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廖紀傳》全文翻譯

明史·廖紀傳》
原文
    廖紀,字時陳,東光人。弘治三年進士。授考功主事,屢遷文選郎中。正德中,歷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廠,羨金無所私。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書。調兵部,參贊機務。被論解職。嘉靖三年,「大禮」議既定,吏部尚書楊旦赴召,道劾張璁、桂萼。璁、萼之黨陳洸遂劾旦而薦紀。帝罷旦,以紀代之。紀疏辭,言:「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喬宇,聰明不如楊旦。」時宇、旦方為帝所惡,不許。光祿署丞何淵請建世室,祀興獻帝,下廷議。紀等執不可,帝弗從。紀力爭曰:「淵所言,干君臣之分,亂昭穆之倫,蔑祖宗之制,臣謹昧死請罷勿議。」不納。會廷臣多諍者,議竟寢。 
    已,條奏三事。其末言人材當惜,謂:「正德之季,宗社幾危。議者但知平定逆藩之功,而不知保護京師之力。自陛下繼統老成接踵去新進連茹登以出位喜事為賢以凌分犯禮為貴伏望陛下於昔年致仕大臣念其保護之勳量行召用」 帝但納其正士風、重守令二事而已。三邊總督楊一清召還內閣,璁等欲起王瓊,紀推彭澤、王守仁,帝不允。復以鄧璋、王憲名上,競用憲。五年正月,御史張袞等以世廟禮成,請宥議禮得罪諸臣,璁、萼亦以為請,章俱下吏部。紀等列上四十七人,卒報罷。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勳、救馬永謫官,給事中沈漢等論救,帝不聽。紀從容為言,且薦永及楊銳。帝納之,有本得無謫。紀在南都,持議與璁合,坐是劾罷。璁輩欲引助己,遂首六卿。而紀顧數與抵牾,璁輩亦不喜。年老稱病乞歸,許之去。初,《獻皇實錄》成,加太子太保。至是進少保,賜敕乘傳,夫廩視故事有加。卒,贈少傅,謚僖靖。(選自《明史‧廖紀傳》,有刪改) 

譯文
    廖紀,字時陳,東光人。弘治三年中進士。(他)被任命為考功主事,屢經陞遷官至文選郎中。正德年間,曾任工部右侍郎。任易州山廠提督時,盈餘的錢從不私占。世宗即位,(他)被授予南京吏部尚書一職。調到兵部,協助謀劃機要事務。(後因事)被論罪而免職。嘉靖三年,有關「大禮」的爭議已定,吏部尚書楊旦應朝廷徵召(赴京),在途中彈劾張璁、桂萼。張璁、桂萼的同黨陳洸便彈劾楊旦而推薦廖紀。皇帝罷免了楊旦,命廖紀代替他。廖紀上疏推辭,說:「我年紀已經七十了,精力不如喬宇,才智不如楊旦。」當時,喬宇、楊旦正被皇帝所厭惡,皇帝沒有批准廖紀的奏疏。光祿署丞何淵請求建立宗廟,祭祀興獻帝,此事交與朝廷商議。廖紀等人堅持認為不可以,皇帝不肯聽從。廖紀極力爭辯說:「何淵所請之事,破壞了君臣的名分,擾亂了昭穆的順序,蔑視祖宗的法制,我謹冒死請求將此事作罷,不再討論。」皇帝不接受他的意見。朝廷中許多大臣同時規諫,爭議終於平息下去。 
    不久,(廖紀)分條上奏三件事。最後一條講對人才應當愛惜,(廖紀)說:「正德末年,國家幾乎敗亡。論事的人只知道平定謀反藩王的功績,而不知道保護國都的功勞。從陛下繼承帝統以來,年高德重之臣接連離去,新進之士連連被錄用,以超越本分、喜歡多事為賢德,以逾越本分、觸犯禮義為可貴。希望陛下對於往年辭官退休的大臣,顧念他們保護(國家)的功勞,根據他們的實際才能起用。」皇帝只接受廖紀奏疏中正士風、重守令這二條建議罷了。三邊總督楊一清被召回內閣,張璁等人想起用王瓊,廖紀推薦彭澤、王守仁,皇帝不答應。(廖紀)又推薦鄧璋、王憲,皇帝最終任用了王憲。嘉靖五年正月,御史張袞等人因世廟禮成,請求寬恕因議論此禮而獲罪的各位大臣,張璁、桂萼也為他們請求,奏章都被送到吏部審批。廖紀等人(又在名單上)列上四十七人,最終所言之事並未獲准。御史魏有本因為彈劾郭勳、營救馬永而被貶官,給事中沈漢等人進言營救,皇帝不聽從他們的意見。廖紀從容進言,並且推薦馬永和楊銳。皇帝接受了廖紀的意見,魏有本得以免遭貶官。廖紀在南京時,所持的觀點與張璁投合,因此被彈劾罷官。張璁之流想將廖紀引來幫助自己,於是廖紀成為六卿之首。但是廖紀屢次與他們見解矛盾,張璁之流也不喜歡他。廖紀年老稱病,請求辭職回鄉,皇帝准許他離去。當初,《獻皇實錄》寫成,(廖紀)被加封為大子太保。至此升為少保,皇帝賜他可乘驛車回鄉,伕役和祿米比先例有所增加。(廖紀)去世後,贈封少傅,謚號「僖靖」。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