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注卷九十二 遊俠傳第六十二》白話文解釋

漢書新注卷九十二 遊俠傳第六十二

  【說明】本傳敘述朱家、劇孟、郭解、萬章、樓護、陳遵、原涉等漢代七個遊俠人物的事跡。漢代的遊俠,是一種複雜的社會分子,既包括有社會中上層「豪傑」人物,也有下層各色人等,無嚴密組織,有領頭之人,活動範圍較廣,社會能量較大,最大的特點是結成社會集團,自行其是,不遵官府的法度。《史記》《漢書》都傳寫遊俠,但思想不同。司馬遷歌頌布衣之俠。他既劃清俠與儒的界限,也區分佈衣之俠與豪暴之徒、民間盜跖之不同,肯定遊俠講求信義、打抱不平的精神,指出遊俠行為「雖不軌於正義」,觸犯封建法紀,但受到下層民眾的歡迎,故特為其樹碑立傳。班固不抽像地肯定遊俠。他以為遊俠成份複雜,論遊俠的產生與演化頗有歷史觀點,寫漢代遊俠複雜不純也符合實際,但強調「上下相順」,指責遊俠「背公死黨」,顯然是遵奉封建專制的思想。故他對司馬遷「序遊俠,則退處士而進好雄」的批評,不僅透露了兩人對遊俠的看法不同,也反映出兩人對封建專制的態度返異。司馬遷對遊俠,似乎失之理想化;班固對遊俠,又好像有點教條化。
  古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於庶人各有等差(1),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無覬覦(2)。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3)。」百官有司奉法承令,以修所職,失職有誅,侵官有罰(4)。夫然,故上下相順,而庶事理焉。
  (1)等差(ci):等級次序。(2)覬覦(j1yu):非份的企圖。(3)「天下有道」二句:見《論語·季氏篇》。此謂政權不下移。(4)侵官:越犯他人的職守。
  周室既微,禮樂征伐自諸侯出。桓文之後(1),大夫世權,陪臣執命。陵夷至於戰國,合從(縱)連衡(橫),力政(征)爭強。繇(由)是列國公子,魏有信陵(2),趙有平原(3),齊有孟嘗(4),楚有春申(5),皆借王公之勢,竟為遊俠,雞鳴狗盜,無不賓禮。而趙相虞卿棄國捐君,以周窮交魏齊之厄(6);信陵無忌竊符矯命,戮將專師,以赴平原之急(7):皆以取重諸侯,顯名天下。扼腕而游談者,以四豪為稱首(8)。於是背公死黨之議成,守職奉上之義廢矣。
  (1)桓、文:齊桓公、晉文公,皆春秋時代之霸主。(2)信陵:信陵君魏無忌。(3)平原:平原君趙勝。(4)孟嘗:孟嘗君田文。(5)春申:春申君黃歇。(6)魏齊:虞卿之交。將為范睢所殺,虞卿救之。(7)信陵無忌竊符矯命三句:平原君因秦兵圍趙而告急於信陵君。信陵君因如姬以竊兵符,矯魏僖侯命代晉鄙為將,令朱亥鎚殺晉鄙,遂率兵救趙,使趙得以安全。(8)四豪:指信陵君、平原君、孟嘗君、春申君。
  及至漢興,禁網疏闊,未之匡改也(1)。是故代相陳稀從車干乘(2),而吳濞、淮南皆招賓客以千數(3)。外戚大臣魏其、武安之屬競逐於京師,布衣遊俠劇孟、郭解之徒馳騖於閭閻,權行州域,力折公侯。眾庶榮其名跡,覬而慕之。雖其陷於刑辟,自與殺身成名(4),若季路、仇牧(5),死而不悔也。故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6)。」非明王在上,視(示)之以好惡,齊之以禮法,民曷由知禁而反正乎(7)!
  (1)匡:正也。(2)陳稀:本書卷三十四附其傳。(3)吳濞:吳王劉濞。本書卷三十丘有其傳。淮南:指淮南王劉安。本書卷四十四附其傳。(3)魏其、武安:魏其侯竇嬰、武安君田蚡。本書卷五十二有其傳。(4)自與:自許之意。(5)季路:姓仲名由,衛人。孔子弟子。赴衛蒯瞶之亂,結纓而死。仇牧:春秋時宋大夫,赴宋閔公之難,被宋萬所殺,齒著於門闔。(6)「上失其道」二句:見《論語·子張篇》。散:離心離德之意。(7)曷(he):何也。
  古之正法:五伯(霸)(1),三王之罪人也(2);而六國(3),五伯(霸)之罪人也。夫四豪者,又六國之罪人也,況於郭解之倫,以匹夫之細,竊殺生之權,其罪已不容於誅矣。允其溫良泛愛,振(賑)窮周急,謙退不伐,亦皆有絕異之姿。惜乎不入於道德,苟放縱於未流,殺身亡宗,非不幸也!
  (1)五霸:指春秋時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2)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3)六國:指戰國時齊、楚、燕、趙、韓、魏。
  自魏其、武安、淮南之後,天子切齒,衛、霍改節(1)。然郡國豪桀(傑)處處各有,京師親戚冠蓋相望,亦古今常道,莫足言者。唯成帝時,外家王氏賓客為盛,而樓護為帥。及王莽時,諸公之間陳遵為雄,閭裡之俠原涉為魁(2)。
  (1)衛、霍:衛青、霍去病。見《衛青霍去病傳》。(2)魁:猶「首」。
  朱家,魯人(1),高祖同時也。魯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俠聞。所臧(藏)活豪士以百數,其餘庸人不可勝言。然終不伐其能(2),飲其德(3),諸所嘗施(4),唯恐見之。振(賑)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亡(無)余財,衣不兼采(5),食不重味(6),乘不過軥牛(7)。專趨入之急,甚干已私。既陰脫季布之厄(8),及布尊貴,終身不見。自關以東,莫不延頸願交。楚田仲以俠聞,父事朱家,自以為行弗及也。田仲死後,有劇孟。
  (1)魯:縣名。今山東曲阜。(2)不伐其能:不誇耀自己的才能。(3)飲:「欽」之訛。《史記》作「歆」。欽、歆相通,欽字有喜樂之義(王念孫說)。不欽其德:言不以有德於人而自喜。(4)施:指所受施惠之人。(5)衣不完采:衣服無一處有完整的花紋,言其破舊。(6)食不重味:吃飯無第二個菜。(7)軥(qu,gou)牛:小牛。(8)季布:本書卷三十七有其傳。
  劇孟者,洛陽人也(1)。周人以商賈為資(2),劇孟以俠顯。吳楚反時(3),條侯為太尉(4),乘傳東(5),將至河南(6),得劇孟,喜曰:「吳楚舉大事而不求劇孟,吾知其無能為已。」天下騷動,大將軍得之若一敵國雲(7)。劇孟行大類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戲。然孟母死,自遠方送喪蓋千乘。及孟死,家無十金之財,(8)。而符離王孟(9),亦以俠稱江淮之間。是時,濟南酮氏、陳周膚亦以豪聞(10)。景帝聞之,使使盡誅此屬。其後,代諸白、梁韓毋辟、陽翟薛況、陳寒孺(11),紛紛復出焉。
  (1)洛陽:縣名。在今河南洛陽東北。(2)周人:指洛陽一帶的人。資:謂生計。(3)吳楚反:指吳楚七國之亂。(4)條侯:周亞夫,本書卷四十有其傳。(5)傳:傳車。東:謂由長安東向洛陽。(6)河南:郡名,治洛陽。(7)大將軍:當作「大將」。宋祁曰,「浙本無『軍』字。」得之若一敵國:言得到此人,如得到一個敵對的國家,極言劇孟之重要。這是誇張之辭。(8)十金:十斤黃金。(9)符離:縣名。在今安徽宿縣東北。(10)濟南:郡名。治東平陵(今山東章丘西北)。陳:縣名。今河南淮陽。(11)伐:郡名。治代縣(在今河北蔚縣東北)。梁:漢諸侯國名。都雕陽(在今河南商丘東南)。陽翟:縣名,今河南禹縣。陝:縣名。在今河南三門峽市西。
  郭解,河內軹人也(1),溫善相人許負外孫也(2)。解父任俠,孝文時誅死。解為人靜悍(3),不飲酒。少時陰賊(4),感概不快意(5),所殺甚眾。以軀藉(借)友報仇(6),臧(藏)命作奸(7),剽攻休(8),乃鑄錢掘家(4),不可勝數。適有天幸,窘急常得脫,若遏赦。
  (1)軹(zii):縣名。在今河南濟源南。(2)溫:縣名。在今河南溫縣西南。許負:善相人者,曾相周亞夫。(3)靜悍:顏師曰:「性沉靜而勇悍」。王念孫曰,「靜」與「精」同。「『作靜』,聲近而字通耳。」《史記》作「精華」。(4)陰賊:陰險賊很。(5)感慨:猶「感覺」(吳恂說)。(6)藉:謂助。(7)藏命:窩藏亡命。作奸:猶言違法。(8)休:其上脫一「不」字。《史記》作「不休」。(4)乃:「及」之訛(王念孫說)。
  及解年長,更折節為儉(1),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為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2),不矜其功,其陰賊著於心,本發於眶眥如故雲(3)。而少年慕其行,亦輒為報仇,不使知也。
  (1)儉:謙遜。(2)捱:振救。(3)本:「卒」之訛。卒,同猝,突然。睚眥(yazi):因發怒而瞪眼。
  解姊子負解之勢(1),與人飲,使之釂(2),非其任,強灌之。人怒,刺殺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時人殺吾子(3),賊不得!」棄其屍道旁,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賊處(4)。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解曰:「公殺之當,吾兒不直。」遂去其賊(5),罪其姊子(6),收而葬之。諸公聞之,皆多解之義(7),益附焉。
  (1)負:恃也。(2)釂(jiao):喝千杯中酒。(3)翁伯:郭解之字。以翁伯時:《史記》作「以翁伯之義」。(4)微:暗探。(5)去:放走之意。(6)罪:歸罪之意。(7)多:猶「重」。
  解出,人皆避,有一人獨箕踞視之(1)。解問其姓名,客欲殺之。解曰:「居邑屋不見敬(2),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陰請尉史曰(3):「是人吾所重,至踐更時脫之(4)。」每至直(值)更(5),數過,吏弗求。怪之,問其故,解使脫之。箕踞者乃肉袒謝罪。少年聞之,愈益慕解之行。
  (1)箕踞:叉腿而坐,古代以為無禮的表現。(2)邑屋:猶言鄉里。(3)尉史:小吏。此指縣尉之屬吏。陳直說,「蓋漢制內而九卿屬官,外而令長,其有尉者,屬吏如椽佐之類,皆稱為尉史。惟敦煌、居延兩木簡中之尉史,為鄣尉塞尉之下專稱吏名,與本傳文之尉史,尚有區別。」(4)踐更:秦漢的更賦(徭役),有卒更、過更、踐更之別。貧窮者受錢代人服役,稱「踐更」。脫:免也。(5)值:當值。
  洛陽人有相仇者,邑中賢豪居間以十數(1),終不聽。客乃見解。解夜見仇家,仇家曲聽(2)。解謂仇家:「吾聞洛陽諸公在間(3),多不聽。今子幸而聽解,解奈何從它縣奪人邑賢大夫權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毋庸(4),待我去,令洛陽豪居間乃聽。」
  (1)居間:謂從中調停。(2)曲聽:違心的聽從。(3)在間:猶「居間」。(4)且無庸:暫且不聽我言之意。
  解為人短小,恭儉,出未嘗有騎(1),不敢乘車入其縣庭(2)。之旁郡國,為人請求事,事可出,出之(3);不可者,各令厭(饜)其意(4),然後乃敢嘗酒食。諸公以此嚴重之(5),爭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縣豪夜半過門,常十餘車,請得解客舍養之(6)。
  (1)騎:指騎從。(2)縣:指所屬之縣。(3)出:開脫之意。(4)饜:滿足。(5)嚴重:敬重。(6)此謂少年豪傑主動邀請郭解之客而收養之。
  及徙豪茂陵也(1),解貧,不中訾(資)(2)。吏恐,不敢不徙。衛將軍為言(3)「郭解家貧,不中徒(4)」。上曰:「解布衣,權至使將軍(5),此其家不貧!」解徙,諸公送者出千餘萬。積人楊季主子為縣掾,鬲(隔)之(6),解兄子斷楊掾頭。解入關,關中賢豪知與不知(7),聞聲爭交歡。邑人又殺楊季主(8),季主家上書,人又殺闕下(9)。上聞,乃下吏捕解。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陽(10),身至臨晉(11)。臨晉籍少翁素不知解(12),因出關(13)。籍少翁已出解,解傳太原(14),所過輒告主人處。吏逐跡至籍少翁,少翁自殺,口絕。久之得解,窮治所犯,為而解所殺(15),皆在赦前。
  (1)茂陵:漢武帝陵,又縣名。在今陝西興平東北。徙豪茂陵事,發生於建元二年及無朔二年,此處指元朔二年。(2)不中資:謂家財少而不合遷徙之數。當時規定家資三百萬以上者遷茂陵。(3)衛將軍:衛青,本書有其傳。(4)不中徙:意謂不台遷徒的規定。(5)使將軍:《史記》作「使將軍為言」。(6)隔:破壞之意。 (7)知:謂相知。(8)邑:「已」之誤。已,言已而。《史記》作「已」。(9)殺:其下當有「之」字。殺之,謂殺楊季主家上書人。闕下:宮闕之前。(10)夏陽:縣名。在今陝西韓城西南。(11)臨晉:縣名。在今陝西大荔東。(12):知:識也。(13)出關:謂讓郭解出關。(14)傳:《史記》作「轉」。太原:郡名。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15)為而:誤倒。當作「而為」。(吳恂說)
  軹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譽郭解,生曰:「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解客聞之,殺此生,斷舌。吏以責解,解實不知殺者,殺者亦竟莫知為誰。吏奏解無罪。御史大夫公孫弘議曰(1):「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眶眥殺人,解不知,此罪甚於解知殺之。當大逆無道(2)。」遂族解(3)。
  (1)公孫弘:本書卷五十八有其傳。(2)當:判處。(3)族:族誅。誅滅全族。
  自是之後,俠者極眾,而無足數者。然關中長安樊中子(1),槐裡趙王孫(2),長陵高公子(3),西河郭翁中(仲)(4),太原魯翁孺,臨淮兒長卿(5),東陽陳君孺(6),雖為俠而恂恂有退讓君子之風(7)。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諸杜,南道仇景,東道佗羽公子(8),南陽趙調之徙(9),盜跖而居民間者耳(10),易足道哉!此乃鄉(向)者朱家所羞也。
  (1)長安:漢都。在今西安市西北。(2)槐裡:縣名。在今陝西興平東南。(3)長陵:縣名。在今陝西徑陽東南。(4)西河:郡名。治平定(在今內蒙古準噶爾旗西南)。(5)臨淮:郡名。治徐縣(在今江蘇泗洪南)。(6)東陽:縣名。在今安徽天長西北。(7)恂恂:謹信之貌。(8)北道、西道、南道、東道:此據京師長安為中心,而指稱四方。佗羽公子:其上脫一「趙」字,當從《史記》。趙佗、羽公子為兩人,一姓趙,一姓羽。(9)南陽:郡名。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市)。(10)盜跖:相傳為春秋未年人。名跖。起義領袖,被冠以「盜」。
  萭章字子夏(1),長安人也。長安熾盛,街閭各有豪俠,章在城西柳市,號曰:「城西萭子夏」。為京兆尹門下督,從至殿中(2),侍中諸侯貴人爭欲揖章,莫與京兆尹言者。章逡循(巡)甚懼。其後京兆尹不復從也(3)。
  (1)萭(yu):姓。(2)從:隨從,謂隨從京兆尹。(3)京兆:指京兆尹。不復從:謂不再要萭章隨從。
  與中書令石顯相善(1),亦得顯權力,門車常接轂(2)。至成帝初,石顯坐專權擅勢免官,徒歸故郡。顯訾(資)巨萬(3),當去,留床席器物數百萬直(值),欲以與章,章不受。賓客或問其故,章歎曰:「吾以布衣見哀於石君(4)。石君家破,不能有以安也(5),而受其財物,此為石氏之禍,萭氏反當以為福邪!」諸公以是服而稱之。
  (1)中書令:官名。掌傳宣詔命。西漢後期改力中謁者令。石顯:《佞幸傳》有其傳。(2)接轂:謂車輛相接。(3)巨萬:萬萬。(4)哀:愛也。(5)不能有以安:意謂無法安之。
  河平中(1),王尊為京兆尹,捕擊豪俠,殺章及箭張回、酒市趙君都、賈子光(2),皆長安名豪,報仇怨養刺客者也。
  (1)河平:漢成帝年號,共四年(前28—前25)。(2)箭:指箭市。張回:姓張名回,即本書卷七十六《王尊傳》中之張禁。趙君都:即本書卷七十六《王尊傳》中趙放。賈子光:姓賈,名子光。
  樓護字君卿,齊人。父世醫也(1),護少隨父為醫長安,出入貴戚家。護誦醫經、本草、方術數十萬言(2),長者鹹愛重之,共謂曰:「以君卿之材,何不宦學乎?」繇(由)是辭其父,學經傳,為京兆吏數年(3),甚得名譽。
  (1)父世醫:陳直曰:秦漢醫士,分齊秦兩派,齊派由陽慶傳倉公,樓護之父世業醫,蓋與倉公有關。(2)護誦醫經……句:陳直曰:今之《本草》,所述藥材產地,皆西漢郡縣之名,樓護所誦,當與今本同。古代書少,誦讀數十萬言,即比較一般人為多,東方朔上書自誇,亦僅四十四萬字。(3)京兆吏:京兆尹的屬吏。
  是時王氏方盛(1),賓客滿門,五侯兄弟爭名(2),其客各有所厚,不得左右(3),唯護盡入其門,鹹得其歡心。結士大夫,無所不傾,其交長者,尤見親而敬,眾以是服。為人短小精辯,論議常依名節,聽之者皆竦(4)。與谷永俱為五侯上客(5),長安號曰「谷子雲筆札,樓君卿唇舌」,言其見信用也。母死,送葬者致車二三千兩(輛),閭裡歌之曰:「五侯治喪樓君卿。」
  (1)王氏:指外戚王氏。(2)五侯:漢成帝河平二年同日封舅王譚平阿侯、王商成都侯、王立紅陽侯、王根曲陽侯,王逢時高平侯。時人謂之五侯。(3)不得左右:謂不相往來。(4)竦:通「慫」勸也。(5)谷永:本書卷八十五有其傳。
  久之,平阿侯舉護方正(1),為諫大夫,使郡國。護假貸(2),多持市帛,過齊,上書求上先人家,因會宗族故人,各以親疏與束帛,一日散百金之費。使還,奏事稱意,擺為天水太守(3)。數歲免,家長安中。時成都侯商為大司馬衛將軍(4),罷朝,欲候護,其主簿諫:「將軍至尊,不宜入閭巷。」商不聽,遂往至護家。家狹小,官屬立車下,久住移時,天欲雨,主薄謂西曹椽曰:「不肯強諫,反雨立間巷!」商還,或自主簿語,商恨,以他職事去主簿,終身廢錮(5)。
  (1)平阿候:王譚。方正:漢代選舉科目之一。(2)假貸:謂假貸於人。(3)天水:郡名。治平襄(今甘肅通渭西)。(4)成都侯商:王商。(5)廢錮:謂終身不得為官吏。
  後護復以薦為廣漢太守(1)。元始中(2),王莽為安漢公,專政,莽長子字與妻兄呂寬謀以血塗莽第門,欲懼莽令歸政。發覺,莽大怒,殺字,而呂寬亡。寬父素與護相知,寬至廣漢過護,不以事實語也。到數日,名捕寬詔書至(3),護執寬。莽大喜,征護入為前輝光(4),封息鄉侯,列於九卿。
  (1)廣漢:郡名。治所在今四川金堂東。(2)元始:漢平帝年號,共五年(公元1—5)。(3)名捕:指名捕捉。(4)前輝光:官名。王莽分三輔置前輝光、後丞烈,任樓護為前輝光。
  莽居攝(1),槐裡大賊趙朋、霍鴻等群起,延入前輝光界,護坐免為庶人。其居位,爵祿賂遺所得亦緣手盡。既退居里巷,時五侯皆已死,年老失勢,賓客益衰。至王莽篡位,以舊恩召見護,封為樓舊裡附城(2)。而成都侯商子邑為大司空,貴重,商故人皆敬事邑,唯護自安如舊節,邑亦父事之,不敢有闕。時請召賓客,邑居樽下(3),稱「賤子上壽(4)。」坐者百數,皆離席伏(5),護獨東鄉(向)正坐,字謂邑曰(6):「公子貴如何(7)!」
  (1)居攝:指暫居皇帝之位,處理政務。(2)附城:王奔定此爵名,倣傚古之附庸。(3)居樽下:在酒杯下,謂舉酒杯過首。(4)賤子:子輩的謙稱。兩漢人習俗口語。(5)伏:拜伏於地。(6)字謂邑:對王邑稱字。(7)公子:王邑之字。
  初,護有故人呂公,無子,歸護。護身與呂公、妻與呂嫗同食(1)。及護家居,妻子頗厭呂公。護聞之,流涕責其妻子曰:「呂公以故舊窮老托身於我,義所當奉。」遂養呂公終身。護卒,子嗣其爵。
  (1)呂嫗:呂公之妻。
  陳遵字孟公,杜陵人也(1)。祖父遂,字長子,宣帝微時與有故,相隨博弈(2),數負進(贐)(3)。及宣帝即位,用遂,稍遷至太原太守,乃賜遂璽書曰:「制詔太原太守:官尊祿厚,可以償博進(贐)矣。妻君寧時在旁(4),知狀。」遂於是辭謝,因曰:「事在元平元年赦令前(5)。」其見厚如此。元帝時,征遂為京兆尹,至廷尉。
  (1)杜陵:縣名。在今陝西西安市東南。(2)博弈:六博和圍棋。(3)負進:謂負債。(4)妻君字:指陳遂之妻君寧。(5)此是戲言:陳直曰,賭博負債,當不在赦令範圍之內,陳遵所云,蓋戲言耳。(6)至廷尉:陳遂初元元年為京兆尹,二年為廷尉,三年卒。
  遵少孤,與張竦伯松俱為京兆史(1)。竦博學通達,以廉儉自守,而遵放縱不拘,操行雖異,然相親友,哀帝之未俱著名字(2),為後進冠(3)。併入公府(4),公府椽史率皆贏車小馬,不上鮮明,而遵獨極輿馬衣服之好,門外車騎交錯。又日出醉歸(5),曹事數廢(6)。西曹以故事適(謫)之(7),侍曹輒詣寺捨白遵曰(8):「陳卿今日以某事適(謫)。」遵曰:「滿百乃相聞。」故事,有百適(謫)者斥,滿百,西曹白請斥。大司徒馬宮大儒優士(9),又重遵(10),謂西曹:「此人大度士,奈何以小文責之(11)?」乃舉遵能治三輔劇縣,補郁夷令(12)。久之,與扶風相失(13),自免去。
  (1)張竦伯松:姓張,名棘,字伯松。京兆史:京兆尹的屬吏。(2)俱著名字:猶今言知名。(3)後進冠:後進者之首。(4)公府:三公官府。(5)日出醉歸:謂每日外出,酒醉方歸。(6)曹事:指分管部門之事。(7)以故事謫之:案舊法令而責罰之。(8)侍曹:指西曹之小吏。寺捨:官舍。(9)馬宮:本書卷八十一有其傳。(10)又:疑為「龍」之誤。重:敬重。(11)文:指文法。(12)郁夷:縣名,在今陝西寶雞縣西。(13)扶風:即即右扶風,官名。相失:互相矛盾之意。
  槐裡大賊趙朋、霍鴻等起(1),遵為校尉(2),擊朋、鴻有功,封嘉威侯。居長安中,列侯近臣貴戚皆貴重之。牧守當之官,及郡國豪桀(傑)至京師者,莫不相因到遵門。
  (1)槐裡大賊趙朋、霍鴻等起:此事在王莽居攝二年(公元7)。趙朋,《王莽傳》作「趙明」。(2)校尉:武職名,位次干將軍。
  遵耆(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嘗有部刺史奏事,過遵,值其方飲,刺史大窮,候遵沾醉時(1),突入見遵母,叩頭自白當對尚書有期會狀(2),母乃令從後閣出去(3)。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廢。
  (1)沾醉:謂大醉。(2)尚書:官名。掌管文書章奏。期會:約定期限。(3)後閣:漢人稱後門為閣。
  長八尺餘,長頭大鼻,容貌甚偉。略涉傳記,贍於文辭。性善書,與人尺牘,主皆藏去以為榮(1)。請求不敢逆,所到,衣冠懷之(2),唯恐在後。時列侯有與遵同姓字者,每至人門,曰陳孟公,坐中莫不震動,既至而非,因號其人曰陳驚坐雲。
  (1)性善書三句:楊樹達說,「張樂歧《蒿庵閒話》卷一云:古人往來書疏,例皆就題其未以答,唯遇佳書心所愛玩,乃特藏之,別作柬以為報。……漢人藏遵尺牘,亦愛其筆畫也。」(2)懷:想也,猶想望風采。
  王莽素奇遵材,在位多稱譽者,繇(由)是起為河南太守。既至官,當遣從史西,召善書吏十人於前,治私書謝京師故人。遵馮(憑)幾,口占書吏(1),且省官事(2),書數百封,親疏各有意,河南大驚。數月免。
  (1)占:口授。(2)省:猶察。
  初,遵為河南太守,而弟級為荊州牧(1),當之官,俱過長安富人故淮陽王外家左氏飲食作樂,後司直陳崇聞之(2),劾奏「遵兄弟幸得蒙恩超等歷位,遵爵列侯,備郡守,級州牧奉使,皆以舉直察枉宣揚聖化為職,不正身自慎。始遵初除,乘藩車入閭巷(3),過寡婦左阿君置酒歌漚,遵起舞跳梁(4),頓僕坐上(5),暮因留宿,為侍婢扶臥。遵知飲酒飫宴有節,禮不入寡婦之門,而湛(沉)酒溷餚(混淆)(6),亂男女之別,輕辱爵位,羞汗(污)印(7),惡不可忍聞。臣請皆免。」遵既免,歸長安,賓客愈盛,飲食自若(8)。
  (1)荊州:地約當今湖北、湖南兩省及豫南、淮北、黔東等地區。荊州牧:荊州的最高長官。(2)司直:丞相司直。丞相的重要佐吏。(3)藩車:有屏蔽的車。(4)跳梁:跳躍。同「跳踉」。(5)頓僕:又叩地又仆倒。(6)沈酒:沈湎於酒。(7)印韨(fu):系印的帶子。指官職。(8)自若:言自如其故。
  久之,復為九江及河內都尉(1),凡三為二千石(2)。而張竦亦至丹陽太守(3),封淑德侯。後俱免官,以列侯歸長安。竦居貧,無賓客,時時好事者從之質疑問事(4),論道經書而已。而遵晝夜呼號,車騎滿門,酒肉相屬(5)。
  (1)九江:郡名。治壽春(今安徽壽縣)。河內:郡名。治懷縣(今河南武涉西南)。都尉:官名。掌郡軍事。(2)三為二千石:郡太守,秩二千石。郡都尉,秩比二千石。陳遵先後為河南太守、九江都尉、河內都尉,故有此說,(3)丹陽:郡名。治宛陵(今安徽宣城)。(4)質:正也。(5)屬(zhu):接連。
  先是黃門郎揚雄作《酒箴》以諷諫成帝(1),其文為酒客難法度士,譬之於物,曰:「子猶瓶矣(2)。觀瓶之居,居井之眉(3),處高臨深,動常近危。酒醪不入口,臧(藏)水滿懷,不得左右,牽於纆徽(4)。一旦礙(5),為瓽所轠(6),身提黃泉(7),骨由為泥。自用如此,不如鴟夷(8)。鴟夷滑稽(9),腹如大壺,盡日盛酒(10),人復借酤。常為國器,托於屬車(11),出入兩宮,經營公家,繇(由)是言之,酒何過乎!」遵大喜之,常謂張竦:「吾與爾猶是矣,足下諷誦經書,苦身自約(12),不敢差(蹉)跌(13),而我放意自恣,浮湛(沉)俗間,官爵功名,不減於子,而差獨樂,顧不優邪(14)!」竦曰:「人各有性,長短自裁。子欲為我亦不能,吾而效子亦敗矣(15)。雖然,學我者易持(16),效子者難將(17),吾常道也。」
  (1)揚雄:本書有其傳。(2)瓶,指汲水之瓶。(3)眉:指井邊之地,似人眼上之有眉。(4)纆(mo)徽:繩索。此指汲水之井索。(5):「疐」之誤。疐,同「躓」。(6)瓽(dang):井磚。轠(lie):碰破。(7)提(di):擲也。(8)鴟夷:盛酒的皮翼。(9)滑(gu)稽:古代的流酒器,類似後代的酒過龍,「轉注吐酒,終日不已」。(10)盡日:猶竟日。(11)托於屬車:天子屬車常載酒食,故鷗夷常托於屬車。(12)約:約束。(13)蹉(cuo)跌:失誤。(14)顧:念也。(15)而:猶「如」。(16)持:保持。(17)將:做到。
  及王莽敗,二人俱客於池陽(1),棘為賊兵所殺。更始至長安(2),大臣薦遵為大司馬護軍,與歸德侯劉颯俱使匈奴。單于欲脅訕遵,遵陳利害,為言曲直,單于大奇之,遣還,會更始敗,遵留朔方(3),為賊所敗,時醉見殺。
  (1)池陽:縣名。在今陝西三原。(2)更始:指更始帝劉玄。(3)朔方:城名。在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南。
  原涉字巨先。祖父武帝時以豪桀(傑)自陽翟徙茂陵(1)。涉父哀帝時為南陽太守(2)。天下殷富,大郡二千石死官(3),賦斂送葬皆千萬以上(4),妻子通共受之,以定產業。時又少行三年喪者(5)。及涉父死,讓還南陽賻送(6),行喪塚廬三年(7),繇(由)是顯名京師。禮畢(8),扶風謁請為議曹(9),衣冠慕之輻輳(10),為大司徒史丹舉能治劇(11),為谷口令(12),時年二十餘。谷口聞其名,不言而治。
  (1)陽翟:縣名。今河南禹縣。茂陵:漢武帝陵,又縣名。在今陝西興平東北。(2)南陽:郡名。治宛縣(今河南南陽市)。(3)二千石:指郡太守。死官:官吏死於任上。(4)賦斂送葬皆千萬以上:漢代二千石死於任上,屬吏膊送甚厚,故達千萬錢以上。(5)三年喪:服喪三年之禮。(6)賻(fu)送:送給喪家的錢財。(7)行喪家廬三年:謂在墳地守墓三年。塚廬:古代墓旁之房舍,供死者子孫守墓居住。(8)禮畢:指三年喪服期滿。(9)扶風:即右扶風,官名。相當於郡太守。(10)衣冠:指官紳。輻輳:車輻湊集於轂上,比喻人物聚集。(11)大司徒史丹:誤。史丹在成帝時為右將軍、左將軍、光祿大夫,永始中病卒,未嘗為司徒,又不到哀帝也。劉攽曰:「此自原涉為大司徒史,後人妄加『丹』字。」(12)谷口:縣名。在今陝西涇陽縣西北。
  先是涉季父為茂陵秦氏所殺,涉居谷口半歲所(1),自劾去官,欲報仇。谷口豪桀(傑)為殺秦氏,亡命歲余,逢赦出。郡國諸豪及長安、五陵諸為氣節者皆歸慕之(2)。涉遂傾身與相待,人無賢不肖闐門(3),在所閭裡盡滿客。或譏涉曰:「子本吏二千石之世(4),結髮自修(5),以喪推財禮讓為名,正復仇取仇(6),猶不失仁義,何故遂自放縱,為輕俠之徒乎?」涉應曰:「子獨不見家人寡婦邪?始自約敕之時(7),意乃慕宋伯姬及陳孝婦(8),不幸一為盜賊所汗(污),遂行淫失(泆)(9),知其非禮,然不能自還。吾猶此矣!」
  (1)所:猶「許」。(2)五陵:指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3)闐(tian)門:滿門。(4)世:世家。(5)結髮:指少年時期。(6)正:猶「即」。前一「仇」,仇恨。後一「仇」,仇敵。(7)約敕:約束,警戒。(8)宋伯姬:春秋時魯宣公女,嫁於宋恭公,後來寡居。宮中夜晚失火時,因守婦人之義,無保姆而夜不下堂,被燒死。陳孝婦:漢文帝時人。其夫出外死去,事姑甚恭謹,父母逼其改嫁,她寧死不肯,仍然事姑。(9)淫泆(yi):淫蕩。
  涉自以為前讓南陽膊送,身得其名,而令先人墳墓儉約,非孝也。乃大治起家捨,周閣重門(1)。初、武帝時,京兆尹曹氏葬茂陵(2),民謂其道為京兆仟(阡)(3)。涉慕之,乃買地開道,立表署曰南陽仟(阡)(4),人不肯從,謂之原氏仟(阡)。費用皆卬(仰)富人長者,然身衣服車馬才具,妻子內困。專以振(賑)施貧窮赴人之急為務。人嘗置酒請涉,涉入裡門,客有道涉所知母病避疾在裡宅者(5)。涉即往候,叩門。家哭,涉因入吊,問以喪事。家無所有,涉曰:「但潔掃除沐浴,待涉。」還至主人(6),對賓客歎息曰:「人親臥地不收(7),涉何心鄉(饗)此(8)!願徹去酒食。」賓客爭問所當得,涉乃側席而坐(9),削犢為疏(10),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11),分付諸客。諸客奔走市買,至日昳皆會(12)。涉親閱視已,謂主人:「願受賜矣。」既共飲食,涉獨不飽,乃載棺物,從賓客往至喪家,為棺斂(殮)勞徠畢葬(13)。其周急待人如此。後人有毀涉者曰「奸人之雄也」,喪家子即時刺殺言者。
  (1)周閣重門:言塚捨規模宏大。(2)京兆尹曹氏葬茂陵:陳直曰:「《百官表》,武帝時官京兆尹無曹姓者,只有太初元年有京兆尹無忌,後元元年有京兆尹建,未著姓,可能二者居其一。」(3)道:指墓前神道。(4)表:表幟。或用木牌,或用刻石。(5)道:言也。所知:朋友。避居:因病而遷居。裡宅:此裡之宅。(6)主人:指置酒的人家。(7)臥地不收:古時人始死廢床,置屍於地以待殮。因貧窮而無法收殮,故曰臥地不收。(8)此:指酒食。(9)側席而坐:表示憂傷不安。(10)疏:記帳單。(11)飯含:古時收殮時,要給死者口中含物,富貴者給含珠玉金銀之類,貧窮者給含飯。陳直曰:「飯,祭品也,含,殉葬品也。」(12)日昳(die):日側:下午。(13)勞徠:勸勉;慰勞。
  賓客多犯法,罪過數上聞。王莽數收系欲殺,輒復赦出之。涉懼,求為卿府椽史(1),欲以避客。文母太后喪時(2),守復土校尉(3)。已為中郎,後免官。涉欲上塚,不欲會賓客,密獨與故人期會。涉單車驅上茂陵,投暮(4),入其裡宅,因自匿不見人。遣奴至市買肉,奴乘涉氣與屠爭言,所傷屠者,亡。是時,茂陵守令尹公新視事(5),涉未謁也,聞之大怒。知涉名豪,欲以示眾厲(勵)俗,遣兩吏脅守涉。至日中,奴不出,吏欲便殺涉去。涉迫窘不知所為。會涉所與期上塚者車數十乘到,皆諸豪也,共說尹公。尹公不聽,諸豪則曰:「原巨先奴犯法不得(6),使肉袒自縛(7),箭貫耳(8),詣廷門謝罪,於君威亦足矣。」尹公許之。涉如言謝,復服遣去(9)。
  (1)卿府椽史:王莽從弟衛將軍王林的掾史。(2)文母太后:即元後。元帝之後,王莽之姑。(3)守:暫時署理,並非實任。復土校尉:官名。掌握擴封土。臨時設立。(4)投暮:至暮。(5)茂陵守令:暫時署理的茂陵令。(6)不得:謂捕不到。(7)肉袒:脫去上衣,露出肉體,表示謝罪。(8)箭貫耳:軍法,以箭貫耳。表示以軍法自罰。(9)復服:依舊穿衣服。
  初,涉與新豐富人祁太伯為友(1),太伯同母弟王游公素嫉涉,時為縣門下掾(2),說尹公曰:「君以守令辱原涉如是,一旦真令至,君復單車歸為府吏,涉刺客如雲,殺人皆不知主名,可為寒心。涉治家捨,奢僭逾制,罪惡暴著,主上知之。今為君計,莫若墮壞涉塚捨,條奏其舊惡,君必得真令。如此,涉亦不敢怨矣。」尹公如其計,莽果以為真令。涉繇(由)此怨王游公,選賓客,遣長子初從車二十乘劫王游公家。游公母即祁太伯母也,諸客見之皆拜,傳曰「無驚祁夫人(3)』。遂殺游公父及子(4),斷兩頭去。
  (1)新豐:縣名。在今陝西臨潼東北,(2)縣門下掾:縣衙的小吏。(3)傳曰:轉相告呼。(4)游公父及子:即游公及其父。
  涉性略似郭解,外溫仁謙遜,而內隱好殺。眶眥於塵中(1),觸死者甚多。王莽末,東方兵起,諸王子弟多薦涉能得士死,可用。莽乃召見,責以罪惡,赦貰(2),拜鎮戎大尹(3)。涉至官無幾(4),長安敗,郡縣諸假號起兵攻殺二千石長吏以應漢。諸假號素聞涉名,爭問原尹何在,拜謁之。時莽州牧使者依附涉者皆得活。傳送致涉長安,更始西屏將軍申屠建請涉與相見(5),大重之。故茂陵令尹公壞涉塚捨者為建主簿(6),涉本不怨也。涉從建所出,尹公故遮拜涉,謂曰:「易世矣,宜勿復相怨!」涉曰:「尹君,何壹魚肉涉也(7)!」涉用是怒,使客刺殺主簿。
  (1)塵中:猶言塵市中。(2)貰:謂寬其罪。(3)鎮戎大尹:王莽改天水曰鎮戎、太守為大尹。(4)無幾:沉有多久。(5)申屠建:姓申屠,名建。(6)主簿:官名。掌文書簿籍。(7)壹:專一;一心。魚肉:謂宰割。
  涉欲亡去,申屠建內恨恥之,陽(佯)言「吾欲與原巨先共鎮三輔(1),豈以一吏易之哉!」賓客通言,令涉自系獄謝,建許之。賓客車數十乘共送涉至獄。建遣兵道徼取涉於車上(2),送車分散馳,遂斬涉,縣(懸)之長安市(3)。
  (1)三輔: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2)道徼(yao):中途攔截。(3)懸之:懸其首。
  自哀、平間,郡國處處有豪桀(傑),然莫足數。其名聞州郡者,霸陵杜君敖(1),池陽韓幼孺(2),馬領繡君賓(3),西河漕中(仲)叔(4),皆有謙退之風。王莽居攝,誅鋤豪俠,名捕漕中(仲)叔(5),不能得。素善強弩軍孫建,莽疑建藏匿,泛以問建(6)。建曰:「臣名善之,誅臣足以塞責。」莽性果賊,無所容忍,然重建,不竟問,遂不得也。中(仲)叔子少游,復以俠聞於世雲。
  (1)霸陵:縣名。在今陝西臨潼西。(2)池陽:縣名。在今陝西涇陽縣西北。(3)馬領:縣名。在今甘肅環縣東南。(4)西河:郡名。治平定(在今內蒙古准格爾旗西南)。漕仲叔:姓漕,名仲叔。(5)名捕:指名逮捕。(6)泛問:一般性提問。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