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宗羲《周雲淵先生傳》全文翻譯

《周雲淵先生傳》
原文

    周述學字繼志,別號雲淵,越之山陰人。好深湛之思,凡經濟之學,必探原板委,尤邃於易歷。古之言歷者以郭守敬為最。而守敬所作歷經載於元史者,言理而不傳其法。
    自西域經緯歷入中國,始聞經緯凌犯之說。然其立法度數與中歷不合。毗陵唐順之慨然欲創緯法,以會通中西。卒官不果。述學乃撰《中經》,用中國之算,測西域之占,以畢順之之志。古來無所謂星道者,述學正其訛舛,刪其繁蕪,補歷代之所未備。莫不各有成書,發前人所未發。蓋博而能精,上下千餘年,唯述學一人而已。
    嘉靖間,趙司馬訪之邊事,述學曰:「今歲主有邊兵,應在乾、艮二州,京師可無虞也。」已如其言。總督胡宗憲征倭,私述學於幕中,以密計,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變,述學論以國運安平,不可妄動,其魁亦信述學之言多驗,謀遂寢。述學在南北兵間,多所擘畫,其功歸之主者,未嘗引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學諸孫周仲,見其架上堆雲淵《神道大編》數十冊,其冊皆方廣二尺餘,仲言遺書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盡抄其所有,會仲游楚,不果。丙戌亂後,於故書鋪中得中經測圖、地理數種,見其歷宗述學之《通議》,而掩之為己有也。余讀嘉靖間諸老先生文集,鮮有及述學者。唐順之與之同學,其與人論歷,皆得之於述學,而亦未嘗言所得之自,豈身任絕學,不欲使人參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祿位相高,多不說學,述學以布衣游公卿間,宜其卜祝戲弄,為所輕也。雖然,學如述學,固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選自《黃梨洲文集》,有刪改)

譯文
    周述學字繼志,別號雲淵,是越州山陰人。他喜歡深入精細地思考,只要是經世濟民的學問,(他)一定要探究其中原委,尤其精通易歷。古代那些談論曆法的人以郭守敬最有名。但郭守敬所寫記載在元史中的歷經,只說規律卻不傳授方法。
    自從西域的經緯歷傳入中原,才聽說有經緯凌犯的說法。但這種說法確立的法度多與中原曆法不合。毗陵人唐順之對此十分感慨,就想要創立緯法,來使中西之法融會貫通。(但從他開始做官到)任期結束都沒有成功。周述學於是撰寫《中經》,採用中原的計算方法,測驗西域的占象術,來完成唐順之的心願。古代沒有所謂星道,周述學修正其中的錯誤,刪除其中繁多蕪雜的內容,補充歷代所沒有具備的地方。沒有不各自成書,聞發前人所沒有闡發的。而且內容廣博精當,上下千餘年,(能做到這樣的)只有周述學一人而已。
    嘉靖年間,司馬趙錦咨詢周述學一些邊防之事,他說:「今年主要部署邊防軍隊,應該在乾、艮二州,京師就可以沒有憂患了。」後來果然如他所言。總督胡宗憲征討倭寇,私下裡將周述學安排在自己的幕僚中,向他咨詢一些機密策略,最終成就在海上戰勝倭寇的功績。杭州發生兵變,周述學認為應該確保國運安定和平,不可輕舉妄動,兵變的首領也相信周述學的話大多會應驗,因此謀反的計劃就擱置了。周述學在南北的軍隊中,多有所策劃,他把功勞都歸結到主子身上,從未說成是自己所有的功勞,因此人們都不能瞭解。
    甲戌年間,我偶然遇到周述學的孫輩周仲,看到他的書架上堆滿了周述學編撰的《神道大編》數十冊,每冊都長寬二尺多,周仲說遺留下來的書籍大多散失,這裡的還不到(他所編寫書籍的)十分之一二。我想完全抄下來據為己有,不巧周仲遠遊楚地,沒有實現。丙戌年動亂之後,(我)在一個老書鋪中搜得多種中經測圖、地理書,看到其中的曆法都繼承周述學所寫的《通議》,可他們都竊取觀點據為己有。我讀嘉靖年間各位老先生的文集,很少有涉及周述學的。唐順之與周述學是同學,他和別人談到曆法,觀點都是從周述學那裡得到的,但他從未說過自己的觀點來自周述學,莫非他是想獨佔絕學,不願意讓別人參與其中嗎?天下持續太平已經很久了,讀書人用科舉、名利、俸祿、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談論學問,周述學憑借平民的身份交遊於公卿之間,本來就是被當作專管占祭祀之徒戲弄,被別人輕視的人。即使這樣,做學問就該像周述學那樣,本來千年如朝一樣,哪裡能夠憑借一天就可以知道的呢?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