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馥傳》
劉馥字元穎,沛國相人也。建安初,說袁術將戚寄、秦翊,使率眾與俱詣太祖。太祖悅之,司徒闢為掾。後孫策所置廬江太守李述攻殺揚州刺史嚴象,廬江梅乾、雷緒等聚眾數萬在江、淮間,郡縣殘破。太祖方有袁紹之難,謂馥可任以東南之事,遂表為揚州刺史。馥既受命,單馬造合肥,建立州治,南懷乾、緒。數年中恩化大行,百姓樂其政,流民越江山而歸者以萬數。於是聚諸生立學校廣屯田興治茹陂及吳塘以溉稻田官民有蓄陂塘之利至今為用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為戰守備。建安十三年卒,揚州士民追思之。馥子靖,黃初中,出為河南尹。為政初雖如碎密,終於百姓便之,有馥遺風。後遷鎮北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遂開拓邊守,屯據險要;又修廣戾陵渠大堨,水溉灌薊南北;三更種稻,邊民利之。嘉平六年卒。靖子弘,累遷寧朔將軍。太安中,張昌作亂,以弘為鎮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弘遣南蠻長史陶侃為大都護,牙門將皮初為都戰帥,進據襄陽。侃、初等累戰破昌,昌懼而逃,其眾悉降,荊土平。時荊部守宰多闕,弘請補選,帝從之。弘乃敘功銓德,隨才補授,甚為論者所稱。弘於是勸課農桑,寬刑省賦,歲用有年。陳敏寇揚州,引兵欲西上,弘乃解南蠻以授蔣超,統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以大眾屯於夏口;又遣何松領建平、宜都、襄陽三郡兵屯巴東;又加南平太守應詹督三郡水軍繼蔣超。侃與敏同郡,又同歲舉吏。或有間侃者,侃遣子為質,弘遣之曰:「匹夫之交尚不負心,況大丈夫乎!」乃以侃為前鋒督護,委以討敏之任。敏竟不敢窺境,時人莫不稱善。弘卒於襄陽,士女嗟痛,若喪所親矣。
(摘編自《三國誌》和《晉書》)
劉馥字元穎,是沛郡相縣人。建安初年(196),劉馥前去遊說袁術部將戚寄、秦翊,讓他們率領部眾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為這件事很高興,司徒府徵召他為掾吏。後來孫策設置的廬江太守李述引兵攻打殺害揚州刺史嚴象,廬江的梅乾、雷緒等人在江淮地區聚集幾萬人馬(攻掠州縣),各郡縣殘破不堪。曹操正趕上與袁紹苦戰,認為可以把東南方的事務托付給劉馥,就上表舉薦他為揚州刺史。劉馥接受任命後,(他)獨自一人騎馬前往合肥,(在那裡)建立揚州(或州衙、州署)治所,到南邊安撫梅乾、雷緒。幾年之間大力實施感化恩撫的政策(效果顯著),百姓對他的治理感到高興,成千上萬流離逃難的人渡江越嶺返回故鄉。於是,劉馥把眾儒生集中起來,興建學校,大範圍實施屯田制,興修治理茹陂(水利設施)和吳塘,用來灌溉稻田,官府和百姓都有儲備,(至於)他所興修的水利設施所帶來的便利,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他)又加高城壘,積蓄很多木石等,為作戰防守做準備。建安十三年(208)劉馥去世,揚州地區的官吏百姓對劉馥追思懷念。劉馥的兒子劉靖,黃初年間(220~226)出任河南尹。劉靖施政之初雖然比較瑣碎細密,最終便利了百姓,行事有他父親劉馥的遺風。後來,他升任鎮北將軍總管河北地區的軍事,於是,他開拓邊疆的防線,在險要的地方屯兵據守;又修鑿拓寬了戾陵渠大堰,引水灌溉薊州南北的大片農田;他還以三次輪作的方法來耕種稻田,邊境百姓都獲得好處。嘉平六年(254),劉靖去世。劉靖的兒子劉弘,多次陞遷官至寧朔將軍。太安年間,張昌作亂,朝廷任命劉弘為鎮南將軍總管荊州地區軍事。劉弘讓南蠻長史陶侃擔任大都護,牙門將皮初擔任都戰帥,進駐襄陽。陶侃、皮初等人多次打敗張昌,張昌害怕逃走,他的部下全部投降,荊州被平定。當時荊州各地地方長官很多空缺,劉弘請求補選,皇帝(惠帝)同意了他的請求。劉弘於是就評定(大家的)功績,衡量(大家的)德行,根據(各人的)才能補缺授予官員,(這些做法)得到當時評論者的讚賞。劉弘於是鼓勵、督促民眾從事農桑生產,寬免刑律減少賦稅,百姓每年的用度都有富餘。陳敏進犯揚州後,又帶兵準備西進,劉弘於是解除(自己)南蠻校尉之職,將其授予前北軍中候蔣超,(劉弘)統領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率領眾多士卒在夏口屯兵駐守。又派遣何松統領建平、宜都、襄陽三郡的軍隊在巴東駐守,又加南平太守應詹(為寧遠將軍)都督三郡水軍增援蔣超。陶侃與陳敏是同郡人,又在同一年被舉薦為官。有人(到劉弘那裡)說陶侃壞話挑撥離間,陶侃讓自己的兒子到劉弘處做人質,劉弘讓他回去,並說:「普通人之間的交往尚且不彼此辜負信任,更何況我們大丈夫呢!」於是他任命陶侃為前鋒都護,把討伐陳敏的任務交給他。陳敏最終不敢出兵西進侵犯荊州,當時人沒有不稱讚(這件事)的。(後來)劉弘在襄陽去世,百姓哀歎悲痛,如同失去了自己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