郁孤台下清江水:郁孤台,地名,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贛江水經過台下向北流去,贛江和袁江合流處名清江。3西北望長安:向西北遙望長安。長安,指北宋故都汴京。4愁余:使我發愁。5聞鷓鴣:聽見鷓鴣鳥的叫聲。古人認為鷓鴣鳥的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
【詞意】
郁孤台下奔湧著贛江水,中間流淌著多少亂離災民的血淚。向西北遙望著汴京都,可憐無數的青山《菩薩蠻》意境圖將視線遮住。
大江滔滔呵,青山遮也遮不住,畢竟是東流赴海無可攔阻。然而江上正暮色蒼茫使我愁苦,從群山深處聽到鳴叫的鷓鴣。
【賞析】
此詞作於淳熙三年(1176),時作者正在江西贛州任上。造口在萬安縣西南。作者登台望遠,「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興亡之感。起首含兩地名,深有寄寓。郁孤台為唐虔州刺史李勉所建,他曾登台西望長安。而自己呢?哪有「長安」可望!一可悲。當年金兵南下,受難的百姓成千上萬過贛江,傷心淚匯成無底的河;至今失地未收。二可悲。「西北」二句,「飄逸中跡深練」。它借景抒情,借歎息北望京城被阻隔,暗喻恢復無望。「可歎」中有無限悲憤。下片抒愁苦與不滿之情。「青山」二句是寫眼前所見,「畢竟」正是自然的規律,這裡借水怨山有所暗喻:江山能衝破重重阻隔曲折而終於東去,而自己卻無法掙脫羈留、衝破壓抑而撤於一隅,豈不令人煩惱。最後以鷓鴣聲增添詩人沮喪情緒,愁上加愁,益見詩人愛國情懷。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敘來,不溫不火,蘊藉深沉,手法實為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