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唐代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全文翻譯賞析)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出自唐代詩人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天台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賞析
  
詩的開頭幾句是寫入夢的緣由。詩人說:海上回來的人談起過瀛洲,那瀛洲隔著茫茫大海,實在難以尋找;越人談起過天姥山,天姥山在雲霞裡時隱時現,也許還可以看得到。「瀛洲」是一座神山,我國古代傳說,東海上有三座神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越,現在浙江紹興一帶。「信」,在這裡當「實在」講。
  
先說「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這一筆是陪襯,使詩一開始就帶有神奇的色彩;再說「越人語天姥,雲霓明滅或可睹」,轉入正題。以下就極力描寫天姥山的高大:「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天台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詩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見那山橫在半天雲上,彷彿跟天連結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過以高峻出名的五嶽,又蓋過在它附近的赤城。「五嶽」,指我國的五座名山,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赤城」,是山名,在現在浙江天台北,因為山上赤石羅列,遠看好像紅色的城,所以叫赤城。接著詩人又換一個角度以天台山為著眼點來寫,說那天姥山東南方的天台山雖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簡直像要塌倒了。這裡的「天台一萬八千丈」,只是說天台山非常高,並不是說它實有一萬八千丈。
  
在這裡,詩人並沒有直接說出天姥山怎樣高,卻用比較和襯托的手法,把那高聳的樣子寫得淋漓盡致,彷彿那高峻挺拔、在雲霞裡時隱時現的天姥山就在我們眼前,喚起了我們的幻想,跟著詩人一步步地向那夢幻境界飛去。
  
從「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句開始,詩人就進入了夢境。從這裡到「失向來之煙霞」一大段,寫的都是夢境,是全詩的主要部分。
  
詩人夢見自己在湖光月色的照耀下,一夜間飛過鏡湖,又飛到剡溪。他看到:謝公投宿過的地方如今還在,那裡淥水蕩漾,清猿啼叫,景色十分幽雅。「謝公」,指的是東晉詩人謝靈運。謝靈運喜歡遊山,以寫山水詩著稱,浙江的名山他差不多都到過。謝靈運在登天姥山的時候,曾經在剡溪這個地方住宿過,留下了「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的詩句。
  
接著,李白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這裡的「謝公屐」,指的是謝靈運特製的一種登山用的木鞋,鞋底上有木齒,上山就去掉前齒,下山就去掉後齒,這樣走著省力些。「天雞」,是古代傳說裡的一種神雞,相傳住在東海桃都山頂的一棵大樹上,天雞一叫,天下的雞都跟著叫起來。詩人說:他穿著謝靈運特製的木屐,登上天姥山的上連青雲的石階。站在高山之巔,看見東海的紅日在半山腰湧出,聽見天雞在空中啼叫。這樣,從飛渡鏡湖到登上天姥山頂,一路寫來,景物一步步變幻,夢境一步步開展,幻想的色彩也一步步加濃,一直引向幻想的高潮。正面展開一個迷離恍惚、光怪陸離的神仙世界:「千巖萬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雲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這幾句的意思是說,在千回萬轉的山石之間,道路彎彎曲曲,沒有一定的方向。倚靠著岩石,迷戀繽紛的山花,天忽然昏黑了。熊在咆哮,龍在吟嘯,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巒都在發抖。天氣也急劇地變化,青青的雲天像要下雨,濛濛的水面升起煙霧。寫得有聲有色。這裡採用了楚辭的句法,不僅使節奏發生變化,而且使讀者聯想到楚辭的風格,更增添了浪漫主義的色彩。
  
突然間景象又起了變化:在我們面前,霹靂閃電大作,山巒崩裂,轟隆一聲,通向神仙洞府的石門打開了,在一望無邊、青色透明的天空裡,顯現出日月照耀著的金銀樓閣。且看:「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台。」這裡作者接連用四個四言短句「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節奏參差錯落,鏗鏘有力,把天門打開時的雄偉聲勢,充分地寫了出來。「列缺」就是閃電。
  
在天門打開以前,詩人極力鋪敘昏暗恍惚的色彩和驚天動地的響聲,而天門打開以後,景象又是一片光輝燦爛,壯麗非凡。這樣,前者就對後者起了烘托的作用,在詩的氣勢上,形成了一個由低沉到高昂的波瀾。為神仙的出場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接著,神仙出場了:「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許多神仙紛紛走出來,穿著彩虹做的衣裳,騎著風當作馬,老虎在奏樂,鸞鳳在拉車。夢境寫到這裡,達到了最高點,詩人的幻想真像「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任意奔馳。
  
讀著這些迷人的詩句,好像是在欣賞色彩鮮艷、變化莫測的童話影片一樣,是那樣富於魅力,那樣引人入勝。使人讀了心往神馳,宛如置身神仙世界。
  
但是,好夢不長:「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唯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心驚夢醒,一聲長歎,枕席依舊,剛才的煙霧雲霞哪裡去了?詩在夢境的最高點忽然收住,急轉直下,由幻想轉到現實,彷彿音樂由響徹雲霄的高音,一下子轉入低音,使聽者心情也隨著沉靜下來。讀詩,尤其是讀古體詩,全篇的波瀾起伏是應該注意體會的。
  
詩人由夢醒後的低徊失望,引出了最後一段。這一段由寫夢轉入寫實,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意思。這首詩是用來留別的,要告訴留在魯東的朋友,自己為什麼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訪道。這一段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幾句詩裡,表現了詩人的內心矛盾,迸發出詩人強烈的感情。他認為,如同這場夢遊一樣,世間行樂,總是樂極悲來,古來萬事,總是如流水那樣轉瞬即逝,還是騎著白鹿到名山去尋仙訪道的好。這種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度,表現了李白思想當中消極的一面。封建社會裡屬於封建統治階級的知識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況下,對人生抱消極態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評價這首詩裡所表現的李白的思想,決不能只看到這一面,還要看到另一面,更強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當中,和「人生無常」相伴而來的,不是對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而是對上層統治者的蔑視和反抗。他的求仙訪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為了滿足無窮的貪慾,而是想用遠離現實的辦法表示對權臣貴戚的鄙棄和不妥協,正像詩的結句所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哪能夠低頭彎腰伺候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的思想是曲折複雜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積極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簡單談談這首詩的藝術風格。
  
李白是我國古代詩人中浪漫主義流派的傑出代表。這首詩,在構思和表現手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義色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別、留別詩的惜別傷離的老套,而是借留別來表明自己不事權貴的政治態度。在敘述的時候,又沒有採取平鋪直敘的辦法,而是圍繞著一場遊仙的夢幻來構思的,直到最後才落到不事權貴的主旨上。這樣的構思,給詩人幻想的馳騁開拓了廣闊的領域。跟這樣的構思相適應的是,大膽運用誇張的手法來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這方面,詩人顯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寫熊咆龍吟,寫雷電霹靂,寫空中樓閣,寫霓衣風馬……把幻想的場面寫得活靈活現,真是令人眼花繚亂,驚心動魄。杜甫說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是十分恰當的評論。還應該注意,作者不是為寫幻想而寫幻想的,寫幻想是為「不事權貴」的主旨服務的。他寫神仙世界的美麗,正是反襯現實世界的醜惡;寫自己一心想遨遊仙境,正是表現對現實世界的憎惡,不願跟權臣貴戚同流合污。不事權貴的主旨,像一盞聚光燈,把全詩照明,幻想在這燈光裡才生動起來,否則,即使再鋪張百倍,也是不會放出動人的光彩的。
  
這首詩是七言古詩。七言古詩是舊體詩的一種,在唐以前就形成了。到了唐代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這種詩體,主要是七言,也可以兼用或長或短的句子。用韻,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句數不限,篇幅可長可短,於舊體詩中是比較少受格律拘束的一種。李白很善於寫七言古詩。這大概是由於這種詩體流暢自然的特點,更適合於表現他的豪邁奔放的思想感情。就這首詩來說,句法的變化極富於創造性。雖然以七言為基調,但是還交錯地運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這樣靈活多樣的句法用在一首詩裡,卻並不覺得生拼硬湊,而是渾然一體,非常協調。這是因為全詩為一條感情發展的脈絡所貫穿,隨著感情的起落,詩句有長有短,節拍有急有緩。有人說李白的詩「雖千變萬化,如珠之走盤,自不越乎法度之外」,這是十分恰當的。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