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4 上篇 第十四章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古文翻譯註解

  上篇 十四章

  【文】視之不見名曰夷1,聽之不聞名曰希2,搏之不得名曰微3:此三者不可致詰4,故混而為一。

  〔正字〕1非王注版本「名曰夷」三字與下「名曰微」三字或互乙,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夷:無色之稱。非王注版本或作「幾(jī)」,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2希:無聲之稱。 3搏:摸索。非王注版本或作「撫(循)」,或作「摶(摶)」,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微:無體之稱。 4致詰(jie):推問,窮究。

  【注】無狀無象,無聲無響1: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不得而知2,更以我耳3、目、體不知為名:故不可致詰,混而為一也。

  〔正字〕1響:一作「向」。「向」通「響」。 2不得而知:一作「不得知」,或謂作「可不得而知」。暫如舊。 3更:代。

  【文】其上不皦,其下不昧1;繩繩不可名2,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正字〕1非王注版本於「其上」之前或另有「一者」二字,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不皦(jiǎo):光而不耀。 皦:明亮。 不昧(mei):明白四達。 昧:昏暗。 2繩(mǐn)繩(mǐn):無窮極、無涯際之貌。非王注版本或作「尋尋」,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名:名狀。

  【注】欲言無耶1,而物由以成;欲言有耶,而不見其形:故曰「無狀之狀、無物之象」也。

  〔正字〕1耶:原作「邪」。「邪」通「耶」。下「欲言有耶」同。

  【文】是謂惚恍1。

  〔正字〕1惚恍:無形不系之歎。非王注版本或作「忽恍」,或作「芴芒」,或與底本同。「忽恍」、「芴芒」皆通「惚恍」。

  【注】不可得而定也1。

  〔正字〕1定:確定,固定。

  【文】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1。執古之道2,以御今之有3,

  〔正字〕1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非王注版本或作「隨之不見其後,迎之不見其首」;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首、後:猶「始、終」。不見終始,綿綿若存。 2執古之道:非王注版本或作「執今之道」,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執:秉持。 古之道:自古流傳至今之道。 3御:駕馭,統御。 有:萬事萬物。

  【注】有,有其事1。

  〔正字〕1此條王注,一引作「古今雖異,其道常存:執之者方能御物」。暫如舊。

  【文】能知古始1:是謂道紀2。

  〔正字〕1能知:非王注版本或作「以知」,或與底本同。暫如舊。 知:推知,推測。 古始:遠古與初始之情況。 2道紀:道之綱紀,亙古不變,古今通用。道有大常,理有大致。

  【注】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1。雖今古不同,時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2:故可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雖遠,其道存焉:故雖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正字〕1宗:本,主。「無」乃萬物之宗,故當本「無」以為用。 2故:仍然。或通「固」,訓作「原本」。暫從前者。本章僅此一例。

  上篇 十四章(終)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圖片 表情