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史記鄭世家第十二】原文全文翻譯成現代文

鄭世家第十二
安硯方 譯注
【說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於鄭(今陝西華縣東),是為鄭桓公。周幽王時,身為周王室司徒的鄭桓公,看到西周行將滅亡,就在太史伯的建議下,將財產、部族、宗族連同商人遷移到東虢(guo,國)和鄶之間(今河南嵩山以東地區)。兩年後,犬戎殺死周幽王,並殺鄭桓公。繼位的鄭武公攻滅鄶和東虢,建立鄭國,都新鄭。鄭武公以和鄭莊公相繼為周平王卿士,且能控制內部卿大夫的勢力,在春秋初年的歷史上,鄭國甚為活躍。但以後由於內亂疊起,國勢逐漸衰弱,於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鄭世家》向人們介紹了這個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的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子產對於鄭國的生存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子產知識淵博,以禮治政,仁義愛人,善於辭令。他在為鄭國卿之時,使鄭國免於失敗。當子駟弒殺公並「欲自立為君」時,公子子孔又派尉止去殺子駟而「欲自立」,這時,子產說:「子駟為不可,誅之,今之效之,是亂無時息也。」從而制止了即將發生的無休止的內亂,安定了鄭國。鄭君「封子產以六邑」,子產反覆謙讓,只「受其三邑」。在鄭「執政者侈」的環境中,子產的行為能可貴的。因此,當諸公子爭寵相殺,又欲殺子產時,有的公子不得不進諫說:「子產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產也,勿殺!」可見,是子產保存了鄭國。子產多次隨從鄭出使晉、楚大國,並鄭君會見各國諸侯,搞好外交,使鄭國在複雜的環境中得以順利發展。子產曾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當鄭國發生火災,鄭君「欲禳之」時,子產建議:「不如修德。」因而當子產去世後,「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子產的言行贏得了百姓由衷的崇敬。
《左傳》還記載了子產最著名的主張,即「不毀鄉校」。「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然明建議子產「毀鄉校」,但子產說:「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執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我聞忠善以損怨,不聞作惡以防凶。豈不遽止,然猶防川,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不如吾聞而藥之也。」允許人們隨意議論「執政之善否」,這對統治者來說,就已經十分不易了,而子產身居卿相之高位,居然主動提出這種主張,並保留鄉校;從人們的議論中,擇善行之,擇惡改之,這對統治者來說,就是更上一層樓了。而子產決心實施這一措施,並深刻認識到,只有行於忠善才能最終減少怨恨。向人們施展權威固能防止怨恨,制止議論,但這卻如同「防川」,終有一天「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決使道」,讓自己把人們的議論當作苦口良藥,從而調整政策,修正錯誤。在兩千多年前,就能具有這樣的高明見解,實為鳳毛麟角。子產的主張、論斷、見解也可算作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可惜,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子產的記載甚少,這的確是個缺憾。
鄭國在不長的歷史中還產生了具有愛國行為的商人弦高。「秦謬公使三將將兵欲襲鄭,至滑,逢鄭賈人弦高」,弦高急中生智,拿出自己做生意用的十二頭牛慰勞秦軍,秦謬公竟誤以為鄭國早已獲得秦軍偷襲的消息而作好迎戰的充分準備,便急率軍回國。弦高的愛國行為使鄭國免遭一場滅頂之災。
鄭桓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宣王即位二十二年,友才被封到鄭地。封了三十三年,百姓都喜愛他。幽王任命他為司徒。他使周朝百姓和睦相處,百姓都十分高興,黃河、洛水流域的人們都思念他。在他做司徒一年的時候,因為幽王寵愛褒姒,朝遷政事廢棄不顧,問題積重難返,有些諸侯背叛了幽王,於是桓公詢問太史伯說:「王室災難深重,我怎麼才能死裡逃生呢?」太史伯回答說:「只有洛水東、黃河南可以安居。」桓公問:「為什麼?」太史伯回答說:「那一帶鄰近虢國、鄶國、虢國、鄶國的國君既貪婪又喜好佔小便宜,百姓不順從他們。現在,您是司徒,百姓都熱愛您,您如真的請求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國君看到您正當權,會很容易地分給您土地。您如真的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的百姓都是您的百姓了。」桓公:「我想到南邊的長江流域住,怎麼樣?」太史回答說:「過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勞甚大,但他的後代在周朝也沒有興盛起來,楚國就是他的後代。周王室衰弱,楚國一定興盛。楚國如果興盛,對鄭國絕對沒有好處。」桓公說;「我想住在西方,怎麼樣?」太史伯回答說:「那裡的百姓既貪婪又好利,難以久居。」桓公說:「周王室衰弱,哪國將興盛呢?」太史伯回答說:「齊、秦、晉、楚吧?齊國,姓姜,是伯夷的後代,伯夷曾輔助堯掌管儀制度。秦國,姓嬴,是伯翳的後代,伯翳曾輔助舜使很多部落順服。至於楚國祖先,也都曾為天下人建立了功業。周武王戰勝紂王后,成王把唐封給叔虞,那裡山川險阻,憑這些有德的後代與衰弱的周室並存,晉國也一定能興盛了。」桓公說:「好吧。」於是急速向幽王請示,把他的百姓遷移到洛水東部,虢、鄶國國君果然向他貢獻出十座城邑,他終於建立了鄭國。
二年(前771),犬戎在驪山下殺死了幽王,也殺死了桓公。鄭人擁立桓公的兒子掘突,這是武公。
武公於十年(前761),娶了申侯的女兒做夫人,叫武姜。武姜生下太子寤生,生時是難產,等到生下後,夫人不喜歡寤生。後來武姜又生下小兒子叔段,生段時是順產,夫人十分喜愛叔段。二十七年(前744),武公生病了,夫人向武公請求,想立段為太子,武公未答應。當年,武公逝世了,寤生即位,這是莊公。
莊公於元年(前743),把他的弟弟叔段封到京城,號稱太叔。祭(zhai,債)仲說:「京城大於國都,不可以封給弟弟。」莊公說:「武姜想這樣,我不敢反對。」叔段到了京,整頓軍備,與他的母親武姜陰謀襲擊鄭都。二十二年(前722),叔段果然襲擊了鄭都,武姜做內應。莊公派軍攻打叔段,段逃跑公又攻打京城,京城的人們都背叛了叔段,叔段面對無奈逃跑到鄢。鄢邑的百姓潰逃了。叔段不得已逃亡到共國。於是莊公把他的母親武姜遷徙到城穎,發誓說:「不到黃泉,不與她見面。」過了一年多,莊公又後悔自己說過的話,很想念母親。穎谷的考叔向莊公獻禮,莊公賜給她食物。考叔說:「我有老母,請您把食物賜給我的母親吧。」莊公說:「我很思念我的母親,但又厭惡違背誓言,怎麼辦呢?」考叔說:「控條地道到有泉水處,你們母子就可見面了。」於是莊公依照他的辦法,終於見到母親。
二十四年(前720),宋繆公逝世,公子馮(ping,憑)逃到鄭國。鄭國侵奪周室田地,攫取了田里的莊稼。二十五年(前719),衛國州吁殺死了自己的國君桓公即位,與宋國聯合討伐鄭國,因為鄭國接納了公子馮的緣故。二十七年(前717),鄭君才朝拜周桓王,桓王對鄭攫取莊稼一事很生氣,沒有按禮儀對待他。二十九年(前715),莊公生氣周桓王沒有禮遇自己,故意用祊(bēng,崩)與魯國交換了靠近許國的魯國的田地。三十三年(前711)宋國殺死了孔父。三十七年(前707),莊公不朝拜周桓王,桓王率領陳、蔡、虢、衛國討伐鄭國。莊公和祭仲、高渠彌出兵迎擊,大敗桓王的軍隊,祝聸射中了桓王的手臂。祝聸請求繼續追擊桓王,鄭莊公阻止他說:「侵犯長者尚且要遭到責難,何況欺辱天子呢?」於是祝聸才停止追擊。莊公深夜派祭仲詢問桓王的箭傷。
三十八年(前706),北戎討伐齊國,齊國派使者向鄭國求援,鄭國派太子忽領軍救援齊國。齊(xī,西)公想把女兒嫁給太子忽。忽辭謝說:「我國是個小國,不宜和齊大國相匹配。」當時,祭仲與太子在一起,規勸太子答應娶親,說:「我們鄭國國君有很多寵愛的姬妾,太子得不到太國的援助將不能即位,三位公子都可以成為國君。」祭仲所說的三位公子,有太子忽,及他的弟弟突,小弟弟子亹(wěi,偉)。
四十三年(前701),鄭莊公逝世。當初,祭仲很受莊公寵信,莊公讓他作上卿,莊公讓祭仲為自己迎娶了鄧國美女,生下了太子忽,所以祭仲立忽為君,這就是昭公。
莊公又曾娶宋國的雍氏女子,生下厲公突。雍氏女子很受國君寵愛。宋莊公聽說祭仲擁立忽,就派人把祭仲騙來逮捕了他,威脅他說:「不立突為君,將處死你。」宋國君也逮捕了突求取賄賂。祭仲答應了宋國,並與宋國君盟誓。他準備帶著突回國,擁立突為國君。昭公忽聽說祭仲因宋國的要挾擁立自己的弟弟突為國君,九月丁亥日,忽逃到了衛國。己亥日,突來到鄭都即位,這是厲公。
厲公四年(前697),祭仲專權。厲公提心此事,暗中讓祭仲的女婿糾殺死祭仲。雍糾的妻子是祭仲的女兒,她知道此事後,問母親:「父親與丈夫哪一位更親。」母親說:「父親只有一個,丈夫卻可以有很多選擇的!」祭仲女就把此事告訴了祭仲,祭仲反而殺死了雍糾,並暴屍於鬧市上。厲公對祭仲無可奈何,對雍糾卻很生氣,說:「與婦人商量,死本來就活該了,」夏季,厲公被趕到邊界的櫟邑居住。祭仲迎來了昭公忽,六月乙亥日,忽又回到鄭都即位了。
秋季,鄭厲公依靠邑的人殺死了櫟邑大夫單伯,於是就定居在櫟邑。諸侯們聽說厲公逃跑了,就討伐鄭國,但沒有戰勝鄭國就離去了。宋國贈給厲公很多軍隊,讓他在櫟邑堅守防備,鄭國因此也不再討伐邑。
昭公二年(前695),從昭公做太子時,父親莊公就想拜高渠彌為上卿,太子忽厭惡高渠彌,莊公不聽忽的意見,終於讓渠彌做了卿。等到昭公即位,渠彌擔心昭公殺害自己,冬季十月辛卯日,渠彌與昭公出外打獵,在郊野射殺了昭公。祭仲與渠彌不敢接納厲公,便改立昭公的弟弟子亹做國君,就稱子亹,他沒有謚號。
子亹元年(前694)七月,齊襄公在首止會合諸侯,鄭子亹赴會,高渠彌輔佐,跟從子亹前往,祭仲借口有病沒去。祭仲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齊襄公做公子時,子亹曾經與他相鬥過,雙方結仇,等到諸侯相會時,祭仲請求子亹不要去。子亹說:「齊國強大,厲公又住在櫟,假使我不去,齊就會率領諸侯攻打我,並讓厲公回到國都。我不如前往,去了為什麼一定受辱呢,而且,又為何一定落到像你所設想的那步田地呢!」子亹終於前往了。祭仲擔心齊國會殺死子亹及隨從,所以聲稱有病。子亹到了首止,也未向齊侯道歉,齊侯十分生氣,就設下伏兵殺死了子亹。高渠彌逃回了鄭國,與祭仲商議,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從陳國叫來擁立成國君,這是鄭子。這一年,齊襄公讓公子彭生趁魯公酒醉摧折其肋骨殺死了魯桓公。
鄭子八年(前686),齊國管至父等人作亂,殺死了自己的國君襄公。十二年(前682),宋國人萬長殺死了自己的國君湣公。這年,鄭國祭仲去世了。
十四年(前680),從前隨鄭厲公突逃亡在櫟邑的人派人誘騙動持了大夫甫假,要挾甫幫助厲公回國都復位。甫假說:「赦免我,我替你殺死鄭子讓你回到國都。」厲公與他訂立盟約後,才釋放了他。六月甲子日,甫假殺死了鄭子和他的兩個兒子,並迎來厲公突,突從櫟又回來即位。當初,在鄭都南門城內有一條蛇與城外一條蛇爭鬥,城內的蛇死去。過了六年,厲公果然又回來了。厲公回到鄭都後就責備自己的伯父原說:「我失去了國家到都外居住,伯父卻無意接納我,也太過分了。」原說:「事奉國君不能有二心,這是做人臣的本分。我知道罪過了。」說完竟自殺身亡。厲公於是又對甫假說:「你事奉國君有二心。」於是殺死了他。臨死甫假後悔地說:「對鄭子的大德不去報答而有此下場,實在是應該啊!」
厲公突復位後元年(679),齊桓公開始稱霸。
五年(前675),燕國、衛國與周惠王的弟弟頹一起討伐周惠王,惠王逃到溫,弟弟頹即位為周王。六年(前674),惠王向鄭國告急,厲公率軍攻打周王子頹,未打勝,於是厲公與周惠王一起撤回鄭國,惠王住在櫟。七年(前673)的春天,鄭厲公與虢叔共同襲擊殺死了王子頹,護送惠王到周都。
秋季,厲公逝世,兒子文公踕(jie,潔)即位。厲公剛剛即位四年,就逃到櫟居住,在櫟住了十七年,又回到鄭都,在位七年,與逃亡的時間加在一起總共二十八年。
文公十七年(前656),齊桓公率軍打敗了蔡國,於是攻打楚國,一直打到召陵。
二十四年(前649),文公有一個名叫燕姞(ji,吉)的賤妾,夢到天帝給她一株蘭草說:「我是伯鯈(you,由)。我是你的祖先。用這株蘭草做你的兒子,蘭草有濃烈醇正的香氣。」燕姞把此夢告訴文公,文公便與她同房了。並贈送她蘭草作為憑證。於是燕姞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蘭。
三十六年(前637),晉公子重耳路過鄭國,鄭文公沒有禮待他。文公的弟弟叔詹說:「重耳是賢人,又與咱們同姓,受窮困經過您處,您不能對他無禮。」文公說:「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過此處的有很多,怎麼都能按禮招待他們呢!」叔詹說:「您如果不禮待他,就殺死他,不殺,他假使返回國內,就是鄭國的憂患了。」文公不聽從叔詹的意見。
三十七年(前636)的春天,晉公子重耳返回晉國,即位了,這就是晉文公。秋季,鄭國攻入滑國,滑國唯鄭命是聽,不久,滑國又親附衛國,於是鄭國又攻打滑國。周襄王讓伯服替滑國說情,鄭文公怨恨惠王曾逃到櫟,是文公的父親厲公護送惠王回朝復位的,但惠王卻沒有賞賜厲公爵位俸祿,又怨恨襄王親附衛國,滑國,所以文公不聽從襄王為滑國的說情反而囚禁了伯服。襄王十分生氣,聯合翟人攻打鄭國,沒有獲勝。冬季,翟人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到鄭國,鄭文公讓襄王住在池(fan,泛)。三十八年(前635),晉文公把周襄王送回成周。
四十一年(632),鄭國幫助楚國攻擊晉國。因晉文公當年路過鄭,鄭對他無禮,所以鄭國背叛晉國幫助楚國。四十三年(前630),晉文公與秦繆公共同包圍鄭都,討伐鄭君幫助楚國攻打晉國,以及文公路過鄭君的無禮罪行。當初,鄭文公有三位夫人,五個寵愛的兒子,都因罪早死。鄭文公厭惡子瑕,趕走了各位公子。子蘭逃到晉國,跟從晉文公包圍鄭都。當時子蘭事奉晉文公很恭敬,晉文公十分寵幸他。他在晉暗中活動,藉機要求回鄭做太子。晉國這時想得到叔詹並殺死他。鄭文公很害怕,不敢對叔詹說,叔詹聽到這個情況,告訴鄭君說:「我曾對您說,要殺死重耳,您卻不聽從我的意見,晉國終於成為我國的憂患了。可是晉國之所以包圍鄭都就是因為我,我死了而能赦免鄭國,這是我的心願。」於是叔詹自殺了。鄭人把叔詹屍首送給晉國。晉文公說:「一定想見一下鄭君,污辱他後再離去。」鄭人擔心這件事,就派人私下對秦國說:「打敗了鄭國對晉國有好處,並非對秦國有利。」秦軍聽後才撤軍。晉文公送子蘭到鄭國做太子,藉機通報了鄭國。鄭國大夫石癸說:「我聽說姓姞的女兒是後稷的元配,她的後裔應當有興發的,子蘭的母親就是他的後裔。況且夫人的兒子都已不在世了,剩下的兒子沒有比得上蘭賢能的。現在晉國包圍鄭都很急迫,晉國替子蘭請求回鄭,沒有比這個條件更好的了!」於是鄭國答應了晉國,與晉國訂立盟約,終於立子蘭為太子,晉軍才撤走。
四十五年(前628),鄭文公逝世了,子蘭即位,這是繆公。
繆公元年(前627)的春天,秦繆公派三位將軍率軍想攻打鄭國,到了滑國,遇上鄭國商人弦高,弦高詐稱奉鄭君之命用十二頭牛犒勞秦勞,所以秦軍沒再繼續進軍就回國了,晉軍在崤打敗秦軍。當初,鄭文公逝世後,鄭國都城的衛戍官繒賀把鄭國的內情出賣給秦國,所以秦軍才來攻打鄭國。三年(前625),鄭國派軍跟從晉國攻打秦國,在汪打敗秦軍。
楚國太子商臣殺死了自己的父親成王即位。二十一年(前607),楚國與宋國華元攻打鄭國。華元宰羊犒勞士兵,卻未給自己的駕車者羊斟肉食,羊斟惱怒把車趕到鄭國,鄭國囚禁了華元,宋國用重金贖回華元而華元早已逃走。晉國讓趙穿率軍攻打鄭國。
二十二年(前606),鄭繆公逝世,兒子夷即位,這是靈公。
靈公元年(前605)的春天,楚國獻給靈公黿。子家、子公將要朝拜靈公,子公的食指顫動了一下,對子家說:「我的手指曾動過,一定要吃珍異食物了。」等到入宮後,見到靈公進食黿湯,子公笑道:「果然如此。」靈公問子公為何笑,子公把以上情況告訴了靈公。靈公叫他過去,卻唯獨沒把湯給他喝,子公很生氣,手指在湯裡沾了一下嘗了嘗就出了宮。靈公很生氣,想殺死子公。子公與子家商義先下手。夏季,他們殺死了靈公。鄭人想立靈公的弟弟去疾,去疾謙讓說:「一定讓賢能的人即位,而我去疾無才能;一定按長少順序即位,那麼公子堅比我年長。」堅是靈公的弟弟,去疾的哥哥。於是就立了子堅為君,這是襄公。
襄公即位後,將要把繆氏家族斬盡殺絕。繆氏是殺死靈公的子公的家族。去疾說:「一定要殺死繆氏家族,我也將要離開鄭國了。」襄公這才停止。並任命繆氏都為大夫。
襄公元年(前604),楚國生氣鄭國接受了宋國賄賂釋放了華元,攻打鄭國。鄭國背叛楚國,與晉國親近。五年(前600),楚國又攻打鄭國,晉國來救助鄭國。六年(前599),子家去世,鄭都的人們又趕出了子家家族,因為他殺死了靈公。
七年(前598),鄭國與晉國在鄢陵結盟。八年(前597),楚莊王因為鄭國與晉國結盟,來討伐鄭國,包圍鄭都三個月,鄭國獻出國都投降了楚國。楚王從皇門入了城,鄭襄公脫去上衣露出胳膊手牽著羊迎接楚王說:「我不能在邊城事奉您,讓您生氣地來到我國國都,這是我的罪過。我不敢唯命是聽。你把我流放到江南,把鄭賜給諸侯,我也唯命是聽。如果君王沒有忘記周厲王、周宣王、鄭桓公、鄭武公,可憐他們,不忍心斷絕他們的祭禮,您就給我不毛之地,使我又能夠事奉你,這是我的願望,可是我不是敢有所希望。我只不過冒昧地表露我的真心,對您將唯命是聽。」莊王為些讓軍隊退卻三十里後駐紮下來。楚國大臣們說:「我們千里迢迢人郢來到這裡,官兵們也長久地勞苦了。現在已經打下的國家又放棄,為什麼?」莊王說:「我們之所以討伐,是討伐不馴服的國君。今天人家已經服服貼貼了,還有什麼要求的呢?」楚軍終於撤去。晉國聽說楚國攻打鄭國,派軍救援。晉軍出發時,晉國意見不統一,猶不決所以來遲了,等到到了黃河,楚軍已經離去。晉國將帥有的想渡河追擊,有的想班師回國,但終於渡過黃河。莊王聽說後,反轉身攻擊晉軍。鄭國反而幫助楚國,在黃河上把晉軍打得大敗。十年(前595),晉國又來攻打鄭國,因為它反對晉卻親近楚國。
十一年前(594),楚莊王討伐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晉景公想派軍救助宋國,伯宗進諫晉君說:「上天正興助楚國,不能攻打楚。」晉國於是找到一位壯士是霍國人解揚,字子虎。晉國讓解揚欺騙楚國,讓宋國不要投降,解揚路過鄭國,鄭國和楚國關係親密,就逮捕解揚獻給楚國。楚王賞賜給解揚一份厚禮並與他立約,讓他說反話,叫宋國趕快投降,楚王多次要挾解揚,解揚才勉強答應。於是楚王讓解揚登上觀望敵軍的巢車,讓他向宋軍喊話。但解揚竟違背與楚人的相約,傳達了晉君給他的命令,大聲喊:「晉國正聚集全國的軍隊來援救宋國,宋國雖然形勢緊迫,但千不要投降楚國,晉軍馬上就要趕到了!」楚王一聽非常生氣,將要殺死解揚。解揚說:「國君以制定命令為本分,臣民以執行命令為講信用。我接受我國國君的命令出國辦事,寧死也不以讓君命受損。」莊王說:「那麼,你已經答應了我,爾後又背叛,你的信用在哪兒呢?」解揚說:「我所以答應您,就是想用來完成我國國君的命令。」解揚將要受刑時,回頭對楚軍說:「做人臣的不要忘記竭盡忠誠爾後去死!」楚王的弟弟們都進諫楚王赦免解揚,於是楚王赦免了他,讓他回晉國。晉國授予他上卿。
十八年(前587),襄公逝世,兒子悼公(mi,秘)即位。
悼公元年(前586),許靈公到楚國中傷鄭國,悼公便讓弟弟(gǔn,滾)去楚自我申辯。申辯不成功,楚國囚禁了。於是鄭悼公來晉講和兩國言歸於好。與楚國子反有交情,子反說情把放回鄭國。
二年(前585),楚國攻打鄭國,晉軍來救助。當年,悼公逝世,鄭國立悼公的弟弟,這是成公。
成公三年(前582),楚共王說:「對鄭成以來說,我是有恩德的。」便派人來鄭與成公訂立盟約。成公暗中與楚國結盟了。秋季,成公朝拜晉國,晉說:「鄭國暗中與楚講和了」,逮捕了成公。並派欒書攻打鄭國。四年(前581)的春季,鄭國擔心晉國來包圍,公子如便立成公的哥哥(xū,需)做國君。當年四月,晉國聽說鄭國又立了新君,就讓成公回國了。鄭人聽說成公回國,又殺死了迎接成公。晉軍撤去。
十年(前575),鄭國背叛了與晉國的盟約,與楚國結了盟。晉厲公很生氣,派軍攻打鄭國。楚共王救助了鄭國。晉楚在鄢陵交戰,楚軍失敗了,晉軍射傷楚共王的眼睛,雙方才停戰離去。十三年(前572),晉悼公攻打鄭國,駐軍在洧(wěi,偉)上。鄭軍據城守衛,晉軍也離去了。
十四年(前571),成公逝世,兒子揮即位,這是釐公。
釐公五年(前566),鄭國國相子駟朝拜釐公,釐公沒有禮遇他。子駟十分生氣,讓廚師用毒藥殺死了釐公,向諸侯們報喪說「釐公患了急證病故。」立釐公兒子嘉,嘉當年五歲,這是簡公。
簡公元年(前565),公子們商議想殺死國相子駟,子駟發覺了,反而把公子們全部殺死了。二年(前564),晉國討伐鄭國,鄭國與晉國結為盟好,晉國才離去。冬季,鄭國又與楚國訂立盟約。子駟被殺,所以又親近晉又親近楚。三年(前563),宰相子駟想自己立為國君,公子子孔派尉止殺死了宰相子駟代替了他。子孔又想自立為國君。子產說:「子駟自立是不行的,所以你殺了他,今天你又倣傚他,這樣,內亂就沒有平息的那一天了。」於是子孔聽從了子產的意見,仍然只做了鄭簡公的國相。
四年(前562),晉國生氣鄭國與楚國訂立盟約,攻打鄭國,鄭國又與晉國結盟。楚共王救援鄭國,打敗了晉軍。簡公想和晉國講和,楚國又囚禁了鄭國使者。
十二年(前554),簡公對國相子孔專攬大權很憤慨,殺死了子孔,讓子產做上卿。十九年(前547),簡公到晉,給衛君說情讓他回國,並把六個邑封給子產。子產辭讓,只接受了三個邑。二十二年(544),吳國派延陵季子到鄭國,延陵季子與子產一見如故,對子產說:「鄭國執政的人多邪行,災難將要降臨,大權將落到你手中。你如果當政,一定按儀治國;否則,鄭國將慘敗。」子產厚遇了季子。二十三年(前543),各位公子競爭寵愛互相殘殺,又想殺死子產。有的公子進諫說:「子產是仁愛之人,鄭之所以能生存就是因為子產,千萬不要殺死他!」公子們才罷手。
二十五年(前541),鄭國派子產到晉國,詢問平公的病情。平公問:「我占卜後說是實沈、台駘作祟,史官不瞭解他們的來歷,冒昧地請問他們是什麼神?」子產回答說:「高辛氏有兩個兒子,長子叫閼伯,二子叫實沈,兩人住在大森林裡,互相不容,每天拿著干戈互相征伐,堯帝不喜歡他們,於是讓伯遷到商丘住,主持祭祀辰星,商人因此沿襲下來,所以辰星稱為商星,堯帝讓實沈到大夏住,主持祭祀參(shēn,身)星,唐人因此沿襲下來,服侍夏朝、商朝,唐的末世君主叫唐叔虞。當武王夫人邑姜正懷大叔時,曾夢見天帝對夫人說:「我讓你的兒子叫虞,就把唐封給他,委託他祭祀參星,在那裡繁育後代。」等到大叔生出後,手掌心的紋理象「虞」字,於是用虞命名了。等到周成王滅亡了唐後,就把唐封給了大叔。所以參星是晉國的星宿。從這瞭解到,實沈是參星神。過去金天氏有個叫昧的後裔,做水官長,生了允格、台駘。台駘能繼承前輩的官職,很好地疏通了汾水、洮水,給大澤修築堤防,住在太原。顓(zhuān,專)頊(xū,須)帝因此嘉獎了他,把汾水封給他。沈、姒、蓐、黃國實際掌管著他的祭祀。現在,晉國統治了汾水流域,滅亡了這一帶的國家。從這裡看,台駘是汾水、洮水神。可是,這兩位神靈都不會危害您的身體,對於山河神,在發生水旱災時應祭祀,對於日月星辰神,在雪霜風雨不按時令來到時應祭祀;您有病,那是飲食哀樂女色所造成的。」平公及叔向到子產這番議論後稱讚說:「對,您真不愧為知識淵博的君子!」送給子產豐厚的禮物。
二十七年(前539)的夏天,鄭簡公去朝拜晉君。冬季,鄭國怕楚靈王強大,又朝拜楚國,子產都跟從了。二十八年(538),鄭君生病,派子產會見諸侯,與楚靈王在申訂立盟約,楚王殺死了齊國慶封。
三十六年(前530),簡分逝世了,兒子定公寧即位。秋季,定公朝拜了晉昭公。
定公元年(前529),楚國公子棄疾殺死了國君靈王自立為君,這是平王。平王想在諸侯中做仁義道德之事,把靈王侵佔鄭國的土地都還給了鄭國。
四年(前526),晉昭公逝世了,晉國的六卿強盛起來,國家力量減弱了。子產對韓宣子說:「執掌政權一定憑仁義道德,不要忘記政權鞏固的原因。」
六年(前524),鄭國發生火災,定公想祭禱消災。子產說:「不如修行德政。」
八年(前522),楚國太子建逃到鄭國。十年(前520),太子建與晉國商議襲擊鄭國。鄭國殺死了太子建,太子建的兒子逃到吳國。
十一年(前519),定公到了晉國。晉與鄭商議,殺死周王室 作亂的臣子,送敬王回周。
十三年(前517),定公逝世了,兒子獻公蠆(chai,去聲,柴)即位。獻公十三年(前510)逝世,兒子聲公勝即位。正在這時候,晉國六卿強盛了,侵奪鄭國領土,鄭於是衰落了。
聲公五年(前496),鄭國相子產逝世,鄭人都哭泣,悲悼他如同悲悼自己的親人。子產是鄭成公的小兒子。為人仁慈關懷別人,事奉君王忠誠老實。孔子曾經路過鄭國,與子產親如兄弟。聽到子產死去,孔子悲哭道:「子產的仁愛,真是古代的遺風啊!」
八年(前493),晉國的范氏、中行氏反叛晉國,晉向鄭國告急,鄭國救助他們。晉國因而攻打鄭國,在鐵把鄭軍打得大敗。
十四年(前487),宋景公亡了曹國。二十年(前481),齊國田常殺死了自己的國君簡公,田常做了齊國國相。二十二年(前479),楚惠王滅亡了陳國。孔子逝世了。
三十六年(前465),晉國知伯討伐鄭國,攻取了九個城邑。
三十七年(前464),聲公逝世了,兒子哀公即位。哀公八年(前455),鄭人殺死了哀公立了聲公的弟弟丑為國君,這是共公。共公三年(452),三晉消滅了知伯。三十一年(前424),共公逝世了,兒子幽公即位。幽公元年(前423),韓武子討伐鄭國,殺死了幽公。鄭人立了幽公的弟弟為國君,這是公。
公十五年(前408),韓景侯討伐鄭國,攻取了雍丘。鄭國修築了京城。
十六年(前407),鄭國討伐韓國,在負黍打敗了韓軍。二十年(前403),韓、趙、魏成為諸侯國。二十三年(前400),鄭國包圍了韓國的陽翟。
二十五年(前398),鄭君殺死了國相陽。二十七年(前396),子陽的黨羽一起殺死了公駘,立了幽公的弟弟乙為國君,這是鄭君。
鄭君乙即位兩年,被鄭國佔領的負黍的人反叛,使負黍回歸韓國。十一年(前385),韓國討伐鄭國,奪下了陽城。
二十一年(前375),韓哀侯滅亡了鄭國,吞併了鄭國。
太史公說:有句俗話說:「用權勢和利害使關係密切的,權勢利害終止了,關係就疏遠了。」這句話說得是甫瑕。甫瑕雖然靠劫持殺死了鄭子接納厲公回國,但厲公終於背叛了他並殺死了,與晉國的裡克有什麼區別呢?像荀息那樣堅守節操,即使死了也不能保住奚齊。所以說,變亂的產生,原因也是很多的呀!
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1。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封三十三歲,百姓皆便愛之。幽王以為司徒。和集周民2,周民皆說3,河洛之間,人便思之。為司徒一歲,幽王以褒後故,王室治多邪,諸侯或畔之4。於是桓公問太史伯曰:「王室多故,予安逃死乎5?」太史伯對曰:「獨洛之東土,河濟之南可居。」公曰:「何以?」對曰:「地近虢、鄶,虢、鄶之君而好利,百姓不附。今公為司徒,民皆愛公,公誠請居之,虢、鄶之君見公方用事6,輕分公地。公誠居之,虢、鄶之民皆公之民也。」公曰:「吾欲南之江上,何如?」對曰:「昔祝融為高辛氏火正,其功大矣,而於周未有興者,楚後也。周衰,楚必興。興,非鄭之利也。」公曰:「吾欲居西方,何如?」對曰:「其民貪而好利,難久居。」公曰:「周衰,何國興者?」對曰:「齊、秦、晉、楚乎?夫齊,姜姓,伯夷之後也,伯夷之後也,伯夷佐堯典禮7。秦,嬴姓,伯翳之後也,伯翳佐舜懷柔百物8。及楚之先,皆嘗有功於天下。而周武王克紂後,成王封叔虞於唐,其地阻險,以此有德與周衰並,亦必興矣。」桓公曰:「善。」於是卒言王9,東徙民洛東,而虢、鄶果獻十邑,竟國之十。
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鄭人共立其子掘突,是為武公。
1庶弟:《集解》云:「《年表》雲母弟。」 2和集:同「和輯」;和協安撫。 3說:通「悅」。 4畔:通「叛」。 5逃死:死裡逃生。6用事:當權。 7典禮:制度和禮儀。 8懷柔:舊指統治者用政治手段籠絡人心,使之歸服。 9卒:通「猝」。急速,突然。 十據《國語》等載,桓公死幽王之難,其子武公與平王東徙,卒定下邑之地以為國,河南新鄭是也。然則桓公始謀,非身得也。武公始國,非桓公也。武滅虢、鄶、非王徙之而獻邑也。十邑中八邑各為其國,非虢、鄶之地,無由獻之也。
武公十年,娶申侯女為夫人,曰武姜。生太子寤生1,生之難,及生,夫人弗愛。後生少子叔段,段生易,夫人愛之。二十七年,武公疾。夫人請公,欲立段為太子,公弗聽。是歲,武公卒,寤生立,是為莊公。
莊公元年,封弟段於京,號太叔。祭仲曰:「京大於國2,非所以封庶也。」莊公曰:「武姜欲之,我弗敢奪也。」段至京,繕治甲兵3,與其母武姜謀襲鄭。二十二年,段果襲鄭,武姜為內應。莊公發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畔段,段出走鄢。鄢潰,段出奔共。於是莊公遷母武姜於城穎,誓言曰:「不至黃泉4,毋相見也。」居歲余,已悔思母。穎谷之考叔有獻於公,公賜食。考叔曰:「臣在母,請君食賜臣母。」莊公曰:「我甚思母,惡負盟5,奈何?」考叔曰:「穿地至黃泉,則相見矣。」於是遂從之,見母。
1寤生:逆生。寤通「忤」。武姜生太子腳先出母體,難產,故名之曰寤生。 2國:國都。 3繕:修補。 4黃泉:指人死後伏葬的地穴。下句「穿地至黃泉」的黃泉則是指地下的泉水。 5惡:厭惡。
二十四年,宋繆公卒,公子馮奔鄭。鄭侵周地,取禾。二十五年,衛州吁弒君桓公自立,與宋伐鄭,以馮故也。二十七年,始朝周桓王。桓王怒其取禾,弗禮也。二十九年,莊公怒周弗禮,與魯易祊、許田1。三十三年,宋殺孔父。三十七年,莊公不朝周,周桓王率陳、蔡、虢、衛伐鄭。莊公與祭仲、高渠彌發兵自救,王師大敗。祝聸射中王臂。祝聸請從之2,鄭伯止之,曰:「犯長且難之,況敢陵天子乎?」乃止,夜令祭仲問王疾。
1與魯祊(bēng,崩)、許田:《索隱》曰:「許田,近許之田,魯朝宿之邑。祊者,鄭所受助祭太山之湯沐邑。鄭以天子不能巡宋,故以祊易許田,各從其近。」詳見《魯周公世家》注。 2從:追逐。
三十八年,北戎伐齊1,齊使求救,鄭遣太子忽將兵救齊。齊釐公欲妻之2,忽謝曰:「我小國,非齊敵也3。」時祭仲與俱,勸使取之4,曰:「君多內寵,太子無大援將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謂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
四十三年,鄭莊公卒。初,祭仲甚有寵於莊公,莊公使為卿;公使娶鄧女5,生太子忽,故祭仲立之,是為昭安。
莊公又娶宋雍氏女,生厲公突。雍氏有寵於宋。宋莊公聞祭仲之立忽,乃使人誘召祭仲而執之6,曰:「不立突,將死。」亦執以求賂焉。祭仲許宋,與宋盟。以突歸,立之。昭公忽聞祭仲以宋是要弟突7,九月(辛)[丁]亥,忽出奔衛。己亥,突至鄭,立,是為厲公。
1北戎:部族名,即山戎。 2釐:通「僖」。 3敵:匹敵。 4取:通「娶」。 5娶:迎娶。 6執:逮捕。 7要:要挾。
厲公四年,祭仲專國政1。厲公患之,陰使其婿雍糾欲殺祭仲2。糾妻,祭仲女也,知之,謂其母曰:「父與夫孰親?」母曰:「父一而已,人盡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殺雍糾,戮之於市。厲公無奈祭仲何,怒糾曰:「謀及婦人,死固宜哉!」夏,厲公出成居邑櫟。祭仲迎昭公忽,六月乙亥,復入鄭,即位。
秋,鄭厲公突因櫟人殺其大夫單伯,遂居之。諸侯聞厲公出奔,伐鄭,弗克而去。宋頗予厲公兵,自守於櫟,鄭以故亦不伐櫟。
1專:專擅。 2陰:暗中。
昭公二年,自昭公為太子時,父莊公欲以高渠彌為卿,太子忽惡子,莊公弗聽,卒用渠彌為卿。及昭公即位,懼其殺已,冬十月辛卯,渠彌與昭公出蝟,射殺昭公於野。祭仲與渠彌不敢入厲公,乃更立昭公引子亹為君,是為子亹也,無謚號1。
子亹元年七月,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鄭子亹往會,高渠彌相2,從,祭仲稱疾不行。所以然者,子亹自齊襄公為公子之時,嘗會鬥,相仇,乃會諸侯,祭仲請子亹無行。子亹曰:「齊強,而厲公居櫟,即不往,是率諸侯伐我,內厲公3。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4,且又何至是!」卒行。於是祭仲恐齊並殺之,故稱疾。子亹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高渠彌亡歸,歸與祭仲謀,召子亹弟公子地陳而立之,是為鄭子。是歲,齊襄公使彭生醉拉殺魯桓公。
1謚:古代帝王及官僚死後,按生前的事跡,由統治階級所給予的表示褒貶的稱號。 2相:輔佐。 3內:通「納」。 4遽:「詎」。豈,何。
鄭子八年,齊人管至父等亂,弒其君襄公。二十年,宋人長弒其君湣公。鄭祭仲死。
十四年,故鄭亡厲公突在櫟者使人誘劫鄭大夫甫假,要以求入。假曰:「捨我,我為君殺鄭子而入君。」厲公與盟,乃捨之。六月甲子,假殺鄭子及其二子而迎厲公突,突自櫟復入即位。初,內蛇與外蛇斗於鄭南門中,內蛇死。居六年,厲公果復入。入而讓其伯父原曰:「我亡國外居,伯父無意入我,亦甚矣。」原曰:「事君無二心,人臣之職也1。原知罪矣。」遂自殺。厲公於是謂甫假曰::「子之事君有二心矣。」遂誅之。假曰:「重德不報2,誠然哉?」
1職:本分,職分。 2重德:大德,厚德。
厲公突後元年,齊桓公始霸。
五年,燕、衛與擊惠王弟頹伐王1,王出奔溫,立弟頹為王。六年,惠王告急鄭,厲公發兵擊周王子頹,弗勝,於是與周惠王歸,王居於櫟。七年春,鄭厲公與虢叔襲殺王子頹而入惠王於周。
秋,厲公卒,子文公踕立。厲公初立四歲,亡居櫟,居櫟十七歲,復入,立七歲,與亡凡二十八年。
1據《左傳·莊公十九年》載:初,王姚得寵於莊王,生子頹。子頹有寵,國當他的老師。惠王即位後,奪取了國的圃作為自己的圃,奪了近於王宮的邊伯的房產,又奪了子禽祝跪與詹父的田地,還沒收了膳夫石速的俸祿。所以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藉著蘇氏反對王室而作亂。秋天,五大夫奉子頹之命討伐惠王,未取勝,逃到溫。蘇子又奉子頹之命逃到衛國。衛師、燕師共同討伐周朝。冬,立子頹。
文公十七年,齊桓公以後蔡,遂伐楚,召陵。
二十四年,文公之賤妾曰燕姞,夢天與之蘭,曰:「余為伯鯈。余,爾祖也。以是為而子1,蘭有國香2。」以夢告文公,文公幸之3,而予之草蘭為符4。遂生子,名曰蘭。
三十六年,晉公子重耳過,文公弗禮。文公弟叔詹曰:「重耳賢,且又同姓,窮而過君,不可無禮。」文公曰:「諸侯亡公子過者多矣,安能盡禮之!」詹曰:「君如弗禮,遂殺之;弗殺使即反國5,為鄭憂矣。」文公弗聽。
三十七年春,晉公子重耳反國,立,是為文公。秋,鄭入滑,滑聽命,已而反與衛6,於是鄭伐滑。周襄王使伯犕請滑。鄭文公怨惠王之亡在櫟,而文公父厲公入之,而惠王不賜厲公爵祿,又怨襄王之與衛滑,故不聽襄王請而囚伯服。王怒,與翟人伐鄭,弗克。冬,翟攻伐襄王,襄王出奔鄭,鄭文公居王於氾。三十八年,晉文公入襄王成國。
1而:通「爾」,你。 2國香:極為濃烈的香氣。後稱蘭花為國香。 3幸:寵愛。 4符:憑證。 5反:通「返」。6與:親附。
四十一年,助楚擊晉。自晉文公之過無,故背晉助楚。四十三年,晉文公與秦穆公共圍鄭,討其助楚攻晉者,及文公過時之無禮也。初,鄭文公有三人,寵子五人,皆以罪蚤死1。公怒,溉逐群公子2。子蘭奔晉,從晉文公圍鄭。時蘭事晉文公甚謹,愛幸之,乃和於晉,以求入鄭為太子。晉於是欲得叔詹為僇3。鄭文公恐,不敢謂叔詹言。詹聞,言於鄭君曰:「臣謂君,君不聽臣,晉卒為患。然晉所以圍鄭,以詹,詹死而赦鄭國,詹之願也。」乃自殺4。鄭人以詹屍與晉。晉文公曰:「必欲一見鄭君,辱之而去。」鄭人患之,乃使人私於秦曰:「破鄭益晉,非秦之利也。」秦兵罷。晉文公欲入蘭為太子,以靠鄭。鄭大夫石癸曰:「吾聞姞姓乃後稷之元妃5,其後當有興者。子蘭母,其後也。且夫人子盡已死,余庶子無如蘭賢。今圍急,晉以為請,利孰大焉!」遂許晉,與盟,而卒立子蘭為太子,晉兵乃罷去。
四十五年,文公卒,子蘭立,是為繆公。
1據《左傳·宣公三年》載,五子中二人以罪見殺,一人早卒,一人為楚酖死,其一子瑕見存,文公惡之,則非五人俱有寵也,亦非皆以罪早死也。蚤:通「早」。 2溉:《集解》曰:「溉,一作『瑕』。」由此可見,瑕即子瑕,「溉」當屬上。 3僇:通「戮」,殺。 4自殺:據《晉世家》載:叔詹未嘗自殺。 5元妃:君主或諸侯的「元配」。
繆公元年春,秦繆公使三將將兵欲襲鄭,至滑,逢鄭賈人弦高詐以十二牛勞軍;故秦兵不至而還,晉敗之於崤。初,往年鄭文公之卒也,鄭司城繒賀以鄭情賣之,秦兵故來。三年,鄭發兵從晉伐秦,敗秦兵於汪1。
往年楚太子商臣弒其成王代立。二十一年,與宋華元伐鄭。華元殺羊食士2,不與其御羊斟,怒以弛鄭,鄭囚華元。宋贖華元,元亦亡去。晉使趙穿以兵伐鄭3。
二十二年,鄭繆公卒,子夷立,是為靈公。
1敗秦兵於汪:據梁玉繩《史記志疑》載,晉敗秦彭衙,取秦汪邑,兩事也,此誤合為一。 2食(si,四)士:犒勞士兵。 3趙穿:當作趙盾。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1。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2,必食異物。」及人,見靈公進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笑故,具告靈公3。靈公召之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鄭人欲立靈公弟去疾,去疾讓曰:「必以賢,由去疾不肖;必以順,則公子堅長。」堅者,靈公庶弟,去疾之兄也。於是乃立子堅,是為襄公。
1黿:俗名腳魚,又名團魚。 2佗(tuō,托):同「他」。 3具:通「俱」,都,完全。 4《左傳·宣公四年》曰「染指於鼎」。
襄公立,將盡去繆氏。繆氏者,殺靈公子公之族家也。去疾曰:「必去繆氏,我將去之。」乃止。皆以為大夫。
襄公元年,楚怒鄭受宋賂縱華元1,伐鄭。鄭背楚,與晉親。五年,楚復伐鄭,晉來救之。六年,子家卒,國人復逐族,以弒靈之也。
七年,鄭與晉盟鄢陵。八年,楚莊王以鄭與晉盟,來伐,圍鄭三月,鄭以城降楚。楚王入自皇門2,鄭襄公肉袒羊以迎3,曰:「孤不能事邊邑,使君王懷怒以及弊邑,孤之罪也。敢不惟命是聽。君王遷之江南,及以賜諸侯,亦惟命是聽。若君王不忘厲、宣王、桓、武公,哀不忍絕社稷,錫不毛之地4,使復得改事君王,孤之願也,然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5,惟命是聽。」莊王為卻三十里而後捨。楚群臣曰:「自郢至此,士大夫亦久勞矣。今得國捨之,何如?」莊王曰:「所為伐,伐不服也。今已服,尚何乎?」卒去。晉聞楚之伐鄭,發兵救鄭。來持兩端6,故遲,比至河,楚兵已去。晉將率或欲渡7,或欲還,卒渡河。莊王聞還擊晉。鄭反助楚,大破晉軍於河上。十年,晉來伐鄭,以反晉而親楚也。
1縱:釋放。 2皇門:鄭國城門。 3:通「牽」。4錫:賜。 5布:陳述。 6持兩端:猶豫不決。 7率:通「帥」。
十一年,楚莊王伐宋,宋告急於晉。晉景公欲發兵救宋,伯宗諫晉君曰:「天方開楚1,未可伐也。」乃求壯士得霍人解揚,字子虎,誆楚62,令宋毋楚。過鄭,鄭與楚親,乃執解揚而獻楚。楚王厚賜與約,使反言,令宋趣降3,三要乃許。於是登解揚樓車4,令呼宋。遂負楚約而致晉君命曰5:「晉方悉國兵以救宋,宋雖急,慎毋降楚。晉兵今至矣!」楚莊王大怒,將殺之。解揚曰:「君能命為義6,臣能承命為信7。愛吾君命以出,有死無隕8。」莊王曰:「若之許我,已而背之,其信安在?」解揚曰:「所以許王,欲以成吾君命也。」將死,顧謂楚軍曰:「為人臣無忘盡忠得死者!」楚王諸弟皆諫王赦之,於是赦解揚使歸。
十八年,襄公卒,子悼公立。
悼公元年,公惡鄭於楚,悼公使弟於楚自訟。論不直9,楚囚。於是鄭悼公來與晉平,遂親。私於楚子反,子反言歸於鄭。
二年,楚伐鄭,晉兵來救。是歲,悼公卒,立其弟,是為成公。
1開:開拓,擴大。 2誆:騙。 3趣(cu,促):趕快。 4樓車:古代兵車之一種,即沒有望樓用以了望敵人的戰車。又稱「巢車」,狀高如鳥巢,用以瞭望敵人。 5致:傳達,表達。 6制命:制定與發佈命令。7承命:接受並貫徹命令。 8隕:墜落。 9直:伸。
成公三年;楚共王曰「鄭成公孤有德焉」,使人來與盟。成公私與盟。秋,成公朝晉,晉曰「鄭私平於楚」1,執之。使欒書伐鄭。四年春,鄭患晉圍,公子如乃立成公庶兄為君。其四月,晉聞鄭立君,乃歸成公。鄭人聞成公歸,亦殺君,迎成公。晉兵去。
十年,背晉盟,盟於楚。晉厲公怒,發兵伐鄭。楚共王救鄭。晉楚戰鄢陵,楚兵敗,晉射傷楚共王目,俱罷而去。十三年,晉悼公伐鄭,兵於洧上。鄭城守,晉亦去。
十四年,成公卒,子惲立。是為釐公。
1平:講和。
釐公五年,鄭相子駟朝釐公,釐公不禮。子駟怒,使廚人藥殺釐公1,赴諸侯曰「釐公暴病卒」2。立釐公子嘉,嘉時年五歲,是為簡公。
簡公元年,諸公子謀欲誅相子駟,子駟覺之,反盡誅朱子。二年,晉伐鄭,鄭與盟,晉去。冬,又與楚盟。子駟畏誅,故兩親晉、楚。三年,相子駟欲立為君,公子子孔使尉止殺相子駟而伐之。子孔又欲自立。子產曰:「子駟為不可,誅之,今又效之,是亂無時息也。」於是子孔從之而相鄭簡公。
四年,晉怒鄭與楚盟,伐鄭,鄭與盟。楚共王救鄭。敗晉兵。簡公欲與晉平,楚又囚鄭使者。
十二年,簡公怒相子孔專國權,誅之,而以子產為卿。十九年,簡公如晉請衛君還,而封子產以六邑。子產讓,受其三邑。二十二年,吳使延陵季子於鄭,見子產如舊交,謂子產曰:「鄭之執政者侈3,難將至,政將及子。子為政,必以禮;不然,鄭將敗。」子產厚遇季子4。二十三年,諸公子爭寵相殺,又欲殺子產。公子或諫曰:「子產仁人,鄭所以存者子產也,勿殺!」及止。
1使廚人藥殺釐公:《年表》云:「子駟使賊夜殺釐公。」 2赴:報喪。 3侈:邪行。 4厚遇:厚待。
二十五年,鄭使子產於晉,問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實沈、台駘為崇,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1,日操於戈以相征伐。後帝弗臧2,遷閼伯於商丘,主辰3,唐人是因4,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5,唐人是因,服事夏、商6,其季世曰唐叔虞7。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已:『余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8。』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9。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昔金天氏有裔子曰味,為玄冥師十,生允格、台駘。台駘能業其官(11),宣汾、洮(12),障大澤(13),以處太原。帝用之,國之汾川。沈、姒、蓐、黃實守祀。今晉主汾川而滅之。由是觀之,則台駘,汾、洮神也。然是二者不害君身。山川之神,則水旱之災之(14);日月辰之神,則雪霜雨不時之;若君疾,飲食哀樂女色所生也。」平公乃叔向曰:「善,博物君子也!」厚為之禮於子產。
1能;親善。 2臧:善。 3主:主持祭祀;辰:指心宿,二十八宿之一。 4因:沿襲。 5參(shēn,身):參宿,二十八宿之一。6服事:諸侯定期進貢,各依服數以事天下。 7季世:末世。8屬:通「囑」。托付;蕃:繁殖。 9國:古代侯王的封地,此為動詞。 十師:長也。 (11)業:繼承。 (12)宣:發洩,疏通。 (13)障:修築堤防。 (14):古代禳災之祭。
二十七年夏,鄭簡公朝晉。冬,畏楚靈王之強,又朝楚,子產從。二十八年,鄭君病,使子產會諸侯1,與楚靈王盟於申,誅齊莊封。
三十六年,簡公卒,子定公寧立。秋,定公朝晉昭公。
定公元年,楚公子棄疾弒君靈王而自立,為平王。欲行德諸侯,歸靈王所侵鄭地於鄭。
四年,晉昭公卒,其六卿強,公室卑。子產謂韓宣子曰:「為政必以德,毋忘所以立。」
六年,鄭火,公欲禳之2。子產曰:「不如修德。」
八年,楚太子建來奔。十年,太子建與晉謀襲鄭。鄭殺建,建子勝奔吳。
十一年,定公如晉。晉與鄭謀,誅周亂臣,入敬王於周。
十三年,定公卒,子獻公蠆立。以十三年卒,子聲公勝立。當是時,晉六卿強,侵六鄭,鄭遂弱。
1據《春秋·昭公四年》載,鄭伯會於申,無病使子產事。 2禳:祭禱消災。
聲公五年,鄭相子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子產者,鄭成公少子也。為人愛人,事君忠厚。孔子嘗過鄭,與子產如兄弟雲。及聞子產死,孔子為泣曰:「古之遺愛也1!」
八年,晉范、中行氏反晉,告急於鄭,鄭救之。晉伐鄭,敗鄭軍於鐵。
十四年,宋景公滅曹。二十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而常相於齊,二十二年,楚惠王滅陳。孔子卒。
三十六年,晉知伯伐鄭,取九邑。
三十七年,聲公卒,子哀公立。哀公八年,鄭人弒公而立聲公弟丑,是為共公。共公三年,三晉滅知伯。三十一年,共公,子幽公已立。幽公元年,韓武子伐鄭,殺幽公。鄭人立幽公弟駘,是為公。
1《集解》曰:「子產見受,有古人遺也。」
公十五年,韓景侯伐鄭,取雍丘。鄭城京。
十六年,鄭伐韓,敗韓兵於負黍。二十年,韓、趙、魏列為諸侯。二十三年,鄭圍韓之陽翟。
二十五年,鄭君殺其相子陽。二十七年,子陽之黨共弒公駘而立幽公弟乙為君,是為鄭君。
鄭君乙立二年,鄭負黍反,復歸韓。十一年,韓伐鄭,取陽城。
二十一年,韓哀侯滅鄭,並其國。
太史公曰:語有之,「以權利合者1,權利盡而交疏」,甫瑕是也。甫瑕雖以劫殺鄭子內厲公,厲公終背而殺之,此與晉之裡克何異?守節如荀息,身死而不能存奚齊。變所從來。亦多故矣!
1合:融洽。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